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576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散热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散热风扇,特别是有关一种可产生多个旋转的小型螺旋气流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由于一般电子产品或电子组件(如中央处理器、单芯片等等)运转时会发热而导致效能降低的现象,因此使用上可利用散热风扇将电子产品或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气予以散热降温。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功能越来 越强,体积越来越小,散热已成为必需的配备,否则会导致发热组件被烧毁。传统上,电子产品或电子组件的散热风扇,主要由一轮毂、多个扇叶及一扇框所构成。其中,多个扇叶间隔设置于轮毂的外缘,散热风扇则通过扇框固定于散热器上。当风扇运转时,则轮毂转动致使扇叶被作动产生线性气流,并于散热器的表面产生气流来达到散热的功效。然而,由于习知的散热风扇所产生的气流为线性的,仅能于散热器的表面产生气流来达到散热的功效,因此,风扇的气流利用率并不高。再者,于一般环境的空气中通常夹杂粉尘及异物(如悬浮粒子或微小细毛等等)的存在,因此当风扇转动时则会将挟带有粉尘及异物的空气带入欲散热的电子产品与电子组件,导致欲进行散热的电子产品与电子组件积满灰尘。但是,因为散热风扇所产生的气流为线性的,又由于散热风扇本体与散热器结构上的阻碍,因而会导致所产生的线性气流流动滞慢,并造成堆积于其中的灰尘无法被排出,进而严重影响到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风扇,从而解决习用散热风扇产生的线性气流所导致其散热效果仅存在于散热器表面的气流,导致气流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散热风扇更可以解决由于习知散热风扇及散热器的阻碍导致线性气流流动滞慢而不利于灰尘排除的问题。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风扇,其包括一轮毂与多个扇叶,多个扇叶分别设置于轮毂外缘。至少一扇叶包括有一主扇叶及一第一副扇叶。主扇叶的一端连接于轮毂,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副扇叶沿着一第一方向设置于主扇叶的一侧边,且第一副扇叶与第一侧面夹一第一角度并形成一第一开口。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风扇,还包括一扇框,所述扇框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轮毂与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风扇,其中至少一所述扇叶还包括一第二副扇叶,沿一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扇叶的所述侧边,所述第二副扇叶邻近于所述第一副扇叶,且所述第二副扇叶与所述第二侧面夹一第二角度,并于所述第二副扇叶与所述第二侧面间形成一第二开口。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风扇,其中至少一所述扇叶还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副扇叶与多个所述第二副扇叶,其中各所述第一副扇叶与各所述第二副扇叶交错设置。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风扇,其中第一副扇叶与所述第二副扇叶枢接设置于所述主扇叶。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风扇,其中第一副扇叶枢接设置于所述主扇叶。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风扇,其中扇叶为一体成型。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风扇,其中多个扇叶以等角间隔配置于所述轮毂的外缘分布设置。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风扇,其中第一副扇叶朝向所述第一侧面略为弯折。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风扇,在当散热风扇转动时,透过副扇叶的开口得以将线性的气流扰动为多个旋转的小型螺旋气流,进而增加散热器接触气流的体积,提高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并且,利用上述的小型螺旋气流更可以有效的达到除尘的效果。有关本发明的特征、实作与功效,兹配合图式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扇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扇叶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运转时产生气流的作动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立体示意图。图5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扇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扇叶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扇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扇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运转时产生气流的作动示意图。图9为应用本发明一实施例散热风扇的散热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散热模块的侧面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散热风扇防尘运作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散热风扇 110轮毂111风扇轴心 120扇叶121主扇叶125第二副扇叶131 入风口135容置空间153 第二侧面301 第一方向311 第一开口
200散热器
400散热模块
501第一气流
510小轴心
601灰尘
123第一副扇叶
130扇框
133出风口
151第一侧面
155侧边
303第二方向
313第二开口
201鳍片
500主散热气流
503第二气 流
550小型螺旋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100由一轮毂110、多个扇叶120及一扇框130所构成。扇框130具有一入风口 131与一出风口 133,并于入风口 131与出风口 133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135,轮毂110与扇叶120则设置于容置空间135中。多个扇叶120分别设置于轮毂110外缘。于本实施例中,多个扇叶120是以等角间隔配置于轮毂110的外缘分布设置,但并不以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例为限。其中,扇框130电性连接于一马达(图未示),因此,散热风扇100可透过马达驱动轮毂110旋转,进而带动扇叶120旋转而产生散热气流。接着,请参照图2A及图2B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散热风扇100的扇叶120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及平面示意图。至少一扇叶120包括有一主扇叶121及一第一副扇叶123,其中主扇叶121的一端连接于轮毂110,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151及第二侧面153。第一副扇叶123沿着一第一方向301设置于主扇叶121的一侧边155,且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一侧面151夹一第一角度Θ I并形成一第一开口 311。在此需说明的是,第一角度Θ I可依据使用者实际需求而决定,在此并不限定于特定的角度。于本实施例中,扇叶120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依据所需求的尺寸剪开以形成主扇叶121及第一副扇叶123的结构。于一实施例中,扇叶120更可与轮毂110为一体成型,再依据所需求的尺寸对各个扇叶120剪开以形成主扇叶121及第一副扇叶123的结构。当然,本发明所揭露实施例的第一副扇叶123亦可采用枢接方式设置于主扇叶121,且该第一副扇叶123可朝向该第一侧面略为弯折,并不以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形态为限。在此须说明的是,虽然图2A所绘制的本实施例的示意图中,使用了一个第一副扇叶123,但对于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轻易得知本发明中的第一副扇叶123的数量可依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而有所变更,仍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因此,不能仅以所揭露于实施例中第一副扇叶123的数量来限制本发明的范畴。请参阅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散热风扇100运转时产生气流作动示意图,并请搭配参照图2A及图2B。由于第一副扇叶123沿着第一方向301设置于主扇叶121上,且与主扇叶121的第一侧面151夹一第一角度Θ I并形成一第一开口 311。因此,当马达驱动散热风扇100的轮毂110,进而带动扇叶120沿着风扇轴心111所运转,则散热风扇100会依照马达所驱动轮毂110的方向产生一主散热气流500,此主散热气流500的转动方向则与轮毂110的转动方向一致。当轮毂110转动扇叶120时,第一开口 311则对应于主扇叶121的位置方向产生刨风(如箭头方向所示)而如同形成一第一气流501,第一气流501就沿着主扇叶121的延伸方向吹送,并自第一侧面151的位置通过第一开口 311而吹送至第二侧面153处。请参照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100由一轮毂110、多个扇叶120及一扇框130所构成。扇框130具有一入风口 131与一出风口 133,并于入风口 131与出风口 133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135,轮毂110与扇叶120则设置于容置空间135中。多个扇叶120分别设置于轮毂110外缘。于本实施例中,多个扇叶120是以等角间隔配置于轮毂110的外缘分布设置,但并不以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例为限。其中,扇框130电性连接于一马达(图未示),因此,散热风扇100可透过马达驱动轮毂110旋转,进而带动扇叶120旋转而产生散热气流。接着,请参照图5A及图5B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散热风扇100的扇叶120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及平面示意图。至少一扇叶120包括有一主扇叶121、一第一副扇叶123及一第二副扇叶125,其中主扇叶121的一端连接于轮毂110,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151及第二侧面153。第一副扇叶123沿着一第一方向301设置于主扇叶121的一侧边155,且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一侧面151夹一第一角度Θ I并形成一第一开口 311。第二副扇叶125沿着一第二方向303设置于主扇叶121的同一侧边155,并邻近于第一副扇叶123。而且,第二副扇叶125与第二侧面153夹一第二角度Θ 2并形成一第二开口 313。在此需说明的是,第一角度Θ I与第二角度Θ 2可依据使用者实际需求而决定,在此并不限定于特定的角度。此外,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角度Θ I与第二角度Θ2可为相同的角度;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角度Θ I与第二角度Θ 2可为不相同的角度。于本实施例中,扇叶120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依据所需求的尺寸剪开以形成主扇叶121、第一副扇叶123及第二副扇叶125的结构。于一实施例中,扇叶120更可与轮毂110为一体成型,再依据所需求的尺寸对各个扇叶120剪开以形成主扇叶121、第一副扇叶123及第二副扇叶125的结构。请接着参阅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风扇100的扇叶120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二副扇叶125枢接设置于主扇叶121。于此实施例中,主扇叶121制作成锯齿结构,再将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二副扇叶125利用枢接方式设置固定于主扇叶121上,以形成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风扇100的扇叶120结构。于一实施例中,主扇叶120与轮毂110可为一体成型结构,再利用枢接方式固定设置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二副扇叶125。需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任何制作方式以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主扇叶121、第一副扇叶123及第二副扇叶125的结构,都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而不应仅局限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实施例。请参阅图7,如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散热风扇100的扇叶120结构的立体示意图所示,其中各个扇叶120包括一主扇叶121、多个第一副扇叶123及多个第二副扇叶125,各个第一副扇叶123与各个第二副扇叶125是交错设置,其中主扇叶121、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二副扇叶125的结构与上述揭露的结构相似,则不再赘述。在此须说明的是,虽然图7所绘制的本实施例的示意图中,使用了两个第一副扇叶123及一个第二副扇叶125,但对于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轻易得知本发明中的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二副扇叶125的数量可依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而有所变更,仍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因此,不能仅以所揭露于实施例中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二副扇叶125的数量来限制本发明的范畴。请参阅图8,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散热风扇100运转时产生气流作动示意图,并请搭配参照图5A及图5B。由于第一副扇叶123沿着第一方向301设置于主扇叶121上,且与主扇叶121的第一侧面151夹一第一角度Θ I并形成一第一开口 311,及第二副扇叶125沿着第二方向303设置于主扇叶121上,且与主扇叶121的第二侧面153夹一第二角度Θ2并形成一第二开口 313,可得知第一开口 311与第二开口 313对应于主扇叶121的两侧面的开口,即为一向上开口与一向下开口。因此,当马达驱动散热风扇100的轮毂110,进而带动扇叶120沿着风扇轴心111所运转,则散热风扇100会依照马达所驱动轮毂110的方向产生一主散热气流500,此主散热气流500的转动方向则与轮毂110的转动方向一致。在此,由于主扇叶121与第一副扇叶123所形成的第一开口 311为向上开口,主扇叶121与第二副扇叶125所形成的第二开口 313为向下开口。当轮毂110转动扇叶120时,第一开口 311则对应于主扇叶121的位置方向产生刨风(如箭头方向所示)而如同形成一第一气流501,而第二开口 313亦会对应于主扇叶121的位置方向产生刨风(如箭头方向所示)而如同形成一第二气流503,第一气流501与第二气流503就如同沿着一虚拟的小轴心510旋转,因而呈现旋转的小型螺旋气流550并如同龙卷风般的效果。由于每一扇叶120皆具有主扇叶121、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二副扇叶125的结构,因此,当马达驱动散热风扇100沿着风扇轴心111旋转时,则会产生多个沿着小轴心510旋转的小型螺旋气流550的效果。在此需注意的是,虽然于本实施例中,揭露第一开口 311为向上开口,而第二开口313为向下开口,但对于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应可轻易得知于本发明中的另一实施态样中,可将第一开口 311设置为向下开口,而第二开口 313设置为向上开口,仍可达到本发明的功效,并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中。接着,请参阅图9所示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散热风扇100的散热模块400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10所示的散热模块400的侧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散热模块40 0是由散热器200上方设置本发明的散热风扇100所构成,其中散热器200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鳍片201。散热模块400可被设置于任何需要散热的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例如中央处理器(CPU)及显示卡设备等等,但并不以此为限。然而,将散热模块400设置于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并非本发明的重点技术,但对于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应为可轻易思及并据以实施,则不加以详叙。以下描述是以本发明所揭露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但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亦可米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态样应用于散热模块400上。散热风扇100被驱动后,由于扇叶120的主扇叶121、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二副扇叶125的结构设计,因而形成多个旋转的小型螺旋气流550。因此,这些旋转的小型螺旋气流550可使散热器200的表面面积接触到气流的范围变大,进而带走更多的热量,有效地增加散热模块400的散热效果。而且,这些旋转的小型螺旋气流550流经散热器200的垂直方向时,更因为其螺旋状态而使得于垂直方向的运动距离加长,因此,气流不再仅维持在散热器200的表面上,而是深入各个鳍片201之间,而使得散热器200接触到气流的体积变大,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O再者,由于各个小型螺旋气流550的体积小,因此,平行排列的鳍片201间的距离可以设计的更紧密,仍然不会影响到小型螺旋气流550的信道,因此,散热模块200可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进而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如上所述,当散热风扇100所具有的多个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二副扇叶125的数量愈多时,则所对应产生的旋转的小型螺旋气流550的数量就愈多,因此,气流接触散热器200的面积范围就更大,进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此外,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更可将各个扇叶120中所设置的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二副扇叶125的位置有一位移差,以使各个扇叶120所产生的小型螺旋气流550的位置对应于扇叶120长度中的各个位置,以增加气流接触散热器200的表面面积范围,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请接着参照图11,本发明实施例散热风扇100的防尘运作的示意图,并请搭配参考图9及图10。散热模块400的散热器200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鳍片201,当外在环境中具有粉尘或细小异物时,则很容易使灰尘601堆积于平行排列的鳍片201之间。由于散热风扇100的各个扇叶120皆具有主扇叶121、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二副扇叶125的结构,于散热风扇100运转时,则会产生多个旋转的小型螺旋气流550,由于这些小型螺旋气流550会深入平行排列的鳍片201之间,并且增加与灰尘601之间的磨擦面积,具有更大的力道带走灰尘601。其中,这些小型螺旋气流550于鳍片201之间亦可不断的旋转交换,以搅动空气中及鳍片201上的灰尘601,以将灰尘601带走而达到除尘的效果。再者,由于这些小型螺旋气流550具有旋转性,因此,既使外在环境中的粉尘或异物被散热风扇100所产生的主散热气流500夹带至散热器200表面或鳍片201间,亦不容易堆积于鳍片201之间。而且,这些小型螺旋气流550更可有效地将附着于散热器200表面及鳍片201间堆积的灰尘601通过其螺旋性来清除,达到除尘的效果。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各实施例的散热风扇100转动时,透过第一副扇叶123与第二副扇叶125得以将线性的气流扰动为各个旋转的小型螺旋气流550,进而增加散热器200接触气流的体积,提高散热风扇100的散热效果。再者,利用上述的小型螺旋气流550更可以有效的达到除尘的效果。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举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数量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包括 一轮毂;以及 多个扇叶,分别设置于所述轮毂外缘,其中至少一所述扇叶包括有 一主扇叶,其一端连接于所述轮毂,且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以及 一第一副扇叶,设置于所述主扇叶的一侧边,且所述第一副扇叶与所述第一侧面夹一第一角度,并于所述第一副扇叶与所述第一侧面间形成一第一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扇框,所述扇框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轮毂与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扇叶还包括一第二副扇叶,沿一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扇叶的所述侧边,所述第二副扇叶邻近于所述第一副扇叶,且所述第二副扇叶与所述第二侧面夹一第二角度,并于所述第二副扇叶与所述第二侧面间形成一第二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扇叶还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副扇叶与多个所述第二副扇叶,其中各所述第一副扇叶与各所述第二副扇叶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扇叶与所述第二副扇叶枢接设置于所述主扇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扇叶枢接设置于所述主扇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为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扇叶以等角间隔配置于所述轮毂的外缘分布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扇叶朝向所述第一侧面略为弯折。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风扇包括有一轮毂,以及分别设置于轮毂外缘的多个扇叶。至少一扇叶包括有一主扇叶及一第一副扇叶,主扇叶的一端连接于轮毂,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副扇叶沿着一第一方向设置于主扇叶的一侧边,且第一副扇叶与第一侧面夹一第一角度并形成一第一开口。如此,扇叶可通过第一副扇叶所形成的开口而产生气流,加强散热效果并达到除尘的功效。
文档编号F04D29/28GK103032371SQ2011103479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5日
发明者黄顺治, 毛黛娟 申请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