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4323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扇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关于一种扇框。



背景技术:

现有扇框的理线结构的结构设计并未考虑到风扇马达的震动及人为拉扯等因素,使得线材可能经常因风扇马达长期震动或安装过程的人为拉扯,而易于脱离理线结构,进而可能影响风扇马达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扇框,能减少马达振动及人为拉扯而导致线材与理线结构脱离的情况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扇框,其中,该扇框包括:

一框体,该框体具有一侧壁,该侧壁具有一基准面;及

一理线结构,该理线结构设置于该侧壁,该理线结构包括:

一延伸壁,该延伸壁由该侧壁延伸;

一限位部,该限位部与该延伸壁呈相对设置,该限位部与该基准面的延伸线间具有一夹角;及

及一理线槽,该理线槽位于该延伸壁与该限位部之间,所述理线槽用以容置线材。

如上所述的扇框,其中,所述限位部具有一剖沟。

如上所述的扇框,其中,所述限位部为一第一热塑变形部,所述第一热塑变形部用以对应所述剖沟朝所述延伸壁变形。

如上所述的扇框,其中,所述限位部具有一限位端,所述限位端与所述延伸壁间具有一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线材的外径。

如上所述的扇框,其中,所述延伸壁包括一热熔凸块,所述热熔凸块设置于对应所述限位端的位置,且所述热熔凸块朝所述限位端热熔变形。

如上所述的扇框,其中,所述限位部为一第二热塑变形部,加热前所述第二热塑变形部朝所述侧壁外延伸,加热后所述第二热塑变形部朝所述理线槽变形,所述限位部具有一限位端,所述限位端与所述延伸壁间具有一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线材的外径。

如上所述的扇框,其中,所述扇框还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具有一导线槽,所述导线槽连通所述理线槽,所述导线槽具有两壁部,所述底座还包括至少一限制部,所述至少一限制部设置于所述导线槽的至少一所述壁部,加热前所述至少一限制部朝所述底座外的方向斜向延伸,加热后所述至少一限制部朝所述导线槽变形。

如上所述的扇框,其中,所述限制部设置于所述导线槽的其中一所述壁部,所述限制部具有一限制端,加热后所述限制端与所述导线槽的另一所述壁部间具有一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线材的外径。

如上所述的扇框,其中,所述底座包括两限制部,两所述限制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导线槽的两所述壁部,每一所述限制部具有一限制端,加热后两所述限制端间具有一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小于所述线材的直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扇框,其中,该扇框包括:

一框体,该框体具有一侧壁,该侧壁具有一基准面;及

一理线结构,该理线结构设置于该侧壁,该理线结构包括:

一延伸壁,该延伸壁由该侧壁延伸,该延伸壁具有一倒角部,该倒角部连接该侧壁;

一限位部,该限位部与该延伸壁呈相对设置,该限位部具有一限位端,该限位端与该倒角部间具有一第五距离,该第五距离小于该线材的外径;及

一理线槽,该理线槽位于该延伸壁与该限位部之间,该埋线槽用以容置线材。

如上所述的扇框,其中,所述限位端呈一尖端。

如上所述的扇框,其中,所述限位部还包括一外侧及一内侧,所述外侧与所述基准面平齐,所述内侧朝向所述理线槽,所述限位部的所述限位端设置于所述外侧及所述内侧之间。

如上所述的扇框,其中,所述延伸壁的所述倒角部与所述基准面之间具有一夹角,所述倒角部呈圆弧形。

如上所述的扇框,其中,所述延伸壁的所述倒角部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

如上所述的扇框,其中,所述限位部为一热塑变形部,加热前所述热塑变形部朝所述侧壁外延伸,加热后所述热塑变形部朝所述理线槽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利用本发明的扇框,可使该限位部与该延伸壁间的距离缩短,使该距离小于该线材的外径,以防止线材因风扇马达长期震动或安装过程的人为拉扯,而脱离该理线槽,可确保风扇马达的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扇框的立体示意图;

图2a显示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b显示图2a的限位部弯折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显示图1中的a部分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4a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扇框的立体示意图;

图4b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扇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显示图4b的热熔凸块弯折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扇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显示图6的限位部弯折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a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扇框的立体示意图;

图8b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扇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显示图8b的限制部弯折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a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扇框的立体示意图;

图10b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扇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显示图10b的限制部弯折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及

图12显示图6的限位部弯折后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扇框

11框体

12理线结构

13线材

22理线结构

30扇框

31框体

32理线结构

40扇框

43底座

44导线槽

45限制部

50扇框

53底座

54导线槽

55、56限制部

111侧壁

112基准面

121延伸壁

122限位部

123理线槽

125剖沟

126限位端

221延伸壁

222限位部

223理线槽

226限位端

227热熔凸块

311侧壁

312基准面

321延伸壁

322限位部

323理线槽

326限位端

327倒角部

331外侧

332内侧

411侧壁

423理线槽

441、442壁部

451限制端

523理线槽

541、542壁部

551、561限制端

d1距离

d2第一距离

d3距离

d4第二距离

d5距离

d6第三距离

d7距离

d8第四距离

d9第五距离

θ1夹角

θ2夹角

θ3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图1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扇框的立体示意图。图2a显示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b显示图2a的限位部弯折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显示图1中的a部分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配合参阅图1、图2a、图2b及图3,本发明扇框10包括一框体11及一理线结构12。

该框体11具有一侧壁111,该侧壁111具有一基准面112。该基准面112位于该侧壁111的外围,为一平整面。该理线结构12设置于该侧壁111,该理线结构12包括:一延伸壁121、一限位部122及一理线槽123。该延伸壁121由该侧壁111延伸形成,在一实施例中,该延伸壁121由该侧壁111向内斜向延伸。该限位部122与该延伸壁121呈相对设置,该限位部122与该基准面112的延伸线间具有一夹角θ1(如图2b所示)。该理线槽123位于该延伸壁121与该限位部122之间,用以容置线材13。

在一实施例中,该限位部122具有一剖沟125。该剖沟125为在该限位部122内侧纵向的沟槽。该限位部122可为一第一热塑变形部,在加热该限位部122前,该限位部122的外侧面与该基准面112平齐(如图2a所示)。在加热该限位部122时,因在该剖沟125部分的厚度较薄,故在该剖沟125相对位置处易于弯折,该限位部122可对应该剖沟125朝该延伸壁121弯折变形,即该限位部122可对应沿着该剖沟125朝向靠近该延伸壁121的方向弯折变形,使该限位部122与该基准面112的延伸线间具有一夹角θ1(如图2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可利用超音波或高周波使该限位部122弯折变形,或加热施力使该限位部122弯折变形。

参考图2a,该限位部122具有一限位端126。在该限位部122弯折变形前,该限位端126与该延伸壁121间具有一距离d1,该距离d1可能会大于该线材13的外径,使得该线材13可能因风扇马达长期震动或安装过程的人为拉扯,而脱离该理线槽123,进而影响风扇马达的正常运转。参考图2b,在该限位部122弯折变形后,该限位端126与该延伸壁121间具有一第一距离d2,该第一距离d2小于该线材13的外径,可防止线材13因风扇马达长期震动或安装过程的人为拉扯,而脱离该理线槽123,可确保风扇马达的正常运转。

图4a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扇框的立体示意图。图4b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扇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显示图4b的热熔凸块弯折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配合参考图4a、图4b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该理线结构22的该延伸壁221另外包括一热熔凸块227,设置于对应该限位端226的位置,即热熔凸块227与限位端226对应设置。在未加热前,该热熔凸块227直立于该延伸壁221的一顶侧。在加热该热熔凸块227后,该热熔凸块227热熔且朝该限位端226变形,使得该热熔凸块227与该限位端226间的距离缩小,可使线材13不会脱离理线槽223。因此,如上述实施例所述,限位部222弯折变形后,使该限位端226与该延伸壁221间的距离小于该线材13的外径,可防止线材13脱离理线槽223,再利用该热熔凸块227,使该热熔凸块227与该限位端226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以进一步确保线材13不会脱离理线槽223。

图6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扇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显示图6的限位部弯折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配合参考图6及图7,在一实施例中,该理线结构32的该限位部322为一第二热塑变形部。在未加热该限位部322前,该限位部322朝该侧壁311外侧延伸,该限位端326与该延伸壁321间具有一距离d3,该距离d3大于线材13的外径,在安装线材13时,使该线材13可由该距离d3设置至该理线槽323内。在加热该限位部322后,该限位部322朝该理线槽323变形,即该限位部322朝向靠近该理线槽323的方向变形,使该限位部322与该基准面312的延伸线间具有一夹角θ2,在一实施例中,该限位部322的外侧面与该基准面312的延伸线间具有该夹角θ2,且相对于该基准面312的延伸线,该限位部322略呈外凸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限位部可再朝该理线槽变形,使得相对于该基准面的延伸线,该限位部可略呈内缩状(如图2b的限位部122)。该限位端326与该延伸壁321间具有一第二距离d4,该第二距离d4小于该线材13的外径,可防止线材13因风扇马达长期震动或安装过程的人为拉扯,而脱离该理线槽323,可确保风扇马达的正常运转。

图8a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扇框的立体示意图;图8b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扇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显示图8b的限制部弯折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配合参考图8a、图8b及图9,在一实施例中,该扇框40另外包括一底座43。该底座43具有一导线槽44,连通该理线槽423,也就是该导线槽44位于底座43与侧壁411的转接处,该导线槽44可延伸至该底座43的中央,以容纳线材13,且因结构设计之故,该导线槽44可为非连续的导线槽。该导线槽44具有壁部441和壁部442,该底座43另外包括至少一限制部45,设置于该导线槽44的至少一壁部,在一实施例中,该限制部45设置于该导线槽44的壁部441,该限制部45具有一限制端451。

在一实施例中,该限制部45为热塑变形部。在加热该限制部45前,该限制部45朝该底座43外的方向斜向延伸,也就是,以纸面为基准,由纸面往上的方向斜向延伸。该限制端451与该导线槽44的另一壁部442间具有一距离d5,该距离d5可能大于线材13的外径。加热该限制部45后,该限制部45朝该导线槽44变形,该限制端451与该导线槽44的另一壁部442间具有一第三距离d6,该第三距离d6小于该线材13的外径,可防止线材13因风扇马达长期震动或安装过程的人为拉扯,而脱离该导线槽44,可确保风扇马达的正常运转。因此,如上述实施例所述,限位部122弯折变形后,使该限位端与该延伸壁间的距离小于该线材13的外径,可防止线材13脱离理线槽423,再利用该限制部45,可防止线材13脱离该导线槽44,故可同时确保线材13不会脱离该理线槽423及该导线槽44。

图10a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扇框的立体示意图;图10b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扇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显示图10b的限制部弯折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配合参考图10a、图10b及图11,在一实施例中,该扇框50另外包括一底座53。该底座53具有一导线槽54,连通该理线槽523,该导线槽54可延伸至该底座53的中央,以容纳线材13,且因结构设计之故,该导线槽54可为非连续的导线槽。该导线槽54具有壁部541和壁部542,该底座53另外包括限制部55和限制部56,限制部55和限制部56分别设置于该导线槽54的壁部541和壁部542,也就是,该限制部55设置于该导线槽54的壁部541,该限制部56设置于该导线槽54的壁部542。限制部55具有一限制端551,限制部56具有一限制端561。

在一实施例中,限制部55和限制部56为热塑变形部。在加热限制部55和限制部56前,限制部55和限制部56朝该底座53外的方向斜向延伸,也就是,以纸面为基准,由纸面往上的方向斜向延伸。限制端551和限制端561间具有一距离d7,该距离d7可能大于线材13的外径。加热限制部55和限制部56后,限制部55和限制部56朝该导线槽54变形,即限制部55和限制部56朝向靠近该导线槽54的方向变形,限制端551和限制端561间具有一第四距离d8,该第四距离d8小于该线材13的外径,可防止线材13因风扇马达长期震动或安装过程的人为拉扯,而脱离该导线槽54,可确保风扇马达的正常运转。因此,如上述实施例所述,限位部122弯折变形后,使该限位端与该延伸壁间的距离小于该线材13的外径,可防止线材13脱离理线槽523,再利用该限制部55和限制部56,可防止线材13脱离该导线槽54,故可同时确保线材13不会脱离该理线槽523及该导线槽54。

图6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扇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显示图6的限位部弯折后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配合参考图6及图12,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扇框30包括一框体31及一理线结构32。该框体31具有一侧壁311,该侧壁311具有一基准面312。该基准面312位于该侧壁311的外围,为一平整面。该理线结构32设置于该侧壁311,该理线结构32包括:一延伸壁321、一限位部322及一理线槽323。该延伸壁321由该侧壁311延伸,该延伸壁321具有一倒角部327,该倒角部327连接该侧壁311。该限位部322与该延伸壁321呈相对设置,该限位部322具有一限位端326,该限位端326与该倒角部327间具有一第五距离d9,该第五距离d9小于该线材13的外径。该理线槽323位于该延伸壁321与该限位部322之间,用以容置线材13。

在一实施例中,该限位端326呈一尖端。该限位部322另外包括一外侧331及一内侧332,该外侧331与该基准面312平齐,该内侧332朝向该理线槽323,该限位部322的该限位端326设置于该外侧331及该内侧332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延伸壁321的该倒角部327与该基准面312之间具有一夹角θ3。该延伸壁321的该倒角部327与该基准面312之间的夹角θ3约为90度。该倒角部327呈圆弧状。

该理线结构32的该限位部322为一热塑变形部。在未加热该限位部322前,该限位部322朝该侧壁311外侧延伸,该限位端326与该延伸壁321间具有一距离d3,该距离d3大于线材13的外径,在安装线材13时,使该线材13可由该距离d3设置至该理线槽323内。在加热该限位部322后,该限位部322朝该理线槽323变形,使该限位部322该外侧331与该基准面312平齐。因该限位端326为一尖端,且该倒角部327为圆弧状,使该限位端326与该倒角部327间的该第五距离d9小于该线材13的外径,可防止线材13因风扇马达长期震动或安装过程的人为拉扯,而脱离该理线槽323,可确保风扇马达的正常运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