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冲击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127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冲击钻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冲击钻,其壳体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上固定连接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连轴,连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向的主动伞齿轮,主动伞齿轮上啮合有横向的从动伞齿轮,从动伞齿轮固定连接在曲轴的中部,曲轴通过支架铰接在壳体内;曲轴下侧的壳体内插接有冲击座,冲击座内成型有贯穿冲击座上端面的矩形槽孔,矩形槽孔相对的两侧壁上成型有圆形的凹台,曲轴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矩形槽孔两侧的凹台;冲击座上端面的外边上成型有环形的凹槽,凹槽内插接有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压靠在上端盖和冲击座上。它采用的液压冲击钻结构简单,同时具备切削和冲击的功能,打孔钻眼效率较高。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冲击钻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工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冲击钻O
【背景技术】
:
[0002]现有的用于在石头和混凝土上进行打孔钻眼的中型设备上大都为气动和电动两种;气动钻机多为旋转冲击式,气动钻机的使用需配套空压机,而空压机的电动机功率一般为18.5KW?22KW,同时还需附带多种补助设备;设备成本高耗用功率大。电动的钻机多为旋切式无冲击作用,效率低。如钻直径60mm孔时,每进尺米需十多分钟;这就造成了成本高,功效低。所以,现有技术的冲击钻机不但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而且要么只具备旋转冲击而不具备切削功能,要么只具备切削功能而无冲击功能,功能较单一,应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冲击钻,其液压冲击钻同时具备切削和冲击的功能,打孔钻眼效率较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0005]—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冲击钻,包括壳体,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上固定连接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连轴,连轴的下端穿过上端盖固定连接有竖向的主动伞齿轮,主动伞齿轮上啮合有横向的从动伞齿轮,从动伞齿轮固定连接在曲轴的中部,曲轴通过支架铰接在壳体内;曲轴下侧的壳体内插接有冲击座,冲击座内成型有贯穿冲击座上端面的矩形槽孔,矩形槽孔相对的两侧壁上成型有圆形的凹台,曲轴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矩形槽孔两侧的凹台;冲击座上端面的外边上成型有环形的凹槽,凹槽内插接有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压靠在上端盖和冲击座上;
[0006]所述的从动伞齿轮上啮合有竖向的传动伞齿轮,传动伞齿轮位于主动伞齿轮下侧,传动伞齿轮固定连接在竖直的传动轴上,传动轴通过轴承铰接在安装架上,安装架固定连接在壳体内;所述冲击座的下端面上成型有竖直的连接孔,连接孔的底面上成型有贯穿冲击座矩形槽孔底面的过孔,所述的下端盖内插接有冲击钻连接头,冲击钻连接头的上端面上成型有花键套,花键套插接在冲击座的连接孔并通过轴承与冲击座相铰接在一起;传动轴的下端成型有花键轴,花键轴穿过冲击座的连接孔插接在花键套内。
[0007]所述的壳体内插接有环形的缓冲垫块,缓冲垫块下端面抵靠在下端盖上,缓冲垫块上端面的外边上压靠有卡环,卡环卡置在壳体的内壁上,冲击座压靠在缓冲垫块上。
[0008]所述冲击钻连接头的下端露出下端盖,冲击钻连接头的底面上成型有锥形的插孔,插孔上端的内壁上成型有贯穿冲击钻连接头外壁的腰型孔。
[0009]所述曲轴两端铰接有滚轮,滚轮插接在冲击座矩形槽孔两侧的凹台内并抵靠在凹台的侧壁上。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 ]它采用的液压冲击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具备切削和冲击的功能,打孔钻眼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壳体;2、上端盖;3、下端盖;4、液压马达;5、连轴;6、主动伞齿轮;7、冲击座;71、矩形槽孔;72、凹台;73、凹槽;74、过孔;75、连接孔;8、从动伞齿轮;9、曲轴;10、支架;U、滚轮;12、传动伞齿轮;13、传动轴;131、花键轴;14、安装架;15、冲击钻连接头;151、花键套;152、插孔;153、腰型孔;16、缓冲垫块;17、卡环;18、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
[0014]实施例:见图1所示,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冲击钻,包括壳体I,壳体I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盖2和下端盖3,上端盖2上固定连接有液压马达4,液压马达4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连轴5,连轴5的下端穿过上端盖2固定连接有竖向的主动伞齿轮6,主动伞齿轮6上啮合有横向的从动伞齿轮8,从动伞齿轮8固定连接在曲轴9的中部,曲轴9通过支架10铰接在壳体I内;曲轴9下侧的壳体I内插接有冲击座7,冲击座7内成型有贯穿冲击座7上端面的矩形槽孔71,矩形槽孔71相对的两侧壁上成型有圆形的凹台72,曲轴9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矩形槽孔71两侧的凹台72;冲击座7上端面的外边上成型有环形的凹槽73,凹槽73内插接有压簧18,压簧18的两端分别压靠在上端盖2和冲击座7上;
[0015]所述的从动伞齿轮8上啮合有竖向的传动伞齿轮12,传动伞齿轮12位于主动伞齿轮6下侧,传动伞齿轮12固定连接在竖直的传动轴13上,传动轴13通过轴承铰接在安装架14上,安装架14固定连接在壳体I内;所述冲击座7的下端面上成型有竖直的连接孔75,连接孔75的底面上成型有贯穿冲击座7矩形槽孔71底面的过孔74,所述的下端盖3内插接有冲击钻连接头15,冲击钻连接头15的上端面上成型有花键套151,花键套151插接在冲击座7的连接孔5并通过轴承与冲击座7相铰接在一起;传动轴13的下端成型有花键轴131,花键轴131穿过冲击座7的连接孔5插接在花键套151内。
[0016]所述的壳体I内插接有环形的缓冲垫块16,缓冲垫块16下端面抵靠在下端盖3上,缓冲垫块16上端面的外边上压靠有卡环17,卡环17卡置在壳体I的内壁上,冲击座7压靠在缓冲垫块16上。
[0017]所述冲击钻连接头15的下端露出下端盖3,冲击钻连接头15的底面上成型有锥形的插孔152,插孔152上端的内壁上成型有贯穿冲击钻连接头15外壁的腰型孔153。
[0018]所述曲轴9两端铰接有滚轮11,滚轮11插接在冲击座7矩形槽孔71两侧的凹台72内并抵靠在凹台72的侧壁上。
[0019]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液压为动力的小型冲击钻,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体工作时,液压马达4驱动连轴转动,通过主动伞齿轮6和从动伞齿轮8以及传动伞齿轮12将动力分为横向和竖向两个方向输出,横向的动力传给曲轴9,驱使曲轴9转动,而曲轴9的两端插接在冲击座7的凹台72内,曲轴9的转动和弹簧12的压力能实现冲击座7实现上下移动的往复式运动,从而带动冲击钻连接头15实现冲击作用;
[0020]与次同时液压马达4通过伞齿轮分给的竖向的传动传递给了传动轴13,驱使传动轴13转动,从而传动轴13在冲击座7移动的同时可以在花键套151内伸缩,同时又通过花键套151带动冲击钻连接头15转动,实现切削作用。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冲击钻,包括壳体(I),壳体(I)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盖(2)和下端盖(3),上端盖(2)上固定连接有液压马达(4),其特征在于:液压马达(4)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连轴(5),连轴(5)的下端穿过上端盖(2)固定连接有竖向的主动伞齿轮(6),主动伞齿轮(6)上啮合有横向的从动伞齿轮(8),从动伞齿轮(8)固定连接在曲轴(9)的中部,曲轴(9)通过支架(10)铰接在壳体(I)内;曲轴(9)下侧的壳体(I)内插接有冲击座(7),冲击座(7)内成型有贯穿冲击座(7)上端面的矩形槽孔(71),矩形槽孔(71)相对的两侧壁上成型有圆形的凹台(72),曲轴(9)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矩形槽孔(71)两侧的凹台(72);冲击座(7)上端面的外边上成型有环形的凹槽(73),凹槽(73)内插接有压簧(18),压簧(18)的两端分别压靠在上端盖(2)和冲击座(7)上; 所述的从动伞齿轮(8)上啮合有竖向的传动伞齿轮(12),传动伞齿轮(12)位于主动伞齿轮(6)下侧,传动伞齿轮(12)固定连接在竖直的传动轴(13)上,传动轴(13)通过轴承铰接在安装架(14)上,安装架(14)固定连接在壳体(I)内;所述冲击座(7)的下端面上成型有竖直的连接孔(75),连接孔(75)的底面上成型有贯穿冲击座(7)矩形槽孔(71)底面的过孔(74),所述的下端盖(3)内插接有冲击钻连接头(15),冲击钻连接头(15)的上端面上成型有花键套(151),花键套(151)插接在冲击座(7)的连接孔(75)并通过轴承与冲击座(7)相铰接在一起;传动轴(13)的下端成型有花键轴(131),花键轴(131)穿过冲击座(7)的连接孔(75)插接在花键套(15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I)内插接有环形的缓冲垫块(16),缓冲垫块(16)下端面抵靠在下端盖(3)上,缓冲垫块(16)上端面的外边上压靠有卡环(17),卡环(17)卡置在壳体(I)的内壁上,冲击座(7)压靠在缓冲垫块(1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钻连接头(15)的下端露出下端盖(3),冲击钻连接头(15)的底面上成型有锥形的插孔(152),插孔(152)上端的内壁上成型有贯穿冲击钻连接头(15)外壁的腰型孔(15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9)两端铰接有滚轮(11),滚轮(11)插接在冲击座(7)矩形槽孔(71)两侧的凹台(72)内并抵靠在凹台(72)的侧壁上。
【文档编号】E21B1/14GK205422520SQ201521049494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6日
【发明人】洪汝频, 杨爱林
【申请人】苏州频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