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置及其可热插拔的风扇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744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模块,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热插拔的风扇模块。



背景技术:

系统内所运转的电子装置本身会发热,使得系统内的环境温度升高,进而降低系统稳定度,甚至导致系统故障。如此,系统内安装了散热风扇,以便控制系统内的环境温度,进而在稳定的环境温度下维持系统稳定度。此外,为了避免因更换散热风扇而需要停止系统运作,有些系统改安装可热插拔的散热风扇,以便系统持续运作的需求。再者,有些散热风扇尚有状态指示灯,以供使用者由此确认散热风扇的状态。

由于散热风扇的至少二个次组件通过固定元件(如螺栓或卡扣)彼此结合为一体,然而,若散热风扇需配置有状态指示灯,将缩减散热风扇配置固定元件的区域,导致固定元件对散热风扇的结合力不够或不平均。故,当散热风扇从系统上被拔除时,将导致散热风扇结合力较弱的一侧产生拉扯变形或解体,进而降低了风扇模块从系统上进行插拔的稳定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热插拔的风扇模块,用以解决以上先前技术所提到的困难,意即,在拔除风扇模块时,风扇模块不致产生拉扯变形或解体,进而降低风扇模块受到损坏的机会。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此种可热插拔的风扇模块包含一外框架、一散热风扇、至少一锁固元件与一导光组件。外框架具有一手把。散热风扇位于外框架的一侧,且散热风扇具有一电连接部。锁固元件固定外框架与散热风扇。导光组件包含一导光柱、一第一止挡部及一第二止挡部。导光柱相对锁固元件,且导光柱贯设于散热风扇与外框架上。第一止挡部位于导光柱上,抵靠散热风扇背对外框架的一面。第二止挡部具可透光性且光耦接导光柱,并且第二止挡部相对该第一止挡部以抵靠外框架背对散热风扇的一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光柱包含一透光柱体与一第一螺纹部。第一螺纹部形成于透光柱体的一端部。第二止挡部为一内含第二螺纹部的螺帽。如此,通过第二螺纹部与第一螺纹部相互螺合,螺帽套设于导光柱的端部,且抵靠外框架背对散热风扇的一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光组件还包含一锁附螺柱。锁附螺柱包含一中空金属管体与一第一螺纹部。中空金属管体贯设于散热风扇与外框架上。中空金属管体具有一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与中空金属管体同轴,且容置导光柱。第一螺纹部形成于中空金属管体的一端部。第二止挡部为一内含第二螺纹部的螺帽。如此,通过第二螺纹部与第一螺纹部相互螺合,螺帽套设于中空金属管体的那端部,且抵靠外框架背对散热风扇的一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止挡部具有一贯穿孔。导光柱的一长轴方向穿过贯穿孔。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止挡部具有一透镜。导光柱的一长轴方向穿过透镜。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散热风扇包含一风扇本体与一安全罩。风扇本体包含一扇框与一叶扇。扇框具有一框槽,叶扇可枢转地位于框槽内。安全罩连接扇框且覆盖框槽。此外,第一止挡部抵靠安全罩背对扇框的一面,使得风扇本体受夹合于安全罩与外框架之间。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连接部连接安全罩。导光柱的一端面固定于电连接部上。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散热风扇包含一凹陷部与一导槽。凹陷部凹设于散热风扇上,用以容纳第一止挡部。导槽位于凹陷部内,用以引导第一止挡部进入凹陷部内。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光柱的一长轴方向与锁固元件的一长轴方向相互平行。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此种可热插拔的风扇模块包含一风扇本体、一外框架、一安全罩、至少一第一锁固元件与第二锁固元件。外框架具有一手把。风扇本体位于外框架与安全罩之间,具有一电连接部。电连接部固定于安全罩上。第一锁固元件固定外框架、安全罩与风扇本体。第二锁固元件相对第一锁固元件,将风扇本体受夹合于外框架与安全罩之间。第二锁固元件具有一可引导光线的导光柱。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此种电脑装置包含一壳体、一电路板、一电气接头、一发光二极管与上述的风扇模块。壳体具有一容置槽。电路板位于壳体内。电气接头位于电路板上。发光二极管位于电路板上,具有一出光面。电源电连接电路板。风扇模块可插拔地位于容置槽内,且电连接部电连接电气接头,导光柱的一端面对出光面。

以上所述仅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热插拔的风扇模块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风扇模块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热插拔的风扇模块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止挡部的纵向剖视图;以及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脑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11、12:风扇模块

100:外框架

110:手把

200:散热风扇

210:风扇本体

211:扇框

212:框槽

213:叶扇

214:电连接部

220:安全罩

221:凹陷部

222:导槽

300:锁固元件

400:导光组件

410:导光柱

411:透光柱体

411e:端部

411f1、411f2:端面

412:第一螺纹部

420:第一止挡部

421:弧状凸缘

422:突出肋

430:第二止挡部

440、450、470:螺帽

441:中空管套

442:第二螺纹部

443、445:帽头

444:贯穿孔

446:透镜

460:锁附螺柱

461:中空金属管体

461e:端部

462:中空通道

463:第三螺纹部

500:电脑装置

510:壳体

511:容置空间

512:容置槽

520:处理单元

530:电路板

531:电气接头

532:发光二极管

540:电源

550:存储装置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端角

r:矩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热插拔的风扇模块10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风扇模块10的分解图。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此风扇模块10包含一外框架100、一散热风扇200、多个(如3个)锁固元件300(例如金属螺栓)与一导光组件400。外框架100具有一手把110。使用者得通过手把110移动风扇模块10。散热风扇200依附于外框架100的一侧,且这些锁固元件300将外框架100与散热风扇200固定为一体。导光组件400包含一导光柱410、一第一止挡部420及一第二止挡部430。导光柱410相对锁固元件300配置,贯设于散热风扇200与外框架100上。第一止挡部420位于导光柱410上,抵靠散热风扇200背对外框架100的一面。第二止挡部430相对该第一止挡部420,具可透光性,且光耦接导光柱410,并且抵靠外框架100背对散热风扇200的一面。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风扇200包含一风扇本体210与一安全罩220。风扇本体210包含一扇框211与一叶扇213。扇框211具有一框槽212,叶扇213可枢转地位于框槽212内。安全罩220连接扇框211且覆盖框槽212。此外,第一止挡部420抵靠安全罩220背对扇框211的一面,使得风扇本体210受夹合于安全罩220与外框架100之间。

如此,由于第一止挡部420与第二止挡部430对向地抵靠安全罩220与外框架100,意即,第一止挡部420朝第一方向d1压迫安全罩220背对外框架100的一面,及第二止挡部430朝相反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压迫外框架100背对安全罩220的一面,使得风扇本体210受夹合于安全罩220与外框架100之间。故,在拔除风扇模块10时,风扇模块10不致产生拉扯变形或解体,进而降低风扇模块10受到损坏的机会。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风扇200与外框架100组合后的整体呈大致矩形r,导光组件400与这些锁固元件300分别平均地位于于此矩形r的四个端角c,以便提供足够或平均的结合力于散热风扇200与外框架100上。

具体来说,导光柱410包含一透光柱体411与一第一螺纹部412。第一螺纹部412形成于透光柱体411的一端部411e。第二止挡部430为一内含第二螺纹部442的螺帽440。例如螺帽440具有一中空管套441与一帽头443,中空管套441连接帽头443的一侧,第二螺纹部442形成于中空管套441的内壁。如此,当螺帽440的中空管套441套设于透光柱体411的端部411e上,通过第二螺纹部442与第一螺纹部412相互螺合,螺帽440的帽头443得以朝第二方向d2压迫外框架100背对散热风扇200的一面(图1)。

第二止挡部430具有一贯穿孔444。贯穿孔444对齐透光柱体411的端面411f1,使得导光柱410的一长轴方向(参考线段d1、d2)得以穿过贯穿孔444。举例来说,贯穿孔444位于第二止挡部430的帽头443且接通中空管套441。故,导光柱410所传来的光线得以透过贯穿孔444对外发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止挡部420为一弧状凸缘421,且一体成形地位于透光柱体411表面,且围绕透光柱体411。第一止挡部420得以朝第一方向d1压迫散热风扇200背对外框架100的一面(图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第一止挡部必须一体成形地位于透光柱体上。举例来说,透光柱体例如由透光塑胶或玻璃所制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此外,如图1所示,散热风扇200包含一凹陷部221与一导槽222。凹陷部221凹设于安全罩220背对风扇本体210的一面,用以容纳第一止挡部420。导槽222位于凹陷部221内,用以限位第一止挡部420。故,当第一止挡部420于凹陷部221内压迫凹陷部221的内壁时,弧状凸缘421的一突出肋422便可插入导槽222内,更有助引导第一止挡部420进入凹陷部221。再者,风扇模块10的散热风扇200具有一电连接部214。散热风扇200透过电连接部214与外界交换信号。电连接部214连接安全罩220。导光柱410背对第二止挡部430的一端面411f2固定于电连接部214上。

此外,由于导光组件400将风扇本体210紧密地受夹合于外框架100与安全罩220之间,导光组件400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被视为具有导光功能的锁固元件,或具有透光材料的锁固元件。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热插拔的风扇模块11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图1的风扇模块10与图3的风扇模块11大致相同,其差异之一为,导光组件还包含一锁附螺柱460。锁附螺柱460包含一中空金属管体461与一第三螺纹部463。中空金属管体461贯设于散热风扇200与外框架100上。中空金属管体461具有一中空通道462。中空通道462与中空金属管体461同轴,且其内用以容置一导光柱410。第三螺纹部463形成于中空金属管体461的一端部461e,而非如图1的螺纹部形成于导光柱410上。第二止挡部430为一内含第二螺纹部442的螺帽450。如此,当螺帽450的中空管套441套设于中空金属管体461的端部461e上,通过第二螺纹部442与第三螺纹部463相互螺合,螺帽450得以朝第二方向d2压迫外框架100背对散热风扇200的一面。由于螺帽450与图2的螺帽440大致相同,故,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需了解到,由于中空金属管体461的硬度大于塑胶材质所制成的透光柱体的硬度,锁附螺柱460更能于散热风扇200与外框架100上提供较大的结合力。此外,由于锁附螺柱460的中空金属管体461的硬度也大致接近锁固元件300的硬度,也得以于散热风扇200与外框架100上提供更平均的结合力。

此外,第一止挡部420为一弧状凸缘421,且一体成形地位于中空金属管体461表面,且围绕中空金属管体461。第一止挡部420得以朝第一方向d1压迫散热风扇200背对外框架100的一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第一止挡部420一体成形地位于中空金属管体461上。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止挡部430的纵向剖视图。如图4所示,图2的第二止挡部430与图4的第二止挡部430大致相同,其差异之一为,不同于图2的第二止挡部具有贯穿孔,图4的第二止挡部430具有一光耦接导光柱的透镜446。举例来说,第二止挡部430为一螺帽470。透镜446位于螺帽470的帽头445上。故,参考图3,导光柱410所传来的光线得以透过透镜446的引导而产生折射或散射,以达到预期的导光目的。举一例来说,当透镜446可让光线发散时,使用者不须直视螺帽470才能观察导光柱所传来的光线;或者,举另一例来说,当透镜446可让光线收敛并产生光点于一平面(如墙面)时,此时,风扇模块位于使用者与平面(如墙面)之间,使用者便可通过观察平面(如墙面)上的光点确认风扇模块此时的状态资讯。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脑装置500的示意图。如图1与图5所示,电脑装置500,例如伺服器,包含一壳体510、多个电子元件与多个可热插拔的风扇模块12。壳体510具有一容置空间511与多个容置槽512。这些容置槽512间隔地并列于壳体510的一侧,且皆通容置空间511。每一容置槽512可以容置其中一风扇模块12。每一风扇模块12可沿用上述实施方式风扇模块10、11的所有技术特征。电子元件皆位于容置空间511内,例如为处理单元520(processor)、电路板(例如主机板)530、电源540与存储装置550(如硬盘hdd或固态硬盘ssd)等电脑应有的工作单元,电源540分别提供上述处理单元520、电路板530、存储装置550与风扇模块12所需的工作电源。电路板530上具有多个电气接头531与多个发光二极管532,电源540透过电路板530分别电气连接这些电气接头531与发光二极管532。

如此,当使用者将其中一风扇模块12推入容置槽512内时,风扇模块12的电连接部214恰好电气连接电路板530的其中一电气接头531,且风扇模块12的导光柱410的其中一端面411f1恰好面对电路板530的其中一发光二极管532。反之,当使用者欲将其中一风扇模块12拉出容置槽512时,通过对手把110施力,使用者得以将此风扇模块12从容置槽512移除,进而使风扇模块12的电连接部214脱离对应的电气接头531,以及使导光柱410远离对应的发光二极管532。风扇模块12不致产生拉扯变形或解体,进而降低风扇模块12受到损坏的机会。

最后,上述所公开的各实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皆可被保护于本发明中。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