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风能引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285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钢风能引风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装在屋顶上或风管上的排风装置。
对于室内向外排气,通常是采用集气罩类上接风管及筒形风帽来完成,使用它总会有部分气体逸出罩外并扩散到室内上部,为排除扩散到室内上部的气体,在屋顶上不得不另开一孔洞排气。这样,不仅给建筑带来一定难度和麻烦,而且增加造价,有碍美观。筒形风帽或现有的屋顶风帽类,均属单筒式,都不能解决利用屋顶一孔洞排两种气问题。现有的风帽类利用纵向风排气效果好,但对利用水平风向的排气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屋顶上的一个孔洞就可以同时、单独排除室内两种不同性质、不同方位气体的引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是在圆形上顶板(1)下面与坡面的上圆台形接风板(3)间承接有8块均匀幅射分布的上导风板(2),上圆台形坡面接风板(3)低端与下圆台形坡面接风板(4)顶端相接,中部开有带倒角(13、14)排风口的下圆台形坡面接风板(4)低端与大圆风管(5)相连。与下圆台形坡面接风板(4)垂直承接有均匀幅射分布的8块下导风板(6),在下导风板(6)外部围接的档风圈(7)平行于下圆台形坡面接风板(4)。在大圆风管(5)中部设有带倒角(10)的喇叭口(11)小圆形风管(9),在小圆形风管上部与喇叭口下部连接处为圆形板(12),8块均匀幅射分布的隔风板(8)垂直承接于圆形板(12)。大风管(5)和小风管(9)的下端是可与屋顶固接的法兰盘(15)。整体结构均采用玻璃钢制成,所有连接处均为粘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筒式结构,不仅增加了横向风的排风能力,而且还解决了另开一孔洞排气问题。可同时排两种不同性质,不同方位的风,增强热压排风能力,并具有防雨、防雪、防腐功能。其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A视图。
图4为图2的B-B视图。
从附图可见大圆风管(5)内的小圆风管(9),与大圆风管(5)平行、同心、互不通气设置,它可通过一个孔洞单独、同时排除两种不同性质、不同方位的风。在大圆风管(5)和小圆风管(9)中间及出口处分别设8块相互密封的导板,以使室外风从大断面进,小断面出,从而使排风口处风速提高了3-5倍。这样不管是东、南、西、北风,还是水平、倾斜风,均可使出口处造成较大负压,形成抽力,从而加大其排风量。
权利要求1.一种玻璃钢风能引风器,具有风管和导风板,其特征是在圆形上顶板(1)下面与坡面的上圆台形接风板(3)间承接有8块均匀幅射分布的上导风板(2),上圆台形坡面接风板(3)低端与下圆台形坡面接风板(4)顶端相接,中部开有带倒角(13、14)排风口的下圆台形坡面接风板(4)低端与大圆风管(5)相连;与下圆台形坡面接风板(4)垂直承接有均匀幅射分布的8块下导风板(6),在下导风板(6)外部围接的档风圈(7)平行于下圆台形坡面接风板(4);在大圆风管(5)中部设有带倒角(10)的喇叭口(11)小圆形风管(9),在小圆形风管上部与喇叭口下部连接处为圆形板(12),8块均匀幅射分布的隔风板(8)垂直承接于圆形板(12),大风管(5)和小风管(9)的下端是可与屋顶固接的法兰盘(1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风能引风器,其特征是大圆风管(5)内的小圆风管(9),与大圆风管(5)平行、同心、互不通气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安装在屋顶上或风管上的排风装置。它是在上顶板下面与上接风板间承接有8块上导风板,上接风板低端与下接风板顶端相接,下接风板低端与大圆风管相连。与下接风板垂直承接有8块下导风板,在下导风板外部围接的挡风圈平行于下接风板。在大圆风管中部设有小圆形风管,大风管和小风管的下端是可与屋顶固接的法兰盘,本实用新型可同时排两种不同性质,不同方位的风,增强热压排风能力,并具有防雨、防雪、防腐功能。
文档编号F04F5/16GK2103686SQ91210940
公开日1992年5月6日 申请日期1991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23日
发明者刘梦真, 王振林 申请人:刘梦真, 王振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