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777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压缩机,它安装在车辆中并作为汽车空调系统的一部分,或安装在一个外部单元中作为空调系统的一部分,尤其是,涉及一种气体压缩机,其中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降低了,从而改进了压缩机的性能。
如图4所示,五个狭缝状的叶片槽8在转子4中径向形成,并且叶片9分别安装在这些叶片槽8中,此叶片9从转子4的外周面朝着缸体1的内壁伸出并且再缩回到转子4中。
此缸体1的内部由缸体1的内壁、侧块2和3的内表面、转子4的外周面、和叶片9前端部的侧表面分成多个小室。如此确定的小室构成了压缩室10,其容积随着转子4沿箭头RD方向的转动而反复地变化。
在压缩室10的容积变化的情况下,在压缩室10的容积增加的时候,在吸入室11中含油低压致冷剂气体通过侧块2和3的进口13和缸体1的吸入通道12被导入压缩室10。然后,当压缩室10的容积开始减小时,在压缩室10中的致冷气体由于容积减小而被压缩。然后,当压缩室10的容积达到最小时,靠近缸体1的椭圆形的短直径部分而设置的缸体排放孔14的排放阀15由被压缩的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打开。结果,在压缩室10中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通过缸体排放孔14排出。
通过缸体排放孔14排出的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在它被导入安装在侧块3的后部的油分离器18的油分离过滤器18-1中之前,流过在缸体1的外圆周中的排放室16和排气通道24。
导入油分离过滤器18-1中的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通过例如撞在构成油分离过滤器18-1的金属网上而被分离成油组分和气组分。气体组分流入排放室19,然后从排放室19通过压缩机的壳体上的一个排放口(未示出)进入空调系统的冷凝器侧。另一方面,在分离之后,油组分滴到在排放室19下方的储油槽20中而被储存,并且通过缸体1和侧块2和3的一个油通道21提供到需要油的部件上。需要油的部件例如包括轴承6和7的间隙、在侧块2和3的面对缸体的侧面形成的平槽22、和在叶片9的下方与其相连的叶片背压区23。
但是,如图5所示,在上述通常的气体压缩机采用的结构是为了增强油分离性能,使油分离器18的排气通道24按直角弯曲两次,以使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撞击在气体通道24的内壁上两次。这种撞击的结构对改进油分离性能所起的作用很小或根本没有。相反,它使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增加了,这导致压缩机的性能降低。
本发明有一个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的见解。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压缩机,它能降低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从而改进压缩机的性能。
然后,根据本发明,排气通道被制成直线形的,使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顺利地流过排气通道,从而减少了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
还有,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压缩机,其中在排气通道的油分离器侧的出口的高度被设置为与排气通道的进口高度相同,因此排气通道水平延伸。
然后,根据本发明,与排放室相连的排气通道的油分离器侧的开口被设置为与它的进口的高度相同,因此排气通道水平延伸并且长度最短,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压缩机,其中油分离器的油分离过滤器设置在排气通道的出口之上。
然后,根据本发明,油分离器的油分离过滤器设置在排气通道的出口之上,以在油分离过滤器之下留有大一些的空间用于安装储油槽。
图2A、2B和2C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气体压缩机的主要部件的说明性的附图,图2A是一个气体压缩机中的一个嵌入式油分离器的前视图,图2B是一个它的后视图,而图2C是沿图2B的线B-B剖开的剖面图。
图3是一个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的剖面图。
图4是沿图3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5A、5B和5C是装在常规的气体压缩机中的一个油分离器的视图,其中图5A是该油分离器的前视图,图5B是其后视图,图5C是沿图5B中的B-B线的剖面图。
本实施例的气体压缩机的基本结构与图3和4中所示的普通的气体压缩机的基本结构相类似,其中缸体1设置在一对侧块2和3之间,转子4水平地可转动地设置在缸体1的内部,设置叶片9使其从转子4的外圆周表面伸向缸体1的内表面并且再由此缩回。在缸体1的内部,设置有由叶片9等确定的压缩室10,并且压缩室10的容积随着转子4的转动反复地增大和缩小,因此,在吸入室中的含油低压致冷剂气体被带入并且被压缩。另外,被压缩的含油高压致冷气体通过缸体排放孔14排出,如现有技术中所述。因此,与普通的气体压缩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出,并且对这些部件的详细的描述将被略去。
还是在这个实施例的气体压缩机中,如上所述,通过缸体排放孔14排出的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流过排放室16和排气通道24,并且导入安装在油分离器18上的油分离过滤器18-1中。如

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气体压缩机中,此排气通道24是一个直线状的结构以使其直线化。
即,每一个排气通道24的一端24a在排放室16侧开口,而它的另一端24b在油分离器18的油分离器18-1侧开口。每个排气通道24的一端(进口)24a和其另一端(出口)24b之间的部分处于一条笔直的直线上,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弯曲。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排气通道24无论从例如图1B中所示的前或后视图、图1C中所示的平面图还是图3中所示的侧面图的方向看都是直线的。
每一个排气通道24用打孔的方式从排放室16通过后侧块3延伸至油分离器18而形成。在此实施例中,排气通道24与油分离器18之间的角度也不变。
即,如图5所示,在普通的气体压缩机中的每个排气通道24在通过后侧块3进入油分离器18之后立刻弯曲成大致直角,而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体压缩机的排气通道24在通过后侧块3进入油分离器18后不立刻弯曲,而是成直线。
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的气体压缩机的情况下,设置有缸体排放孔14、两个排放室16、两个排气通道24、和油分离器18的两个油分离过滤器18-1。这是由于具有缸体1的大致椭圆形的内周结构和其中装有五个叶片9的结构。当转子4旋转一周时,在缸体1中的两个位置进行进气操作和压缩操作,而分别在两个位置被压缩的含油高压制冷气体被分别导入油分离器18。
如上所述,两个排气通道24和24都是直线的。但是,它们彼此不平行,而是按V-型布置的,其中它们指向在油分离器18的中心并排设置的两个油分离过滤器18-1和18-1。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气体压缩机中,含有通过缸体排放孔14排放的高压致冷气体的油通过排放室16和排气通道24导入油分离器18的油分离过滤器18-1。当排气通道24如在本实施例中被设置为直线的时,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能够从缸体排放孔14顺利地导入油分离过滤器18-1,因此,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降低了,从而改进了压缩机的性能。
应该注意的是,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也取决于排气通道24的剖面面积;排气通道24的剖面面积越大,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就越小。因此,最好是排气通道24的剖面设置得尽可能的大。
图2示出了一个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气体压缩机的结构。图2A是一个从后侧看的一个油分离器的后视图,图2B是一个从临近后侧块的侧来看的油分离器的视图,而图2C是一个沿图2B中的线B-B剖开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每个排气通道24的一端24a的高度,即,构成排气通道24的进口的排气室16侧进口的高度,被设置为与排气通道24的另一端24b的高度相同,即,与油分离器18侧出口的高度相同,因此,连接进口和出口24a和24b的每个排气通道24水平延伸并且长度最短。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排气通道24长度最短,它可能把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限制在一个低的水平,此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从缸体排放孔14排出并且通过排气通道24从排放室16导入油分离器18的油分离过滤器18-1。
另外,由于排气通道24水平延伸,所以当由此通过高压致冷气体时,可使其阻力最小,也使压力损失减少,从而进一步改进压缩机的性能。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中,排气通道是直线的,以使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通过排气通道顺利地从缸体排放孔流入油分离器的油分离过滤器,从而含有这种类型的高压致冷气体的油的压力损失降低了,因此改进了压缩机的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气体压缩机中,排气通道是直线的,并且与排气室相连的进口的高度被设置为与油分离器侧上的出口的高度相同,因此排气通道水平延伸并且长度最短,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通过排气通道的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以使压缩机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气体压缩机,包括一设置在一对侧块之间的缸体;一水平设置在缸体中的可转动的转子;能够从转子的外圆周表面朝着缸体的内壁伸出并且再由此缩回的叶片;由缸体、侧块、转子、和叶片确定的压缩室;用于从压缩室排放致冷气体的缸体排放孔;一个用于临时储存由缸体排放孔排出的致冷气体的排放室;一个用于从排放室把致冷气体导入排放室下游侧的直线排气通道;一个设置在排气通道的下游侧并且具有用于分离致冷气体和油的油分离过滤器的油分离器;和一个用于临时储存由油分离过滤器分离出来的致冷气体和油的排放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排气通道的油分离器侧的出口高度被设置为与排气通道的进口高度相同,从而使排气通道水平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油分离器的油分离过滤器设置在排气通道的出口之上。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并且改进压缩机性能的气体压缩机。在此结构中,从缸体排放孔排出的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通过排气室和排气通道流入安装在油分离器的油分离过滤器,此排气通道是直线的,因此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顺利地流过排气通道,而减少了含油高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损失。另外,排气通道的开口的高度与出口的高度相同,因此排气通道水平延伸并且长度最短,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高压致冷气体的压力损失。
文档编号F04C29/00GK1362583SQ0113818
公开日2002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2日
发明者关口洋明, 井尻诚 申请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