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角度可调的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8237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出风角度可调的塔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涉及塔式结构的风扇。



背景技术:

塔扇因其外形似塔状而得名。现有技术塔扇多数呈纵向柱状,内部大多采用贯流式风机组件,即风叶为圆柱形贯流风轮,该风轮轴向尺寸大于直径,出风口为细长形状,纵向安装在机壳内。这种风扇结构的优点是外观时尚,纵向出风口长,再配合摇头机构可实现一定角度的送风,而且噪音也比普通风扇低很多。但是现有技术塔扇的缺点是,由于出风口呈细长状,在某一时刻或者摆头机构处于静止状态时,其所吹出的风的送风角度很小,给人直观感受到的是一股细小的风扫过,多人使用时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出风口角度可调的塔扇,通过转动组件控制调节多个风道组件的出风角度,使得塔扇沿风轮轴向实现多个方向同时送风。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制造一种出风角度可调的塔扇,包括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的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风轮驱动电机,以及被风轮驱动电机驱动的柱状风轮。尤其是,所述塔扇还包括至少两风道组件,以及转动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支架,以及安装在风道支架内的至少一风通道。所述风道支架安装在壳体内,使风通道围绕着风轮设置。被驱动旋转的风轮所形成的流动空气流由进风口进入风道组件的风通道,风通道的结构使空气流风压增大后排出,经过风通道增压的空气流从出风口吹出。所述风道组件同轴地嵌套在一起,任意两相邻的风道组件可转动地嵌套。位于最上方的风道组件和位于最下方的风道组件中至少有一组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内。至少一风道组件安装所述转动组件,借助转动组件驱使风道组件相对相邻的风道组件转动,从而能够调整各风道组件以各自的出风角度出风。

为实现风道组件间可转动地嵌套,所述风道支架包括顶板,底板,以及其两端连接顶板和底板的连接板。所述顶板的顶面设置与风道组件同轴的环柱状顶部环立壁;所述底板的底面设置与风道组件同轴的环柱状底部环立壁。顶部环立壁的外径与底部环立壁的内径相同。在两相邻的风道组件中,位于下方的风道组件的顶部环立壁插套入位于上方的风道组件的底部环立壁内,使该两相邻的风道组件可转动的嵌套。

为实现风道组件与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顶部滑动凹槽和/或底部滑动凹槽。所述顶部滑动凹槽呈环柱状,适配风道组件的顶部环立壁;借助插入顶部滑动凹槽的顶部环立壁,位于最上方的风道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底部滑动凹槽呈环柱状,适配风道组件的底部环立壁;借助插入底部滑动凹槽的底部环立壁,位于最下方的风道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内。

具体地,所述塔扇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底部的电机支架,设置在壳体顶部的风轮轴承支架,以及安装在风轮轴承支架上的风轮轴承。所述风轮驱动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风轮一端固定连接风轮驱动电机的转矩输出轴上,该风轮的另一端借助风轮轴承可转动的连接在风轮轴承支架上。所述顶部滑动凹槽设置在风轮轴承支架上。

作为转动组件的第一实现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从动齿轮,与该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以及同轴连接该驱动齿轮的扁圆柱面状旋钮。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为转动组件配置的旋钮通孔。所述从动齿轮与风道组件同轴地连接在风道支架的顶板和底板中的任一个上;所述旋钮的柱面外壁从旋钮通孔伸出壳体外。通过旋转旋钮,驱动齿轮驱动从动齿轮旋转,从而使安装有从动齿轮的风道组件转动以调整该风道组件的出风角。

作为转动组件的第二实现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从动齿轮,与该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以及其转矩输出轴连接该驱动齿轮的风道驱动电机。所述从动齿轮与风道组件同轴地连接在风道支架的顶板和底板中的任一个上。通过控制风道驱动电机启动和停机,驱动齿轮驱动从动齿轮旋转,从而使安装有从动齿轮的风道组件转动以调整该风道组件的出风角。

作为转动组件的第三实现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拨动杆。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为转动组件配置的、拨动杆能够在其中位移的拨杆通孔。所述拨动杆连接在风道支架的顶板和底板中的任一个上,并且拨动杆的一端从拨杆通孔内伸出壳体外。通过操作拨动杆,使安装有转动组件的风道组件转动以调整该风道组件的出风角。

作为转动组件的第四实现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凸台和拨转旋钮。所述转动凸台连接在风道支架的顶板和底板中的任一个上,该转动凸台设置有其轴线平行于风道组件轴线的定位凹穴。所述拨转旋钮呈扁柱状,该拨转旋钮设置有其轴线平行于风道组件轴线的拨杆。所述拨转旋钮安装在壳体内,至少使拨转旋钮的柱面露出壳体外,并且该拨转旋钮的拨杆插入转动凸台的定位凹穴内,使拨转旋钮可转动的连接转动凸台。通过旋转拨转旋钮的柱面,借助插入定位凹穴内的拨杆,驱使安装有转动凸台的风道组件转动以调整该风道组件的出风角。

作为转动组件的第五实现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拨转杆、连杆、曲柄和拨转驱动电机。所述拨转杆连接在风道支架的顶板和底板中的任一个上,所述连杆一端转动连接拨转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曲柄的一端,该曲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拨转驱动电机的转矩输出轴。通过控制拨转驱动电机启动和停机,驱动拨转杆,从而使安装有拨转杆的风道组件转动以调整该风道组件的出风角。

具体而言,所述塔扇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底部的电机支架,设置在壳体顶部的风轮轴承支架,安装在风轮轴承支架上的风轮轴承,设置在电机支架底部的摆转组件,以及底座。所述风轮驱动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风轮一端固定连接风轮驱动电机的转矩输出轴上,该风轮的另一端借助风轮轴承可转动的连接在风轮轴承支架上。所述壳体包括设置有出风口的前壳,以及设置有进风口的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封装所述风轮轴承支架、风轮轴承、风轮、风轮驱动电机、电机支架和摆转组件;并且摆转组件从壳体底部伸出壳体而连接底座。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出风角度可调的塔扇”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风道组件对出风角度的导向作用,通过转动组件调节多个风道组件,使风道组件分别以各自的导向方向送风,实现多角度送风,扩大送风范围。当多人共用一台塔扇时,通过调节风道组件的出风角度,能够同时为多人送风,相当于将多台塔扇组合在一起使用,节约资源和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出风角度可调的塔扇”第一实施例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状态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纵截面正投影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B指示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C指示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A指示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转动组件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9是所述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状态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D指示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E指示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13是所述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状态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转动组件和风道组件轴测投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风角度可调的塔扇,如图1至图3、图8、图9、图12和图13所示,包括设置有出风口411和进风口421的壳体4,安装在壳体4内的风轮驱动电机32,以及被风轮驱动电机32驱动的柱状风轮31。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五实施例,所述塔扇还包括至少两风道组件2,以及转动组件。所述风道组件2包括风道支架,以及安装在风道支架内的至少一风通道。所述风道支架安装在壳体4内,使风通道围绕着风轮31设置。被驱动旋转的风轮31所形成的流动空气流由进风口421进入风道组件2的风通道,风通道的结构使空气流风压增大后排出,经过风通道增压的空气流从出风口411吹出。所述风道组件2的作用就是增大风轮31周围的风压,使空气流能够从风道组件2的出风一侧高速流出。由此可知风道组件2除了能够增加风压,还对经由风道组件2的空气流的出风角度起到导向作用。本实用新型利用风道组件2对出风角度的导向作用,设置两个以上的风道组件2,通过转动组件调节各风道组件2的出风角度,使得塔扇能够同时具有多个出风角度,增加送风范围。所述风道组件2同轴地嵌套在一起,任意两相邻的风道组件2可转动地嵌套。位于最上方的风道组件2和位于最下方的风道组件2中至少有一组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内。至少一风道组件2安装所述转动组件,借助转动组件驱使风道组件2相对相邻的风道组件2转动,从而能够调整各风道组件2以各自的出风角度出风。如图1至图3、图8、图9、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都设置两个风道组件2,即位于最上方的风道组件2和位于最下方的风道组件2。显然,设置更多的风道组件2将会获得更多的出风角度。由于两风道组件2的结构简单,其中一个风道组件2可以固定设置,而给另一个风道组件2配置转动组件以实现两风道组件2相对转动而调节出两个不同的出风角度。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都将位于最下方的风道组件2固定连接在壳体4内,将位于最上方的风道组件2固定连接在壳体4内,或者两风道组件2都不固定连接壳体4都是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现方案。对于两个风道组件2的结构,只需在其中一个风道组件2上设置转动组件就能够实现两风道组件以不同的出风角度出风。而对于N个风道组件2,N是大于2的自然数,就需要设置更多的转动组件以调整各风道组件的出风角度,通常应当设置N-1个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多种多样,本实用新型用五个实施例说明转动组件的具体结构实现方案,在同一塔扇内可以仅使用其中一种转动组件,也可以同时使用其中的任意几种转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利用风道组件2对出风角度的导向作用,通过转动组件调节多个风道组件2,使风道组件2分别以各自的导向方向送风,实现多角度送风,扩大送风范围。当多人共用一台塔扇时,通过调节风道组件2的出风角度,能够同时为多人送风,相当于将多台塔扇组合在一起使用,节约资源和能源。

为实现风道组件2间可转动地嵌套,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如图2、图3、图5、图9和图13所示,所述风道组件2的风道支架包括顶板21,底板22,以及其两端连接顶板21和底板22的连接板。所述顶板21的顶面设置与风道组件2同轴的环柱状顶部环立壁211。所述底板22的底面设置与风道组件2同轴的环柱状底部环立壁221。如图5所示,顶部环立壁211的外径与底部环立壁221的内径相同。如图2、图3、图5、图9和图13所示,在两相邻的风道组件2中,位于下方的风道组件2的顶部环立壁211插套入位于上方的风道组件2的底部环立壁221内,使该两相邻的风道组件2可转动的嵌套。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由于只有两风道组件2,且位于下方的风道组件2固定连接在壳体4内。位于下方的风道组件2的底板22上可以不设置底部环立壁221。对于需要可转动嵌套的风道组件2,设置顶部环立壁211和底部环立壁221是必要的,而对于不需要可转动嵌套的风道组件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除去顶部环立壁211或者底部环立壁221的结构。

在以上风道组件2可转动嵌套基础上,为实现风道组件2与壳体4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如图2、图3、图4、图9和图13所示,所述壳体4内设置顶部滑动凹槽44和/或底部滑动凹槽。所述顶部滑动凹槽44呈环柱状,适配风道组件2的顶部环立壁211。借助插入顶部滑动凹槽44的顶部环立壁211,位于最上方的风道组件2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4内。所述底部滑动凹槽呈环柱状,适配风道组件2的底部环立壁221。借助插入底部滑动凹槽的底部环立壁221,位于最下方的风道组件2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4内。所述顶部滑动凹槽和底部滑动凹槽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当位于最上方的风道组件2需要与壳体4可转动连接时,所述壳体4设置顶部滑动凹槽;当位于最下方的风道组件2需要与壳体4可转动连接时,所述壳体4设置底部滑动凹槽。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由于位于最下方的风道组件2固定连接在壳体4内,而没有转动连接壳体4,位于最上方的风道组件2可转动地连接壳体4,因此各实施例中没有设置底部滑动凹槽,而仅设置了顶部滑动凹槽44。所述壳体4内能够设置顶部滑道凹槽和底部滑动凹槽,也能够只设置顶部滑动凹槽和底部滑动凹槽中的一个,因此,所述壳体4内设置顶部滑动凹槽和/或底部滑动凹槽。所述顶部滑动凹槽和底部滑动凹槽都是既可以是单独的结构部件,也可以是设置在壳体4内的部件上的一个结构部件。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采用的顶部滑动凹槽44的设置方案是,如图2、图3、图4、图9和图13所示,所述塔扇还包括设置在壳体4底部的电机支架33,设置在壳体顶部的风轮轴承支架35,以及安装在风轮轴承支架35上的风轮轴承34。所述风轮驱动电机32安装在电机支架33上,风轮31一端固定连接风轮驱动电机32的转矩输出轴上,该风轮31的另一端借助风轮轴承34可转动的连接在风轮轴承支架35上。如图4所示,所述顶部滑动凹槽44设置在风轮轴承支架35上。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共同具备的结构还有,如图1至图3、图8、图9、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塔扇还包括设置在壳体4底部的电机支架33,设置在壳体4顶部的风轮轴承支架35,安装在风轮轴承支架35上的风轮轴承34,设置在电机支架33底部的摆转组件6,以及底座5。所述风轮驱动电机32安装在电机支架33上,风轮31一端固定连接风轮驱动电机32的转矩输出轴上,该风轮31的另一端借助风轮轴承34可转动的连接在风轮轴承支架35上。所述壳体4包括设置有出风口411的前壳41,以及设置有进风口421的后壳42。所述前壳41和后壳42封装所述风轮轴承支架35、风轮轴承34、风轮31、风轮驱动电机32、电机支架33和摆转组件6。并且摆转组件6从壳体4底部伸出壳体4而连接底座5。所述摆转组件6用于使风轮31整体摆转,以获取更大的送风范围。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分别以不同的具体结构实现转动组件方案。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从动齿轮111,与该从动齿轮111啮合的驱动齿轮112,以及同轴连接该驱动齿轮112的扁圆柱面状旋钮113。所述壳体4上设置有为转动组件配置的旋钮通孔431。所述从动齿轮111与风道组件2同轴地连接在风道支架的顶板21和底板22中的任一个上。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从动齿轮111设置在风道组件2的顶板21上,显然从动齿轮111还可以设置在风道组件2的底板22上。所述旋钮113的柱面外壁从旋钮通孔431伸出壳体4外。通过旋转旋钮113,驱动齿轮112驱动从动齿轮111旋转,从而使安装有从动齿轮111的风道组件2转动以调整该风道组件2的出风角。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从动齿轮121,与该从动齿轮121啮合的驱动齿轮122,以及其转矩输出轴连接该驱动齿轮122的风道驱动电机123。所述从动齿轮121与风道组件2同轴地连接在风道支架的顶板21和底板22中的任一个上。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从动齿轮121设置在风道组件2的顶板21上,显然从动齿轮121还可以设置在风道组件2的底板22上。通过控制风道驱动电机123启动和停机,驱动齿轮122驱动从动齿轮121旋转,从而使安装有从动齿轮121的风道组件2转动以调整该风道组件2的出风角。实质上,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基础上用驱动电机123替换了旋钮113。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如图8至图11所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拨动杆131。所述壳体4上设置有为转动组件配置的、拨动杆能够在其中位移的拨杆通孔433。所述拨动杆131连接在风道支架的顶板21和底板22中的任一个上,并且拨动杆131的一端从拨杆通孔433内伸出壳体4外。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拨动杆131设置在风道组件2的底板22上,显然拨动杆131还可以设置在风道组件2的顶板21上。通过操作拨动杆131,使安装有转动组件的风道组件2转动以调整该风道组件2的出风角。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凸台141和拨转旋钮143。所述转动凸台141连接在风道支架的顶板21和底板22中的任一个上,该转动凸台141设置有其轴线平行于风道组件轴线的定位凹穴142。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转动凸台141设置在风道组件2的顶板21上,显然转动凸台141还可以设置在风道组件2的底板22上。所述拨转旋钮143呈扁柱状,该拨转旋钮143设置有其轴线平行于风道组件2轴线的拨杆144。所述拨转旋钮143安装在壳体4内,至少使拨转旋钮143的柱面露出壳体4外,并且该拨转旋钮143的拨杆144插入转动凸台141的定位凹穴142内,使拨转旋钮143可转动的连接转动凸台141。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拨转旋钮143的柱面完全设置在壳体4之外,以便于操作。通过旋转拨转旋钮143的柱面,借助插入定位凹穴142内的拨杆144,驱使安装有转动凸台141的风道组件2转动以调整该风道组件2的出风角。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拨转杆151、连杆152、曲柄153和拨转驱动电机154。所述拨转杆151连接在风道支架的顶板21和底板22中的任一个上,所述连杆152一端转动连接拨转杆151,另一端转动连接曲柄153的一端,该曲柄15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拨转驱动电机154的转矩输出轴。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所述拨转杆151设置在风道组件2的底板22上,显然拨转杆151还可以设置在风道组件2的顶板21上。通过控制拨转驱动电机154启动和停机,驱动拨转杆151,从而使安装有拨转杆151的风道组件2转动以调整该风道组件2的出风角。所述连杆152、曲柄153和拨转驱动电机154的结构能够实现对拨转杆151推转,以控制电机方式调节风道组件2的出风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