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穿越区锚杆拆除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50415阅读:来源:国知局
03,钢护筒 201,素混凝±保护壁105,千斤顶固定架,千斤顶支撑座及千斤顶111与竖井101完全一样。
[0038] 若新增竖井302后还不能完全清除盾构隧道301范围内的销杆,则需要增加横导 洞,W确保销杆全部清除,为盾构掘进提供条件。对于穿过盾构隧道301的竖井302及不穿 过盾构隧道301的竖井302,需要的横导洞的数目及位置是不同的,下面分别说明。
[0039] 如图3所示,如果竖井302穿过盾构隧道301(即图3中竖井302的横截面穿过盾 构隧道301的横截面),此时采用双侧横导洞形式,在两侧竖井(竖井301及竖井302)分别 向盾构隧道方向分别施工横导洞(长度约为2m),如图中的横导洞303及横导洞304。然后 给后续施工创造出施工作业面,再用洛阳伊向里伊除销杆周边的±层,消除销杆与±体的 粘结力,再实施销杆拔除。若仍无法完全拔除销杆,继续向里施工横导洞,用洛阳伊伊除销 杆周围±体,直至销杆全部拔除。如图3所示,盾构隧道中有多根销杆,每根销杆都需要两 个横导洞,图3中的标号306为销杆的销头,307为既有基坑支护柱。
[0040] 如图4所示,如果竖井302不穿过盾构隧道301 (即图4中竖井302的横截面不 穿过盾构隧道301的横截面),此时采用单侧横导洞形式,可根据实际需拔销杆,沿着销杆方 向进行单侧横导洞(长度约为2m)施工,如图中的横导洞401。然后给后续施工创造出施工 作业面,再用洛阳伊向里伊除销杆周边的±层,消除销杆与±体的粘结力,直接将盾构隧道 断面内销杆全部清除。若仍无法完全拔除销杆,继续向里施工横导洞,用洛阳伊伊除销杆周 围±体,直至销杆全部拔除。如图4所示,盾构隧道中有多根销杆,每根销杆需要一个横导 洞。
[0041]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盾构穿越区销杆拆除方法,所述的盾构穿越 区销杆拆除方法包括:
[0042] S501 ;人工竖井步骤:在隧道一侧位置,根据销杆间距进行跳孔式开口、挖±,并 且每开挖一米进行一次护壁德筑,其中,盾构隧道外的护壁为厚度150mm的C35钢筋混凝 ±,盾构隧道范围内的护壁为厚度150mm的C35钢纤维混凝±,竖井底位于销杆下0. 5米, 第一节护壁高出地面0.2米;
[0043] S502 ;拔销杆操作平台施工步骤;沿销杆方向插入套设于该销杆周围的钢套管; 贴合于所述素混凝±保护壁放置钢护筒,所述钢套管及销杆穿过所述钢护筒;于周围的所 述钢护筒外德注素混凝±保护壁,所述刚套管外露于所述护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素混凝±保 护壁的厚度;在所述销杆两边的混凝±上垫上四根工字钢,并钢板连接成一反力架,W使千 斤顶反力经过该反力架传递至所述的素混凝±保护壁;
[0044] S503 ;销杆拆除步骤:用锁夹夹紧销杆,逐渐加压,慢慢顶出销杆,直至销杆端头 离隧道一米外,顶出的销杆分段切割后吊出竖井外;
[0045] S504 ;第二次销杆拆除步骤;在隧道另一侧开挖另一竖井,并进行所述的人工竖 井步骤、拔销杆操作平台施工步骤及销杆拆除步骤;
[0046] S505 ;横导洞销杆拆除步骤;如果第一竖井穿过隧道截面圆的中间位置,沿销杆 方向并贴合所述第一竖井侧壁设置一个横导洞;如果第一竖井及第二竖井分别穿过隧道 截面圆的两侧,在第一竖井及第二竖井两侧向隧道的方向分别挖出一个横导洞,将隧道断 面内的销杆清除。
[0047] 在S501中,人工竖井采用人工挖±成井,不需要大型机具设备,施工工艺简单,施 工质量可靠,无环境污染,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可全面施工;与传统的大面积明挖施工方 法比较,本发明的人工竖井法具有建设周期短、环境影响小、安全可控、节约成本等特点,比 较情况如下表1 ;
[0048] 表1人工竖井拆除销杆施工工法与明挖法比较表
[0049]
【主权项】
1. 一种盾构穿越区锚杆拆除装置,用于拔出坚井内的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盾构穿 越区锚杆拆除装置包括: 第一坚井,垂直穿过隧道的一侧,内表面浇注有厚度为150_的钢筋混凝土护壁; 钢套管,沿锚杆方向插入所述钢筋混凝土护壁并套设于该锚杆的周围; 钢护筒,贴合于所述素混凝土保护壁,所述钢套管及锚杆穿过所述钢护筒; 素混凝土保护壁,浇注于周围的所述钢护筒外,所述刚套管外露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护 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素混凝土保护壁的厚度; 千斤顶固定架,包括钢垫板、反力钢架及斜支撑架,所述钢垫板固定在所述坚井底部, 所述反力钢架贴合于所述素混凝土保护壁,并与所述钢垫板焊接,所述斜支撑架斜靠于所 述反力钢架上,且底部由所述钢垫板支撑,所述钢垫板与所述反力钢架垂直,所述斜支撑架 垂直于所述锚杆; 千斤顶支撑座,包括钢板及多条支腿,所述的钢板焊接并垂直于所述斜支撑架,所述支 腿将所述钢板支撑于所述钢垫板; 千斤顶,置于所述钢板上; 第二坚井,位于所述隧道的另一侧,穿过所述隧道,内表面浇注有厚度为150mm的钢筋 混凝土护壁; 两个横导洞,分别设置在第一坚井及第二坚井两侧向隧道的方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垫板为盖箱型结构,该盖箱型结 构的箱体肋板采用多根工字钢平行排列而成,该盖箱型结构的面板采用钢板,并且所述面 板与肋板通过焊接组拼。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力钢架为盖箱型结构,该盖箱型 结构的箱体肋板采用多根工字钢首位垂直搭接而成,该盖箱型结构的面板采用钢板,并且 所述面板与肋板通过焊接组拼。
4. 一种盾构穿越区锚杆拆除装置,用于拔出坚井内的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盾构穿 越区锚杆拆除装置包括: 第一坚井,垂直穿过隧道的一侧,内表面浇注有厚度为150_的钢筋混凝土护壁; 钢套管,沿锚杆方向插入所述钢筋混凝土护壁并套设于该锚杆的周围; 钢护筒,贴合于所述素混凝土保护壁,所述钢套管及锚杆穿过所述钢护筒; 素混凝土保护壁,浇注于周围的所述钢护筒外,所述刚套管外露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护 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素混凝土保护壁的厚度; 千斤顶固定架,包括钢垫板、反力钢架及斜支撑架,所述钢垫板固定在所述坚井底部, 所述反力钢架贴合于所述素混凝土保护壁,并与所述钢垫板焊接,所述斜支撑架斜靠于所 述反力钢架上,且底部由所述钢垫板支撑,所述钢垫板与所述反力钢架垂直,所述斜支撑架 垂直于所述锚杆; 千斤顶支撑座,包括钢板及多条支腿,所述的钢板焊接并垂直于所述斜支撑架,所述支 腿将所述钢板支撑于所述钢垫板; 千斤顶,置于所述钢板上; 第二坚井,位于所述隧道的另一侧,不穿过所述隧道,内表面浇注有厚度为150_的钢 筋混凝土护壁; 横导洞,沿锚杆方向并贴合所述第一坚井侧壁设置于锚杆区域。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垫板为盖箱型结构,该盖箱型结 构的箱体肋板采用多根工字钢平行排列而成,该盖箱型结构的面板采用钢板,并且所述面 板与肋板通过焊接组拼。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力钢架为盖箱型结构,该盖箱型 结构的箱体肋板采用多根工字钢首位垂直搭接而成,该盖箱型结构的面板采用钢板,并且 所述面板与肋板通过焊接组拼。
7. -种盾构穿越区锚杆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盾构穿越区锚杆拆除方法包 括: 人工坚井步骤:在隧道一侧位置,根据锚杆间距进行跳孔式开口、挖土,并且每开挖一 米进行一次护壁浇筑,其中,盾构隧道外的护壁为厚度150_的C35钢筋混凝土,盾构隧道 范围内的护壁为厚度150_的C35钢纤维混凝土,坚井底位于锚杆下0. 5米,第一节护壁高 出地面0. 2米; 拔锚杆操作平台施工步骤:沿锚杆方向插入套设于该锚杆周围的钢套管;贴合于所述 素混凝土保护壁放置钢护筒,所述钢套管及锚杆穿过所述钢护筒;于周围的所述钢护筒外 浇注素混凝土保护壁,所述刚套管外露于所述护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素混凝土保护壁的厚 度;在所述锚杆两边的混凝土上垫上四根工字钢,并钢板连接成一反力架,以使千斤顶反力 经过该反力架传递至所述的素混凝土保护壁; 锚杆拆除步骤:用锁夹夹紧锚杆,逐渐加压,慢慢顶出锚杆,直至锚杆端头离隧道一米 夕卜,顶出的锚杆分段切割后吊出坚井外; 第二次锚杆拆除步骤:在隧道另一侧开挖另一坚井,并进行所述的人工坚井步骤、拔锚 杆操作平台施工步骤及锚杆拆除步骤; 横导洞锚杆拆除步骤:如果第一坚井穿过隧道截面圆的中间位置,沿锚杆方向并贴合 所述第一坚井侧壁设置一个横导洞;如果第一坚井及第二坚井分别穿过隧道截面圆的两 侦L在第一坚井及第二坚井两侧向隧道的方向分别挖出一个横导洞,将隧道断面内的锚杆 清除。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盾构穿越区锚杆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横导洞锚杆拆除 步骤中,还包括横导洞内衬钢板安装步骤:在坚井内安装槽钢后靠背反力架,然后采用千斤 顶顶进钢内衬。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盾构穿越区锚杆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横道洞回填步骤:将所述的内衬钢板由内向外拆除,待里面一节水泥填充完毕后,再拆 除外面一节的内衬钢板。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盾构穿越区锚杆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 括: 坚井回填步骤:锚杆洞口用压力灌入水泥浆,坚井采用3 :7的水泥土进行填充并夯实。
【专利摘要】一种盾构穿越区锚杆拆除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竖井,垂直穿过隧道的一侧;钢套管,沿锚杆方向插入钢筋混凝土护壁并套设于该锚杆的周围;钢护筒,贴合于素混凝土保护壁;素混凝土保护壁,浇注于周围的钢护筒外;千斤顶固定架,包括钢垫板、反力钢架及斜支撑架,钢垫板固定在竖井底部,反力钢架贴合于素混凝土保护壁,并与钢垫板焊接,斜支撑架斜靠于反力钢架上,且底部由钢垫板支撑,钢垫板与反力钢架垂直,斜支撑架垂直于锚杆;千斤顶支撑座,包括钢板及多条支腿,钢板焊接并垂直于斜支撑架,支腿将钢板支撑于钢垫板;千斤顶,置于钢板上;第二竖井,位于隧道的另一侧,穿过隧道;两个横导洞,设置在第一竖井及第二竖井两侧向隧道的方向。
【IPC分类】E21D9-06
【公开号】CN104564091
【申请号】CN201310511408
【发明人】赵余夫, 傅珺, 林辉, 张靓
【申请人】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