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井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75993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4]具体的,所述导流孔201设置在所述通井规本体200与所述连接部100连接的一端,所述导流孔201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即,所述导流孔201设置在所述通井规本体200的上部,且成120°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
[0045]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导流孔201的数量,如,四个或五个,为了保证所述通井规本体200的垂直,优选使多个导流孔201均匀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004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流孔201的孔径范围为10mm-15mm,以保证刮削下来的沉积物可以顺畅的从所述导流孔201中返出。
[0047]具体的,所述通井规本体200的下部为椭球体,在下入井内进行通井作业时,所述通井规本体200在所述加重杆和井内流体的作用下可以高速旋转,并且由于所述通井规本体200为椭球体,呈现弧线形的设计,使所述通井规在通井作业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刮削和对沉积物的推挤,使得所述通井规向下和向上通过遇卡点可以更顺畅,减少遇阻的可能性。
[0048]所述螺旋导流槽202设置在所述通井规本体200的下部外表面上,且呈椭圆状分布在所述通井规本体200的下部外表面上。
[0049]在所述通井规本体200在所述加重杆和井内流体的作用下高速旋转时,所述螺旋导流槽202随着所述通井规本体200—起高速旋转,可以将遇卡点的油管壁上粘附的油泥、蜡等沉积物逐级刮削下来,并通过所述螺旋导流槽202及所述导流孔201向上返出,从而顺利通过遇卡点,高效实用。
[0050]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导流槽202的槽距范围设置为8mm-10mm。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所述螺旋导流槽202的槽距范围,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005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井规的球形活动连接扣与通井规本体连接处的示意图。参照图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00包括上接头101和球形活动连接扣102 ;所述上接头101用于与所述加重杆连接;所述球形活动连接扣102的下部与所述上接头101连接,所述球形活动连接扣102的下部与所述通井规本体200连接。
[0052]实际使用中,所述上接头101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加重杆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接头101与所述加重杆螺接在一起。在一些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接头101还可以通过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与所述加重杆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0053]参照图3,所述球形活动连接扣102的下部的内部设置有圆形凹槽103 ;所述通井规本体200上部设置有配合所述圆形凹槽103的凸起204,所述圆形凹槽103的槽宽大于所述凸起204的高度。
[0054]所述通井规本体200可以在所述圆形凹槽103所限定的空间内上下浮动,并且在所述加重杆和井内流体的作用下,实现相对于所述球形活动连接扣102的高速旋转,对油管壁上粘附的沉积物进行刮削。
[0055]在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井规进行通井作业时,将通井规下入井内,所述通井规本体200在所述加重杆和井内流体的作用下告诉旋转,通过所述螺旋导流槽202对油管壁上粘附的油泥、蜡等沉积物进行逐级刮削,刮削掉的沉积物通过所述螺旋导流槽202和所述导流孔201返出。
[0056]由于所述通井规本体200为椭球形柱体,因此,当所述通井规遇阻时,受所述加重杆的重力和井内流体的作用,椭球形柱体的下部会首先接触到遇卡点,通过在螺旋导流槽202的告诉旋转下逐级对遇卡点的沉积物进行刮削,减少遇卡的接触面,从而实现通井规顺畅的通过遇卡点。
[0057]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井规可以实现自旋转且防卡,属于绳索小负荷作业通井技术领域,适用于油井测压前的通井作业。
[0058]实际作业中,该通井规在井深超过6500m的稠油区块使用时,累计实施通井310次,遇阻I次,通井效果与普通通井工具相比有了大幅提高。该通井规的应用不仅杜绝了超深稠油井通井遇阻情况,而且大大提高了现场测试作业的安全性,保证了资料录取的顺利完成,使试井工作充分发挥了指导油田高效开发的向导作用。经过试验,该通井规适用于超深、稠油区块的通井作业。
[005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井规,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下部活动连接的通井规本体;其中,所述连接部上部用于与加重杆连接;所述通井规本体上设置有导流孔和螺旋导流槽;所述螺旋导流槽用于刮削沉积物;所述导流孔用于将刮削的所述沉积物导出所述通井规本体。从而在通井作业施工中,一旦遇到卡阻,通井规本体在井内流体及加重杆的作用下可以高速旋转,通过螺旋导流槽将粘附在油管壁上的油泥、蜡等沉积物逐级刮削下来,从而使通井规通过遇卡点时可以实现顺利的上提和下放,保证测压作业的顺利完成。
[006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通井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下部活动连接的通井规本体; 其中,所述连接部上部用于与加重杆连接; 所述通井规本体上设置有导流孔和螺旋导流槽;所述螺旋导流槽用于刮削沉积物;所述导流孔用于将刮削的所述沉积物导出所述通井规本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井规本体上还设置有扶正体,所述扶正体设置在所述导流孔和所述螺旋导流槽中间,用于保持所述通井规本体的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设置在所述通井规本体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所述导流孔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的孔径范围为10mm-1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流槽设置在所述通井规本体的下部外表面上,所述螺旋导流槽的槽距范围为8mm-1O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井规本体的下部为椭球体。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上接头和球形活动连接扣;所述上接头用于与所述加重杆连接;所述球形活动连接扣的下部与所述上接头连接,所述球形活动连接扣的下部与所述通井规本体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加重杆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接头与所述加重杆螺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活动连接扣的下部的内部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通井规本体上部设置有配合所述圆形凹槽的凸起,所述圆形凹槽的槽宽大于所述凸起的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井规,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下部活动连接的通井规本体;其中,所述连接部上部用于与加重杆连接;所述通井规本体上设置有导流孔和螺旋导流槽;所述螺旋导流槽用于刮削沉积物;所述导流孔用于将刮削的所述沉积物导出所述通井规本体。从而在通井作业施工中,一旦遇到卡阻,通井规本体在井内流体的作用下可以高速旋转,通过螺旋导流槽将粘附在油管壁上的油泥、蜡等沉积物逐级刮削下来,从而使通井规通过遇卡点时可以实现顺利的上提和下放,保证测压作业的顺利完成。
【IPC分类】E21B37/02
【公开号】CN204627548
【申请号】CN201520249781
【发明人】杨小华, 杨文明, 成福田, 杨其展, 徐文涛, 朱轶, 谭柱, 杨国和, 高春海, 王霞, 王宏, 刘迎斌, 张琪, 杨晓东, 苏东坡, 尹怀润, 陈猛如, 贾海民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