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2904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散热风扇,尤其是一种具有自动除尘功能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散热风扇大致包含一扇框、一驱动单元及一扇轮。该扇框设有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 ;该驱动单元设置于该扇框内部;该扇轮可旋转地结合该驱动单元;借此,该驱动单元可驱动该扇轮旋转,使该扇轮可自该入风口引入外界空间的气流,且可将该气流集中通过该出风口排放至一电子产品工作时所产生的热源位置,以降低该电子产品工作时的温度。 然而,该现有散热风扇在长时间不断自该入风口引入气流并通过该出风口排放至该热源位置的过程中,外界空间的气流所夹带的灰尘也容易不断堆积于该扇框内部,例如入风口 、出风口 、该扇轮的数个叶片等位置;因此,现有散热风扇在长期间使用后,堆积于该扇框内部的灰尘容易影响整体进风量或出风量,造成现有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降低。[0004] 另一种现有散热风扇,如中国台湾第1229254号《风扇模组》发明专利。该现有散热风扇9包含一壳座91、一风扇92及数个鳍片93。该壳座91具有一入风口 911及一出风口 912 ;该风扇92配设于该壳座91内部;各该鳍片93配设于该出风口 912之内;借此,该风扇92同样可自该入风口911引入气流,并导引气流通过各该鳍片93之间,以便自该出风口 912将气流排放至一电子产品工作时所产生的热源位置。 该另一种现有散热风扇9在长时间使用后,同样容易于该壳座91内部堆积灰尘,特别是由于该散热风扇9的出风口 912配设有数个鳍片93,各该鳍片93之间的距离相当有限;因此,外界空间的气流所夹带的灰尘更容易堆积于各该鳍片93之间,将严重影响该散热风扇9的整体出风量,故必须定期以手动方式清理该散热风扇9内部所堆积的灰尘,但,却也造成使用上的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各种现有散热风扇的缺点进行改良,以提供一种可自动清理灰尘的散热风扇。 本实用新型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其借助自动清理灰尘的功能,以有效维持该散热风扇的进风量及出风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扇,包含一扇框,包含一底座及一侧墙部,该侧墙部结合该底座,并于该侧墙部内侧形成一容置空间,该侧墙部设有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入风口、一出风口及一排尘通道;一定子,结合于该扇框的底座;一扇轮,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及一控制元件,包含一驱动电路及一正反转控制电路,该驱动电路电连接该定子,该正反转控制电路电连接该驱动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包含一扇框,包含一底座及一环墙,该环墙结合该底座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且该环墙形成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 ,且该入风口
3另作为一排尘通道;一定子,结合于该扇框的底座;一扇轮,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及一控制元件,包含一驱动电路及一正反转控制电路,该驱动电路电连接该定子,该正反转控制电路电连接该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可利用该控制元件的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该驱动电路控制该扇轮正向旋转,并配合该排尘通道或入风口的设计,以达到自动进行除尘的功能,借此,可有效去除堆积于该扇框内部的灰尘,故具有提升除尘便利性的功效,另外,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可借助该控制元件搭配该排尘通道或入风口的设计达到如同前述自动清理灰尘的功能,故可确保该扇框内部不至于堆积过多灰尘,以有效维持该散热风扇的进风量及出风量,进而达到提升散热效果的功效。

图1 :现有散热风扇的立体外观图。图2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散热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图3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散热风扇的组合俯视图。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散热风扇用于进行自动除尘时的示意图。[0015]图5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散热风扇外接导尘管的俯视图。图6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散热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图7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散热风扇的组合俯视图。图8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散热风扇用于进行自动除尘时的示意图。[00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扇框11底座111辅助入风口12侧墙部121容置空间121a出风区121b蓄压区122入风口123出风口123a第一转折边123b第二转折边124排尘通道13盖板131穿孔14鳍片15导尘管2定子21线圈组22轴座3扇轮31轮毂32叶片4控制元件41驱动电路42正反转控制电路5扇框51底座52环墙521容置空间522入风口523出风口6定子61线圈组62轴座7扇轮71轮毂72叶片8控制元件81驱动电路82正反转控制电路Pl第一基准面P2第二基准面9散热风扇91壳座911入风口912出风口92风扇93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及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包含一扇框1、一定子2、一扇轮3及一控制元件4。该扇框l可供结合在一电子产品的预定位置(如电脑内部的主机板表面);该定子2结合于该扇框1内部;该扇轮3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2 ;该控制元件4用以控制该扇轮3反向旋转以产生足够风量进行散热,或也可控制该扇轮3正向旋转以搭配该扇框1的结构设计,进而达到自动除尘的功能。 该扇框1包含一底座11及一侧墙部12。该侧墙部12结合该底座11,并于该侧墙部12内侧形成一容置空间121,且该侧墙部12设有连通该容置空间121的一入风口 122及一出风口 123 ;又,该侧墙部12另可进一步形成一个或数个以上的排尘通道124,本实施例的排尘通道124为一个,该排尘通道124同样连通该容置空间121。 该定子2结合于该扇框1的底座ll,该定子2可包含如线圈组21及轴座22等构件。其中该线圈组21可结合于该轴座22的外周面;该轴座22可选择一体结合该底座11或组装于该底座ll上。 该扇轮3包含一轮毂31及数个叶片32。该轮毂31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2的轴座22 ;各该叶片32则结合于该轮毂31的外周面。 该控制元件4包含一驱动电路41及一正反转控制电路42。该驱动电路41电连接该定子2的线圈组21 ,而该正反转控制电路42则电连接该驱动电路41 。另外,该驱动电路41及正反转控制电路42可共同封装为一集成电路(IC)。再者,该控制元件4可整合于该扇框1内部,或者,也可以外接方式设置于该扇框1的外部,其同样可达到控制该扇轮3工作方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于实际使用时,可结合于一电子产品,并将该扇框1的出风口 123朝向该电子产品于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热源的部位;当该电子产品于工作过程中产生热源时,如图2及3所示,该正反转控制电路42可发出一反转控制信号至该驱动电路41 ,以供该驱动电路41驱动该定子2的线圈组21产生一磁场,借助该磁场即可进一步推斥该扇轮3反向旋转,以便通过该入风口 122自外界空间引入气流,再进一步利用该扇轮3使该气流集中通过该出风口 123排放至该电子产品所产生的热源,以达到预定的散热效果。 请参照图2及4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于长时间使用后,其外界空间的气流所夹带的灰尘也容易堆积于该扇框1内部,例如入风口 122、出风口 123、该扇轮3的数个叶片32等位置;此时,该正反转控制电路42可发出一正转控制信号至该驱动电路41,以供该驱动电路41驱动该定子2的线圈组21产生一磁场,借助该控制信号的改变,该磁场也可进一步推斥该扇轮3正向旋转,使该扇框1内部的气流与原先该扇轮3反向旋转所产生的气流的旋转方向相反,以便将通过该入风口 122所引入的气流反向导引至该排尘通道124,进而使堆积在该扇框1内部的灰尘可随着该气流而被排放至外界空间,确保该扇框1内部不至于因堆积过多灰尘,而影响整体进风量或出风量,故可有效提升整体散热效果。[0040] 更详言之,该正反转控制电路42可通过该驱动电路41控制该扇轮3的正向或反向旋转时机,例如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于启动时,可设定当该扇轮3反向旋转一预定时间后(如1小时至2小时),即控制该扇轮3正向旋转一预定时间(如10分钟至20分钟),以达到自动除尘的功能,等到完成自动除尘作业后,再控制该扇轮3反向旋转,以进行散热作业;或者也可于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启动时,直接设定该扇轮3事先正向旋转,以预先完成自动除尘作业后,再控制该扇轮3反向旋转,以进行散热作业。 借助前揭的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散热风扇的主要特点至少包含有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可借助该控制元件4的正反转控制电路42通过该驱动电路41控制该扇轮3反向旋转,除可保留该散热风扇原有的散热功能外;另可借助控制该扇轮3正向旋转,以兼具有可自动进行除尘的功能,故可有效避免该扇框1内部堆积过多灰尘而影响整体散热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确可利用该正反转控制电路42并搭配该排尘通道124的结构设计,以达到自动进行除尘的功能,进而可提升散热效果,有效延长该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 借助上述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结构设计概念,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也可进一步包含如下所述的至少一附属结构特征或其组合,使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功能更趋近于完善,其中 请参照图2及3所示,所述的扇框1的出风口 123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转折边123a及一第二转折边123b,该扇框1定义一第一基准面(Pl),该第一基准面(Pl)通过该第一转折边123a及该第二转折边123b ;另外,该扇轮3定义一第二基准面(P2),该第二基准面(P2)通过该轮毂31的中心点,且该第二基准面(P2)平行于该第一基准面(Pl);更详言之,借助定义该第二基准面(P2)与该第一基准面(Pl),该扇框1的容置空间121可被区分为一出风区121a及一蓄压区121b,该出风区121a位于该第二基准面(P2)与该第一基准面(Pl)之间,该蓄压区121b位于该第二基准面(P2)相对于该出风区121a的另一侧,该出风口 123位于该出风区121a,该排尘通道124位于该蓄压区121b ;借此,该排尘通道124可相对远离该出风口 123,当该控制元件4控制该扇轮3正向旋转时,该扇轮3可较为全面地将气流依序通过该出风区121a推向该蓄压区121b,使堆积于该扇框1内部的灰尘可随着气流更为顺利地通过该排尘通道124排放至外界空间,故可提升整体除尘效果。[0044] 请参照图4所示,所述的排尘通道124的延伸方向可与该第二基准面(P2)呈倾斜、垂直或平行,该延伸方向较佳配合该扇轮3正向旋转所推动的气流的行进方向,举例而言,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排尘通道124的延伸方向呈倾斜;借此,使该扇轮3所推动的气流沿着该扇框1的侧墙12的内壁面进入该排尘通道124的过程中,该气流受到的阻力可相对减少,确保除尘作业可顺利完成。 请参照图2及3所示,所述的扇框1的侧墙部12另可结合一盖板13,该盖板13具有一穿孔131,该穿孔131对位该入风口 122 ;借此,该盖板13可用以封闭该扇框1的容置空间121,确保该扇轮3所产生的气流可通过该穿孔131及入风口 122进入至该扇框1内部,以提供一增压作用,使该扇轮3可更顺利地将气流自该出风口 123导出。[0046] 请参照图2及3所示,所述的扇框1的底座11另可形成数个辅助入风口 111,该数个辅助入风口 lll可与该入风口 122相对;借此,该扇轮3所产生的气流也可引导外界的空气通过该数个辅助入风口 111进入至该扇框1内部,以提供更多的进风量。[0047] 请参照图2及3所示,所述的扇框1的出风口 123可设置数个鳍片14,其中该数个鳍片14可直接形成于该出风口 123,或者,该数个鳍片14也可整合为一散热器,该散热器另组装于该出风口 123位置;借此,当该扇框1结合该电子产品时,各该鳍片14可用以吸收该电子产品的热源所产生的高热,使该扇轮2推动气流自该出风口 123排出的过程中,具有更佳的散热效果。 请参照图5所示,所述的扇框1的排尘通道124可外接一导尘管15 ;借此,当进行自动除尘功能时,堆积在该扇框1内部的灰尘可随着该气流通过该导尘管15排放至远离该扇框1的位置,以提供更佳的除尘效果。[0049] 请参照图6及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包含一扇框5、一定子6、一扇轮7及一控制元件8。该扇框5可为鼓风式或轴流式扇框,较佳为鼓风式扇框;该定子6结合于该扇框5内部;该扇轮7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6 ;该控制元件8用以控制该扇轮7正向或反向旋转。 该扇框5包含一底座51及一环墙52。该环墙52结合该底座51以形成一容置空间521,且该环墙52可相对形成连通该容置空间521的一入风口 522及一出风口 523,其中该入风口 522另可作为一排尘通道。 该定子6结合于该扇框5的底座51,该定子6可包含如线圈组61及轴座62等构件。其中该线圈组61可结合于该轴座62的外周面;该轴座62可选择一体结合该底座51或组装于该底座51上。 该扇轮7设于该扇框5的容置空间521,该扇轮7较佳选用一轴流式扇轮,且该扇轮7可包含一轮毂71及数个叶片72。该轮毂71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6的轴座62 ;各该叶片72则结合该轮毂71的外周面。 该控制元件8包含一驱动电路81及一正反转控制电路82。该驱动电路81电连接该定子6的线圈组61,而该正反转控制电路82则电连接该驱动电路81。另外,该驱动电路81及正反转控制电路82可共同封装为一集成电路(IC)。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于实际使用时,如图6及7所示,该正反转控制电路82可产生一反转控制信号至该驱动电路81 ,以驱动该扇轮7反向旋转,借此,该扇轮7即可通过该入风口 522自外界空间引入气流,再通过该出风口 523排放至该电子产品所产生的热源。另外,如图6及8所示,该正反转控制电路82更可产生一正转控制信号至该驱动电路81,以驱动该扇轮7正向旋转,此时,可借助轴流式扇轮7的各叶片72设计特性,使该扇框5内部的气流与原先该扇轮7反向旋转所产生的气流的旋转方向相反,令灰尘可更不易沾附于该扇框5内部,并同时通过该入风口 522(此时该入风口 522作为排尘通道,并以排尘功能取代原先的入风功能)排放至该扇框5外部,使堆积在该扇框5内部的灰尘可被排放至外界空间。 借助前揭的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散热风扇的主要特点至少包含有如同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同样可借助该控制元件8控制该扇轮7正向或反向旋转,以同时兼具有散热功能及自动进行除尘的功能,进而避免该扇框5内部堆积过多灰尘而影响整体散热效果,可有效延长该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本实施例的扇框5可利用该入风口 522作为该排尘通道,因此,无须如同第一实施例的扇框1必须于该侧墙部12另形成该排尘通道124的结构设计,故可相对降低整体结构复杂度。[0056] 又,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风扇也可依实际需求适当选择如同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所揭示的附属结构特征,其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于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至少可达到如下所述的诸多功效 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可利用该控制元件4、8的正反转控制电路42、82通过该驱动
电路41、81控制该扇轮3、7正向旋转,并配合该排尘通道124 (或第二实施例的入风口 522)
的设计,以达到自动进行除尘的功能,借此,可有效去除堆积于该扇框1、5内部的灰尘,故
具有提升除尘便利性的功效。[0059] 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可借助该控制元件4、8搭配该排尘通道124(或第二实施例 的入风口 522)的设计达到如同前述自动清理灰尘的功能,故可确保该扇框1、5内部不至于 堆积过多灰尘,以有效维持该散热风扇的进风量及出风量,进而达到提升散热效果的功效。
权利要求一种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扇框,包含一个底座及一个侧墙部,该侧墙部结合该底座,并于该侧墙部内侧形成容置空间,该扇框另设有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个入风口、一个出风口及一个排尘通道;一个定子,结合于该扇框的底座;一个扇轮,结合该定子;及一个控制元件,包含一个驱动电路及一个正反转控制电路,该驱动电路电连接该定子,该正反转控制电路电连接该驱动电路。
2. 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轮包含一个轮毂及数个叶片,该轮毂结合该定子,各该叶片结合于该轮毂的外周面,该扇框的出风口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转折边及一个第二转折边,该扇框定义一个第一基准面,该第一基准面通过该第一转折边及该第二转折边,该扇轮定义一个第二基准面,该第二基准面通过该轮毂的中心点且平行于该第一基准面,该扇框的容置空间区分为一个出风区及一个蓄压区,该第二基准面与该第一基准面之间为该出风区,该第二基准面相对该出风区的另一侧为该蓄压区,该排尘通道位于该蓄压区。
3. 依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扇框的排尘通道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基准面呈倾斜、垂直或平行。
4. 依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排尘通道外接一个导尘管。
5. 依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出风口设置数个鳍片。
6. 依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出风口形成数个鳍片。
7. 依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侧墙部另结合一个盖板,该盖板具有一个穿孔,该穿孔对位该入风口 。
8. 依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侧墙部另结合一个盖板,该盖板具有一个穿孔,该穿孔对位该入风口 。
9. 依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侧墙部结合一个盖板,该盖板具有一个穿孔,该穿孔对位该入风口 。
10. 依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底座形成数个辅助入风口。
11. 一种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扇框,包含一个底座及一个环墙,该环墙结合该底座以形成容置空间,且该环墙形成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个入风口及一个出风口 ,且该入风口另作为排尘通道;一个定子,结合于该扇框的底座;一个扇轮,结合该定子;及一个控制元件,包含一个驱动电路及一个正反转控制电路,该驱动电路电连接该定子,该正反转控制电路电连接该驱动电路。
12. 依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轮为轴流式扇轮。
13. 依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出风口设置数个鳍片。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风扇,包含一扇框、一定子、一扇轮及一控制元件。该扇框设有一排尘通道;该定子结合于该扇框内部;该扇轮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该控制元件包含一驱动电路及一正反转控制电路,该驱动电路电连接该定子,该正反转控制电路电连接该驱动电路。借此,该控制元件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可通过该驱动电路控制该扇轮反向旋转,以提供一散热功能;另也可控制该扇轮正向旋转,用以搭配该排尘通道的结构设计,以达到自动除尘的功能。
文档编号H05K7/20GK201513370SQ20092021644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6日
发明者李朝勋, 洪银树, 王启民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