钻井井眼轨迹测量仪器下入、回收组合工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50257阅读:来源:国知局
进入定位套19孔内下端大直径的部位,当下弹簧锁紧套12到达定位套19上端喇叭口内后,测量仪器成功就位。
[0026]图5中,上提电缆1,使电缆接头2、丢手上弹性抓3带动球悬挂套8、球悬挂15、下接头16、测量仪器17开始上行,并压缩球悬挂弹簧7,此时下弹性抓14在定位套19内孔台阶和下接头16的限制,无法从定位套19内脱出。上行一定距离后,钢球9到达弹簧套11孔上端的大直径处,此时钢球9从球悬挂15的槽内脱出,悬挂作用失效,在重力作用下,球悬挂15随仪器17 —起下行。
[0027]图6中,球悬挂15随仪器17 —起下行到一定距离后,丢手上弹性抓3的下端与球悬挂15上端接头分离,丢手上弹性抓3下端收缩,由球悬挂套8的上端内孔槽内脱出,最终球悬挂15上部的台阶面落到下弹簧压套13的上端,丢手成功。
[0028]图7中,需要回收测量仪器17时,将回收矛24与电缆接头2连接后由电缆I下入钻杆21内。回收弹性抓25与回收矛24通过螺纹连接,在重力作用下,回收弹性抓25下端与上锁紧帽5的上端锥面相接触后向外扩张,继续下行回收弹性抓25下端内侧倒钩经过锁紧帽5的上端锥面后在在弹性的作用下收缩回复原样,此时上提电缆1,就能将测量仪器17回收成功。
[0029]图8中,回收弹性抓25钩住上锁紧帽5,提出测量仪器17及其上端的下入工具。
[0030]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是一种典型实施例,参照说明书
【发明内容】
部分给出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简化。如:
实施例2
一种钻井井眼轨迹测量仪器下入、回收组合工具由丢手工具、丢手短接和回收工具三部分组成。丢手工具包括丢手上弹性抓3、上锁紧帽5、球悬挂弹簧7、球悬挂套8、刚性球9、下弹性抓弹簧10、弹簧套11、下弹簧锁紧套12、下弹簧压套13、下弹性抓14、球悬挂15和下接头16。其中,丢手上弹性抓3上部设有上接头,下部设有周向分布、轴向开槽的弹性抓,弹性抓的下端外置锥形上挂钩。上锁紧帽5自上而下呈阶梯式扩径结构,其上部与丢手上弹性抓3构成滑动密封配合,并在其上端部外周边设有锥形下挂钩,下部扩径后与丢手上弹性抓3形成环形间隙。球悬挂套8上部套入上锁紧帽5与丢手上弹性抓3形成环形间隙内,并在其内壁设有与丢手上弹性抓3下端外置的锥形上挂钩配合的环形槽,球悬挂套8下部套在球悬挂15的上端部,并径向分布有数个刚性球通孔,刚性球通孔内置刚性球9。球悬挂15上端部设有与丢手上弹性抓3的弹性抓部分插接配合的缩径凸头,与球悬挂套8下部结合部设有环状凹槽,该环状凹槽与球悬挂套8内的刚性球9形成阻挡配合,在环状凹槽下方的球悬挂15上设置环形凸沿,该环形凸沿与球悬挂套8的底端形成阻挡配合。弹簧套11上部与上锁紧帽5连接,下部与下弹簧锁紧套12连接,其内壁中间设置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与球悬挂套8下部带有刚性球通孔部分构成轴向滑动配合,弹簧套11上部与球悬挂套8上部形成轴向间隙,球悬挂弹簧7套入该轴向间隙内。下弹簧压套13套在球悬挂15和下弹簧锁紧套12之间,其上端设置的外凸沿与下弹簧锁紧套12形成轴向阻挡配合。下弹性抓弹簧10置入由下弹簧压套13、弹簧套11和球悬挂15外壁组成的环形空腔内。下弹性抓14上部与下弹簧压套13连接,下部设有周向分布、轴向开槽的弹性抓,在弹性抓的下端外置锥形上挂钩。下接头16连接在球悬挂15的下端,其上端部设置为锥面,并与下弹性抓14形成轴向滑动配合。丢手短节18上、下端设有螺纹连接头,定位套19装在丢手短节18孔内,通过锁紧螺钉20固定。回收工具回收弹性抓25与回收矛24通过螺纹连接。
[0031]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弹簧套11上端部内壁设置定位套6,定位套6下端与下方的球悬挂套8的外凸沿构成行程阻挡配合。
[0032]实施例4
在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在上锁紧帽5的上部设有与其螺纹连接配合的解锁套4。
[0033]由此可见,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组合出诸多的具体实施例。
【主权项】
1.一种钻井井眼轨迹测量仪器下入、回收组合工具,其特征是由丢手工具、丢手短接和回收工具三部分组成,丢手工具包括丢手上弹性抓(3)、上锁紧帽(5)、球悬挂弹簧(7)、球悬挂套(8)、刚性球(9)、下弹性抓弹簧(10)、弹簧套(11)、下弹簧锁紧套(12)、下弹簧压套(13)、下弹性抓(14)、球悬挂(15)和下接头(16),其中,丢手上弹性抓(3)上部设有上接头,下部设有周向分布、轴向开槽的弹性抓,弹性抓的下端外置锥形上挂钩;上锁紧帽(5)自上而下呈阶梯式扩径结构,其上部与丢手上弹性抓(3)构成滑动密封配合,并在其上端部外周边设有锥形下挂钩,下部扩径后与丢手上弹性抓(3)形成环形间隙;球悬挂套(8)上部套入上锁紧帽(5)与丢手上弹性抓(3)形成环形间隙内,并在其内壁设有与丢手上弹性抓(3)下端外置的锥形上挂钩配合的环形槽,球悬挂套(8)下部套在球悬挂(15)的上端部,并径向分布有数个刚性球通孔,刚性球通孔内置刚性球(9);球悬挂(15)上端部设有与丢手上弹性抓(3)的弹性抓部分插接配合的缩径凸头,与球悬挂套(8)下部结合部设有环状凹槽,该环状凹槽与球悬挂套(8)内的刚性球(9)形成阻挡配合,在环状凹槽下方的球悬挂(15)上设置环形凸沿,该环形凸沿与球悬挂套(8)的底端形成阻挡配合;弹簧套(11)上部与上锁紧帽(5)连接,下部与下弹簧锁紧套(12)连接,其内壁中间设置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与球悬挂套(8)下部带有刚性球通孔部分构成轴向滑动配合,弹簧套(11)上部与球悬挂套(8)上部形成轴向间隙,球悬挂弹簧(7)套入该轴向间隙内;下弹簧压套(13)套在球悬挂(15)和下弹簧锁紧套(12)之间,其上端设置的外凸沿与下弹簧锁紧套(12)形成轴向阻挡配合;下弹性抓弹簧(10)置入由下弹簧压套(13)、弹簧套(11)和球悬挂(15)外壁组成的环形空腔内;下弹性抓(14)上部与下弹簧压套(13)连接,下部设有周向分布、轴向开槽的弹性抓,在弹性抓的下端外置锥形上挂钩;下接头(16)连接在球悬挂(15)的下端,其上端部设置为锥面,并与下弹性抓(14)形成轴向滑动配合;丢手短节(18)上、下端设有螺纹连接头,定位套(19)装在丢手短节(18)孔内,通过锁紧螺钉(20)固定;回收工具回收弹性抓(25)与回收矛(24)通过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井眼轨迹测量仪器下入、回收组合工具,其特征在是:在弹簧套(11)上端部内壁设置定位套(6),定位套(6)下端与下方的球悬挂套(8)的外凸沿构成行程阻挡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井井眼轨迹测量仪器下入、回收组合工具,其特征在是:在上锁紧帽(5)的上部设有与其螺纹连接配合的解锁套(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井井眼轨迹测量仪器下入、回收组合工具,其特征在是:球悬挂套(8)上设置的刚性球通孔为喇叭形通孔,与之对应的球悬挂(15)环状凹槽为环形弧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井井眼轨迹测量仪器下入、回收组合工具,其特征在是:球悬挂套(8)上设置的刚性球通孔数量为2-6个,与之配套的刚性球也为对应的2-6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井井眼轨迹测量仪器下入、回收组合工具,其特征在是:弹簧套(11)与上锁紧帽(5)和下弹簧锁紧套(12)均采用螺纹连接,下弹簧压套(13)与下弹性抓(14)、球悬挂(15)与下接头(16)均采用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泡沫、气体钻井时测量仪器的下入提供了一种钻井井眼轨迹测量仪器下入、回收组合工具。由丢手工具、丢手短接和回收工具三部分组成。丢手工具包括丢手上弹性抓3、上锁紧帽5、球悬挂弹簧7、球悬挂套8、刚性球9、下弹性抓弹簧10、弹簧套11、下弹簧锁紧套12、下弹簧压套13、下弹性抓14、球悬挂15和下接头16。丢手短节18上、下端设有螺纹连接头,定位套19装在丢手短节18孔内,通过锁紧螺钉20固定。回收工具回收弹性抓25与回收矛24通过螺纹连接。该工具下入中途遇阻可随时上提,不会提前丢手,仪器丢手及回收时震动很小,避免了仪器因震击损坏。
【IPC分类】E21B47-00, E21B23-00
【公开号】CN104563931
【申请号】CN201310510854
【发明人】聂云飞, 张俊杰, 张辉, 韩通, 裴学良, 周鹏, 曹向峰, 朱杰然, 左灵, 任红, 张锐, 孙艳军, 庄伟 , 孙磊, 宁仁磊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