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音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7085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消音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降低噪音的消音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下隧道、地下商场、地下仓库等通风不畅的地方主要是通过安装风机来排风或者送风以达到排气通风的目的。现有的风机,包括圆管状壳体、叶轮及电机,其中圆管状壳体的环面为沿着轴向的直边形式。当风速较高时,直边的环面在高速气流冲击下,容易引起激烈的振动而产生较高的噪声,进而影响风机的使用寿命,以及可能带来使用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降低噪音的消音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音风机,包括风机,风机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内套设有消音环,此消音环为筒状体,该筒状体一端为大口,另一端为小口,风依次经过大口、小口从所述出风口排出。进一步的,所述消音环为锥形的筒状体。进一步的,所述筒状体由外向内依次设有表层、消音层和吸音层。进一步的,所述表层锥面上设有网孔。进一步的,所述表层采用网孔材料制作;所述消音层采用纤维板制作;所述吸音层采用吸音棉制作。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是在进风口内套设有消音环,该消音环为锥形的筒状体,当高速气流从筒状体大口经过小口时,锥形面能够有效的降低因高速气流引起的振动。其次,由于表层采用网孔材料,有利于增加里层纤维板和吸音棉的消音效果;消音层采用纤维板,具一定的消音效果,并保护里层的吸音棉不受强大气流的冲击;吸音层采用优质的吸音棉,能有效吸收来自气流对风机侧边引起的气流冲击。

图I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消音环的分解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消音环的剖视图。图中I、消音环,2、表层,21、网孔,3、消音层,4、吸音层,5、风机,51、电机,52、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0017]实施例,如图I至图3所示,一种消音风机,包括风机5,如图I中可以看到,风机上设有叶轮52、电机51,风机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内套设有消音环1,此消音环I为筒状体,该筒状体一端为大口,另一端为小口,风依次经过大口、小口从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消音环I为锥形的筒状体。所述筒状体由外向内依次设有表层2、消音层3和吸音层4。所述表层2锥面上设有网孔21,其中所述表层2采用网孔材料制作;所述消音层3采用纤维板制作;所述吸音层4采用吸音棉制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风口内套设有消音环1,该消音环I为锥形的筒状体,当高速气流从筒状体大口经过小口时,锥形面能够有效的降低因高速气流引起的振动。具体点,由于表层2采用网孔材料,有利于增加里层纤维板和吸音棉的消音效果;消音层3采用纤维板,具一定的消音效果,并保护里层的吸音棉不受强大气流的冲击;吸音层4采用优质的吸音棉,能有效吸收来自气流对风机侧边弓I起的气流冲击。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消音风机,包括风机,风机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内套设有消音环,此消音环为筒状体,该筒状体一端为大口,另一端为小口,高速气流依次经过大口、小口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环为锥形的筒状体。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一种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体由外向内依次设有表层、消音层和吸音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锥面上设有网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采用网孔材料制作;所述消音层采用纤维板制作;所述吸音层采用吸音棉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音风机,包括风机,风机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内套设有消音环,此消音环为筒状体,该筒状体一端为大口,另一端为小口,高速气流依次经过大口、小口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具体的,所述消音环为锥形的筒状体,此筒状体由外向内依次设有表层、消音层和吸音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风口内套设有消音环,当高速气流从筒状体大口经过小口时,消音环能够有效的降低因高速气流引起的振动。
文档编号F04D29/66GK202707633SQ20122038331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4日
发明者马勤生, 温文洁, 方展平, 李练, 林玉顺 申请人:厦门欣鹭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