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534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油作密封和润滑的旋转真空泵(以下简称旋转真空泵)。
以往一般公知的旋转真空泵,如图2和图3所示的旋转真空泵1、11。图2的旋转真空泵1的泵机组与马达3及底座4成为一体,在泵机组2的中间外壳6的上面形成吸气口7,泵外壳5的上面形成排气口8。图3的旋转真空泵11的泵机组12载置在底座4上,泵机组12可以与中间外壳16、马达13及底座14分离。并且,泵机组12的泵外壳15的上面形成吸气口17和排气口璃18。
上述这种旋转真空泵1、11的吸气口7、17通过吸气管与没有图示的真空装置连接,排出口8、18通过排出管直接将排出气体排到大气中,或通过油雾收集器排到大气中(没有图示)。另外,所谓油雾收集器是指使旋转真空泵开始运转时或在低真空作业时与排气一起排出的泵油的油滴、油蒸汽减少的收集器。
这样安装在真空装置上的旋转真空泵1、11由于检修和定期检查,需要进行相对于真空装置的装拆,关于这种装拆,如图2所示从真空装置拆卸旋转真空泵1时,由于该旋转真空泵1的整体成为一体,所以,必须拆下旋转真空泵1整体,因此,拆下与真空装置连接的吸口7的吸气管、排气口8的排气管以及马达3的电气连接线之后,使旋转真空泵1整体移动。另外,当将旋转真空泵1安装到真空装置上时,通过安装所拆下的吸气管、排气管以及马达3的电气连接线,安装到真空装置上。当将图3所示的旋转真空泵11从真空装置上拆下时,由于泵机组12能与马达13、底座14及中间外壳16分离,所以仅仅从真空装置上拆下泵机组12。这时,与图2所示那种拆卸旋转真空泵1的场合相比,没有必要拆下马达3的电气连接线,但是必须拆下与真空装置连接的吸气口17的吸气管和排气口18的排气管。另外,安装旋转真空泵11时,虽然安装所拆下的吸气管和排气管,但是,将泵机组12载置在底座14上时,马达13的轴中心与泵的轴中心可能会发生偏离,从而产生噪音。
如上所述,在图2所示那种一体化的旋转真空泵中,相对真空装置装拆时,必须移动其整体,而在图3所示那种旋转真空泵中,相对真空装置装拆时,虽然可以仅装拆泵机组,但是必须拆下与真空装置连接的吸气管,且存在泵机组与马达产生轴心偏离的可能性,不容易装拆旋转真空泵。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拆下与真空装置的连接、仅仅装拆泵机组的旋转真空泵。
以上目的由本发明的旋转真空泵达到。与真空装置连接的泵机组及马达、底座与中间外壳形成的底座组件构成的旋转真空泵中,其特征在于,吸气口形成在上述中间外壳上,排气口形成在上述泵机组上,并且,上述泵机组与底座组件可以分离,使得上述泵机组相对上述真空装置装卸自如。
由于与真空装置连接的吸气口形成在中间外壳体,所以装拆到真空装置上时,可以仅仅装拆形成有排气口的泵机组,所以减少需移动的作业重量,提高作业性。另外,通过接口机构,很容易使泵和马达的轴中心对准。
附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真空泵的斜视图;
图2是以往的一体化的旋转真空泵的斜视图;
图3是以往的泵机组能分离的旋转真空泵的斜视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真空泵。
本发明的旋转真空泵在图1中用标号31表示整体,其由底座组件32和泵机组33构成。并且,泵机组33可与底座组件32分离。底座组件32由马达42、底座43及中间外壳44构成,吸气口45形成在中间外壳44上,通过没有图示的吸气管与真空装置连接。另外,在中间外壳44上形成零散气体口46,主要导入空气,用于处理大量水蒸汽,进行油的净化,通过零散空气用管41导入泵机组33。泵机组33的泵的工作部分,由第一气缸36、泵壳体34及没有图示的回转部分构成,泵壳体34上形成排出口35,用于向大气中排出气体,在该排出口35上通过排出管直接向大气中排出,或通过油雾收集器排向大气中(没有图示)。
底座组件32与泵机组33使得形成在底座组件32的中间外壳44上的没有图示的轴对合接口与形成在泵机组33的第1气缸36上的轴对合用接口39对合,拧紧螺栓安装。这样通过形成接口,马达42的轴中心与泵的轴中心能很容易地对合。另外,通过底座组件32与泵机组33的对合,从形成在底座组件32上的吸气口45吸入的气体被导入形成在泵机组33的第1气缸36上的第1气缸吸气口37。并且,在该第1气缸吸气口37的气封处安装O型圈,通过拧紧连接底座组件32与泵机组33的螺栓,O型圈被挤压,成为完全密闭状态。安装在底座组件32上的泵机组33的第1气缸36用侧面板40罩住。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旋转真空泵的结构,下面说明其作用。
当因检修或定期检查将旋转真空泵31拆离真空装置时,不拆卸连接真空装置与底座组件32的吸气口45的吸气管,即底座组件32留在真空装置上,仅将泵机组33与底座组件32分离拆下。因此,不用处理吸气管及马达42的电气连接线,拆下安装机组33的排气口上的排气管,只需拆下连接底座组件32和泵机组33的螺栓,就能拆下泵机组33。另外,当将泵机组33安装到底座组件32上时,只要对合形成在底座组件32的中间外壳上的没有图示的轴对合用接口与形成在泵机组33的第1气缸36上的轴对合用接口39,拧紧螺栓,就能使泵机组33安装在底座组件32上。
如上所述,检修或定期检查旋转真空泵时,为了将其拆离真空装置,可以仅仅拆下泵机组33,与一体化的旋转真空泵相比,可以不移动其整体,此时的作业重量大约是泵整体重量的一半,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底座组件32上形成吸气口45,泵机组33上形成排气口,所以可以只拆下泵机组33的排气口35的排气管,没有必要拆下吸气口45的吸气管以及马达42的电气连接线,因而很容易装卸泵机组33并进行移动。另外,当对于真空装置的泵故障想尽快修复时,可以预先准备作为备件的泵机组,只需作更换,就能马上使泵工作。
如先有技术所记载,以往,形成在旋转真空泵上的吸气口和排气口形成在泵的上面,所以,拆装该吸气管及排气管时,会发生O型圈脱落、垃圾混入等问题,而按照本实施例,被拆下的泵机组33的吸气口37相对以往装置吸气口呈垂直地形成,能防止O型圈的脱落及垃圾的混入。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以有种种变型。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零散气体口46形成在底座组件32的中间外壳44上,但是,也可以形成在泵机组33的泵体34上,因为当装拆时,不会带来影响。这时,不需要零散气体用管41及O型圈47。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1气缸36从泵壳体34伸出,但是也可以设在泵壳体34的内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合底座组件32与泵机组33的轴中心,使用了接口,但是也可以通过定位销使轴中心对合。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真空泵,进行相对真空装置的装卸时,可以仅仅装卸形成有排气口的泵机组,这时作业重量仅仅是泵机组的重量,装卸很容易,提高作业性。并且由于形成在泵机组上的与底座组件吸气口连通的吸气口,能防止O型圈脱落以及垃圾的混入。
此外,通过接口机构进行底座组件与泵机组的轴中心对合,所以能防止因轴偏离而引起的异常躁音的产生。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真空泵,由与真空装置连接的泵机组以及马达、底座和中间外壳形成的底座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外壳上形成吸气口,上述泵机组上形成排气口,并且,上述泵机组与底座组件可分离,使得上述泵机组相对上述真空装置装卸自如。
2.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旋转真空泵,其特征在于,上述泵机组通过接口机构定位安装在上述底座组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真空泵,底座组件32由马达42、底座43及中间外壳44构成,泵机组33由泵壳体34及第1气缸36构成,在中间外壳44上形成吸气口45,在泵壳体34上形成排气口35,在第1气缸36上形成第1气缸吸气口37,通过使底座组件32上的轴对合用接口与泵机组33上的轴对合用接合39对合,泵机组33安装在底座组件32上。
文档编号F04D29/60GK1106110SQ94115668
公开日1995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3日
发明者矢作充, 对比地通, 中克德, 立野俊一 申请人:日本真空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