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形压电喷流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872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喷流推进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喷流推进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梭形压电喷流推进器。



背景技术:

在喷水推进技术中,泵因其结构简单,输出力大而作为动力源被广泛的运用,目前喷水推进装置中采用的推进泵主要是轴流泵、混流泵和离心泵,此种动力泵存在功率密度低、抗干扰能力差、结构复杂等缺点,在当前微机电液系统等领域中难以应用。而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压电泵,作为微小型驱动装置的代表,具有易于微型化、动态响应快、抗电磁干扰等特点,以压电泵作为动力源实现装置推进的研究值得深入研究。

压电喷流推进器是利用逆压电效应使压电振子产生变形,让泵腔的容积产生变化出现压差,进而实现流体输出的,再由反作用力产生推进力,实现装置运动的微小型推进器。同传统机械式推进泵相比,压电喷流推进器具有结构简单、无电场干扰、动态响应快等诸多优势,在微量喷射、军事探测、水下机器人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微型喷水推进泵》,授权公告号为cn200989293y,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12月12日,公开的一种微型喷水推进泵,主要由泵体、泵腔、压电振子组成,以压电振子为驱动元件,压电振子由其周边的弹性元件支撑在泵体与封盖之间构成的腔体内,泵体上设有入口流道和出口流道,入口流道对应的阀腔轴线与出口流道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入口处采用橡胶截止阀作为入口阀,出口即是喷口,喷口处不设阀,与外界常通,由泵腔、阀腔和喷口组成的泵内腔体为不封闭腔体;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压电喷水推进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202574604u,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05月07日,公开的一种压电喷水推进装置,其上盖和泵体固定连接,压电振子周边用上弹性橡胶圈、下弹性橡胶圈支撑,并与上盖形成泵腔,该上盖与泵体间有密封圈,泵体上设有入水口一和入水口二,在压电振子与两个入水口间设有阀腔,在入水口一和入水口二处分别固定连接伞形橡胶阀一和伞形橡胶阀二,两个入水口间开有喷流喷口,喷流喷口与外界直接相连。

上述几种实现方式的压电喷水推进装置,其虽能在一定激励电信号作用下,通过流体的吸入与喷出过程实现装置的推进运动输出,但该实现方式的压电喷水推进装置存在驱动密度低、结构利用率低等技术问题,限制了其在微驱动技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难以实现市场化应用,开发小体积高效率的压电喷流推进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针对于推进器动力源压电泵的输出性能,在结构上选择多腔压电泵是实现较高性能输出的直接有效做法。当前,多腔压电泵腔室间通常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在结构上类似于将多个单腔压电泵堆叠组合在一起,虽然提升了输出性能,但明显存在着体积较大的现象,背离了推进装置微小型化的设计初衷。设计一种具有腔间高关联协同及压电振子利用率的压电喷流推进泵是实现装置较高性能推进的有效做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当前压电喷水推进装置存在驱动力小、功率密度低等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梭形压电喷流推进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梭形压电喷流推进器,包括锥形头、圆形压电振子、密封圈、旋紧环、侧腔体、单向阀、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上下腔体、喷流体。

所述锥形头内部设置有减阻流道、导线孔及螺纹结构;侧腔体设置有流道以及吸水口,同时所述侧腔体在端部设有螺纹结构,内部设置有内腔结构;所述上下腔体设置有流道,侧面设置有吸水口,端部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上下腔体内部设置有内腔结构;所述喷流体端部设有喷水口,在圆周面上设置有螺纹。

所述的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与侧腔体内腔以及上下腔体内腔构成该压电泵的四个呈圆周布置的吸水腔,各吸水腔分别布置有单向阀;侧腔体及上下腔体装配组成推进器驱动体后,驱动体一侧与锥形头通过螺纹机构和旋紧环旋紧连接,另一侧与喷流体通过螺纹机构旋紧连接;所述呈圆周布置的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及放置在锥形头与旋紧环之间的圆形压电振子围成压电喷流推进器的喷流腔,吸水腔与喷流腔通过腔体流道相连。

所述的锥形头、喷流体与侧腔体及上下腔体装配组成的驱动体通过螺纹旋紧密封连接,当推进泵整体完成装配后,压电推进器呈梭形结构;所述的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既作为吸水腔的侧壁又作为喷流腔的圆周壁,圆形压电振子作为喷流腔侧壁配合周部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共同组成喷流腔的驱动部分。

所述的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受到电信号激励向喷流腔中心方向方向变形时,组成的吸水腔吸水,同时喷流腔受压配合锥形头部圆形压电振子将水由喷流体喷出,从而反推装置前进;所述的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受到电信号激励向侧腔体及上下腔体内腔方向变形时,组成的吸水腔内腔通过流道将水压入喷流腔,同时喷流腔张大配合锥形头部圆形压电振子完成推进装置吸水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相比于之前的压电喷流推进装置,梭形压电喷流推进器结构上采用吸水腔环包围喷流腔的腔间连接方式,周布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一侧与驱动体外壁组成吸水腔,另一侧与端盖圆形单晶片振子包围组成喷流腔,是吸水腔和喷流腔的共同组成部分。高关联的腔间关系及压电振子利用率,能够充分利用泵体的内部空间,使梭形压电喷流推进器的体积更小,驱动面积更大,输出性能更强。

2、由于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在泵腔结构上的双面应用,在工作原理上,本发明相较于普通压电推进装置有明显的差异。梭形压电喷流推进器在工作时,能够利用双晶片压电振子的双侧位移,同时完成进水与喷流工作,提高了腔间协同作用能力与压电振子利用率,实现了推进器较高性能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配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锥形头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上下腔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侧腔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喷流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3所示,本发明一种梭形压电喷流推进器,是由锥形头1,圆形压电振子2,密封圈3,旋紧环4,侧腔体5,单向阀6,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7,上下腔体8,喷流体9组成,其中:

本发明侧腔体5与上下腔体8合围配合成外形为圆柱状的驱动体,腔体内腔结构5-4及8-4结合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7,组成呈圆周分布的四个吸水腔;锥形头1通过圆周螺纹1-3及旋紧环4与驱动体螺纹旋紧,在连接机构的同时起到固定驱动体的作用,在旋紧环与锥形头间安装圆形压电振子2结合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7圆周合围的内腔组成压电泵的喷流腔;喷流体9由螺纹结构9-2与驱动体连接,装配完成后,压电喷流推进泵整体呈梭形结构,外表面完整平滑无附加机构。

本发明吸水腔与喷流腔之间通过流道5-1与流道8-1连通,周布吸水腔将吸入的液体通过流道送入中心喷流腔中,然后经由与喷流体9的旋状喷水口9-1将液体喷出,同时产生反推力把梭形推进器推出。

本发明驱动体圆周布置有四个吸水腔,驱动体内部布置单个喷流腔,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是压电泵吸水腔和喷流腔的共同组成部分,结构整体提升了传统压电泵的空间利用率。

参照图4所示,该梭形压电喷流推进器锥形头设有减阻流道1-1结构,用来减缓推进时的流体阻力,同时布置有导线孔1-2结构,便于为装置提供电能等输入。

参照图5~6所示,本发明梭形压电喷流推进器各腔体组成部件侧腔体及上下腔体,设有与中部喷流腔连接的流道5-1及8-1,中部为吸水腔的中空结构5-4,同时在各端部均设有吸水口5-2、8-2;在端部设有螺纹结构5-3和8-3,合围成圆柱状驱动体后形成完成的螺纹结构,再与锥形头1和喷流体9旋紧固定,组成整个装置。

本发明在工作过程中,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7通过导线连接电源,在吸水腔与喷流腔之间振动。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受电激励向腔体内腔方向变形时,吸水腔空间变大压力减小,压电泵吸水,同时喷流腔受压,配合端部圆形压电振子2的变形,结合喷流体9的导流作用将液体在高压状态下喷出;当矩形双晶片压电振子向吸水口方向变形时,各吸水腔通过流道将水压入喷流腔,同时喷流腔腔室张大配合端部圆形压电振子完成大量吸水工作;本梭形压电喷流推进器在结构上将压电振子驱动作用最大化,工作周期内吸水腔与喷流腔联动配合,使梭形压电喷流推进器液体较高压力输出,具有较好的推进性能。

本文中具体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