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江地下广场的布置结构和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9791542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越江地下广场的布置结构和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广场的布置结构和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越江地下广场的布置结构和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就沿江、沿河城市带而言,宽阔的江面已构成天然屏障,将城市中心区一分为二,分隔为两岸不同的城区,阻断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导致两岸城区分别向其外侧无限膨胀性扩展。为此,如何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开发沿江范围的地下空间,作为连通两岸城区的纽带和桥梁,赋予其必要的商贸、餐娱、休闲、民生功能,促进两岸无缝接轨,扼制城区膨胀趋势,这是摆在当代工程界的新课题。
[0003]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申请人提出“沿江城区地下越江广场的开发方法”的构想,旨在利用当代地下空间技术的合理组合,诸如TBM技术、盾构技术、冰冻法技术、钻爆法技术、地下连续墙技术的组合,共同形成越江地下广场的框架性开发技术。

【发明内容】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江河下方建造地下广场、并能将位于江河下方的区域连通起来的越江地下广场的施工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越江地下广场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在河道的两岸分别进行工作井施工,所述工作井上下延伸,且工作井的底端低于河道的河床的底端;
[0007]S2、在工作井底部进行地下广场施工,所述地下广场沿工作井底部的侧壁向外延伸;
[0008]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0009]S21、在工作井底部的侧壁上钻孔,以获得第一冻结孔;
[0010]S22、向第一冻结孔中投入冻结管,并通过制冷系统向冻结管中输送冷却介质,以将冻结管周围的土体冻结,获得第一冻土体;
[0011]S23、挖取第一冻土体,以获得地下广场洞体;
[0012]S24、对地下广场洞体的内壁进行支护衬彻处理,以构成第一洞体内衬;
[0013]S3、沿地下广场的侧壁进行主隧道施工,所述主隧道位于河道下方,且所述主隧道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河道两岸的地下广场相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主隧道有多条,所述越江地下广场的施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0015]S4、在相邻的两条主隧道之间进行衔接通道施工,所述衔接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相邻的两条主隧道相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0017]S41、沿主隧道的侧壁向外进行钻孔,以获得第二冻结孔;
[0018]S42、向第二冻结孔中投入冻结管,并通过制冷系统向冻结管中输送冷却介质,以将冻结管周围的土体冻结,获得第二冻土体;
[0019]S43、挖取第二冻土体,以获得衔接通道洞体;
[0020]S44、对衔接通道洞体的内壁进行支护衬彻处理,以构成第二洞体内衬。
[00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4还包括如下步骤:S241、在完成支护衬彻处理后,停止向冻结管中输送冷却介质,待所述第一洞体内衬外侧的第一冻土体融化后,对第一冻土体融化区域进行注浆充填处理。
[002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2中,通过冷冻设备、并利用制冷剂将盐水冷却到-25°C?_30°C,以获得所述冷却介质。
[0023]进一步地,利用循环栗将_25°C?_30°C冷却盐水送入冻结管,且利用循环栗使从冻结管中流出的盐水回流至冷冻设备。
[00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4中,采用低温早强混凝土进行支护衬彻处理。
[002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I包括如下步骤:
[0026]S11、开挖位于工作井预加工区域外周的深槽;
[0027]S12、在所述深槽内置入钢筋笼;
[0028]S13、在钢筋笼内自下而上灌筑混凝土,直至获得在水平截面上呈封闭式的工作井墙壁;
[0029]S14、将工作井墙壁内的土体挖除,从而获得工作井。
[0030]进一步地,在进行所述步骤S21之前,先切割位于工作井底部的工作井墙壁,且在工作井墙壁的切割处现浇若干根钢筋混凝土柱状支撑。
[003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利用盾构机进行主隧道施工。
[0032]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越江地下广场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本发明越江地下广场的施工方法,通过先在河道两岸向下构建工作井,再将工作井底部扩挖以建造成地下广场,然后再在河道下方构建与地下广场相通的主隧道,从而实现在江河下方建造地下广场,并将位于江河下方的区域有效地连通起来。
[0034]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位于江河下方的区域,并能将该区域连通起来的越江地下广场的布置结构。
[003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越江地下广场的布置结构,包括位于河道两岸并沿上下沿伸的工作井、沿工作井底部的侧壁向外延伸的地下广场、与位于河道两岸的地下广场相通的主隧道,工作井的底端低于河道的河床的底端,主隧道位于河道的下方。
[0036]进一步地,主隧道有多条,越江地下广场的布置结构还包括与相邻的两条主隧道相通的衔接通道。
[0037]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越江地下广场的布置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8]本发明越江地下广场的布置结构,通过在河道两岸构建向下延伸的工作井,再在工作井底部设置沿工作井侧壁向外延伸的地下广场,从而使位于江河下方的区域得以充分利用,最后再在江河下方设置与地下广场相通的主隧道,从而将江河下方的区域连通起来。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发明越江地下广场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0041]图3为本发明中衔接通道施工过程示意图。
[0042]图4为本发明中工作井施工过程示意图。
[0043]元件标号说明
[0044]I工作井
[0045]11 深槽
[0046]2地下广场
[0047]3主隧道
[0048]31临时支撑柱
[0049]4衔接通道
[0050]41第二冻结孔
[0051]42 冻土区
[0052]43第二洞体内衬
[0053]44衔接通道洞体
[0054]5 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5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57]本实施例中将河道5的宽度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同时,将河道5的长度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
[005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越江地下广场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9]S1、在河道5的左右两岸分别进行工作井I施工,工作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