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运转电路及风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115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运转电路及风扇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运转电路及风扇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风扇中一般包括有风扇运转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主要包括第一 电源提供端子V1+12V,第一整流二极管D1,设置有1、2、3及4端子的第一控制芯片IC1,其 中,1端子为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2、3端子为驱动输出端,4端子为接地端,以及设置有第 一电感线圈Ll的第一感应支路、设置有第二电感线圈L2的第二感应支路,第一控制芯片 ICl用于控制风扇运转,第一电源提供端子V1+12V通过第一整流二极管Dl后分别连接到 第一感应支路及第二感应支路,第一故障检测端子outputl (通过电阻R6与第一供电电源 VCCl相连)连接到第一控制芯片ICl的1端子,第一控制芯片ICl的4端子接地,第一感应 支路连接到第一控制芯片ICl的2端子,第二感应支路连接到第一控制芯片ICl的3端子。 第一控制芯片ICl的2端子、3端子交替工作,此时,第一电感线圈Ll与第二电感线圈L2交 替工作,即第一电感线圈Ll开时,第二电感线圈L2关闭,第一电感线圈Ll关闭时,第二电 感线圈L2开,这样,第一感应支路协同第二感应支路受第一控制芯片ICl控制,以产生交变 磁场以切割运转所需第一永磁体,达到风扇运转的目的,风扇在因故障停止运转时,1端子 输出高电位到第一故障检测端子outputl,风扇在正常运转时,1端子输出低电位到第一故 障检测端子outputl,而当多个风扇并联使用时,由于各风扇在正常运转时,各风扇运转电 路的1端子输出低电压,只有当全部的风扇因故障停止运转时信号线才有变化而变成高电 位,那么,各风扇中的风扇运转电路的1端子无法并联使用,无法对并联的风扇进行故障检 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风扇运转电路及风扇系 统,可对并联的风扇进行故障检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扇运转电路,包括电源提供端子;设置有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第一驱动输出端子及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的,用于控 制风扇运转的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第一感应支路;与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用于协同所述第一感应支路受所述控制芯片控 制,产生切割运转所需永磁体的交变磁场的第二感应支路;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源提供端子与所述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之间的上拉电阻,晶体三极 管,所述晶体三极管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所述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输出。一种风扇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风扇运转电路及故障检测端子,所述风扇运转电路 包括电源提供端子;设置有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第一驱动输出端子及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的,用于控 制风扇运转的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第一感应支路;与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用于协同所述第一感应支路受所述控制芯片控 制,产生切割运转所需永磁体的交变磁场的第二感应支路;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源提供端子与所述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之间的上拉电阻,晶体三极 管,所述晶体三极管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所述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相连,发射极接地,集 电极输出;各所述风扇运转电路在所述电源提供端子与所述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并联, 所述故障检测端子连接到各所述风扇运转电路的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提供一种风扇运转电路及风扇系统,在并联的各个风扇运转电路中设置有电 源提供端子与控制芯片的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之间的上拉电阻,晶体三极管,所述晶体三 极管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所述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输出,各所 述风扇运转电路在所述电源提供端子与所述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并联,所述故障检测 端子连接到各所述风扇运转电路的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可对并联的风扇进行故障检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的风扇运转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运转电路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运转电路及相应的风扇系统,这种风扇系统主 要包括至少两个风扇及故障检测端子(可表现为单独的物理装置),每个风扇中都设置有上 述风扇运转电路,所述风扇运转电路均包括电源提供端子;设置有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 第一驱动输出端子及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的,用于控制风扇运转的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驱 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第一感应支路;与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用于协同所述第一感 应支路受所述控制芯片控制,产生切割运转所需永磁体的交变磁场的第二感应支路;以及 设置于所述电源提供端子与所述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之间的上拉电阻,晶体三极管,所述 晶体三极管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所述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输 出,在上述风扇系统中,各所述风扇运转电路在所述电源提供端子与所述晶体三极管的集 电极之间并联,所述故障检测端子连接到各所述风扇运转电路的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这样,可对并联的风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风扇运转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或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用于吸收因所述交变 磁场切换引起转换力度不同,而在所述控制芯片内产生交流脉冲的电容支路。所述电容支路包括电阻及电容所述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或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另一端与 所述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感应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感线圈,所述第二感应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感 线圈。所述风扇运转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第一电容支路,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 连的第二电容支路。所述风扇运转电路还包括整流二极管,所述控制芯片还包括接地端子,所述电源 提供端子通过所述整流二极管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感应支路及所述第二感应支路,所述接 地端子接地。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系统进行说明,同时,也对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的风扇运转电路进行说明。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而图3是该风扇系统 中的各风扇运转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及图3,该风扇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风扇及故障 检测端子output (可表现为单独的物理装置),每个风扇中都设置有上述风扇运转电路,所 述风扇运转电路均包括第二电源提供端子V2+12V,第二整流二极管D2,设置有1、2、3及4端子的第二控 制芯片IC2,其中,1端子为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2、3端子为驱动输出端,4端子为接地端, 以及设置有第三电感线圈L3的第三感应支路、设置有第四电感线圈L4的第四感应支路,第 二控制芯片IC2用于控制风扇运转,第二电源提供端子V2+12V通过第二整流二极管D2后 分别连接到第三感应支路及第四感应支路,第二电源提供端子V2+12V连接到第二控制芯 片IC2的1端子,第二控制芯片IC2的4端子接地,第三感应支路连接到第二控制芯片IC2 的2端子,第四感应支路连接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3端子,第二控制芯片IC2的2端子、3 端子交替工作,此时,第三电感线圈L3与第四电感线圈L4交替工作,即第三电感线圈L3开 时,第四电感线圈L4关闭,第三电感线圈L3关闭时,第四电感线圈L4开,这样,第三感应支 路协同第四感应支路受第二控制芯片IC2控制,以产生交变磁场以切割运转所需第二永磁 体,达到风扇运转的目的,为达到对各风扇并联可进行故障检测的目的,上述各风扇运转电 路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电源提供端子V2+12V与1端子之间的上拉电阻R3,晶体三极管Q1, 晶体三极管Ql的基极B通过限流电阻R4与1端子相连,发射极E接地,集电极C输出,在上 述风扇系统中,各所述风扇运转电路在第二电源提供端子V2+12V与晶体三极管Ql的集电 极C之间并联,第二故障检测端子0utput2 (通过电阻R7与第二供电电源VCC2相连)连接 到各所述风扇运转电路的晶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C,这样,各风扇在故障不运转时,第二故 障检测端子output2可检测到低电位,而各风扇在正常运转时,第二故障检测端子0utput2 可检测到高电位,当并联的其中一个风扇损坏故障不运转时,第二故障检测端子output2上检测到的电压就发生变化,设置有第二故障检测端子output2的仪器或设备就可检测到
该异常。而风扇在运转过程中,交变磁场在切换(换相)时,第二控制芯片IC2内部会有纳秒 到微妙级时间的停顿,第二永磁体与交变磁场会有一定力度,而第二永磁体位置的变化需 要强磁场的驱动,第二控制芯片IC2内部会因转换力度不同产生交流脉冲(高脉冲波),导致 在风扇运转时,尤其是在低频运转时,人耳可听到因切割第二永磁体的交变磁场切换所产 生交流脉冲导致的噪音,致使风扇在静音要求高的环境中无法很好的适用,因此,该风扇运 转电路中还包括与第二控制芯片IC2的2端子相连的,用于吸收因上述交变磁场切换引起转换力 度不同,而在第二控制芯片IC2内产生交流脉冲的第一电容支路,具体地,上述第一电容支 路包括第一电阻Rl及第一电容Cl,第一电阻Rl —端与第二控制芯片IC2的2端子相连,另 一端与第一电容Cl 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l另一端接地;以及,与第二控制芯片IC2的3端子相连的,用于吸收因上述交变磁场切换引起转 换力度不同,而在第二控制芯片IC2内产生交流脉冲的第二电容支路,具体地,上述第二电 容支路包括第二电阻R2及第二电容C2,第二电阻R2 —端与第二控制芯片IC2的3端子相 连,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 —端相连,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这样,用于吸收因切割第二永磁体的交变磁场切换引起转换力度不同,而在第二 控制芯片IC2内产生交流脉冲的第一电容支路及第二电容支路,可消除因交流脉冲导致的 噪音,使风扇在静音要求高的环境中更好的适用。另外,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设置可防止第二电源提供端子V2+12V反接而损坏第 二控制芯片IC2。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 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风扇运转电路,包括电源提供端子;设置有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第一驱动输出端子及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的,用于控制风扇运转的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第一感应支路;与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用于协同所述第一感应支路受所述控制芯片控制,产生切割运转所需永磁体的交变磁场的第二感应支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源提供端子与所述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之间的上拉电阻,晶体三极管,所述晶体三极管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所述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运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运转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或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用于吸收因所述交变磁场 切换引起转换力度不同,而在所述控制芯片内产生交流脉冲的电容支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运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支路包括电阻及电容 所述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或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感应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感线圈,所述第二感应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感线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运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运转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第一电容支路,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 第二电容支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运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运转电路还 包括整流二极管,所述控制芯片还包括接地端子,所述电源提供端子通过所述整流二极管 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感应支路及所述第二感应支路,所述接地端子接地。
6.一种风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风扇运转电路及故障检测端子,所述风扇 运转电路包括电源提供端子;设置有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第一驱动输出端子及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的,用于控制风 扇运转的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第一感应支路;与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用于协同所述第一感应支路受所述控制芯片控制, 产生切割运转所需永磁体的交变磁场的第二感应支路; 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源提供端子与所述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之间的上拉电阻,晶体三极管, 所述晶体三极管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所述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 极输出;各所述风扇运转电路在所述电源提供端子与所述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并联,所述 故障检测端子连接到各所述风扇运转电路的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运转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或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用于吸收因所述交变磁场 切换引起转换力度不同,而在所述控制芯片内产生交流脉冲的电容支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支路包括电阻及电容所述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或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另一端与所述 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感应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感线圈,所述第二感应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感线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运转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第一电容支路,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 第二电容支路。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运转电路还包 括整流二极管,所述控制芯片还包括接地端子,所述电源提供端子通过所述整流二极管后 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感应支路及所述第二感应支路,所述接地端子接地。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风扇运转电路,包括电源提供端子;设置有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第一驱动输出端子及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的,用于控制风扇运转的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第一感应支路;与所述第二驱动输出端子相连的,用于协同所述第一感应支路受所述控制芯片控制,产生切割运转所需永磁体的交变磁场的第二感应支路;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源提供端子与所述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之间的上拉电阻,晶体三极管,所述晶体三极管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所述集电极开路输出端子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输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扇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运转电路及风扇系统,可对并联的风扇进行故障检测。
文档编号F04D29/00GK201627743SQ20092031004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0日
发明者宋晓龙, 梁尤波, 蒋尚伟 申请人:杨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