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985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风扇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风扇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部分中大型电カ电子设备逐步转型朝小型化、质量轻、可靠性高等方面发展,中大功率线性电源的优势逐步被中大功率开关电源取代。同样,中大功率开关电源随着电カ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也逐步转型为小型化,此时便出现电源散热方面的问题。为了提升电源的可靠性,很多公司使用开关电源自带散热风扇来解决电源散热问题,但是因电カ电子设备存在使用环境的差异,散热风扇使用寿命短,导致电源无法正常工作甚至 损坏,最終影响中大功率电源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的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ー种风扇的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风扇的开关电路,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输入端与外加的电源相连,其输出端与风扇的正极相连,所述的风扇负极与所述的风扇的开关电路相连,所述的风扇的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路単元、第二分压电路単元、第三分压电路単元、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所述的第一分压电路単元第一端接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的输出端,其第二端接地;所述的第二分压电路単元第一端接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的输出端,其第二端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的第三分压路单元第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其第二端连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的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一分压电路単元的公共接点,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接所述的第二分压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二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二分压电路単元的公共接点,其集电极通过第三分压电路的公共接点后连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基极,其发射极连接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的第三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三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其集电极连接风扇的负极,其发射极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中,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包括电感、ニ极管,所述的电感接ニ极管的正极,所述的ニ极管的负极与电扇的正极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的第一电容与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并联。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通过所述的第一电阻与风扇的正极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所述的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并联后与所述的第一电容相并联。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稳压管以及第ニ电容,所述的稳压管的负极与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正极与第一分压电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的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分压电路的公共接点,另一端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四电阻以及第三电容,所述的第四电阻以及第三电容并联后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三分压电路的公共接点,另一端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的第五电阻一端 与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的控制电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开关电源散热问题,提升了风扇长时间运转的寿命;具有元件数量少、低成本、多功能、高附加值等特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扇的控制电路构造方框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參阅图1,ー种风扇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感L100B、ニ极管D150、第一电容C152、第一电阻R156、第二电阻R159、第二电阻R160、第二电容C150、稳压管ZD150、第一分压电路、第一三极管Q150、第二分压电路、第二三极管Q151、第三分压电路、第四电阻R155以及第三电容C151、第五电阻R158,第三三极管Q152、电扇CN1,其中,电阻R150以及R151组成的第一分压电路;电阻R153以及R152组成的第二分压电路;电阻R155以及R157组成的第三分压电路。电感L100B、ニ极管D150组成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电感L100B接ニ极管D150的正极,ニ极管D150的负极与电扇CNl的正极相连接。本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各电气元件的參数如下电感LlOO为43. 2Uh ;型号为TR_6104。电阻 R150、R151、R152、R153、R154、R155、R156、R157、R158、R159、R160 分别为
2.55K Q、470 Q、I. 3K Q、I. IK Q、IK Q、910 Q、I Q、IK Q、I. IK Q、4. 7K Q、4. 7K Q。ニ极管 D150、ZD150 分别为 SB2100、11V;三极管Q150、Q151、Q152 分别为 PMBT2222A、PMBT2907A、HE8050L ;电容 C150、C152 分别为 100PF、47UF ;风扇 CNl 为 15cm+TUBE/TYPE B 超高。在电源开机后,当输出负载小于等于20A吋,输出滤波电感LlOO上的感应线圈将产生ー个感应电压,通过整流ニ极管D150后得到ー个IIV左右直流电压Vcc,经过C152电容虑波后经保险电阻R156接到风扇的正端,风扇负端通过NPN型三级管Q152CE极接到地;另一路则通过稳压管ZD150和分压电阻R150、R151取样(0. 5V以下)接到三极管Q150基极,使Q150处于截止状态.Q151的基极上的分压电阻R152接Vcc,R153接Q150的C极上.因Q150处于截止状态,故Q151的B极处于高电位,Q151也处于截止状态.而Q152的基极通过分压电阻R157接到Q151PNP的CE极经R158接到直流电压Vcc上,而Q151工作在截止状态,Q152B极电压小于0. 5V故也处于截止状态.散热风扇不工作。当输出负载大于20A时,通过整流ニ极管D150后得到ー个12V左右直流电压Vcc,则通过稳压管ZD150和分压电阻R150 R151取样(0. 7V左右)接到三极管Q150基极,使Q150处于导通状态.故而将Q150基极电压调至低电位,使其也处于导通状态,.而Q152的基极通过分压电阻R157接到Q151PNP的CE极经R158接到直流电压Vcc上,而Q151工作在导通状态,Q152B极电压大于0. 7V故也处于导通状态.散热风扇开始工作。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的控制电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开关电源散热问题,提升了风扇长时间运转的寿命;具有元件数量少、低成本、多功能、高附加值等特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g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风扇的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风扇的开关电路,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输入端与外加的电源相连,其输出端与风扇的正极相连,所述的风扇负极与所述的风扇的开关电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的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路单元、第二分压电路单元、第三分压电路单元、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 所述的第一分压电路单元第一端接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的输出端,其第二端接地; 所述的第二分压电路单元第一端接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的输出端,其第二端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 所述的第三分压路单元第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其第二端连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基极; 所述的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一分压电路单元的公共接点,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接所述的第二分压电路的第二端; 所述的第二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二分压电路单元的公共接点,其集电极通过第三分压电路的公共接点后连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基极,其发射极连接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的输出端; 所述的第三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三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其集电极连接风扇的负极,其发射极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包括电感、二极管,所述的电感接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的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扇的正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的第一电容与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通过所述的第一电阻与风扇的正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所述的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并联后与所述的第一电容相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管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的稳压管的负极与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正极与第一分压电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的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分压电路的公共接点,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电阻以及第三电容,所述的第四电阻以及第三电容并联后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三分压电路的公共接点,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的第五电阻一端与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的输出端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的控制电路,包括一种风扇的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风扇的开关电路,所述的直流电压生成电路单元输入端与外加的电源相连,其输出端与风扇的正极相连,所述的风扇负极与所述的风扇的开关电路相连,所述的风扇的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路单元、第二分压电路单元、第三分压电路单元、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开关电源散热问题,提升了风扇长时间运转的寿命;具有元件数量少、低成本、多功能、高附加值等特性。
文档编号F04D27/00GK202579252SQ20122009821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
发明者江军 申请人:明纬(广州)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