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966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隧道侧壁上的照明单元及通风单元,还包括:一消防供水单元;一控制单元;一设置在所述隧道左右通行通道之间的隔断单元;其中,所述隧道底部的内侧壁上,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有多个用于紧急避险的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均通过枢接在其上并具有至少双层结构的一门体进而封闭,所述门体在朝向凹槽的边缘处均枢接有呈丁字状的密封件,且所述门体的空腔结构之间配置有隔热机构,且每个所述凹槽上均设置有一换气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其具有安全系数高,可靠性好,可实施效果好的效果。
【专利说明】
一种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消防、通风情况下使用的消防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公路隧道辊并具有应急功能的消防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0003]现有的隧道内虽然都有一部分消防设施,但是都是一些灭火器和消防栓,当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处于隧道内的人往往急于逃离而没时间使用灭火器灭火,同时消防栓也需要消防员达到之后才会使用。在这段时间内,火灾往往会慢慢扩大,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在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因交通堵塞造成一部份人员无法及时从现场撤离,进而导致其被困在交通事故以及火灾现场,造成人员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其除了能够实现通风、消防的作用之外,还提供一可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容纳人员的应急点,且其具有与外界实现热气隔离,空气隔离的功效,确保人员暂时安全,以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具有安全系数高,可靠性好,可实施效果好的效果。
[0006]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隧道侧壁上的照明单元及通风单元,还包括:
[0007 ] 一消防供水单元;
[0008]—控制单元;
[0009]—设置在所述隧道左右通行通道之间的隔断单元;
[0010]其中,所述隧道底部的内侧壁上,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有多个用于紧急避险的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均通过枢接在其上并具有至少双层结构的一门体进而封闭,所述门体在朝向凹槽的边缘处均枢接有呈丁字状的密封件,且所述门体的空腔结构之间配置有隔热机构,且每个所述凹槽上均设置有一换气装置;
[0011 ]所述控制单元均连接至照明单元、通风单元、消防供水单元的动力机构,所述控制单元还与设置在隧道内的传感器组通信连接。
[0012]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消防供水单元包括设置在隧道侧壁上多个消防喷头,每个所述消防喷头均通过第一水管连接至设置在隧道外部的蓄水塔。
[0013]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蓄水塔底部还设置有一与控制单元及各动力机构连接的应急供电机构,所述蓄水塔通过一设置在应急供电机构外部的第二水管进而构成应急供电机构的水冷回路,且所述蓄水塔上设置有与应急供电机构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
[0014]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通风单元包括设置在隧道内侧壁上的至少一个消防风机,以及与各消防风机连接的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被配置为具有阻燃功能的材料。
[0015]优选的是,其中,其包括间隔预设距离埋设在地底的多个立柱,两两相邻的立柱之间通过具有弹力,且在空间上相互平行的多个连接带进而连接构成隔断单元本体。
[0016]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传感器组包括: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
[0017]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一与门体边缘处枢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一柔性密封条,以在连接板翻转后完成门体与凹槽边缘之间间隙的封堵动作,且
[0018]所述柔性密封条的外部结构被配置为椎形。
[0019]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柔性密封条的外部结构可由楔形、弧形、矩形中的一种任意一种进行替换。
[0020]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换气装置为一与外界连通的换气管道。
[0021]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换气装置包括:
[0022]—用于将凹槽内污浊空气抽出的换气机构,其包括一设置在第二风管中的第一风机;
[0023]一用于向凹槽内通入新鲜空气的进气机构,其包括一设置在第三风管中的第二风机;
[0024]其中,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与控制单元连接,以用于人员检测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均连接至控制单元。
[0025]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隧道内的多个凹槽,提供一在紧急状态下可用于避险的空间,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实施性。
[0026]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凹槽上具有双层结构的门体,使得其与外界的火灾现场的火及热气进行隔离,以使其能起到对避难人员的进一步的保护作用。
[0027]其三,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门体上的密封件,实现了将凹槽内的空气与外界隔离,进而使得外界因火灾造成的烟雾不会对人身造成伤害,具有安全性好,可实施效果好的效果。
[0028]其四,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凹槽内的换气装置,使得凹槽能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进而确保避险人员的长时间使用,而不会造成其处于缺氧状态。
[0029]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的内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3]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4]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的实现形式,包括分别设置在隧道侧壁上的照明单元I及通风单元2,还包括:
[0035]—消防供水单元3,其用于在紧急状态下,提供消防用水和实施消防作业;
[0036]一控制单元4;
[0037]—设置在所述隧道左右通行通道之间的隔断单元5,其作用在于对在左右通行的车辆位置进行限定,以使其能各行其位,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0038]其中,所述隧道底部的内侧壁上,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有多个用于紧急避险的凹槽6,其用于提供一在紧急状态下可用于避险的空间,每个所述凹槽均通过枢接在其上并具有至少双层结构的一门体7进而封闭,其作用在于使得凹槽与外界的火灾现场的火及热气进行隔离,以使其能起到对避难人员的进一步的保护作用,所述门体在朝向凹槽的边缘处均枢接有呈丁字状的密封件8,其作用在于实现了将凹槽内的空气与外界隔离,进而使得外界因火灾造成的烟雾不会对人身造成伤害,且所述门体的空腔结构之间配置有隔热机构71,其用于隔绝外界的热气,且每个所述凹槽上均设置有一换气装置9,其作用在于使得凹槽能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进而确保避险人员的长时间使用,而不会造成其处于缺氧状态;
[0039]所述控制单元均连接至照明单元、通风单元、消防供水单元的动力机构(未示出),所述控制单元还与设置在隧道内的传感器组40通信连接。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安全系数高,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0]如图1如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消防供水单元包括设置在隧道侧壁上多个消防喷头30,每个所述消防喷头均通过第一水管31连接至设置在隧道外部的蓄水塔32。采用这种方安通过设置在隧道外部的蓄水塔,以在发生紧急事件时提供消防用水,以使其能适应突发状态下的自动消防作业,保证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救援人员的到来争取时间,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的有利之处。
[0041]如图1如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蓄水塔底部还设置有一与控制单元及各动力机构连接的应急供电机构33,所述蓄水塔通过一设置在应急供电机构外部的第二水管34进而构成应急供电机构的水冷回路,且所述蓄水塔上设置有与应急供电机构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35。采用这种方案的作用在于为处于户外工作环境下的应急供电机构进行冷却,以使其使用寿命有保证,以在紧急状态时,通过应急供电单元、通风单元、消防供水单元、控制单元的相配合进行消防作业,以使其能适应突发状态下的自动消防作业,为救援人员的到来争取时间,同时能对应急供电单元进行冷却保护,进而保证其使用寿命,以使其在突然使用时,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安全系数高的有利之处。
[0042]如图1如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通风单元包括设置在隧道内侧壁上的至少一个消防风机20,以及与各消防风机连接的第一风管21,所述第一风管被配置为具有阻燃功能的材料。采用这种方案用于在突发紧急状态下对隧道内的空气进行管理,以使突发状态下待救援人员周围能保持良好的空气状态,为救援人员的到来争取时间,具有可实施效果好,适应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3]如图1如示,在另一种实例中,其包括间隔预设距离埋设在地底的多个立柱50,其作用在于提供抓力,两两相邻的立柱之间通过具有弹力,两两相邻的立柱之间通过具有弹力,且在空间上相互平行的多个连接带51进而连接构成隔断单元本体,采用这种方案中连接带的弹性被设置为具有微弹的弹性力,其相对于传统的平板隔断,其具有一定量的弹性拉伸力,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对车辆具有弹性的回拉作用力,并同时减小相撞时的作用力,使得其危险系数降低,增加了安全系数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4]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传感器组包括: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各传感器获取隧道当前的环境参数,以使控制单元能根据获取的参数实现各单元工作状态的控制,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5]如图1如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一与门体边缘处枢接的连接板80,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一柔性密封条81,以在连接板翻转后完成门体与凹槽边缘之间间隙的封堵动作,且
[0046]所述柔性密封条的外部结构被配置为椎形。采用这种方案以利于其对间隙的封堵,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7]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柔性密封条的外部结构可由楔形、弧形、矩形中的一种任意一种进行替换。采用这种方案只是其中可以替换的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要,具有可实施效果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8]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换气装置为一与外界连通的换气管道(未示出)。采用这种方案采用最简单的方式实现换气,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成本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49]如图2如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换气装置包括:
[0050]—用于将凹槽内污浊空气抽出的换气机构,其包括一设置在第二风管90中的第一风机91;
[0051]一用于向凹槽内通入新鲜空气的进气机构,其包括一设置在第三风管92中的第二风机93 ;
[0052]其中,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与控制单元连接,以用于人员检测的红外传感器94,所述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均连接至控制单元。采用这种方案通过约外传感器检测到有人避险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的工作状态,以使其适应长时间避险的需要,具有适应性好,可操作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53]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消防应急系统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0054]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隧道侧壁上的照明单元及通风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消防供水单元; 一控制单元; 一设置在所述隧道左右通行通道之间的隔断单元; 其中,所述隧道底部的内侧壁上,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有多个用于紧急避险的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均通过枢接在其上并具有至少双层结构的一门体进而封闭,所述门体在朝向凹槽的边缘处均枢接有呈丁字状的密封件,且所述门体的空腔结构之间配置有隔热机构,且每个所述凹槽上均设置有一换气装置; 所述控制单元均连接至照明单元、通风单元、消防供水单元的动力机构,所述控制单元还与设置在隧道内的传感器组通信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供水单元包括设置在隧道侧壁上多个消防喷头,每个所述消防喷头均通过第一水管连接至设置在隧道外部的蓄水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塔底部还设置有一与控制单元及各动力机构连接的应急供电机构,所述蓄水塔通过一设置在应急供电机构外部的第二水管进而构成应急供电机构的水冷回路,且所述蓄水塔上设置有与应急供电机构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单元包括设置在隧道内侧壁上的至少一个消防风机,以及与各消防风机连接的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被配置为具有阻燃功能的材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间隔预设距离埋设在地底的多个立柱,两两相邻的立柱之间通过具有弹力,且在空间上相互平行的多个连接带进而连接构成隔断单元本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包括: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一与门体边缘处枢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一柔性密封条,以在连接板翻转后完成门体与凹槽边缘之间间隙的封堵动作,且 所述柔性密封条的外部结构被配置为椎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条的外部结构可由楔形、弧形、矩形中的一种任意一种进行替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装置为一与外界连通的换气管道。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应急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装置包括: 一用于将凹槽内污浊空气抽出的换气机构,其包括一设置在第二风管中的第一风机; 一用于向凹槽内通入新鲜空气的进气机构,其包括一设置在第三风管中的第二风机; 其中,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与控制单元连接,以用于人员检测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均连接至控制单元。
【文档编号】E21F1/08GK205638535SQ201620435250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3日
【发明人】龚志文
【申请人】绵竹市鑫圣龙通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