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水封泵的胶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7573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水封泵的胶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矿浆、沙浆的胶泵,尤其不易漏浆的带水封泵的胶泵。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胶泵的轴套与泵壳的密封采用单独多级水泵高压水通过水封圈向轴套切向喷出高压水,形成水幕墙去挡住矿浆,另外还采用盘根第二道密封。这种密封结构,当胶泵低扬程时,还不会漏浆。当胶泵扬程超过IOM时,矿浆就会流过水幕墙到盘根区,盘根密封缝隙会被矿浆中沙粒很快磨损漏浆。传统胶泵采用高压水动压密封不但存在扬程高会漏浆,还需要一台多级水封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胶泵存在扬程高时会漏浆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不易漏浆的带水封泵的胶泵。本发明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底座、泵壳、叶轮、衬胶、轴、轴套、密封圈、盘根、水封管、偏心轮、连杆、水泵、轴承、皮带轮,水泵包括外壳、活塞、活塞杆、单向阀、进出水管,在轴上连接偏心方向相反二套新增的偏心轮和连杆组件,在底座上连接二只新增的往复式水泵,外壳孔内连接活塞和活塞杆组件,进出水管装在外壳上,单向阀装在进出水管内,活塞杆与连杆用销子连接,在泵壳与轴套之间装进一只新增密封圈固定在泵壳孔内,密封圈内径比轴套外径大0. 5-lmm,水封管与水泵出水管连接。当轴、偏心轮旋转,连杆带着活塞杆、活塞作直线往复运动,因二台偏心轮的偏心方向相反,二只往复式水泵交替打出高压水,送进盘根与密封圈之间的空间(水封室)内,密封圈与轴套之间间隙很小产生动水压高喷水速度大,但喷水量很小,使水封室内静水压很高,因采用水封室高静水压和密封缝隙高动水压,矿浆无力进入盘根,盘根不会磨损,不会漏浆,从而达到本发明不易漏浆的目的。本发明有益效果是不易漏浆,还能节省一台多级水封泵,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I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A_A、B-B相互纵首I]面图。图中I、底座2、皮带轮3、轴承4、轴5、连杆6、偏心轮7、泵壳8、盘根9、水封管10、密封圈11、叶轮12、轴套13、衬胶14、水泵14-1、外壳14-2、活塞杆14-3、活塞14-4、进水管14-5、出水管14-6、单向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泵壳7和衬胶13内装有叶轮11、轴4、轴套12组件,泵壳7与底座I连接,轴4通过轴承3与底座I连接,皮带轮2、二套偏心轮6和连杆5组件(新增)装在轴4上。二只往复式水泵14(新增)装在底座I上,水泵14由外壳14-1孔内连接活塞14-3和活塞杆14-2组件,进出水管14-4、14-5装在外壳14-1上,单向阀14_6装在进出水管14_4、14_5内组成。活塞杆14-2与连杆5用销子连接。在泵壳7与轴套12之间装入新增密封圈10和盘根8,密封圈10固定在泵壳7孔内,密封圈10与盘根8之间的空间为水封室与装在泵壳7上的水封管9相通。二只往复式水泵14交替打水,出水压力高,密封圈10与轴套12间隙很小,喷水量少,当水泵14出水量大于密封间隙喷水量时,水封室内静水压就高,密封间隙中动水压也高,矿浆不会泄漏。偏心轮6外圈设有凹槽,连杆5 —端的轴孔装在偏心轮6凹槽内,二只偏心轮6偏心方向相反配置,使二只水泵14交替打水,增加水压水量。水泵14 进出管14-4与自来水管连接,当水泵14活塞14-3上升时,进水单向阀14-6打开自来水流进泵内,出水单向阀14-6关闭,当活塞14-3压下时进水单向阀14-6关闭,出水单向阀14-6开启,压力水流进水封室密封矿浆。
权利要求
1. 一种带水封泵的胶泵,它包括底座、泵壳、叶轮、衬胶、轴、轴套、密封圈、盘根、水封 管、偏心轮、连杆、水泵、轴承、皮带轮,水泵包括外壳、活塞、活塞杆、单向阀、进出水管,其特 征是在轴上连接偏心方向相反二套新增的偏心轮和连杆组件,在底座上连接二只新增的 往复式水泵,外壳孔内连接活塞和活塞杆组件,进出水管装在外壳上,单向阀装在进出水管 内,活塞杆与连杆用销子连接,在泵壳与轴套之间装进一只新增密封圈固定在泵壳孔内,密 封圈内径比轴套外径大0. 5-lmm,水封管与水泵出水管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打矿浆砂浆的装置,尤其不易漏浆的带水封泵的胶泵,它包括底座、泵壳、叶轮、衬胶、轴、轴套、密封圈、盘根、水封管、偏心轮、连杆、水泵、轴承、皮带轮,水泵包括外壳、活塞、活塞杆、单向阀、进出水管,在轴上连接偏心方向相反二套新增的偏心轮和连杆组件,在底座上连接二只新增的往复式水泵,外壳孔内连接活塞和活塞杆组件,进出水管装在外壳上,单向阀装在进出水管内,活塞杆与连杆用销子连接,在泵壳与轴套之间装进一只新增密封圈固定在泵壳孔内,密封圈内径比轴套外径大0.5-1mm,水封管与水泵出水管连接。这种带水封泵的胶泵采用高静、动水压密封,矿浆无力流到盘根上,盘根不会磨损,矿浆不会泄漏,还省掉一台多级水风泵、成本低。
文档编号F04D29/08GK102954030SQ2012103832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日
发明者车晋绥 申请人:车晋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