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4319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风机外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风机外壳,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改变风机外壳的两壳体相互配合的端面的结构,减少两壳体配合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避免两壳体配合后因配合端面不平整引起的壳体外撑变形及孔位发生偏移的现象发生的风机外壳。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图4,现有风机外壳一般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x1和第二壳体x2。所述第一壳体x1中与第二壳体x2相互贴合的一端外缘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部x3,及所述第二壳体x2中与第一壳体x1相互贴合的一端外缘设有与所述若干第一连接部x3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连接部x4;所述第二壳体x2和第一壳体x1通过每一第二连接部x4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部x3连接实现相互配合。

但由于配合后的第一壳体x1和第二壳体x2之间的贴合端面(x11和x21)会基本完全接触,接触面积较大,而在两壳体成型时难以达到很好的平整度,不可能形成完全平滑平整的端面,会存在着一定的波浪度,则两壳体之间的贴合端面(x11和x21)必然会因为平整度不佳而无法完全贴合。并且,由于第一壳体x1和第二壳体x2是通过第二连接部x4和第一连接部x3锁紧实现配合的,即使两壳体之间的贴合端面(x11和x21)无法完全贴合,但也会因第二连接部x4和第一连接部x3的作用而被强制接触,导致配合后的两壳体容易外撑变形及其他部位的寸法发生偏移,如孔位偏移,无法对准实现对马达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风机外壳,利用新的端面之间的配合方法,改变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配合的端面的结构,减少两壳体贴合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避免两壳体配合后因贴合端面不平整而引起的壳体外撑变形及其他部位的寸法发生偏移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风机外壳,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中与第二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局部朝向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延伸,形成至少三个凸出部,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局部朝向第一壳体中与第二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延伸,形成至少三个凸出部。每一凸出部均被夹置于相互配合后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中与第二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上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出部。

作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中与第二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 外缘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外缘设有与所述若干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通过每一第二连接部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部连接实现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壳体的若干凸出部的位置分别与所述若干第一连接部的位置一一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上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出部。

作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外缘设有若干第二连接部,及所述第一壳体中与第二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外缘设有与所述若干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通过每一第二连接部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部连接实现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壳体的若干凸出部的位置分别与所述若干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一一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也相当于对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上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出部,且所述第二壳体的若干凸出部的位置分别与所述若干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一一对应。

作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的若干凸出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若干凸出部一一对应,且每对应的两凸出部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配合后紧密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凸出部均为凸块结构,且其凸出部分的最高处抵住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端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凸出部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每一连接部的宽度。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风机外壳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通过凸出部实现面面配合的方法与结构,替代现有通过端面与端面之间实现面面配合的方法与结构,减少两壳体配合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使两壳体中相互配合的两端面之间由于凸出部而具有一定的距离,有效避免了两壳体配合后因贴合端面不平整而引起的壳体外撑变形及其他部位的寸法发生偏移;

(2)通过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中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上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出部,有利于保证凸出部与相互配合后的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端面接触贴合的稳定性,避免因凸出部数量过少或位置过于密集或疏远而造成的相互配合后的两壳体之间的贴合面不均衡;

(3)通过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中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上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出部,并使若干凸出部的位置分别与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一一对应,进一步缓解了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锁紧后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压迫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了凸出部与端 面之间的贴合度及两壳体配合后的稳定性;

(4)通过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上形成凸出部,利用凸出部与凸出部之间的贴合替代端面与端面之间的贴合和凸出部与端面之间的贴合,降低了贴合面的平整度的成型难度,容易保证成型时的凸出部的贴合面的平整度,进一步避免了两壳体配合后因贴合端面不平整而引起的壳体外撑变形及其他部位的寸法发生偏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风机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风机外壳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风机外壳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风机外壳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配合后的贴合端面的贴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风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壳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风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二壳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风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配合后的凸出部的贴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5~图10,一种风机外壳,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中与第二壳体12相互贴合的一端外缘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部13,及所述第二壳体12 中与第一壳体11相互贴合的一端外缘设有与所述若干第一连接部13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连接部14;所述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1通过每一第二连接部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部连接实现相互配合。并且,所述第一壳体11中与第二壳体12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111局部朝向第二壳体12中与第一壳体11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121延伸,形成至少三个凸出部112。

为保证相互配合后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配合的稳定性和贴合部分的均衡性,作为一种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11中与第二壳体12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111上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出部。

为进一步缓解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锁紧后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压迫作用,以进一步增强凸出部与端面121之间的贴合度及两壳体配合后的稳定性,作为一种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11的若干凸出部112的位置分别与所述若干第一连接部13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凸出部均为凸块结构,且其凸出部分的最高处112a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相互配合后抵住第二壳体12的端面121。且相互配合后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中相互贴合的两端面(111和121)之间形成一配合空隙15;该配合空隙15的宽度大小与凸出部112的高度大小相同或相近。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凸出部可为凸台或凸点结构。

每一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卡头和卡槽,或者,每一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螺钉和螺母。或者还可以为能够实现两者相互连接的其它结构。

优选地,每一凸出部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每一连接部的宽度,且第一壳体中形成的凸出部的数量为3~8个。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螺钉和螺母时,每一凸出部的宽度均小于螺钉所在的螺钉安装台或螺母所在的螺母安装台的宽度。

优选地,每一凸出部的高度为0.2~1.5mm。

优选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一壳体中形成的所有的凸出部的材质均为pp材质。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风机外壳的两壳体端面之间的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第一壳体中与第二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局部朝向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延伸,形成至少三个凸出部;优选地,在步骤s11中,于所述第一壳体中与第二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上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出部;

步骤s12: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锁紧,若干凸出部均被夹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步骤s13:被夹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若干凸出部的最高处抵住第二壳体中与 第一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实现凸出部的凸出部分最高处与第二壳体的该端端面的贴合;完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互配合。

进一步,在步骤s13中,相互配合后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相互贴合的两端面之间形成一配合空隙;该配合空隙的宽度大小与凸出部的高度大小相同或相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风机外壳通过利用凸出部实现面面配合的方法与结构,替代现有通过端面与端面之间实现面面配合的方法与结构,减少两壳体配合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使两壳体中相互配合的两端面之间由于凸出部而具有一定的距离,有效避免了两壳体配合后因贴合端面不平整而引起的壳体外撑变形及其他部位的寸法发生偏移。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1~图16,作为本发明风机外壳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风机外壳,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所述第一壳体21中与第二壳体22相互贴合的一端外缘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部23,及所述第二壳体22中与第一壳体21相互贴合的一端外缘设有与所述若干第一连接部23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连接部24;所述第二壳体22和第一壳体21通过每一第二连接部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部连接实现相互配合。并且,所述第二壳体22中与第一壳体21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221局部朝向第一壳体21中与第二壳体22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211延伸,形成至少三个凸出部222。

为保证相互配合后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配合的稳定性和贴合部分的均衡性,作为一种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壳体22中与第一壳体21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221上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出部。

为进一步缓解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锁紧后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压迫作用,以进一步增强凸出部与端面之间的贴合度及两壳体配合后的稳定性,作为一种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壳体22的若干凸出部222的位置分别与所述若干第二连接部24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凸出部均为凸块结构,且其凸出部分的最高处222a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相互配合后抵住第一壳体21的端面211。相互配合后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中相互贴合的两端面之间形成一配合空隙25;该配合空隙25的宽度大小与凸出部的高度大小相同或相近。

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凸出部可为凸台或凸点结构。

每一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卡头和卡槽,或者,每一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螺钉和螺母,或者还可以为能够实现两者相互连接的其它结构。

优选地,每一凸出部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每一连接部的宽度,且第二壳体中形成的凸出部的数量为3~8个。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螺钉和螺母时,每一凸出部的宽度均小于螺钉所在的螺钉安装台或螺母所在的螺母安装台的宽度。

优选地,每一凸出部的高度为0.2~1.5mm。

优选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二壳体中形成的所有的凸出部的材质均为pp材质。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风机外壳的两壳体端面之间的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局部朝向第一壳体中与第二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延伸,形成至少三个凸出部;优选地,在步骤s21中,于所述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上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出部;

步骤s22: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锁紧,若干凸出部均被夹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步骤s23:被夹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若干凸出部的最高处抵住第一壳体中与第二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实现凸出部的凸出部分最高处与第一壳体的该端端面的贴合;完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互配合。

进一步,在步骤s23中,相互配合后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相互贴合的两端面之间形成一配合空隙;该配合空隙的宽度大小与凸出部的高度大小相同或相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风机外壳通过利用凸出部实现面面配合的结构与方法,替代现有通过端面与端面之间实现面面配合的结构与方法,减少两壳体配合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使两壳体中相互配合的两端面之间由于凸出部而具有一定的距离,有效避免了两壳体配合后因贴合端面不平整而引起的壳体外撑变形及其他部位的寸法发生偏移。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7~图20,作为本发明风机外壳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还另外提供了一种风机外壳,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所述第一壳体31中与第二壳体32相互贴合的一端外缘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部33,及所述第二壳体32中与第一壳体31相互贴合的一端外缘设有与所述若干第一连接部33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连接部34;所述第二壳体32和第一壳体31通过每一第二连接部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部连接实现相互配合。并且,所述第一壳体31中与第二壳体32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311局部朝向第二壳体32中与第一壳体31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321延伸,形成至少三个凸出部312;以及所述第二壳体32中与第一壳体31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321局部朝向第一壳体31中与第二壳体32相互贴合的 一端端面311延伸,形成至少三个凸出部322。

为保证相互配合后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配合的稳定性和贴合部分的均衡性,作为一种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31中与第二壳体32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311上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出部312,及所述第二壳体32中与第一壳体31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321上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出部322。

为进一步缓解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锁紧后对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的压迫作用,以进一步增强凸出部与端面之间的贴合度及两壳体配合后的稳定性,作为一种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31的若干凸出部的位置分别与所述若干第一连接部33的位置一一对应,及所述第二壳体32的若干凸出部的位置分别与所述若干第二连接部34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避免两壳体配合后因贴合端面不平整而引起的壳体外撑变形及其他部位的寸法发生偏移,作为一种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31的若干凸出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32的若干凸出部一一对应,且每对应的两凸出部于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配合后紧密贴合;也即,每对应的两凸出部的最高处在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配合后相互抵靠。相互配合后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的贴合端面(311和312)之间形成一配合空隙35;该配合空隙35的宽度大小与每对应的两凸出部的高度总和大小相同或相近。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凸出部为凸块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凸出部可为凸台或凸点结构。

每一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卡头和卡槽,或者,每一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螺钉和螺母。或者还可以为能够实现两者相互连接的其它结构。

优选地,每一凸出部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每一连接部的宽度,且每一壳体中形成的凸出部的数量为3~8个。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螺钉和螺母时,每一凸出部的宽度均小于螺钉所在的螺钉安装台或螺母所在的螺母安装台的宽度。

优选地,每一凸出部的高度为0.2~1.5mm。

优选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每一壳体中形成的所有的凸出部的材质均为pp材质。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风机外壳的两壳体端面之间的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第一壳体31中与第二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局部朝向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延伸,形成至少三个凸出部;优选地,在步骤s31中,于所述第一壳体中与第二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上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出部;

步骤s32: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局部朝向第一壳体中与第二壳体 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延伸,形成至少三个凸出部;优选地,在步骤s32中,于所述第二壳体中与第一壳体相互贴合的一端端面上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凸出部;

步骤s33:将第一壳体中的若干凸出部与第二壳体中的若干凸出部一一对应设置;

步骤s34: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锁紧,第一壳体的若干凸出部和第二壳体的若干凸出部均被夹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步骤s35:被夹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若干凸出部的最高处分别抵靠与其对应的凸出部的最高处,实现每对应的两凸出部的凸出部分的最高处相互抵靠贴合;完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互配合。

进一步,在步骤s35中,相互配合后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贴合端面之间形成一配合空隙;该配合空隙的宽度大小与每对应的两凸出部的高度总和大小相同或相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风机外壳通过利用凸出部与凸出部的最高处之间的贴合替代端面与端面之间的贴合或凸出部与端面之间的贴合,降低了贴合面的平整度的成型难度,容易保证成型时的凸出部的贴合面的平整度,进一步避免了两壳体配合后因贴合端面不平整而引起的壳体外撑变形及其他部位的寸法发生偏移。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