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式摆叶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3340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体式摆叶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摆页电风扇,特别是一种转体式摆页电风扇。
现有技术中的摆头电风扇,其输出的气流是螺旋状的,并非仿自然风。只有气流接近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横扫式送风,才能产生仿自然风。为此,本人曾于1990年2月23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一份题为摆页式电风扇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90201965.1,现已公告),是在电动机的机轴后端安装一风扇叶,而把机轴前端加工成一蜗杆,带动一蜗轮,在蜗轮上一侧安有一拨销,利用该拨销不断回转,来带动一工形拨杆左右往复移动,复利用该工形拨杆上所开设的诸叉口,来拨动一些摆页,令之不断地左右摇摆。这样,当诸摆页的摆动角度及摆动速度均合适时,便能输出横扫式仿自然风。这种摆页式电风扇虽然能送出横扫式仿自然风,但其送风的风域还是太小,故其实用性受到限制。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摆页式电风扇,其中电动机机轴前端仍旧带动摆页机构,机轴后端在带动风扇叶的同时,还藉一转体机构带动其上安装有摆页的机架,使摆页在摇摆的同时,还绕电动机中心轴线而回转,因而把原先的横扫式送风扩大至纵扫式、斜扫式送风,大大地扩大了送风的风域。
本发明的原理是这样的在前述摆页电风扇机架的后端固设一支架,其作用是支持所述机架和为电风扇提供风源通道,该支架的后端再固设一后盖,此后盖同时为一轴承之动圈;在该轴承之定圈上套设一可回转之轴杆,该轴杆实质上是将电动机机轴后端延伸后而形成,在该轴杆上加工出齿槽后,就成为可传递力矩的齿轮轴杆,通过套设在固定于轴承定圈上的一个轴杆上的传动齿轮传动后,驱动支架内侧延伸而形成的一个内齿轮回转。由于动圈、支架及机架是固结为一体的,从而使机架回转,完成既摆页又转体的任务。
所述机架和支架实质上可视为所述轴承动圈的自然延伸,即动圈这一概念可视为包含所述支架、内齿轮、机架在内。
为适应各种使用场合对回转速度及其可靠性的需求,应分别采用不同的齿轮传动体系才能满足之,所以由所述齿轮轴杆、所述传动齿轮、所述内齿轮组成的齿轮体系,可以是普通齿轮体系,亦可以是特殊齿轮体系。例如在需要快速转体的情况下,可采用普通齿轮体系,这时可将所述齿轮轴杆加工成具有普通齿槽的齿轮轴杆,通过套设在固定于定圈上的一个轴杆上的普通齿轮传动后,驱动切有普通内齿的动圈回转;同理,在需要慢速转体时,可采用特殊齿轮体系,如蜗轮蜗杆体系,这时可将所述齿轮轴杆加工成蜗轮轴杆,通过套设在固定于定圈上的一个轴杆上的蜗轮传动后,驱动内切有蜗轮齿的动圈回转。若需随时停转,将摆页方向固定在某一角度,只须设置简单离合器,使所述电动机轴之力矩最终传不到动圈上就行了。
为使所述齿轮轴杆可靠运行及方便装配,可将该齿轮轴杆与所述电机机轴后端分别制造以及用联轴器联接,这种情况下,可在所述轴承定圈上固设一托架,托架上有相应的轴孔,套设住所述齿轮轴杆的另一端。
为适应整机运行时主体经常处于回转状态之特性,必须采用活刷送电方式,办法是利用所述轴承定圈上固设之托架,在所述托架与所述内齿轮之间固设一活刷送电机构。所述活刷送电机构,包括数量相等、位置相对的导电活刷组及导电环组。机外电源穿经所述定圈,再经导电活刷组与导电环组电气接触后,再由电线引至电动机。所述导电活刷组及导电环组之中,导电活刷及导电环之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以上,以对应不同电机绕组抽头的数量,从而实现变速要求时的送电功能。所述导电活刷的构造和材料,可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可在一黄铜空槽底置一弹簧,上置一段碳棒就可成为一个导电活刷;所述导电环的构造和材料亦可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将黄铜片冲压成环状后,就可成为一个导电环;显然,所述每一导电活刷与导电环,都必须针对自身而采取电气绝缘措施。为适应不同的装配或安全要求,所述导电活刷组与导电环组应当灵活选择适当位置来安装,例如可以将导电环组固设于所述内齿轮下适当之空位上,相对地,导电活刷组固设在下方一个辅助托盘上,同时该托盘固设在所述托架上之适当位置,亦兼作防尘或安全用途;同理也可将导电环组固设于所述辅助托盘上,这时该托盘应为一直径大于导电环组直径的圆盘,相对地,导电活刷组固设在所述内齿轮下适当之空位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原理可以简述为在前述摆页电风扇的机架后端固设一支架,支架后端固设一后盖,该后盖同时为一轴承之动圈;将所述电动机机轴后端延伸后形成一齿轮轴杆,该齿轮轴杆套设于轴承定圈及一个固设于轴承定圈上的托架上,而在固定于所述轴承定圈上的一个轴杆上,还套设有一个传动齿轮;当所述齿轮轴杆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支架后端向内延伸而形成的内齿轮啮合后,同时电源经由固设于所述托架与所述内齿轮之间的一活刷送电机构送达电动机时,则本发明所述转体式电风扇即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由上述可知,当接通电源后,电动机轴同时输出三部分动力第一部分动力用以驱动前端摆页机构,第二部分动力驱动风扇叶回转,第三部分驱动所述轴承动圈回转。
很明显,将所述定圈局部延伸后固设在天花板上即为吊扇,固设在墙上即为壁扇,同理可制成落地扇及其他送风设备。若设置一离合器,通过对离合器的操作,可令本电风扇处于常转或常停状态;若附加电子装置,更可令其处于间歇停转状态或其他预定程序状态。
本发明所述转体式摆页电风扇,把本人于1990年所研制的摆页式电风扇的横扫式送风,进而扩大至纵扫式以及斜扫式送风,使送风风域扩大至理想的境界,实为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实用性高的新颖电风扇。安在天花板上,即可作吊扇用;亦可制成台扇或落地电风扇。
以下将结合诸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两个最佳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转体式摆页电风扇的俯视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沿B-B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它是图1中A部分的另一结构形式;
图5为图4中沿B-B的剖视图。
本发明所述转体式摆页电风扇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机架1,安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电动机,安设于机架上并由所述电动机机轴前端经一传动机构而带动的摆页机构,安于电动机机轴后端上的风扇叶,其中机架1的后端部藉螺丝固设有一个支架2,支架2的后端又藉螺丝31而固设有一后盖3,所述后盖3同时为一滚动轴承之动圈。在所述滚动轴承之定圈4上,藉螺丝81固设有一根引线管8。电动机机轴后端上接有一蜗杆5,所述蜗杆5套设于轴承定圈4以及一个固定于轴承定圈4上的托架10上,托架10上固设有一辅助托盘9。在固定于所述轴承定圈4上的一个轴杆上,还套设有一个复式蜗轮6,所述蜗杆5与所述复式蜗轮6啮合,所述复式蜗轮6又和支架2向内延伸而形成的一个内齿轮21啮合。所述托架10与所述内齿轮21之间还设有一活刷送电机构。
上述套设蜗杆5的托架10上,设有一个让蜗杆5穿过的、带有轴套的中心孔的辅助托盘9,以利于导电活刷组的安装。所述托架10的另一端藉螺丝而固定于所述滚动轴承定圈4上。设于托盘上的活刷送电机构,包括接有电线11的导电活刷组91,所述导电活刷组91之顶端,适和设于所述内齿轮21下端面上的导电环组211电气接触,由所述导电环组211,复有电线引至电动机。
前述引线管8的上端外侧面上,藉螺丝71复安设有一个防尘罩7,所述防尘罩7延伸至盖住前述滚动轴承。
本例是为适应主体慢速回转而设计的,故所采用的是特殊齿轮,即蜗轮与蜗杆。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参见附图4、5,是适应主体快速回转而设计的。由前述可知,采用普通齿轮传动体系最为简单直接;本例同时表现了前述活刷送电机构的另一种装配方式。图4中齿轮轴杆、传动齿轮、内齿轮均为普通齿轮,且导电环组安装在辅助托盘上而导电活刷组安装在内齿轮下。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不胜枚举,且形态由微型直至巨型,所以制作材料及装配结构、方式不宜一概而论。以所述实施例为典型,为便于大量生产,全体分为三大件较好、即机架、支架、轴承。机架为一次成型的塑料件;支架2包含内齿轮和轴承,制成塑料件则成本低,用金属铸件则较安全长寿。紧固三大件的方法,可如第一实施例中使用金属螺丝,也可在接合处切制螺纹旋紧,更可利用塑料件的弹性来活扣;为安全计,不宜单用粘着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转体式摆页电风扇,当电动机旋转时,不但摆页机构不断地摆动,而且整个机架亦根据设计可快可慢地回转,实为一种创新的设计。本实施例采用固定内圈而使外圈回转的方式。在同一原理下,亦可设计出外圈固定而内圈回转的电风扇。但凡在本发明所依据的原理下开发的类似电风扇,均应属于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转体式摆页电风扇,包括一个机架1,安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电动机,安设于机架上并由所述电动机机轴前端经一传动机构而带动的摆页机构,安于电动机机轴后端上的风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后端固设有一支架2,支架2的后端固设有一后盖3,所述后盖3同时为一轴承之动圈,所述电动机机轴后端延伸后形成一齿轮轴杆5,所述齿轮轴杆5套设于轴承定圈4以及一个固设于轴承定圈4上的托架10上,托架10上固设有一辅助托盘9,在固定于所述轴承定圈4上的一个轴杆上,还套设有一个传动齿轮6,所述齿轮轴杆5与所述传动齿轮6啮合,所述传动齿轮6与所述支架2后端向内延伸而形成的内齿轮21啮合,所述托架10与所述内齿轮21之间还固设有一活刷送电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齿轮轴杆5,传动齿轮6,内齿轮21组成的齿轮体系,可以是普通齿轮体系,亦可以是特殊齿轮体系。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刷送电机构,包括导电活刷组91和导电环组21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体式摆叶电风扇,是在摆叶式电风扇的基础上改进的,即在电动机机轴后端上延伸一齿轮轴杆,经传动齿轮传动,驱动和机架结为一体的支架后端内侧所形成的一个内齿轮,从而使整个机架回转。其中采用了活刷式送电方式。这种电风扇的风域极大,能把仿自然风送至一个极大的广角范围内,实乃一种新颖实用的电风扇。
文档编号F04D25/10GK1083184SQ92105848
公开日1994年3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11日
发明者邝志城 申请人:邝志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