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调节装置的泵和用于调节泵的输送体积的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158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具有调节装置的泵和用于调节泵的输送体积的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调节装置的泵和一种用于调节泵的输送体积的调节阀。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一种泵,所述泵包括泵的比输送体积的调节装置。控制阀与调节装置流体连通,以便能通过用处于压力下的调节流体对调节装置进行加载来调节泵的输送体积。所述泵特别是可以用于给车辆(例如机动车辆)的设备提供润滑油、工作流体或冷却流体。所述泵适宜地是体积泵,但原则上也可以设计成流体机。在优选的应用场合,所述泵用作润滑油泵,用于给车辆的内燃机提供润滑油,即为机油泵。



背景技术:

在机油泵中,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用于影响输送体积的调节机构,例如能摆动的调节环用由泵输送的油,就是说由泵供应的油回路的高压侧的油加载。以这种方式,在达到确定的压力阈值时限制输送体积流。根据发动机的边界条件,例如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温度、冷却活塞的必要性以及类似条件,通常以两个或更多个压力级别的形式对输送体积、优选是比输送体积进行调节。备选地或补充地,这里可以根据发动机特征曲线族实现对泵的调节,即特征曲线族调节。对调节机构的压力加载在简单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通过由发动机控制装置操控的多路阀进行。如果多路阀不能设置在泵的壳体中或足够靠近泵设置和/或由于结构原因不能在阀中或在通向阀或离开阀的路途中实现对于快速调节足够的流动横截面尺寸,则可以设置预调阀,所述预调阀控制着对通常能克服弹簧力运动的调节机构的压力加载或压力卸载。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通过电磁操控的多路阀对作用在预调阀的通常构造成台阶式活塞的预控制活塞的部分面上的压力进行调制。

具有预调阀和附加地具有电磁的多路阀的泵分别由DE 36 30 792 A1、US 2005/0142006 A1、US 5 876 185 A和WO 2008/037070 A1已知。预调阀将包括相应泵的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有选择地与相应泵回路的高压侧或用于由泵输送的流体的储存器连接或者使调节装置与所述高压侧以及与储存器分离。为了通过预调阀使调节装置与储存器连接并由此接通到环境压力,就是说无过压地接通,压力流体通过预调阀直接导出到周围环境中并利用重力自由流入相应的位于低处的储存器,或者必须通过设置给自己的回输管路导向储存器。在自由流出时,例如车辆发动机的位于预调阀的周围环境中的部件受到污染。流出的流体也附加地受到污染。在另一种情况下,附加设置的回输管路会导致成本的提高。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将发泡的流体导入储存器,并且能量未加利用地耗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输送体积上能够通过调节装置和控制阀调节的泵,所述泵在调节装置的压力卸荷方面得到改进。为了对调节装置进行压力卸荷流动通过控制阀的调节流体应高能效地、洁净地且经济地导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调节的输送体积的泵,所述泵包括带有输送腔的泵壳体、能够在输送腔中运动的输送件、用于调节泵的输送体积的调节装置、用于用控制流体对调节装置进行有控制的加载的控制阀和用于影响控制阀的附加控制装置。所述输送腔在低压侧具有输送腔入口并且在高压侧具有输送腔出口,用于要通过输送件输送的流体。输送泵壳体包括用于将泵与用于流体的存储器连接的泵接头和能够由泵的低压侧的流体流动通过的抽吸区域。所述抽吸区域从泵接头一直至少延伸到输送腔的入口。如果从低压到高压的过渡在输送腔的内部进行,如特别是在旋转泵中那样,则抽吸区域延伸到输送腔中,但终止于输送腔的低压侧。

如果泵设置在泵回路中,则泵的低压侧从存储器经由泵接头一直至少延伸到输送腔入口,泵从所述存储器中吸取流体。如果低压到高压的过渡在输送腔中进行,则泵的低压侧还包括输送腔的低压侧,就是说在低压侧一直延伸到输送腔中。泵的高压侧包括在泵壳体中延伸的高压区域并且还一直至少延伸到供应流体的设备,或者如果泵给多个设备供应流体,则一直延伸到每个设备。与术语“低压侧”和“高压侧”不同,术语“抽吸区域”表示一个在泵的低压侧且仅在泵壳体内部延伸的流动区域。另一方面,术语“抽吸区域”并不是表面,根据本发明的泵必须克服重力从存储器中抽吸流体。泵在其输送回路中也可以设置在低于存储器的位置,从而使泵能够在重力的辅助下吸取流体。泵也可以是预加载的,就是说,泵的上游可以设置预加载泵。

控制阀包括用于从泵的高压侧的流体分接出来的调节流体的压力接头、与调节装置连接的用于调节流体的工作接头和用于调节流体的卸载接通。控制阀还包括控制活塞,所述控制活塞在控制阀的阀腔中能够在第一活塞位置和第二活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控制阀还包括张紧装置,用于产生朝其中一个活塞位置并作用在控制活塞上的张紧力。张紧装置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用于产生张紧力的弹簧。张紧装置特别是可以由设置在阀腔中的、受压力载荷的螺旋弹簧构成。

附加控制装置用于产生控制力,所述控制力反向作用于控制阀的控制活塞上并且反向于张紧装置的张紧力作用。附加控制装置可以为了产生控制力而包括由控制活塞在一个端侧封闭的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具有用于控制流体的入口,用于产生反向于张紧力作用在控制活塞上的控制流体压力。控制流体可以是从泵的高压侧分接出的流体,但原则上也可以是其他流体和/或处于不同的压力下,例如通过另一个泵施加的压力。但替代通过控制流体产生控制力,也可以是电磁生成的控制力或包括这样的力分量。附加控制装置在这样的实施形式中包括电磁线圈和相对于线圈能往复运动的铁芯,所述铁芯反向于张紧装置的张紧力作用于控制活塞上。但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控制力以流体方式通过控制流体产生。

阀活塞和阀接头设置成,使得当控制活塞占据第一活塞位置时,工作接头与压力接头连接,而当控制活塞占据第二活塞位置时,工作接头与压力接头分离并与卸载接头连接。控制阀此外还设置成,使得控制活塞能够占据第三活塞位置,并且当控制活塞占据第三活塞位置时,工作接头既与压力接头分离,也与卸载接头分离。第三活塞位置特别是可以是控制活塞可以沿运动方向在第一和第二活塞位置之间占据的中间位置。但原则上第一活塞位置或替代于此第二活塞位置可以在任意三个不同的活塞位置中是中间位置。也可以设想这样的实施形式,其中,控制阀在任意活塞位置都不使工作接头完全与压力接头以及卸载接头分离,但允许工作接头和卸载接头之间有较小的流量,或者使工作接头与卸载接头分离并同时允许工作接头和压力接头之间有较小的流量。

如果控制阀设置在泵壳体的抽吸区域之外,则流体可以低阻力地流动通过抽吸区域,因为在抽吸区域中不会由于控制阀妨碍流动。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控制阀不仅设置在抽吸区域之外,而且设置在通过泵壳体的主流之外。因此,在这些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控制阀也不妨碍流体在泵壳体压力侧的流出。

如果泵设置在流体输送回路中,则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控制阀在输送回路的主流之外设置在支流支路中。因此,控制阀可以与对低阻力主流的要求无关地进行设计。控制阀相应地可以设计成具有小尺寸并且有目的地针对其功能上的要求,即控制用于调节装置的调节流体的要求进行优化。输送回路的主流在泵的低压侧从存储器一直延伸到泵壳体中并包括泵壳体的抽吸区域。在高压侧,主流包括泵壳体的高压区域,流体从输送腔直到包括泵壳体的出口流动通过所述高压区域,并且包括接连的在泵壳体之外的高压区域,至少一直到由泵供应流体的设备。如果泵对多个设备进行供应,则主流指的是到达对体积需求(作为流量测量)最高的或必须用最高的压力供应的设备的流。

根据本发明,卸载接头绕过存储器与泵的抽吸区域连接。通过卸载接头,从控制阀流出的调节流体在存储器下游的卸载通道中输送给泵的流体输送回路。通过卸载接头从控制阀露出的调节流体可以在存储器和泵壳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处供应到主流中,这种连接部位优选比存储器更为靠近泵壳体。卸载通道从卸载接头一直延伸到与主流的连接部位。控制阀根据本发明没有通过卸载接头与存储器流体连通。没有流体通过卸载接头流入控制阀的阀腔,特别是没有流体通过卸载接头从控制阀流入存储器。

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调节流体直接导回到阀壳体的抽吸区域中。卸载通道在这些实施形式中通入抽吸区域,就是说直接连接在抽吸区域上。进入抽吸区域的通入口构成所述连接部位。

通过将受控制的调节流体直接回输到泵壳体的抽吸区域中或者说回输到在低压侧的泵接头的上游但在存储器下游构成的连接部位,防止不希望地形成泡沫,这种泡沫通常在回输到存储器中时出现。降低了驱动泵所需的能量,因此回输的调节流体仍具有比存储器中的流体高的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流体直接回输到泵壳体的抽吸区域中,特别是在这些实施例中,在泵的低压侧发一定程度的预加载。如果流体如优选的那样是液体,如润滑油或液压油,则可以防止出现空腔(Kavitation)。如果调节流体通过卸载接头直接输出的周围环境中,则回流到存储器中的调节流体附加地受到污染。此外还存在这样的危险,即,空气通过卸载接头从周围环境被吸入控制阀中,这些空气会通过泄漏部到达工作接头并从这里进入流动通过泵壳体的主流。这两个缺点同样可以通过本发明来消除。另一个有益的效果是控制阀与存储器的隔离。如果泵用作润滑油泵或工作油泵,则在存储器的区域内通常会出现空气和油循环,这可能反作用于控制阀。这也可以通过本发明防止。如果控制阀设置在泵壳体中或上,而卸载通道从控制阀一直穿过泵壳体通入抽吸区域和/或在泵壳体上分布,则所述泵连同控制阀可以作为装配单元较为简单地安装并降低发生装配错误的风险,因为不需要专门将卸载接头与输送回路连接。

控制阀可以设计成与泵壳体是分离的,并且可以在将泵设置在流体输送回路中时从泵壳体上拆除或设置在泵壳体上。但所述控制阀优选是泵整体的组成部分,其方式是,泵壳体也构成用于控制阀的壳体。泵壳体特别是可以构成用于控制活塞的阀腔。泵壳体可以对于集成控制阀或设置在泵壳体上的控制阀构成控制阀的压力接头、工作接头和卸载接头。卸载通道可以在泵壳体上和/或在泵壳体中延伸,从而对于集成的控制阀或固定在泵壳体上的控制阀不需要建立附加的、用于压力卸载的连接。泵可以连通控制阀构成装配单元,从而在流体输送回路中装配泵壳体的同时自动地也至少在机械上安装控制阀。此外,关于在输送回路中的安装也有利的是,用于控制阀的所述三个接头的连接部在泵壳体中和/或上构成,并且不需要从泵壳体上松开用于调节流体的连接管路和接头。这样,用于压力接头的调节流体例如可以在泵壳体的高压侧从泵壳体中的主流中分接出来。但如果调节流体在高压侧在泵壳体的下游分接出来,则分支部优选设置在用于清洁流体的过滤器的下游,以便给控制阀供应经清洁的调节流体。

尽管作用在控制活塞上的控制力或控制力的力分量可以电磁式地产生,但优选这样的实施形式,其中,控制力仅以流体的方式,就是说利用作用到控制活塞上的控制流体产生。如果控制阀是泵壳体整体的组成部分或者直接设置在泵壳体上,则有利的是,不必为了产生控制而向控制阀提供电能和/或电信号,因为在很多应用场合中、例如作为润滑油泵,在泵所设置的周围环境中,电线路是易于导致故障的。用于控制流体的连接管线相反不会造成问题。

控制流体也可以由泵的高压侧分接出来。控制流体特别是可以在用于清洁由泵输送的流体的过滤器的下游分接出来,以便向在控制活塞上构成的控制腔输送经过清洁的流体。但原则上,控制流体可以在高压侧但仍在泵壳体的内部分接出来。

附加控制装置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包括调制阀,所述调制阀设置在支流管道中,所述支流管道在泵的高压侧从主流中分接出来,以便能将分接出来的高压流体作为控制流体导向控制腔。调制阀优选是具有用于与外部控制器连接的信号接头的电磁阀,所述控制器例如是发动机控制器。通过调制阀,能够调制存在于控制腔中的控制流体压力。为了进行压力调制,调制阀可以是具有离散的切换位置的多路阀或者是比例阀。

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腔和第二控制腔,而控制活塞包括第一活塞面和第二活塞面,第一活塞面在第一控制腔中能够用第一控制流体压力加载,第二活塞面能够在第二控制腔中用第二控制流体压力加载。用于相应控制腔的控制流体可以分别由泵的高压侧分接出来,这里,用于第一控制腔的控制流体可以在与用于第二控制腔的控制流体相同或不同的位置分接出来。用控制流体进行加载特别是设计成使得第一控制腔通过简单的支流管道与泵的高压侧的主流连通,而所述调制阀设置在通向第二控制腔的支流管道中。如果所述调制阀可以在较低的压力、例如环境压力或泵壳体抽吸区域中的压力与较高的压力、例如泵的高压侧的压力之间调制第二控制腔中的控制流体的压力,则反向于张紧压力作用到控制活塞上的控制力能受控制地在两个值之间变化,由此通过作用到调节装置上的调节流体能够相应地调制泵的输送特性曲线。

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所述泵例如是容积泵。在容积泵中,如果没有采取调节输送体积的措施,输送体积与输送元件的输送速度成比例地提高。如优选的那样,所述泵是旋转泵,输送体积随着在旋转泵中在输送腔能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输送件的转速提高。但原则上本发明也涉及直线行程泵。因此,一般而言,输送体积与泵的冲程频率、旋转行程或直线行程频率成比例。因此,对于容积泵,也使用术语比输送体积,即每个旋转行程或直线行程的输送体积。成比例性在很多应用场合会不利的,特别是当驱动泵的速度不能与需要供应的设备的需求相适配时。因此,在机动车辆中使用的泵,如润滑油泵、伺服泵和冷却剂泵,由机动车的驱动马达发动机机械地驱动。泵的驱动速度在这些应用场合与驱动发动机的转速相关。本发明特别是针对这样的应用。

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调节装置设置成用于调节容积泵的比输送体积。在前面讨论的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容积泵和调节装置,特别是如本发明也涉及的容积泵和调节装置。但除了在所述现有技术中记载的叶片泵和外齿轮泵,本发明也涉及在输送体积上可调的内齿轮泵和摆动活门泵,并且原则上也涉及在输送体积上可调的其他泵结构类。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动力机,例如在冷却剂泵的情况下通常使用的径向流体动力机。在输送体积上可调的具有径向输送轮和带开口环滑动件(Spaltringschieber)的调节装置的流体动力机的一个例子记载在US 2012/0204818 A1,这里在此方面引用该文献。

调节装置特别是可以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输送件或者在泵具有多个输送件是与所述多个输送件中的至少一个共同作用,以便调节输送体积。如果泵构造成具有能够在输送腔中旋转的输送件的叶片泵,则调节机构特别是包围输送件的调节环,所述调节环能直线运动或能摆动运动地设置在泵壳体中,从而在调节机构的调节运动中对调节件的旋转轴线与调节环的中央纵轴线之间的偏心度进行调节并由此调节输送体积。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由内齿环本和摆动活门泵调节输送体积。在内齿环泵中,特别是带有内齿的齿圈可以构成调节机构并设置成用于调节直线运动或摆动运动。如果泵设计成外齿轮泵,则所述泵具有至少两个输送件,这些输送件在外周上带有齿,即是所谓的外齿轮。各外齿轮相互之间发生齿啮合。为了调节比输送体积,其中一个外齿轮能够相对另一个外齿轮沿轴向调节,从而可以调节各外齿轮的啮合长度并且由此还可以调节泵的输送体积。可调节的外齿轮是能沿轴向移动的调节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能轴向移动的活塞,可调的外齿轮能旋转地支承在这些活塞之间。相互连接的活塞在这个泵实施形式中构成调节装置的调节机构。可以与径向输送齿轮相结合使用的调节装置例如记载在所述US 2012/0204818 A1中。在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调节装置之后,在该文献中特别说明了一种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作为调节机构包括包围径向输送齿轮的开口环滑动件。

但本发明不限于前面说明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例如也可以包括传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装置驱动所述泵。在这种实施形式中,泵的输送体积可以通过调节传动装置的加速比或减速比来调节。

本发明有利的特征还记载在各从属权利要求和各从属权利要求的组合中。

在下面撰写的各个方面中也说明了本发明的特征。这些方面按权利要求的形式撰写并且可以替代权利要求。在这些方面中公开的特征此外可以补充和/或限定权利要求、给出各个特征的备选方案和/或扩展权利要求的特征。在括号中的附图标记涉及后面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是在字面意义上限定在所述方面中描述的特征,但另一方面还给出实现相应特征的优选可能性。

方面1#.具有可调的输送体积的泵,所述泵包括:

(a)泵壳体(1、2),所述泵壳体具有:用于将泵(100)与要输送的流体的存储器(98)连接泵接头(3);输送腔(5),所述输送腔在泵的低压侧具有输送腔入口(6)并在泵的高压侧具有输送腔出口(7);以及从低压侧上的所述泵接头(3)一直至少延伸到所述输送腔入口(6)的抽吸区域(4),

(b)在所述输送腔(5)中能运动的输送件(10),用于将流体从低压侧输送到高压侧,优选是能在所述输送腔(5)中能绕旋转轴线(R)旋转的输送转子(10),

(c)用于调节泵的输送体积的调节装置(20、25、K),

(d)设置在所述抽吸区域(4)之外的控制阀(30),所述控制阀包括:

(d1)用于从所述高压侧分接出来的调节流体的压力接头(P),

(d2)与调节装置(20)连接的、用于调节流体的工作接头(A),

(d3)用于调节流体的卸载接头(S),

(d4)阀腔(31)和控制活塞(32),所述控制活塞在阀腔(31)中能在第一活塞位置和第二活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以及

(d5)张紧装置(33),用于产生朝所述活塞位置之一的方向作用到控制活塞(32)上的张紧力,以及

(e)附加控制装置(36、37、40),用于产生反向于张紧装置(33)的张紧力作用到所述控制活塞(32)上的控制力,

(f)其中所述控制阀(30)

(f1)在所述控制活塞(32)处于第一活塞位置中时,使所述工作接头(A)与所述压力接头(P)连接,以及

(f2)在所述控制活塞(32)处于第二活塞位置中时,使所述工作接头(A)与所述压力接头(P)分离并使工作接头与所述卸载接头(S)连接,并且

(g)所述卸载接头(S)绕过所述存储器(100)与所述抽吸区域(4)连接。

方面2#.根据方面1所述的泵,其中,所述卸载接头(S)通过卸载通道(35;39)与所述抽吸区域(4)连接,所述卸载通道(35;39)在泵接头(3)上或在泵接头(3)的下游通入所述抽吸区域(4)。

方面3#.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所述卸载接头(S)通过在泵壳体(1、2)上和/或中延伸的卸载通道(35;39)在所述泵接头(3)的下游与所述抽吸区域(4)连接。

方面4#.根据方面3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控制阀(30)设置在泵壳体所述(1、2)中或上,所述卸载通道(35;39)从所述卸载接头(S)一直延伸到所述泵壳体(1、2)中和/或上的所述抽吸区域(4)中。

方面5#.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泵壳体(1、2)包括包围输送腔(5)的壳体结构(1)和与所述壳体结构(1)连接的壳体盖(2),所述壳体盖(2)与所述壳体结构(1)一起构成绕输送腔(5)延伸的拼接缝隙(1a、2a),并且卸载接头(S)通过在所述壳体盖(2)中和/或上延伸和/或在所述拼接缝隙(1a、2a)中延伸的卸载通道(35;39)与抽吸区域(4)连接。

方面6#.根据方面5所述的泵,其中,卸载接头(S)在壳体盖(2)中或在拼接缝隙(1a、2a)中形成。

方面7#.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

-泵壳体(1、2)包括包围输送腔(5)的壳体结构(1)和与所述壳体结构(1)连接的壳体盖(2),

-所述壳体盖(2)与壳体结构(1)一起构成绕输送腔(5)延伸的拼接缝隙(1a、2a),

-控制阀(30)的阀腔(31)沿控制活塞(32)的运动方向一直延伸到所述拼接缝隙(1a、2a)中或穿过所述拼接缝隙,以及

-所述壳体盖(2)封闭所述阀腔(31)。

方面8#.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阀腔(31)包括用于张紧装置(33)的张紧腔(34),所述卸载接头(S)通入张紧腔(34)中。

方面9#.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张紧力沿朝向第二活塞位置的方向作用到控制活塞(32)上。

方面10#.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控制阀(30)设置在抽吸区域(4)之外。

方面11#.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泵(100)设置在输送回路中,所述输送回路在低压侧包括与泵接头(3)连接的存储器(98),而在高压侧具有至少一个由所述泵(100)供应流体的设备(M)。

方面12#.根据方面11所述的泵,其中,在泵(100)的高压侧,在由泵(100)导向的所述至少一个设备(M)的主流(101)中设置用于清洁在所述主流(101)中引导的流体的过滤器,调节流体在泵(100)的高压侧在过滤器的下游分接出来并被引导到控制阀(30)的压力接头(P)。

方面13#.根据上述方面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调节流体在泵壳体(1、2)中的高压侧分接出来并在所述泵壳体(1、2)中和/或上被引导到控制阀(30)的压力接头(P)。

方面14#.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附加控制装置(36、37、40)设置成用于调制张紧力的大小的装置,优选根据由泵(100)供应流体的设备的需求进行调制。

方面15#.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附加控制装置(36、37、40)与外部的控制器,优选与由泵(100)供应流体的设备的控制器连接,并且设置成用于根据外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来调整张紧力的大小的装置。

方面16#.根据方面15所述的泵,其中,所述外部的控制器是机动车辆的驱动发动机的发动机控制器,优选是特征曲线或特征曲线族控制器。

方面17#.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控制阀(30)包括控制腔(37),所述控制腔具有用于控制流体的入口(Y),所述控制流体通过在控制腔(36)中作用到控制活塞(32)上的控制流体压力产生控制力。

方面18#.根据方面17所述的泵,其中,所述附加控制装置(36、37、40)包括设置在控制流体的流动路径中的调制阀(40),用于改变在控制腔(37)中作用的控制流体压力,所述控制流体优选在泵的高压侧从由泵(100)输送的流体中分接出来。

方面19#.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

-控制活塞(32)具有第一活塞面和第二活塞面;

-控制阀(30)包括:第一控制腔(36),用于产生反向于张紧力作用在第一活塞面上的第一控制流体压力;和第二控制腔(37),用于产生反向于张紧力作用在第二活塞面上的第二控制流体压力;以及

-附加控制装置(36、37、40)包括调制阀(40),用于改变第一控制流体压力和/或第二控制流体压力。

方面20#.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

-控制活塞(32)具有第一活塞面和第二活塞面;

-控制阀(30)包括:

第一控制腔(36),所述第一控制腔具有用于控制流体的第一控制接头(X),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控制腔(36)中反向于张紧力作用在第一活塞面上的第一控制流体压力产生第一控制力;以及

第二控制腔(37),所述第二控制腔具有用于控制流体的第二控制接头(Y),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二控制腔(37)中反向于张紧力作用在第二活塞面上的第二控制流体压力产生第二控制力;以及

-附加控制装置(36、37、40)包括调制阀(40),用于改变第一控制流体压力和/或第二控制流体压力。

方面21#.根据方面20所述的泵,其中,第一控制流体和/或第二控制流体在泵的高压侧从由泵(100)输送的流体中分接出来。

方面22#.根据方面20或21所述的泵,其中,第一控制流体,优选还有第二控制流体在泵的高压侧从由泵(100)输送的流体中分接出来,第一控制流体未受调制地供应给第一控制腔(36),调制阀(40)设置在第二控制流体的流动路径中,以便能够调制第二控制流体。

方面23#.根据方面18至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所述调制阀(40)是多路电磁阀。

方面24#.根据方面18至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调制阀(40)与泵壳体(1、2)分开地构成并与所述泵壳体(1、2)分开地设置在泵(100)的输送回路中。

方面25#.根据方面17至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控制流体在高压侧且在用于清洁流体的过滤器的下游分接出来。

方面26#.根据上述各方面之一所述的泵,其中,调节装置(20、25、K)包括配设给输送件(20)的调节机构(20)和调节压力腔(K),所述调节压力腔(K)与控制阀(30)的工作接头(A)连接,所述调节机构(20)在所述调节压力腔(K)中能够沿其可运动的一个调节方向用调节流体加载,并且所述调节装置(20、25、K)还包括弹簧装置(25),所述弹簧装置向所述调节机构(20)上施加反向于调节流体的压力作用的弹簧力。

方面27#.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

-所述泵(100)是旋转泵,而输送件(10)是在输送腔(5)中能绕旋转轴线(R10)旋转的输送转子(10),

-调节装置(20、25、K):

是包围输送转子(10)的调节机构或设置在所述输送转子(10)的一个端侧上的调节机构(20),所述调节机构为了调节输送体积能够在泵壳体(1、2)中往复运动;以及

包括调节压力腔(K),所述调节压力腔与控制阀(30)的工作接头(A)连接,以及

-调节机构(20)在调节压力腔(K)中能够沿其可运动的一个调节方向以调节流体加载。

方面28#.根据方面27之一所述的泵,其中,泵(100)是容积泵,优选是叶片泵、内齿轮泵、摆动活门泵或外齿轮泵。

方面29#.根据方面27或28所述的泵,其中,调节机构(20)包围输送转子(10)并且为了施加调节运动能够相对于所述输送转子(10)摆动或能够横向平移地运动或平行于所述输送转子(10)的旋转轴线(R10)地运动,调节机构与所述输送转子(10)优选构成输送单元,在所述输送单元中流体能够通过所述输送转子(10)的旋转而被从输送腔入口(6)输送到输送腔出口(7)。

方面30#.根据方面1至27或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泵是流体动力机,输送件是径向输送齿轮,而调节机构是包围径向输送齿轮的、能轴向运动的开口环滑动件,调节压力腔设置在所述开口环滑动件的一个端侧上。

方面31#.根据方面26或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优选是外齿轮泵,其中,所述泵包括与所述输送转子处于输送啮合的、相对于输送转子偏心设置的另一个输送转子,调节机构是设置在所述输送转子(10)的所述端侧上的调节活塞,所述调节装置具有设置在输送转子的另一个端侧上的另一个调节活塞,输送转载这两个调节活塞之间能相对于所述另一个输送转子旋转地支承,各调节活塞能与所述输送转子一起相对于所述另一个输送转子沿轴向平移运动,从而可以调节输送啮合的轴向啮合长度,并且在调节机构背向所述输送转子的端侧上构成调节压力腔。

方面32#.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根据由所述泵供应流体的设备的速度来驱动所述泵,优选按与所述设备的固定转速关系来驱动所述泵

方面33#.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流体是润滑油,所述泵是内燃机的、优选是机动车的驱动发动机的润滑油回路中的润滑油泵,并且所述泵用于给所述内燃机供应润滑油。

方面34#.根据上述各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流体用作工作流体,所述泵给传动装置、例如优选机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供应工作流体。

方面35#.根据方面1至3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泵,其中,所述流体用作冷却剂,所述泵是内燃机、优选是机动车的驱动发动机的冷却剂循环中的冷却剂泵,所述泵给所述内燃机供应冷却剂。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各实施例中公开的特征分别单独地以及按任意的特征组合有利地扩展了权利要求的主题和前面说明的实施形式以及还有各方面。其中

图1用等轴视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输送体积可调的泵,所述泵具有控制阀和卸载通道,

图2用俯视图示出泵,

图3为包括泵的输送回路的示意图,

图4用纵向剖视图示出控制阀,

图5用俯视图示出包括控制阀的泵区域,以及

图6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具有控制阀和卸载通道的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例如叶片泵形式的泵。所述泵包括泵壳体,所述泵壳体具有壳体结构1和盖2。所述壳体结构1能运动地容纳泵的部件和/或支承泵的部件。壳体结构1在一个轴向端侧上是敞开的,由此便于将泵的部件设置在壳体结构1中或上。盖2能够安装在壳体结构1上并且在装配状态下在相关端侧封闭壳体结构1。壳体结构1和盖2具有沿轴向相互朝向的拼接面1a和2a,所述拼接面在将盖2固定在壳体结构1上时沿轴向相互压紧,从而环绕地密封泵壳体1、2的内腔。

在图2中示出敞开的泵壳体1的俯视图。所述盖1被取掉,从而能够看到泵的功能部件。

壳体结构1包围输送腔5,在输送腔中能绕旋转轴线R10旋转地设置输送件10。壳体结构1具有用作入口的泵接头3和用作出口的泵接头8,用于待输送的流体,例如发动机润滑油。泵接头3用于在低压侧将泵连接到用于流体的存储器上,泵接头8用于在高压侧连接到要供应以流体的设备上。在沿所绘制的旋转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输送件10时,流体通过泵接头3流入泵壳体1、2并在泵壳体1、2中在低压侧通过输送腔入口6流入输送腔5,在压力提高的情况下在泵的高压侧通过输送腔出口7排出,并通过泵接头8输出。在泵壳体1、2中,在其低压侧构成抽吸区4,由泵输送的流体在其从泵接头3到输送腔入口6的流动路径上流动通过所述抽吸区。由于泵100的结构形式,抽吸区4一直延伸到输送腔5中并且还包括输送腔5的输送单元在输送件10旋转时扩大的区域。在抽吸区4上在流动路径上连接泵壳体1、2的高压区域,所述高压区域包括输送腔5的输送单元缩小的区域,并且所述高压区域从输送腔5的这个部分区域经由输送腔入口7延伸到泵接头8并且包括泵接头8。

输送件10是输送转子,在该实施例中是叶轮,所述输送转子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R10中央的转子结构11和在转子结构11的周边上分布设置的叶片12。所述叶片12沿径向或至少基本上沿径向能滑动移动地在转子结构11的朝转子结构的外周敞开的缝隙中引导。

输送件10在其外周上由调节机构20包围,所述调节机构例如成形为调节环。在旋转驱动输送件10时,所述输送件的叶片12在调节机构20的内周面上滑动。输送件10的旋转轴线R10相对于调节机构20平行的、关于内周面中央的轴线偏心地设置,从而由输送件10和调节机构20构成的输送单元在输送件10旋转时在输送腔5的低压侧沿旋转方向扩大,而在高压侧重新变小。由于输送单元随着输送件10的转速周期性地扩大和缩小,将流体从低压侧输送到高压侧并在这里以提高的压力输送通过输送腔出口7,然后输送通过泵接头8。

输送件10每转一周所输送的流体体积,即所谓的比输送体积,是可调的。如果流体是液体,并且由此非常接近是不可压缩的,则绝对输送体积是直接与输送件10的转速成比例的。对于可压缩的流体,例如空气,输送量和转速之间的关系尽管不是线性的,但绝对输送量或输送质量同样随着转速提高。

比输送体积取决于偏心度,即调节机构20的中央轴线和输送件10的旋转轴线R10之间的距离。为了能够改变这个轴线距离,调节机构20能运动地设置在泵壳体1、2中,例如能绕摆动轴线R20摆动运动。在一些变型方案中,经改动的调节机构也可以能直线运动地设置在泵壳体1、2中。为了调节比输送体积或偏心度,横向于输送件10的旋转轴线R10的可运动性是优选的。原则上也可以设想轴向的可调节性,通过这种轴向的可调节性可以调节输送单元的轴向宽度。

调节机构20的摆动支承区域用21表示。摆动支承部设计成滑动轴承,其方式是,调节机构20在摆动支承区域21直接与壳体1的对应面滑动接触。

为了沿调节方向,在该实施例中即摆动方向进行调节,调节机构20用沿调节方向作用的调节流体压力加载。沿反调节方向对所述调节压力反作用一复位力。所述复位力由具有一个或多个机械的弹簧件、在该实施例中具有单一弹簧件25的弹簧装置产生。弹簧件25构造和设置成螺旋压缩弹簧。对于利用调节流体实现的压力加载,调节机构20在其从摆动轴线R20出发朝输送件20的旋转轴线R10观察相对置的侧面上具有在功能上起调节活塞作用的调节机构作用区域22,所述调节机构作用区域与调节机构的环形部分一体地成形。在调节机构作用区域22的一侧在泵壳体1、2中形成调节压力腔K,能将调节流体导入该调节压力腔中,以便向调节机构作用区域22并经由调节机构作用区域向调节机构20施加沿调节方向作用的调节力。复位力例如也直接作用到调节机构作用区域22上。

向调节压力腔K供应由泵输送的调节流体,以便克服弹簧件25的力沿调节方向给调节机构20加载调节流体压力。这样选择调节方向,使得当调节机构20沿调节方向运动时,输送件20和调节机构20之间的偏心度以及由此还有泵的比输送体积变小。

调节机构20与壳体1构成密封间隙,所述密封间隙沿调节方向使控制压力腔K与低压区域分开。在密封间隙中设置密封元件24,用于更好地密封所述密封间隙。密封元件24设置在调节机构20的容纳部中。

关于通过所述利用控制流体压力进行加载来对输送体积进行控制和调节,可以参考DE 10 2011 086 175 B3,本申请在此方面以及关于该实施例的泵的工作原理的其他细节引用所述文献。

所述泵包括用于影响存在于调节压力腔K中的调节压力的控制阀30。控制阀30是泵100整体的组成部分,其方式是,泵壳体1、2也构成控制阀20的壳体。泵100可以包括控制阀30一起作为整体装配。输送和调节部件、特别是如输送件10和调节机构20,以及控制阀30通过共同的泵壳体1、2组合成一个装配单元。

卸载通道35使控制阀30直接与抽吸区域4连接。卸载通道35在泵壳体1、2中直接从控制阀30一直直接延伸到抽吸区域4。所述卸载通道在一个端部通入控制阀30的由泵壳体1、2形成的阀腔31中并在另一个端部通入抽吸区域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卸载通道35在壳体结构1的拼接面1a中成形,盖2在装配状态下覆盖卸载通道35。

在图3中示出包含泵100的流体输送回路。泵100将流体从存储器98输送到要供应流体的设备M,例如将润滑油输送给构成设备M的、用于驱动机动车辆的内燃机。在流动通过设备M之后,流体在压力卸载的情况下流回存储器98。在低压侧,泵100将流体从存储器98输送通过供应管道99、泵接头3和泵壳体1、2的抽吸区域而进入输送腔5(图2),从输送腔以升高的压力将流体排出。在高压侧,由泵100输送的主流101被输送到设备M。从主流101中分接出一小部分并将其作为调节流体引导至控制阀20的压力接头P。压力接头P相应地通过工作接头A与泵100的调节装置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压力腔K(图2)和示意性示出的调节机构20。调节装置可以包括另一个调节压力腔,必要时也可以包括多个另外的调节压力腔,在所述另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调节压力腔中,所述调节流体或其他调节流体作用到调节机构20上。调节机构20在图3中也代表性地表示调节机构的其他部件,如例如调节压力腔K、输送件25以及可选地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调节压力腔。

控制阀30此外还具有用于调节流体的卸载接头S。所述卸载接头S通过卸载通道35直接与抽吸区域4连接。所述存储器98被绕过。没有流体通过卸载接头S流到存储器98,也没有流体从存储器98通过卸载接头S流动到控制阀30。因此在卸载接头S和存储器98之间不存在流体连接。处于压力下的调节流体通过卸载接头S高能效地导回抽吸区域4。泵100不必为了使调节机构20压力卸载再次从存储器98中抽吸导回的调节流体。在较短路径上导回的调节流体具有比位于存储器中的流体高的压力,并且含有较少的空气。这两点都有助于改善泵100的效率。

控制阀30包括阀腔31和在阀腔31中可运动的控制活塞32,如上所述,泵壳体1、2构成所述阀腔。控制活塞32在阀腔31中能够在第一活塞位置和第二活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图3中,控制活塞32占据第一和第二活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所示中间位置中,控制活塞32使压力接头P与工作接头A以及与卸载接头S分离。如果工作接头A与调节压力腔K(图2)连接,则控制阀30在控制活塞K处于中间位置时闭锁调节压力腔K,从而,除了不可避免的泄漏之外,存在于调节压力腔K中的调节压力保持恒定。

如果控制活塞32从中间位置运动到第一活塞位置,即在图3中向左运动,则压力接头P与工作接头A连接,从而调节流体到达调节装置并以调节压力,即泵100高压侧的压力对调节机构20加载。调节装置这里设计成,使得调节压力的提高导致泵100的比输送体积的降低。

如果控制活塞32从中间位置运动到第二活塞位置,即在图3中向右运动,则工作接头A首先与压力接头P分离并且最晚在到达第二活塞位置时与卸载接头S和卸载通道35连接。调节流体在控制活塞32处于第二活塞位置时通过工作接头A流入阀腔31并通过卸载接头S从阀腔流出到抽吸区域4中。调节装置的调节压力腔K(图2)和/或可选的另外的调节压力腔在控制阀30的这种状态下时、即在控制活塞32处于第二活塞位置时,处于抽吸区域4的较低的压力下,由此实现了调节机构20有效的压力卸载。

控制阀30包括张紧装置33,所述张紧装置向控制活塞32施加朝第二活塞位置的方向作用的张紧力。所述张紧装置33例如是螺旋压缩弹簧,所述螺旋压缩弹簧设置在阀腔21的张紧腔34中并且作用到控制活塞32的一个轴向端侧上。卸载接头S通入张紧腔34。

在阀腔31中形成具有第一腔接头X的第一控制压力腔36和具有第二腔接头Y的第二控制压力腔37。在各控制压力腔36中,控制活塞32能分别加载以控制流体的控制压力。相应的控制流体在控制压力腔36中作用到在该实施例中设计成台阶式活塞的控制活塞32的第一活塞面上,在控制压力腔37中作用到第二活塞面上。根据控制压力和活塞面,相应的控制流体在控制压力腔36中向控制活塞32施加第一控制力,而在控制压力腔37中向控制活塞施加第二控制力。控制阀30设计成,使得第一和第二控制力分别反向于张紧装置33的张紧力作用。

控制压力腔36在其腔接头X上通过从主流101分接出来的支流管道持续地与由泵100输送的主流101连接。由泵输送的流体因此也用作控制流体,这里在泵运行中,在控制压力腔36中始终存在取决于泵100高压侧的压力的控制压力,例如至少基本上等于分支部位的压力。

为了能够用流体对第二控制压力腔37加载,用于该控制压力腔37的控制流体也从主流101中分接出来。由主流101分接到控制压力腔37的控制流体通过另一个支流管道引导到腔接头Y,但不是直接地引导。在该支流管道中设置调制阀40。通过所述调制阀40可以将腔接头Y有选择地与主流101连接或替代主流通过卸载管道45与抽吸区域4连接。控制阀30和调制阀40因此设置成用于,在第一控制压力腔36中反向于张紧装置33的张紧力持续地给控制活塞32加载第一控制力,并且通过调制阀40同样加载反向作用于张紧力的第二控制力,由此能够有选择地接入附加的控制力,或者除了抽吸区域4的压力以外断开附加的控制力。

调制阀40可以设置成用于,仅在两个所述的切换状态之间往复切换。调制阀也可以设置成,在两个极限的切换状态之间占据一个或多个中间的切换状态,以便能够以多个级别改变所述附加的控制力。所述调制阀40此外还可以设置成,连续地改变第二控制压力腔37中的控制力并由此连续地改变所述附加的控制力。

通过所述调制阀40,存在于控制压力腔36和37中的、使得作用在控制活塞32上的力建立平衡的控制压力可以有目的地一方面调制张紧装置33的张紧力,另一方面调制由控制流体产生的控制力。由泵100输送的流体的处于力平衡的平衡压力可以得到调制,并且由此可以通过泵转速改变泵100的输送特性曲线以及输送压力。特别是可以调整输送压力的上限,例如有选择地调整到至少两个不同的压力水平之一。

为了使第二控制压力腔37卸载压力,在绕过存储器98的情况下,在导回管道45中将控制流体导回给泵100,优选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直接导回泵壳体1、2的抽吸区域4中。替代于此,导回管道45在一个改进方案中同样可以在绕过存储器98的情况下回输到在存储器98下游且在泵接头3上游的连接部位,从而到达泵100的低压侧。在绕过存储器98的情况下控制流体的回输同样也相应地适用于针对调节流体所作的说明。尽管在这些优选实施例中为了卸载压力在绕过存储器98的情况下回输控制流体,但并不排除传统的布置形式,其中为了压力卸载将控制流体回输到存储器98。

调制阀40是电磁阀。所述调制阀可以是比例阀,利用所述比例阀可以连续地调节控制压力腔37中的控制压力。但所述调制阀特别也可以是多路开关阀,所述多路开关阀能在两个、三个或必要时更多个切换位置之间切换。在该实施例中涉及这样的开关阀,所述开关阀在第一切换状态下将控制压力腔37与泵的高压测连接,在该实施例中与主流101连接,在第二切换状态下使其与泵的高压侧分离并且替代于此地通过回输管道45在绕过存储器98的情况下与泵100连接。因此,在调制阀40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控制压力腔37与泵100的高压侧连接,而在第二切换状态下与低压侧连接。如果调制阀40占据第一切换状态,则实际上仅还有第一控制压力腔36中的控制压力作用在控制活塞32上。该控制压力必须相应地较高,以便克服张紧装置33复位的张紧力使控制活塞32运动到第一活塞位置中,在第一活塞位置被占据时,压力接头P与工作接头A连接,从而调节流体的调节压力、这里是泵100高压侧的压力作用到调节机构20上并因此朝使泵的输送体积减小的方向作用。

调制阀40具有信号接头41,在所述信号接头上,所述调制阀与外部的控制器连接。如果设备M是汽车的驱动发动机,则特别是发动机控制器构成所述外部的控制器。这种发动机控制器通常构成特性曲线控制或特性曲线族控制。在发动机特性曲线族控制中,可以在控制器的电子存储器中将驱动发动机的需求存储在不同发动机参量的特性曲线族中,这些发动机参量例如是发动机温度和/或发动机转速和/或在发动机临界状态下的润滑油压力和/或发动机的负载状态和更多类似参量。所述外部的控制器基于相应的测量参量和所存储的特性曲线族形成输出信号,利用所述输出信号,外部的控制器操控所述调制阀40,以便调制泵100的足以使控制活塞32运动到第一活塞位置中的输送压力。

在图4中用纵向剖视图示出控制阀30。可以看到用于调节流体的接头A、P和S以及用于控制流体的接头X和Y连同供应和排出通道在泵壳体1、2中延伸的端部段。同样可以看到控制活塞32的形状,为了获得台阶式活塞,所述控制活塞具有在控制压力腔36中用控制流体加载的第一活塞面和在控制压力腔37中被加载的第二活塞面。

阀腔31主要在壳体结构1中成形,例如作为盲孔成形。阀腔在控制活塞32的两个端侧之一上朝盖2的方向敞开。盖2在所述敞开的端部封闭阀腔31。在阀腔31的由盖2封闭的端部区域中形成张紧腔34,从而可以通过阀腔31中的开口装入控制活塞32以及接着装入张紧装置33。张紧装置33在安装盖2之后沿轴向支承在盖上。

卸载通道35通入张紧腔34,从而在控制阀30的任意状态下,就是说无论控制活塞32的位置如何,张紧腔34都与泵壳体1、2的抽吸区域4连接。

图5示出控制阀30附近的周边区域在壳体结构1的拼接面1a上的俯视图。盖2被取下,从而能够向阀腔31中观察。控制活塞32被推入,张紧装置33同样已定位。为了将这种泵连同集成的控制阀30装备完整以便设置在输送回路中,还只需要将盖2固定在壳体结构1上。

在第一实施例中,卸载通道35完全成形在壳体结构1上。卸载通道35作为朝盖2的方向敞开的通道在拼接面1a中分布,盖2在装配状态下密封地封闭该通道。在一个变型中,卸载通道35替代于此也可以成形在盖2的拼接面2a中并在这里具有和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壳体结构1中成形的卸载通道35相同的走势。在图4中示出这种变型。在图4中只能看到卸载通道35靠近控制阀30的端部段。该端部段分布在盖2的拼接面2a中,而不是如图2和5针对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那样分布在壳体结构的拼接面1a中。

图6示出泵100,该泵与前面说明的泵100的区别仅在于,将控制阀30的卸载接头S与泵壳体1、2的抽吸通道4连接的卸载通道完全在盖2中形成。第一实施例的卸载通道35在壳体结构1的拼接面2a中成形并且因此仅在壳体结构1和盖2拼接时才完成,而第二实施例的卸载通道在盖2的内部分布,由于这个区别,该卸载通道称为卸载通道39。卸载通道39特别是可以具有一个直的通道主部段,所述通道主部段在一个端部区域中与控制阀30重叠,而在另一个端部区域中与抽吸区域4重叠,并且通过分别在盖2中成形的从通道主部段分支出来或弯出的较短的通道部段与控制阀30的阀腔31和抽吸区域4连接。第一实施例的卸载通道35的优点是能简单地制造,而第二实施例的卸载通道39的优点是在泵壳体1、2的内部空间的密封方面实现了简化。

在这些实施例中,控制阀30的压力接头P在泵壳体1、2的内部与泵100的高压侧连接。调节流体也在泵壳体1、2的高压区域中分接出来并被引导到压力接头P。工作接头A与调节装置的调节压力腔K和/或可选的另外的调节压力腔之间的连接部适宜地同样分布在泵壳体1、2的内部。由于卸载接头S也通过完全在泵壳体1、2中分布的卸载通道35或39同样在泵壳体1、2的内部与抽吸区域4连接,在调节流体方面实现最大的集成度。泵的装配得到简化,因为对于调节流体没有设置附加的供应和/或排出管道,并且在设置时只需连接在输送回路中。另一方面,也可以设想,调节流体在泵壳体1、2的上游,就是说在泵接头8的上游从主流101(图3)分接出来。在这个变型方案中,调节流体有利地在设置在泵100后面的过滤器的上游并且在被供应以流体的设备的前面分接出来,以便将在过滤器中清洁的流体导向控制阀30。

调制阀40可以有利地与泵壳体1、2分开设置。特别是当调制阀40构造成电磁阀时,与泵壳体1、2分开设置是有利的。通向调制阀40的用于供电和/或用于传递控制信号的线路在调制阀40远离泵100设置时不必相对于由泵100输送的流体进行屏蔽或者只需简单的屏蔽。但这在另一方面要求,用于控制流体的供应管线首先还必须连接在泵壳体1、2上。由于调制阀40的流动横截面通常小于控制阀30的流动横截面,对于控制流体有利的是,在过滤器中清洁之后才将控制流体从主流101分接出来,以便避免出现狭窄的阀横截面发生堵塞的危险。

参考图1和6,只是为了完整性的原因,需要示出的是,泵100在这些实施例中是一个泵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述泵单元除了泵100以外还包括真空泵,而泵100与所述真空泵构成装配单元。但这对于本发明并不重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