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快速卸载组件的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299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具有快速卸载组件的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增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快速卸载组件的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



背景技术:

在注塑模具领域,为了执行自动裁切浇口或冲、挤塑胶等功能上的需求,通常会在塑件成型加工所用的公母模具内安装包含活动芯及高压油缸在内的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当熔融的塑胶在注入模穴内且尚未回温凝固的保压过程中,可确保注塑工件外观表面上的光滑平整度,并省去除浇口或毛边余料的工序。

现有技术中,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多为两段式油压增压装置,包括具有增压室和集压室的增压器,其利用第一段低压油的补油手段,来补充超高压油管内用以驱动模内功能组件所需的大量油量,同时利用第二段液控单向阀的开阀压力差推动活塞以进行二次增压,通过两者的开阀压力差,在第一段低压补油后形成回压开启二段阀的手段,来驱动增压器的活塞将第一段低压油推增形成第二段增压油,用以满足应用端在驱动多样性模内功能组件时所需的超高压油压的需求。但该两段式增压模组初始压力较高,泄压速度慢,容易对活塞和液压装置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快速卸载组件的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具有快速泄压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快速卸载组件的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其包括:

液压驱动装置,其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的泵浦;

增压缸,其内设有第一活塞和供所述第一活塞匹配滑行的液压腔,所述液压腔内按所述第一活塞的滑行方向依次分为第一驱动腔、第二驱动腔以及设有第一出油孔的增压腔;所述第二驱动腔设有第一进油孔;

液压控制装置,其包括油箱、通过油管与所述油箱连接的电磁换向阀和用于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与所述增压缸之间的油路开闭状态的液压锁;所述液压锁与所述第一驱动腔分别通过进油的第一单向阀和回油的第二单向阀并行连通;所述液压锁与所述第二驱动腔通过所述第一进油孔连通;所述液压锁与所述增压腔通过补油的第三单向阀连通;以及,

卸载组件,其设有缸体、位于缸体内侧的第三驱动腔、连通到所述第一进油孔的第二进油孔、连通到所述增压腔的第三进油孔以及连通到所述油缸的第二出油孔;

其中,所述泵浦在所述电机驱动下、通过所述液压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增压缸的执行动作;

所述第二活塞的滑行带动所述第四单向阀挤压所述弹簧,使得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进油端连通所述第三进油孔、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油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孔。

优选的是,所述第四单向阀呈锥面梯形,所述缸体锥面内壁与所述第四单向阀两侧抵顶的抵顶段呈匹配的八字形锥面硬密封。

优选的是,所述液压锁设有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三开口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分别通过油管连通到所述油缸;所述第二开口分别连通到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以及所述第三单向阀;所述第四开口分别连通到所述第一进油孔、所述第二进油孔。

优选的是,所述泵浦的出油口设有防止油液回流的第五单向阀,所述第五单向阀的出油端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泵浦的出油口设有保证系统整体压力稳定且不会超压的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出油端连接至所述油缸。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快速卸载组件的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通过在增压缸的出油孔设置卸载组件,具有快速泄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快速卸载组件的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卸载组件处于保压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卸载组件处于泄压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0-液压驱动装置;

11-电机;12-泵浦;13-第五单向阀;14-溢流阀;15-压力表;

16-压力表开关;

20-增压缸;

21-第一活塞;22-液压腔;221-第一驱动腔;222-第二驱动腔;

222A-第一进油孔;223-增压腔;223A-第一出油孔;

30-液压控制装置;

31-油箱;32-电磁换向阀;33-液压锁;P3-第一开口;P4-第二开口;

P1-第三开口;P2-第四开口;34-第一单向阀;35-第二单向阀;

36-第三单向阀;

40-卸载组件;

41-缸体;42-第三驱动腔;421-第二活塞;422-第四单向阀;423-弹簧;

43-第二进油孔;44-第三进油孔;45-第二出油孔;

M-缸体41锥面内壁与第四单向阀422两侧抵顶的抵顶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快速卸载组件的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其包括:液压驱动装置10、增压缸20、液压控制装置30以及卸载组件40。

液压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1、与电机11电连接的泵浦12;泵浦12在电机11驱动下、通过液压控制装置30控制增压缸20的执行动作以完成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的增压或泄压的操作动作。

增压缸20内设有第一活塞21和供第一活塞21匹配滑行的液压腔22,液压腔22内按第一活塞21的滑行方向依次分为第一驱动腔221、第二驱动腔222以及设有第一出油孔223A的增压腔223;第二驱动腔222设有第一进油孔222A。

液压控制装置30包括油箱31、通过油管与油箱31连接的电磁换向阀32和用于控制电磁换向阀32与增压缸20之间的油路开闭状态的液压锁33;液压锁33与第一驱动腔221分别通过进油的第一单向阀34和回油的第二单向阀35并行连通;液压锁33与第二驱动腔222通过第一进油孔222A连通;液压锁33与增压腔223通过补油的第三单向阀36连通。

卸载组件40设有缸体41、位于缸体41内侧的第三驱动腔42、连通到第一进油孔222A的第二进油孔43、连通到增压腔223的第三进油孔44以及连通到油缸31的第二出油孔45。第三驱动腔42内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活塞421、第四单向阀422以及弹簧423;第二活塞421抵顶到第二进油孔43,弹簧抵顶到第三进油孔44。

上述实施方式中,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的增压过程是:在电机11的驱动下,电磁换向阀32选择液压锁33分别通过第一单向阀34连通到第一驱动腔221、通过第三单向阀36连通到增压腔223,则油缸31里的液压油在泵浦12的作用下经油管并通过第一单向阀34以及第三单向阀36,首先液压油通过第三单向阀36进入增压腔223,随着油压升高第一单向阀34随后才被打开,然后高压油才进入第一驱动腔221,实现增压腔223和第一驱动腔221分别补油,实现了增压腔223内优先补油的效果。补油的过程中,进入第一驱动腔221的液压油推动第一活塞21朝向第一出油孔223A运动,增压腔223内的压力逐渐增大。由于第二单向阀35仅用于回油的单行导通,第一活塞21朝向增压腔223匹配滑行致使第二驱动腔222内液压油排出,而第四单向阀422的出油孔仅在第二进油孔43进油后才能连通第二出油孔45,因此,增压腔223增压的过程中,第二单向阀35和第四单向阀422均处于关闭状态。

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的泄压过程是:在电机11的驱动下,电磁换向阀32选择液压锁33通过第一进油孔222A向第二驱动腔进行补油,推动第一活塞21向左侧运动,这时第一驱动腔221的液压油经第二单向阀35从油管排出到油箱31;随着输入到第二驱动腔222油压压力升高,通过第二进油孔43的进入到第三驱动腔42油压也随之升高,推动第二活塞421以及与其连接的第四单向阀422滑行以挤压弹簧423,使得第四单向阀422的进油端连通第三进油孔44、第四单向阀422的出油端连通第二出油孔45,即,增压腔223内的液压油如图3中箭头所示依次经第一出油孔223A、第三进油孔44经过M,并由第二出油孔45经油管进入油箱31。因此,增压腔223的泄压操作,通过第一进油孔222A、第二单向阀35和卸载组件40的同时工作来完成,相比单独通过第一进油孔222A、第二单向阀35的泄压操作,具有快速泄压的优点,保护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的增压缸20的使用安全,提高增压缸2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四单向阀422呈锥面梯形,缸体41锥面内壁与第四单向阀422两侧抵顶的抵顶段M呈匹配的八字形。保压状态时,第四单向阀422两侧与抵顶段M内壁抵顶,实现密封。当液压油经第二进油孔43进入到第三驱动腔42,推动第二活塞421以及与其连接的第四单向阀422滑行以挤压弹簧423时,梯形的第四单向阀422两侧与梯形的抵顶段M内壁之间形成缝隙,促使第四单向阀422的进油端连通第三进油孔44、第四单向阀422的出油端连通第二出油孔45。

上述实施方式中,具体地,液压锁33设有第一开口P3、连通第一开口P1的第二开口P4、第三开口P1以及连通第三开口P1的第四开口P2;第一开口P3和第三开口P1分别通过油管连通到油缸31;第二开口P4分别连通到第一单向阀34、第二单向阀35以及第三单向阀36;第四开口P2分别连通到第一进油孔222A、第二进油孔43。

上述实施方式中,泵浦12的出油口设有第五单向阀13,第五单向阀13的出油端与电磁换向阀32的进油口处连接。第五单向阀13用于防止液压油回流。

上述实施方式中,泵浦12的出油口设有溢流阀14,溢流阀14的出油端连接至油缸31。溢流阀14用于保证超高压液压增压系统整体压力稳定且不会超压。

上述实施方式中,电磁换向阀32为缓冲型电磁换向阀,更具体地,电磁换向阀32为Y型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在中位时,电磁换向阀32的进油口为封闭状态,电磁换向阀32的其他三个油口均为打开互通的状态。

上述实施方式中,泵浦12的出油口还设有用于显示实时压力的压力表15以及控制压力表15启闭的压力表开关16。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