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环的液压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8760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缓冲环的液压油缸。



背景技术:

液压油缸是液压系统或设备中的关键执行元件,其密封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所以其密封性尤其活塞杆与导向套处的动密封,一直是国内外液压行业的研究课题。

在油缸使用中,出现故障最多的是活塞杆密封圈处发生漏油,其原因是由于密封件出现磨损或破坏或油膜在行程末端的环状积累而出现油流下滴现象。从密封圈的寿命来考虑,活塞杆的密封圈应允许有某种程度的漏油,但如长时间使用,这种少量的漏油也会累积,这虽然对整机动作没有直接的妨碍,但若操作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过渡漏油问题,使用条件越苛刻,越易漏油。微量的泄漏往往被忽视,但泄漏一多会引起油缸的自然下沉或效率降低。这种微量的泄漏也会使流体积存到两个密封圈之间而产生压力。这种压力有时达到很高,甚至把密封件从密封安装槽中挤出,使密封件破损,最终导致油缸失效。

专利CN105465096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分别设于缸体两端的端盖和导盖、活动连接于缸体内的活塞以及与活塞连接的活 塞杆,所述活塞杆上与活塞连接的一端设有环形台阶,环形台阶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活塞套装于环形台阶上并卡接于环形凹槽上,所述活塞上设置凹台阶,凹台阶内安装一阀门,所述阀门设置一个长条形通孔,阀门随着活塞一起运行,当阀门在运动中碰到端盖和导盖时,起到溢流阀作用。但专利CN105465096公开的液压油缸通过阀门在运动中与端盖和导盖接触,从而起到溢流的作用,当油缸内的压力较大时,容易损坏所述阀门,从而造成漏油现象,最终损坏液压油缸;而且,所述阀门位于所述活塞上的凹台阶内,结构复杂,容易堵塞,维修不方便,容易造成整个液压油缸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环的液压油缸,其目的在于通过在O形圈的一侧设置缓冲环,当液压油缸内的压力较小时,所述O形圈可以实现液压油缸的良好密封;当液压油缸内的压力较大时,所述缓冲环为所述O形圈提供支撑力,并通过释放弹性势能逐步缓解O形圈的压力,从而平缓的实现承压,避免高压油冲破所述O形圈,从而实现良好的密封,避免漏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环的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分别与所述缸体两端连接的耳环和缸头、设于所述缸体内部的活塞杆、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一端的活塞以及设于所述活塞杆和缸体之间的导向套,还包括:

第一O形圈,所述活塞的外周壁上沿周向开有环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O形圈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中,用于实现所述活塞与缸体的密 封;

第二O形圈,所述活塞杆靠近活塞的一端外周壁上沿周向开有环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O形圈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中,用于实现所述活塞与活塞杆的密封;

第三O形圈,所述导向套的外周壁上沿周向开有环形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O形圈设于所述第三凹槽中,用于实现所述导向套与缸体的密封;

第四O形圈,所述导向套的内周壁上沿周向开有环形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O形圈设于所述第四凹槽中,用于实现所述导向套与活塞杆的密封;以及

缓冲环,其设于所述第三凹槽中,且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三O形圈的外侧,其与所述第三O形圈抵接,用于为所述第三O形圈提供轴向支撑力。

优选地,所述液压油缸还包括防尘圈,其设于所述导向套与所述活塞杆之间,且靠近所述导向套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液压油缸还包括油塞和第五O形圈,所述第五O形圈设于所述油塞和缸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的内侧开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内设有轴用圈。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缸还包括螺套,其套设于所述缸体的端部,用于实现所述活塞杆与缸体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套的外侧设有开槽锥端紧定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缸还包括圆螺母,其设于所述耳环与活塞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缸还包括六角螺母,其设于所述缸体的端部与所述缸头之间。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缸,通过在O形圈的一侧设置缓冲环,当液压油缸内的压力较小时,所述O形圈可以实现液压油缸的良好密封;当液压油缸内的压力较大时,所述缓冲环为所述O形圈提供支撑力,并通过释放弹性势能逐步缓解O形圈的压力,从而平缓的实现承压,避免高压油冲破所述O形圈,从而实现良好的密封,避免漏油。

(2)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缸,通过在所述缓冲环的外侧,设置防尘圈,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粉尘渗透进入所述液压油缸,避免造成液压油缸堵塞,从而提高液压油缸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缓冲环的液压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同一个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与零件,其中:1-耳环、2-圆螺母、3-活塞杆、4-螺套、5-导向套、6-缸体、7-标牌、8-活塞、9-孔用圈、10-六角螺母、11-开口销、12-油塞、13-第五O形圈、14-缸头、15-第一O形圈、16-第二O形圈、17-铆钉、18-轴用圈、19-开槽锥端紧定螺钉、20-第三O形圈、21-缓冲环、22-第四O形圈、 23-防尘圈、24-孔用弹性挡圈、25-向心关节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缓冲环的液压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液压油缸包括:耳环1、圆螺母2、活塞杆3、螺套4、导向套5、缸体6、标牌7、活塞8、孔用圈9、六角螺母10、开口销11、油塞12、第五O形圈13、缸头14、第一O形圈15、第二O形圈16、铆钉17、轴用圈18、开槽锥端紧定螺钉19、第三O形圈20、缓冲环21、第四O形圈22、防尘圈23、孔用弹性挡圈24以及向心关节轴承25。

如图1所示,耳环1通过圆螺母2与所述活塞杆3连接,所述活塞杆3套设于所述缸体6上,所述螺套4通过开槽锥端紧定螺钉19与所述缸体连接,所述活塞8套设于所述活塞杆3的一端,所述缸体6的一端部通过六角螺母10与所述缸头14连接。所述活塞8、活塞杆3的端部与六角螺母10之间形成无杆腔室,所述活塞杆3、导向套5以及缸体6之间形成有杆腔室。

如图1所示,所述活塞8的外周壁上沿周向开有呈环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O形圈15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中,用于实现活塞与缸体 之间的密封;所述活塞杆靠近活塞的一端外周壁上沿周向开有呈环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O形圈16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中,用于实现活塞8与活塞杆3之间的密封;同时,第一O形圈15和第二O形圈16隔断所述无杆腔室与有杆腔室的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导向套5的外周壁上沿周向开有呈环形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O形圈20设于所述第三凹槽中,用于实现所述导向套与缸体之间的密封;所述导向套5的内周壁上沿周向开有呈环形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O形圈22设于所述第四凹槽中,用于实现所述导向套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

通过第一O形圈实现缸体与活塞之间的密封,通过第二O形圈实现活塞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通过第三O形圈实现导向套与缸体之间的密封;通过第四O形圈实现导向套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从而使得该液压油缸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环21设于所述第三凹槽中,且位于所述第三O形圈20的外侧,用于为所述第三O形圈20提供支撑力;当液压油缸内的压力较小时,所述第三O形圈20可以实现液压油缸的良好密封;当液压油缸内的压力较大时,所述缓冲环21为所述第三O形圈22提供支撑力,并通过释放弹性势能逐步缓解O形圈的压力,从而平缓的实现承压,且能够实现良好的密封,避免漏油。

如图1所示,所述油塞12与缸体6之间设有第五O形圈,用于实现所述油塞12与缸体6之间的密封。通过第五O行密封圈实现油塞与缸体之间的密封,从而保证该油缸在加注油后密封良好,避免出 现漏油现象。

如图1所示,在所述导向套5与所述活塞杆3之间,靠近所述活塞杆的端部,设有防尘圈23,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粉尘渗透进入所述液压油缸,避免造成液压油缸堵塞,从而提高液压油缸的使用寿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