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9070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无刷风扇温控变速控制电路,特别是一种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
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温控直流风扇大都采用集成元件作为其温控电路,现在被广泛采用的温控元件一般型号为LB1860、8473等,它们都是采用脉宽调制技术,通过调节占空比来控制风扇转速。由附图1所示其波形图可知其温控效果不是很好,低转速时,电磁噪音比较大,且这些集成元件价格昂贵,进货渠道并不畅通,购买不方便,造成成本增长、生产周期长。另外,目前市场上还存在一种温控风扇采用电源端串接一热敏电阻的结构,如附图2所示,但这种电路热敏电阻功耗大,而且温控曲线无法控制,温控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路简单、温控效果好、成本低廉、易于实施的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源和风扇驱动IC,其特征在于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串联有电阻R1、稳压二极管DZ,且稳压二极管DZ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从而在其正极端形成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稳压二极管DZ的正极端还通过热敏电阻RTR连接三级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2,其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从而给三极管Q2提供第二基准电压;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串接有调节电阻R4,并通过其集电极向风扇驱动IC输出风扇转速调节信号。
所述风扇驱动IC的信号输出端2、3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可以分别串联有绕阻L2和绕阻L1。
所述稳压二极管DZ的稳定电压值可以为5.1V。
所述热敏电阻RTR可以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采用常用的电子元件,通过三极管(Q1、Q2)、电阻(R1、R2、R3、R4)、稳压二极管DZ配合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R构成一开关放大电路,并通过可改变阻值的绕阻(L1、L2),从而实现了控制风扇驱动IC,根据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风扇转速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电路简单、易于实施、其温控效果可达到采用高集成度温控元件的温控效果,在电磁噪音方面可超目前集成元件,而且其成本可大大降低等特点。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温控风扇采用集成元件的温控电路的波形图;附图2为现有技术的温控风扇采用热敏电阻的电路原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的温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附图3,本实用新型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源和风扇驱动IC。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串联有电阻R1和稳定电压值为5.1V的稳压二极管DZ,且稳压二极管DZ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从而在其正极端形成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稳压二极管DZ的正极端还通过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R连接三级管Q1的基极,并且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与地线之间串接有电阻R2,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从而给三极管Q2提供第二基准电压。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串接有调节电阻R4,并通过其集电极向风扇驱动IC输出风扇转速调节信号。
为了适应客户对风扇转速的多种需求,因此在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风扇驱动IC的两个风扇转速调节信号输入端2、3之间分别串联连接有两绕阻L2和L1,从而可以通过改变绕阻的阻值获得不同的转速。
其中,所述风扇驱动IC采用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驱动元件,型号可以为276、277、9141、1668等。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因为R1与DZ使A点有一个5.1V的基准电压,即为第一基准电压,则,B点电压为VB=VA×R1R1+RTR=5.1R1R1+RTR.]]>当VB>0.7V时,三极管Q1工作于饱和区,同时通过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3给三极管Q2的基极提供第二基准电压,从而使三极管Q2工作于饱和区,其饱和压降VCES≈0.2~0.3V。此时调节电阻R4上没有电流通过,风扇处于最高转速。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R在温度升高时,阻值变小。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RTR阻值增大,则VB降低,使Q2工作于截止区,此时电阻R4上有电流通过。由于R4串入回路中,以致风扇达到最低转速。而当RTR阻值随温度变化使三极管Q2工作于放大区时,风扇的转速则随着如热敏电阻RTR的阻值的变化而变化。附图4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曲线图。图中水平坐标表示温度,垂直坐标表示风扇转速。当温度低于t1,则风扇转速为恒定值n1;当温度高于t2,则风扇转速为恒定值n2;当温度介于t1和t2之间时,风扇转速则于n1和n2之间变化。
另外,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中的热敏电阻改为可调电阻,以满足客户手调的需要。
权利要求1.一种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源和风扇驱动IC,其特征在于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串联有电阻R1、稳压二极管DZ,且稳压二极管DZ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从而在其正极端形成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稳压二极管DZ的正极端还通过热敏电阻RTR连接三级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2,其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从而给三极管Q2提供第二基准电压;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串接有调节电阻R4,并通过其集电极向风扇驱动IC输出风扇转速调节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驱动(IC)的信号输出端(2)、(3)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分别串联有绕阻L2和绕阻L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DZ的稳定电压值为5.1V。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RTR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用温控变速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源和风扇驱动IC,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串联有电阻R1、稳压二极管DZ,且稳压二极管DZ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其正极端形成第一基准电压,其正极端还通过热敏电阻RTR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2,其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从而给三极管Q2提供第二基准电压,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串接有调节电阻R4,并通过其集电极向风扇驱动IC输出风扇转速调节信号。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电路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廉、温控效果好等特点。
文档编号F04D27/00GK2668897SQ03263050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9日
发明者吴进平 申请人:东莞横沥虹盛电子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