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用潜水泵导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246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井用潜水泵导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用潜水泵导叶,尤其涉及一种在克服轴向尺寸过大又能有较高的过流效率的井用潜水泵上使用的导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井用潜水泵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S形流道井用潜水泵,采用空间导叶。这种形式的水泵效率较高,流量和扬程也与国家标准规定值相符。但是,这种形式的井用潜水泵,其轴向尺寸较大,叶片的制造难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其综合经济效益很低。另一种是径向导叶井用潜水泵,采用径向式导叶。这种形式的导叶,虽然克服了结构上的困难,但是其水力性能相对不高。由此可知,导叶的形式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传统的径向导叶由正导叶-环形空间-反转部分组成,其反导叶进口位置一般小于外圆直径,位于正导叶出口内侧,这种导叶主要用于节段式多级泵。而近年来,在国内外的一些深井泵及多级离心泵中,逐渐发展出一些新的导叶结构,其典型结构有1)带正、反圆柱导叶;这种导叶结构类似传统结构形式,但其正反导叶位置处在同一外径,没有环状空间。2)只带圆柱反导叶;这种导叶结构没有正导叶部分,液流从叶轮外周出来直接进入三角形的导叶进口区。3)进口扭曲的反导叶;该导叶是在第二种基础上,为更好的适应叶轮出来的液流,使其平顺过渡到导叶内,而将导叶进口设计成扭曲形状。4)流道式导叶。这种导叶结构紧凑并且正、反导叶连成一体,其过流效率比一般正、反导叶结构更高,但铸造困难。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井用潜水泵导叶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井用潜水泵导叶,既能客服泵的轴向尺寸过大,又能提高导叶的过流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制造方便的优点,从而达到节能减材的目的。一种井用潜水泵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叶叶片曲面边界上分布有两个均为圆形曲线的上轮廓线和下轮廓线,所述下轮廓线的圆形曲线与所述上轮廓线平行且在导叶的进水口处向下倾斜一定角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原有的圆柱曲面潜水泵导叶,下轮廓线向下倾斜一定角度使潜水泵导叶保留了较大的进水区域,而上轮廓线和下轮廓线平行部分构成的圆柱曲面则可以和下一个叶片的圆柱曲面部分形成扩压通道,增强了导叶的扩压能力,因此提高了导叶的过流效率。同时,这种结构的铸造也非常方便。

图I是导叶叶片的结构设计图。图中I.上轮廓线,2.下轮廓线,3.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出发点在于,在原有的呈圆柱曲面的潜水泵导叶基础上,将潜水泵导叶曲面改造成扭曲曲面和圆柱曲面两个部分组成,也就是圆柱弯扭导叶。具体操作步骤为选择一个呈圆柱曲面的普通井用潜水泵导叶,导叶上圆柱曲面的边界分布有两条相互平行的上轮廓线和下轮廓线;将导叶在进水口处的下轮廓线向下倾斜一定角度。结合附图中的图I所示,一种井用潜水泵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叶片曲面边界上分布有两个均为圆形曲线的上轮廓线I和下轮廓线2,所述下轮廓线2的圆形曲线与所述上轮廓线I平行且在导叶的进水口 3处向下倾斜15°。通过将潜水泵导叶的圆柱曲面在其进口部分的下轮廓线2向下倾斜15°,相对原有的圆柱曲面潜水泵导叶,保留了较大的进水区域,而上轮廓线I和下轮廓线2平行部分
构成的圆柱曲面则可以和下一个叶片的圆柱曲面部分形成扩压通道,增强了导叶的扩压能力,因此提高了导叶的过流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井用潜水泵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叶片曲面上分布有两个均为圆形曲线的上轮廓线(I)和下轮廓线(2),所述下轮廓线(2)的圆形曲线与所述上轮廓线(I)平行且在导叶的进水口(3)处向下倾斜一定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井用潜水泵导叶,其特征在于,下轮廓线(2)的圆形曲线在导叶的进水口(3)处向下倾斜15°。
专利摘要一种井用潜水泵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叶片曲面上分布有两个均为圆形曲线的上轮廓线(1)和下轮廓线(2),所述下轮廓线(2)的圆形曲线与所述上轮廓线(1)平行且在导叶的进水口(3)处向下倾斜一定角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原有的圆柱曲面潜水泵导叶,下轮廓线向下倾斜一定角度使潜水泵导叶保留了较大的进水区域,而上轮廓线和下轮廓线平行部分构成的圆柱曲面则可以和下一个叶片的圆柱曲面部分形成扩压通道,增强了导叶的扩压能力。
文档编号F04D29/22GK202707592SQ20122027715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3日
发明者张启华, 徐燕, 施卫东, 王国涛, 陆伟刚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