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采巷道围岩强长顶锚固技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69997阅读:来源:国知局
0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采巷道围岩强长顶锚固技术。
[0018]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工作面煤层开采要求,设计回采巷道12断面尺寸,将回采巷道12沿顶板布置,并尽可能不破坏岩层顶板完整性,确定围岩弹性区10与塑性区15 ;
步骤二,依据回采巷道12围岩应力环境及煤体、岩体性质,采用钻机对顶板进行钻孔,以基本支护方式进行锚杆4与顶板锚索6的安装,锚杆4间排距满足塑性区15单根锚杆4形成纺锤形锚固体的搭接,以形成顶板锚杆锚固体梁8,顶板锚索6锚入到弹性区10中,挂金属网16护表;
步骤三,将两帮分为锚杆4均一支护区与锚索五花布置区,回采巷道12两帮锚杆4均一支护区为两帮的中部与下部,锚索五花布置区为两帮的上部;
步骤四,两帮中部与下部锚杆4均一支护参数相同,包括锚杆4的间排距、长度、直径、锚固方式、锚固长度及预紧力等,挂金属网16护表,以形成两帮锚固体墙17 ;
步骤五,两帮上部采用锚索差异性支护,挂金属网16护表,从两帮上角部向下锚索五花布置区的锚索长度依次减小,要求帮锚索锚入到顶板岩层形成的锚索锚固体梁9和顶板锚杆锚固体梁8搭接,以形成强长顶板锚固承载体承载顶板压力5,实现两帮应力转移方向11向深部延伸;
步骤六,设置回采巷道12矿压监测系统,对锚杆4、长锚索1、中锚索2、短锚索3及顶板锚索6的预紧力与巷道围岩变形进行追踪监测,适时进行锚杆4、长锚索1、中锚索2、短锚索3及顶板锚索6的预紧力补强。
[001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一中,回采巷道12顶板如存在厚度较小伪顶,则顶板出露以破伪顶为止,并保证出露顶板的完整性。
[002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二中,要求顶板锚杆4的间排距、长度、直径、锚固方式、锚固长度及预紧力等参数满足顶板锚固体梁8的形成,顶板锚索6的长度、直径、间排距及预紧力大小等参数满足对顶板锚固体梁8的悬吊,且顶板锚索6锚入弹性区10中2m以上。
[002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四中,回采巷道12两帮中部与下部采用大间排距锚杆4均一支护,其余参数与顶板锚杆4参数相同。
[002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五中,两帮上部锚索分为长锚索1、中锚索2和短锚索3,但两帮上部也可采用相同长度的锚索支护,两帮应力转移方向11要促进非稳定压力拱脚14向稳定压力拱脚13的转变,稳定压力拱脚13位于弹性区10中。
[002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六中,根据回采巷道12围岩变形情况,也可进行锚杆4、长锚索1、中锚索2、短锚索3及顶板锚索6根数的补加,以促进回采巷道12围岩的稳定。
[0024] 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描述,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回采巷道围岩强长顶锚固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工作面煤层开采要求,设计回采巷道断面尺寸,将回采巷道沿顶板布置,确定围岩弹性区与塑性区; 步骤二,采用钻机对顶板进行钻孔,以基本支护方式进行锚杆与顶板锚索的安装,锚杆间排距满足塑性区单根锚杆形成纺锤形锚固体的搭接,以形成顶板锚杆锚固体梁,顶板锚索锚入到弹性区中,挂金属网护表; 步骤三,将两帮分为锚杆均一支护区与锚索五花布置区,回采巷道两帮锚杆均一支护区为两帮的中部与下部,锚索五花布置区为两帮的上部; 步骤四,两帮中、下部锚杆均一支护参数相同,包括锚杆的间排距、长度、直径、锚固方式、锚固长度及预紧力等,挂金属网护表,以形成两帮锚固体墙; 步骤五,两帮上部采用锚索差异性支护,挂金属网护表,从两帮上角部向下锚索五花布置区的锚索长度依次减小,要求帮锚索锚入到顶板岩层形成的锚索锚固体梁和顶板锚杆锚固体梁搭接,以形成强长顶板锚固承载体承载顶板压力; 步骤六,对锚杆、长锚索、中锚索、短锚索及顶板锚索的预紧力与巷道围岩变形进行追踪监测,适时进行锚杆、长锚索、中锚索、短锚索及顶板锚索的预紧力补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采巷道围岩强长顶锚固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回采巷道顶板如存在厚度较小伪顶,则顶板出露以破伪顶为止,并保证出露顶板的完整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采巷道围岩强长顶锚固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要求顶板锚杆的间排距、长度、直径、锚固方式、锚固长度及预紧力等参数满足顶板锚固体梁的形成,顶板锚索的长度、直径、间排距及预紧力大小等参数满足对顶板锚固体梁的悬吊,且顶板锚索锚入弹性区中2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采巷道围岩强长顶锚固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回采巷道两帮中部与下部采用大间排距锚杆均一支护,其余参数与顶板锚杆参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采巷道围岩强长顶锚固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两帮上部锚索分为长锚索、中锚索和短锚索,但两帮上部也可采用相同长度的锚索支护,两帮应力转移方向要促进非稳定压力拱脚向稳定压力拱脚的转变,稳定压力拱脚位于弹性区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采巷道围岩强长顶锚固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中,根据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情况,也可进行锚杆、长锚索、中锚索、短锚索及顶板锚索根数的补加,以促进回采巷道围岩的稳定。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采巷道围岩强长顶锚固技术,包括有如下步骤:设计回采巷道断面尺寸,将回采巷道沿顶板布置,确定围岩弹性区与塑性区;以基本支护方式进行顶板锚杆与顶板锚索的安装,以形成顶板锚杆锚固体梁,挂金属网护表;将两帮分为锚杆均一支护区与锚索五花布置区,锚杆均一支护区为两帮的中部与下部,锚索五花布置区为两帮的上部;两帮中部与下部的锚杆均一支护参数相同,挂金属网护表,以形成两帮锚固体墙;两帮上部采用锚索差异性支护,挂金属网护表,帮锚索锚入到顶板岩层形成的锚索锚固体梁和顶板锚杆锚固体梁搭接,以形成强长顶板锚固承载体;对锚杆与锚索的预紧力及巷道围岩变形进行追踪监测,适时进行锚杆与锚索的预紧力补强。
【IPC分类】E21D20-00
【公开号】CN104790991
【申请号】CN201510205458
【发明人】辛亚军, 李梦远, 支光辉, 穆利斌
【申请人】河南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