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筒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609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筒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输送压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环筒泵。
背景技术
当前,离心泵、往复泵是常见的流体输送机械,在流体输送过程中离心 泵存在摩擦损失大、压力不足、不适宜输送粘度较大的流体,而往复泵却存 在流量不稳定、输送流量较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擦损失小、可输送不同粘 度流体的环筒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环筒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空心的内滚筒和外筒,该内滚筒套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内滚筒与所述外筒之 间分别设有数个叶片和隔板,该隔板与所述叶片交错设置;所述内滚筒上下 两端分别设有一主轴;所述主轴中与所述内滚筒相对的一端均连有凸轮,并 外接动力装置;所述叶片、隔板的高度均与所述凸轮顶端平齐,且其一侧上 下两端均设有一凹槽;所述两凹槽的间距等于所述内滚筒高度;所述每个隔 板两侧分别设有出液口、进液口。
所述出液口、进液口均设在所述内滚筒上。
所述出液口、进液口均设在所述外筒上。
所述出液口设在所述内滚筒上;所述进液口设在所述外筒上。 所述进液口设在所述内滚筒上;所述出液口设在所述外筒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由于本实用新型依靠叶片、隔板、筒体之间空间的变化来输送流体, 各构件和所输送流体之间的机械摩擦少,因此在流体输送过程中减少了摩擦 损失,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粘度的流体输送。
2、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叶片运动轨迹为圆形,因此避免了将动力装置的 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时的周期性的速度变化,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流体输送过程中可有效地保证流量的稳定。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l一内滚筒2—外筒 3—叶片 4一隔板 5—主轴
6—凸轮7—凹槽 8—出液口 9一进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环筒泵(参见图l),包括空心的内滚筒1和外筒2,该内滚筒l套 于外筒2内。内滚筒1与外筒2之间分别设有数个叶片3和隔板4,该隔板4 与叶片3交错设置;每个隔板4两侧分别设有出液口 8、进液口9。
内滚筒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主轴5 (参见图2、图3),该主轴5中与 内滚筒1相对的一端均连有凸轮6,并外接动力装置;叶片3、隔板4的高度 均与凸轮6顶端平齐,且其一侧上下两端均设有一凹槽7;两凹槽7的间距 等于内滚筒l高度。
出液口 8、进液口 9均可设在内滚筒1上,也均可设在外筒2上,还可 以将出液口 8设在内滚筒1或外筒2上、进液口 9设在外筒2或内滚筒1上。
使用时,通过动力装置使主轴5带动叶片3和凸轮6转动,此时在叶片 3转动方向的后方,空间变大形成低压,从进液口9吸入液体;在叶片3转 动的前方,空间变小形成高压,液体受挤压从出液口 8排出。当叶片3转动 至隔板4位置时,隔板4在凸轮6的带动下被推出,使叶片3通过,之后隔 板4在凸轮6的带动下被推进形成一个循环。如此反复,本实用新型即可在 主轴5的带动下连续完成循环,从而达到输送流体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环筒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空心的内滚筒(1)和外筒(2),该内滚筒(1)套于所述外筒(2)内;所述内滚筒(1)与所述外筒(2)之间分别设有数个叶片(3)和隔板(4),该隔板(4)与所述叶片(3)交错设置;所述内滚筒(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主轴(5);所述主轴(5)中与所述内滚筒(1)相对的一端均连有凸轮(6),并外接动力装置;所述叶片(3)、隔板(4)的高度均与所述凸轮(6)顶端平齐,且其一侧上下两端均设有一凹槽(7);所述两凹槽(7)的间距等于所述内滚筒(1)高度;所述每个隔板(4)两侧分别设有出液口(8)、进液口(9)。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筒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 (8)、进液口 (9)均设在所述内滚筒(1)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筒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 (8)、进液口 (9)均设在所述外筒(2)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筒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 (8)设在所 述内滚筒(1)上;所述进液口 (9)设在所述外筒(2)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筒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 (9)设在所 述内滚筒(1)上;所述出液口 (8)设在所述外筒(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筒泵,该泵包括空心的内滚筒和外筒,该内滚筒套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内滚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分别设有数个叶片和隔板,该隔板与所述叶片交错设置;所述内滚筒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主轴;所述主轴中与所述内滚筒相对的一端均连有凸轮,并外接动力装置;所述叶片、隔板的高度均与所述凸轮顶端平齐,且其一侧上下两端均设有一凹槽;所述两凹槽的间距等于所述内滚筒高度;所述每个隔板两侧分别设有出液口、进液口。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减少流体输送过程中的摩擦损失,并适应不同粘度的流体输送。
文档编号F04C2/00GK201372921SQ200920032690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日
发明者何旌旗, 曹学良, 江 李, 军 王, 琥 金, 魏立奇, 魏立斌 申请人:魏立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