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扇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74849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扇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塔扇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塔扇,多数呈纵向柱状,内部采用贯流风轮,如专利CN200820213329.6。这种风扇的优点是外观时尚、纵向出风口长,并且噪音比普通风扇低。但其缺点是出风口风速小,风量小,送风距离短。另外也有部分塔扇采用单个离心风轮,如专利CN201320887235.8,其风量比上述塔扇有提高,但并不是很大。另外,受风道的影响,其出风效果并不很好,需在出风口增加导风转叶,且单离心风轮的整机稳定性不高,容易出现抖动。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塔扇存在风量低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塔扇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塔扇存在风量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塔扇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扇结构,其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蜗壳部分和出风部分,且所述蜗壳部分包括设置于其一侧的第一进风口和设置于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部分上设置有出风口。优选地,所述蜗壳部分的内部,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离心风轮、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离心风轮。优选地,所述第一离心风轮和所述第二离心风轮之间为对称地设置。优选地,所述蜗壳部分内部在所述第一离心风轮排气口气流后方的位置形成有第一风道,所述蜗壳部分内部在所述第二离心风轮排气口气流后方的位置形成有第二风道。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隔离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隔板。优选地,所述塔扇结构的所述出风部分为无叶风扇的结构形式。优选地,所述出风部分具有中心轴线,且在其中部沿该中心轴线贯通延伸设置成空心的结构、形成所述出风部分的出风通道。优选地,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通道相连通、使得气流通过所述出风口流向所述出风通道中,并且气流在所述出风口处沿着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朝两侧对称地出风。优选地,所述出风部分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垂直截面为腰环形。优选地,在所述蜗壳部分内部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处的位置还设置有净化部件;和/或,在所述蜗壳部分内部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处的位置还设置有湿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塔扇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塔扇结构,采用底部两侧进风、上部出风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整个风道空间大,狭长,有利于流体的流通,使得流体流动更顺畅,送风风量增加,出风更加均匀;2.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塔扇结构,采用双离心风轮的结构形式,相对于单离心风轮而言其送风距离延长、出风速度增大且运行更为平稳、稳定性能更高;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塔扇结构,采用无叶风扇的结构形式,可以将风道气体与外界气体预混后,一起吹出,使人体感觉更舒服,风量比单纯的无叶风扇和单离心风轮风扇要大,噪声比这两种风扇小,相对于单离心风轮而言其运行更为平稳、稳定性能更高;4.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塔扇结构,采用腰环形的出风结构,两侧对称出风,使得整个风道被分成两部分,两风道的气体互不干扰,使得出风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第一种塔扇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第一种塔扇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塔扇结构的正面内部结构及内部气体流动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塔扇结构的出口风速测试数据分布图;图6是现有技术中的夏普样机的出口风速数据分布图:6(a)为其出风口最大档风的风速数据分布图,6(b)为离出风口中心一块地砖处的最大档风速数据分布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外壳,2—蜗壳部分,21—第一进风口,22—第二进风口,3—出风部分,31—出风口,32—出风通道,4—第一离心风轮,5—第二离心风轮,6—第一风道,7—第二风道,8—隔板,9—电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扇结构,其包括外壳1和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下方的蜗壳部分2和设置于所述蜗壳部分2上端的出风部分3,所述出风部分3为腰环形状的结构形式,且所述蜗壳部分2包括设置于其下部一侧的第一进风口21和设置于所述蜗壳部分2下部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二进风口22,位于上方的所述出风部分3上设置有出风口3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塔扇结构,采用底部两侧进风、上部出风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塔扇结构的整个风道空间大,狭长,有利于流体的流通,使得流体流动更顺畅,送风距离大大延长、出风速度大且均匀、风量大大增加,有效地提高了塔扇的工作性能。优选地,所述蜗壳部分2的内部,与所述第一进风口2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离心风轮4、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离心风轮5。通过采用双离心风轮的结构形式,使得塔扇结构的整机运行稳定性更高,风速大,流量大,送风距离远,有效地提高了塔扇的工作性能。优选地,所述第一离心风轮4和所述第二离心风轮5之间为对称地设置。这是两个离心风轮彼此之间的优选设置形式和布置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使得塔扇底部从两侧对称地实现进风、增大了进风量和提高了进风速度和均匀程度,且这样的设置方式有效地节省了空间,使得结构布置更为紧凑,减小了塔扇的整体占地空间。优选地,所述蜗壳部分2内部在所述第一离心风轮4排气口气流后方的位置形成有第一风道6,所述蜗壳部分2内部在所述第二离心风轮5排气口气流后方的位置形成有第二风道7。通过在蜗壳部分内部在第一、第二离心风轮排气后方分别形成第一、第二风道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从两个离心风轮经过增压增速后的气流通过两个风道分别地导入至塔扇的出风部分中,完成风体或气流的有效传递作用,还可以使得整个风道与外壳紧密贴合,以达到美观效果。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隔离所述第一风道6和所述第二风道7的隔板8。通过采用隔离第一和第二风道的隔板的结构形式,有效地将蜗壳部分中的两个风道分成两部分,并且使两个风道独立分别地运行,使得两个风轮的出风不受干扰,有效地防止了气流相互干扰而发生回流或振动而形成噪声的情况的发生,使得风流流动更加地均匀和平稳,并且通过设置隔板的结构形式而且还能起到支撑电机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塔扇结构的所述出风部分3为无叶风扇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的无叶风扇优选为采用柯恩达表面利用柯恩达效应进行出风的结构形式。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塔扇结构,采用无叶风扇的结构形式,可以将风道气体与外界气体预混后,一起吹出,使人体感觉更舒服,风量比单纯的无叶风扇和单离心风轮风扇要大,噪声比这两种风扇小,相对于单离心风轮而言其运行更为平稳、稳定性能更高;该塔扇的外形设计可以实现无叶风扇的效果,即可以将风道气体与外界气体预混后,一起吹出,使人体感觉更舒服。风量比单纯的无叶风扇和单离心风轮风扇要大,噪声比这两种风扇小。优选地,所述出风部分3具有中心轴线,且在其中部沿该中心轴线贯通延伸设置成空心的结构、形成所述出风部分3的出风通道32。这是形成无叶风扇的具体结构和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从空心结构的出风通道中沿着中心轴线通过柯恩达效应进行出风,达到无叶出风的效果。优选地,所述出风口31在所述出风通道32中沿着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朝两侧对称地出风。通过采用沿两侧对称出风的结构形式和实施方式,能够使得出风范围大大增加,并且出风效果更好,增大扫风面积,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程度。优选地,所述出风部分3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垂直截面为腰环形的形状结构。这是出风部分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形式,通过采用腰环形的出风结构,能够使得出风速度更加的均匀。优选地,为了使该塔扇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还可以在所述蜗壳部分2内部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21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22处的位置还设置有净化部件,如过滤网等,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和/或,如果该塔扇要实现冷风扇的功能,可以在所述蜗壳部分2内部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21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22处的位置还设置有湿帘,这样就可以实现冷风扇的功能。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风轮,底部两侧进风,上部出风,采用两个出风通道,增加了整机的稳定性,提高了风量,使风速大、分布更均匀,送风距离更远。同时该塔扇还具有无叶风扇的功能,可以使得风道内的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让人体感觉更舒适,且比单纯的无叶风扇噪声小。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采用贯流风轮的塔扇风量低,单离心风轮的塔扇风量虽然提高,但并不大,整体风速不均匀,送风距离短,整机的稳定性差。单纯的无叶风扇转速高,噪声大。新型的塔扇结构如图3-4所示,其主要包括外壳1,第一进风口21,第一离心风轮4,第一风道6,出风口31,第二进风口22,第二离心风轮5,隔板8,电机9。其中隔板8不仅将蜗壳部分2的风道分隔成两部分,而且还起到支撑电机9的作用。整个风道与外壳1紧密贴合,达到美观效果。如图5-6所示,塔扇在工作时,首先由电源使得电机9开始运转,电机9的运转会驱动连接在其左右两端的风轮,即第一离心风轮4和第二离心风轮5一起高速旋转,两风轮的旋转方向一致。根据离心风轮和风道特点,第一离心风轮4和第二离心风轮5的旋转,会使得外界的气体从底部的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分别进入第一离心风轮4和第二离心风轮5。在两个风轮的作用下,气体沿着风道继续上升,最后在出风口31通过整个成腰型的出风通道32而流出。该新型的塔扇采用了底部两侧进风,上部出风的方式。这样会使得流道狭长,更利于出风的顺畅。整机采用了对称的双离心风轮送风,这样使得整机的稳定性更高,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风轮运行时不平衡而产生的振动。双离心风轮还可以提高整机的风量,使人感觉到强烈的风感。由于采用了双离心风轮,风道底部(蜗壳)被隔板8分成了两部分,这样使得两个风轮的出风不受干扰。气体从底部进口流入,通过风道内部,然后从出风口31出口流出,由于出风口31排出的风速度较大,会在出风通道32附近形成一个低压区,外部的风就会从后面不断穿过腰环,通过出风口31,和出风通道32的风一起流向前方,之所以有无叶风扇风量的放大效应,就是由于一部分风是从进口流入,出风口31流出,另一部分风是在出风通道32处被吸入的外界风,最后从腰形的出风通道32流出。由于出风口31缝隙在10~25mm,因此,出风速度非常大,让人感到强烈的风感,且送风距离较远。由于出口采用了腰孔型的设计和小的出口间隙,这样就会形成无叶风扇的效应。在出口气流的作用下,外界气体会从中间的腰环被吸入,和出口气体一起被送到前方,不仅增加风量,而且使人体感觉更舒适。该塔扇具有以下优点:1、底部两侧进风,上部出风,整个风道空间大,狭长,有利于流体的流通,使得流体流动更顺畅;2、采用双离心风轮,风轮对称布置,使得整机在运行时,比单离心风轮运行更平稳,稳定性更高;3、该塔扇与同类的单离心风轮的冷风扇、无叶风扇相比,具有出口风速大、流量大、送风距离远的优势;4、采用腰环形出风结构,两侧对称出风,使得整个风道被分成两部分,两风道的气体互不干扰,使得出风效果更好;5、该塔扇的外形设计可以实现无叶风扇的效果,即可以将风道气体与外界气体预混后,一起吹出,使人体感觉更舒服。风量比单纯的无叶风扇和单离心风轮风扇要大,噪声比这两种风扇小。为了使该塔扇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还可以在两个进风口(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处增加净化部件,如过滤网等,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如果该塔扇要实现冷风扇的功能,可以在两个进风口(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处增加湿帘,在底部增加一个水箱,这样就可以实现冷风扇的功能。样机测试数据(包括风量、噪声、风速)如下:(1)设计的塔扇风量数据表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设计的塔扇风量明显提高,比夏普(型号PF-ETC1-B,单通道,单离心风轮)要高,且有明显的放大倍数,可以将外界的气体吸入腰环形通道,随风道气体一同流出,明显增加了风量。(2)设计的塔扇噪声测试数据表2从噪音数据上看,只对比第三档,因为夏普样机只有三个档,在三档时,设计的塔扇噪声为50.6dB,夏普样机为47.9dB,比夏普样机略高,但对比单风轮的冷风扇,其噪声值明显减小,尤其在三档时,其噪声比单风轮的冷风扇噪声低。(3)风速测试数据见图6:包括6(a)和6(b)。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塔扇的出口风速比夏普样机的出口风速大。两个出口通道的速度基本在6m/s以上,且在较远的距离仍然能感觉到强烈的风感,送风距离比夏普要远。注:夏普样机的风道为单离心风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