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泵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835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泵转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普遍采用的内啮合摆线齿轮的切齿干涉和齿廓交叉,转子易卡死、噪声较大等问题,提供一种油泵转子,包括相互啮合的内转子和外转子,内转子的齿数为n,外转子的齿数为n+1,所述内转子的中心与外转子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内转子的节圆半径与外转子的节圆半径之差,所述内转子与外转子的径向间隙Δ=0.1~0.2mm,所述内转子与外转子的齿顶隙δ=0.03~0.18mm。所述内转子的齿廓包括齿顶线和齿根线,以及平滑连接所述齿顶线和齿根线的过渡连接线。所述外转子的齿廓同样包括齿顶线和齿根线,以及平滑连接所述齿顶线和齿根线的过渡连接线。所述外转子的齿顶线是与所述内转子的齿根线共轭的曲线。
【专利说明】一种油泵转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油泵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液压油泵普遍采用的一齿差内啮合摆线齿轮泵,其转子的齿廓形成如下,采用短幅摆线的内等距曲线作为内转子齿廓,利用短幅摆线内等距曲线共轭的圆弧曲线作为外转子齿廓。此类油泵转子虽具有结构紧凑,寿命长等优点,但内转子的短幅内等距曲线齿廓极易产生切齿干涉和齿廓交叉,齿廓形成困难,须经过多次调整内转子摆线齿廓参数,必要时还进行修形处理;特别是当啮合的转子齿数较大,外转子圆弧齿廓半径较小时更易产生切齿干涉和齿廓交叉,即使通过修形能够形成齿廓,也易产生齿廓修形误差产生转子运转不平稳,噪声增大,转子易卡死等现象。上述缺点阻碍了内啮合摆线泵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液压油泵转子,解决目前普遍采用的内啮合摆线齿轮的切齿干涉和齿廓交叉,转子易卡死、噪声较大等问题。
[000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油泵转子,包括相互啮合的内转子和外转子,内转子的齿数为n,外转子的齿数为n+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的中心与外转子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内转子的节圆半径与外转子的节圆半径之差,所述内转子与外转子的径向间隙Λ = 0.1?0.2mm,所述内转子与外转子的齿顶隙δ = 0.03?
0.18_。所述内转子的齿廓包括齿顶线和齿根线,以及平滑连接所述齿顶线和齿根线的过渡连接线。所述外转子的齿廓同样包括齿顶线和齿根线,以及平滑连接所述齿顶线和齿根线的过渡连接线。所述外转子的齿顶线是与所述内转子的齿根线共轭的曲线。
[0005]进一步地,所述内转子的齿顶线、齿根线和过渡连接线为圆弧线;所述外转子齿根线和过渡连接线的线型为圆弧线。外转子的齿顶线为内转子齿根线的共轭曲线。即所述内转子齿廓由啮合圆弧、齿顶圆弧与过渡圆弧滑连接组成,外转子齿廓由与内转子啮合圆弧共轭曲线、齿根圆弧和过渡圆弧滑连接组成,这与普遍采用的内啮合摆线齿轮的齿廓形成恰恰相反。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内啮合摆线齿轮泵转子相比,采用圆弧作为内转子的啮合齿廓、与内转子圆弧共轭的曲线作为外转子齿廓的新型转子,其齿廓形成更为简单,避免了摆线齿轮副的齿廓切齿干涉和齿廓交叉。采用新型转子的齿轮泵,不仅具备了内啮合摆线齿轮泵结构紧凑,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且运转更为平稳,噪声低,不易卡死等特点,因而更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同时通过改变转子参数,可得到不同排量形成系列内圆弧齿轮泵。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8]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09]图1为内转子与外转子的啮合示意图;
[0010]图2为内转子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外转子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内转子齿根线弧长限制示意图。
[0013]图中:1-内转子,2-外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0015]一种油泵转子,包括相互啮合的内转子I和外转子2,内转子I的齿数为n,外转子2的齿数为n+1,所述内转子I的中心与外转子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内转子I的节圆半径与外转子2的节圆半径之差,所述内转子I与外转子2的径向间隙Λ = 0.1~0.2mm。所述内转子I与外转子2的齿顶隙δ = 0.03~0.18_。所述内转子I的齿廓包括齿顶线和齿根线,以及平 滑连接所述齿顶线和齿根线的过渡连接线。所述外转子2的齿廓同样包括齿顶线和齿根线,以及平滑连接所述齿顶线和齿根线的过渡连接线。所述外转子2的齿顶线是与所述内转子I的齿根线共轭的曲线。
[0016]在具体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内转子I的齿数为9,外转子2的齿数为10,上述内转子I与外转子2啮合时的中心距P力3.5,即等于内转子I的节圆半径F1与外转子2的节
圆半径t之差,,径向间隙Λ =0.15mm,齿顶隙δ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内
转子I的齿顶线、齿根线和过渡连接线与外转子2的齿根线和过渡连接线的线型均为圆弧线,外转子2的齿顶线为内转子I的齿根线的共轭曲线。即内转子I的齿廓由啮合圆弧、齿顶圆弧与过渡圆弧光滑连接组成,内转子I的圆弧齿廓弧长受圆弧中心半径与内转子节圆限制。外转子2的齿廓由与内转子啮合圆弧共轭曲线、齿根圆弧和过渡圆弧光滑连接组成,这与普遍采用的内啮合摆线齿轮的齿廓形成恰恰相反。附图1~4展示了上述结构,图中:
S1为内转子轮廓,-为内转子啮合圆弧,为内转子齿顶圆弧,@为内转子过渡圆弧,S:
为外转子轮廓'为与内转子啮合圆弧共轭的曲线,(65?'为外转子齿根圆弧,sT+i为外转
子过渡圆弧为中心距,3为内转子节圆,4为外转子节圆,O1为内转子中心,O:为外转子中心,O3为内转子哨合圆弧中心,Δ径向间隙,5齿顶间隙,q内转子节圆半径,5外转子节圆半径,r为内转子哨合圆弧半径,R为内转子哨合圆弧中心半径,?3为内转子过渡圆弧半径,&为内转子齿顶圆弧半径,?'al为内转子齿顶圆半径,Til为内转子齿根圆半径,1?为外转子过渡圆弧半径,ra2为外转子齿顶圆半径,为外转子齿根圆弧及齿根圆半径,Gf、δ
为内转子啮合圆弧中心与内转子节圆切线上的切点,O3G' O3C为过内转子啮合圆弧中心
与内转子节圆的切线,0为过内转子圆弧中心与内转子节圆两切线的夹角。
[0017]实施例中,所述内转子I的齿根线的弧长等于
【权利要求】
1.一种油泵转子,包括相互啮合的内转子(I)和外转子(2),内转子(I)的齿数为n,外转子(2)的齿数为n+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I)的中心与外转子(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内转子(1)的节圆半径与外转子(2)的节圆半径之差,所述内转子(I)与外转子(2)的径向间隙Δ = 0.1~0.2mm,所述内转子(1)与外转子(2)的齿顶隙δ = 0.03~0.18mm ;所述内转子(1)的齿廓包括齿顶线和齿根线,以及平滑连接所述齿顶线和齿根线的过渡连接线;所述外转子(2)的齿廓同样包括齿顶线和齿根线,以及平滑连接所述齿顶线和齿根线的过渡连接线;所述外转子(2)的齿顶线是与所述内转子(1)的齿根线共轭的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1)的齿顶线、齿根线和过渡连接线为圆弧线;所述外转子(2)齿根线和过渡连接线的线型为圆弧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泵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1)的齿根线的弧长等于i ry v其中,&为内转子(1)的节圆半径,r为内转子(1)的齿根线半径,1?为内转子啮合圆弧中心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泵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1)的过渡线的半径与外转子(2)的过渡线半径取值为0.8~1.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泵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2)的过渡线的半径小于内转子(1)的过渡线半径。
【文档编号】F04C2/10GK203453051SQ201320512562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杨昌林, 申小刚, 邓礼均, 杨建
申请人: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