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流节能空心流体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续流节能空心流体泵的制作方法本实用新型续流节能空心流体泵属于发动机和泵
技术领域
:。现有的离心泵和往复泵与本实用新型的续流节能空心流体泵优缺点的比较,列入表1中。表1比较内容离心泵往复泵续流节能空心流体泵流量很大较小,不超过200-300米3/时同左扬程较往复泵低很高同左转数(往复次数)很高,常用3000转/分低,在400次/分以下较高,在1500次/分以上效率较往复泵低高很高,90%以上流量均匀度均匀不均匀较均匀结构简单较离心泵复杂简单体积、重量体积小、重重轻体积大,重量重较离心泵小而径自吸能力不能自吸能自吸能自吸造价较低较高量低</table></tables>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续流技术,提高泵的效率,节省能源。而且,本泵结构新颖简单,另部件少,加工精度不高且方便,提高了泵的经济性和竞争性。本实用新型续流节能空心流体泵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它由电动机1、惯性轮2、滚动轴承3、导向滑块4、泵体5、活塞体6、○形圈7、十字支架8、上伐门10、下伐门9和接管11所构成。活塞体是空心的,在其外园侧面上有一个平面固定导向滑块,在其外园两端侧面开有○形槽,以便固定○形圈,在其一端用螺钉固定一个十字支架,在十字支架内由一个可开闭的下阀门。本实用新型续流节能空心流体泵的工作情况简述如下电机1旋转带动同轴的惯性轮2,通过安装在惯性轮偏心处的滚动轴承3带动导向滑块4,轴承嵌在导向滑块内,由于,导向滑块4固定在空心活塞体6上,所以,由电机的旋转变为活塞体的上下往复直线运动。为了达到续流作用和减少能量损耗,活塞体6是空心的,且它与泵体5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固定在活塞体上的○形圈7与泵体5上的套筒直接接触,且带来密封的好处。当空心活塞体6上升时,下伐门9关闭,上伐门10开启,排出泵体内腔的空气,同时空心活塞体6内的空气随体上升。当空心活塞体6下降时,上伐门10关闭,空心活塞体6内空气顶开下伐门9流入泵体内腔,这样往复循环运动,一直到把待抽流体自动吸上,压出泵外。所以本泵是自吸式,不需先灌流体。流体充满空心活塞体6内时,当空心活塞体6上升,下伐门9关闭,流体顶开上伐门10并冲出泵外,同时空心活塞体6内流体随体同步上升,空心活塞体6上升到上顶点并将要下降时,空心活塞体6内的随体流体冲开下伐门,跟随泵体内腔的流体流出泵外,当空心活塞体6开始下降,流体还继续流向泵外,空心活塞体6下降到一定位置时,流体上升势力略小于流出上伐门10的流体自重压力时,上伐门10才关闭。但空心活塞体内的流体继续经过下伐门9流到因空心活塞体6下降而留出的泵体内腔里,等待下一次压出。空心活塞体6继续下降到近下底点时,此时惯性轮2通过偏心轴承3、导向滑块4转变为空心活塞体6的直线运动速度变慢,为空心活塞体6上升作准备。一般往复泵有冲击现象,而该泵由于受(1)流体上升与空心活塞体6内壁的摩擦力的阻力作用;(2)流体上升与空心活塞下端面的阻力作用;(3)流体上升受到下伐门9的阻力作用,空心活塞体6下降到下底点时速度更慢,为空心活塞体6的上升作好了进一步准备,空心活塞体6上升时,以上三个阻力就转化为空心活塞体6上升的推力,避免了空心活塞体6因改变运动方向而发生冲击现象。如此往复循环,将流体源源不断地压出泵外。本泵在空心活塞体6上升时作功,将流体压出泵外;空心活塞体6下降时,由于续流作用,流体继续流向泵外,故也部分作功,因此该泵的效率高、耗能低。本泵泵体、空心活塞体等可以用金属、或者金属合金、或者塑料制作。本泵经样机试用证明一是成本低;二是节能,效率高,达90%以上;三是制造、安装、使用和维修方便,不但大中小型企业可以进行系列化大批量生产,乡、镇、个体企业也可以进行小批量生产。如空心活塞体的外径为32毫米,活塞行程为20毫米,用120瓦单相电机驱动,其流量大于1.7米3/时,吸程大于6米,扬程大于20米。权利要求1.续流节能空心流体泵,它由电机、惯性轮、滚动轴承、导向滑块、泵体、活塞体、○形圈、上伐门、下伐门和接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活塞体是空心的,在其外园侧面有一平面固定导向滑块,在其外园两端侧面开有○形槽,以便固定○形圈,在其一端用螺钉固定一个十字架,在十字支架内有一个可开闭的下伐门。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续流节能空心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滚动轴承嵌在导向滑块内。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续流节能空心流体泵,其特征在于○形圈与泵体接触。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续流节能空心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泵体和活塞体用金属或者金属合金或者塑料制作。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续流节能空心流体泵是属于发动机和泵
技术领域
:。本泵技术特征是1.由电机(1)同轴的惯性轮(2)偏心处的滚动轴承(3)经导向滑块(4)来带动活塞体(6);2.活塞体(6)是空心的;3.活塞体上行程时作功,在下行程时由于流体的续流作用也部分作功。本泵是自吸式,且续流、节能,效率高达90%以上,可用于流体的传递。由于本泵结构新颖简单,零部件少,加工精度要求不高。所以成本低廉、制造、安装、使用和维修方便。文档编号F04B9/02GK87201235SQ87201235公开日1988年2月3日申请日期1987年4月11日发明者张银标,陶人杰申请人:张银标导出引文BiBTeX,EndNote,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