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168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多路阀,尤其涉及一种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



背景技术:

叉车、装载机和挖掘机等设备中均会使用液压多路阀。传统叉车多路阀为单稳分流形式,即多路阀双泵供油,P1口来油经过单稳分流阀芯以恒定流量供给转向器,无论转向器工作与否,都以恒定25L/min的流量供给转向器,转向器不工作流量就完全浪费;P2口来油直接合流到多路阀的工作系统,无论升降阀片、倾斜阀片及属具阀片,都会是双泵大流量供给工作系统,到达各个执行机构完成相应动作。

为了满足叉车升降速度的要求,传统叉车多路阀均采用双泵同时工作(双泵合流),但是到倾斜油缸以及后面的属具油缸都是双泵供油工作,由于倾斜油缸和属具油缸直径小,所需流量不多,双泵供油的流量大幅超出了所需流量,所以系统压力会升高至安全阀控制压力,使得安全阀打开卸荷,从而系统会迅速升温,既浪费了能量又损害液压系统。

中国专利文献CN204003711U公开了一种叉车多路阀,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进油阀片a(带有第一进油口P1、转向口CF和LS口)和合流起升阀片b(带有A1口和第二进油口P2),该进油阀片a和合流起升阀片b之后可并联多个换向阀片,例如倾斜阀片c(带有A2口和B2口)、属具阀片d(带有A3口和B3口)、回油阀片f(带有A4口和B4口),其中,第一进油口P1设计在进油阀片的端面,而进油阀片顶面的一个油口封堵不使用,阀片油道设计复杂;第二进油口P2在不工作时依次经过后续各阀片b、c、d和e的中位油道至回油口T,压阻较大,压力损失较高;另外,在进油阀片的出油口上设置第一安全阀P1和第二安全阀P2,该第一安全阀P1和第二安全阀P2设定相同的额定压力,在卸压时二者相互干扰,具有较大的噪音。

因此,有必要对上述叉车合流起升阀片进行改进,以优化阀片内部结构,降低叉车多路阀的压力损失和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以优化内部结构,以降低压力损失和噪音。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包括进油阀片和合流起升阀片,所述进油阀片具有第一进油口、转向油口、位于所述第一进油口下方的优先转向阀杆,所述合流起升阀片具有第二进油口、起升油口、位于第二进油口下方的升降阀杆,所述进油阀片的优先转向阀杆的中部下方设有沿阀片厚度方向延伸的剩余油道,所述剩余油道下方设有回油通道,所述剩余油道与回油通道之间的油路上设置唯一一个主安全阀,所述合流起升阀片的与升降阀杆配合的中位油道直接与所述剩余油道连通,所述升降阀杆的上方设有沿阀片厚度方向延伸的并联油道,所述起升油口的控制油道上设有逻辑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二进油口在所述升降阀杆在中位时与所述回油通道直接连通、在所述升降阀杆位于起升位时与所述中位油道连通以实现合流。

进一步地,上述逻辑单向阀至所述回油通道之间的油路上设有常闭电磁阀,所述常闭电磁阀在外部安全座椅触发入座信号时打开。

进一步地,上述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还包括与所述常闭电磁阀并联设置的手动卸荷阀。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进油口P1和第二进油口P2相邻布置。

进一步地,上述进油阀片的转向安全阀位于所述优先转向阀杆下方,并且所述转向安全阀和所述主安全阀位于所述剩余油道的左右两侧。

本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具有转向优先功能、起升双泵合流功能、OPS功能,与其他与其他换向阀片配合,可用于大吨位双泵进油工作的叉车液压系统。与传统叉车多路阀相比,进油阀片内部结构简化,剩余油道与回油通道仅设计一个安全阀,避免第一进油口来油和第二进油口来油分别设置安全阀造成系统干扰噪声问题,另外第二进油口来油在合流起升阀片不工作时直接回油箱,能量耗损减少,更加节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叉车多路阀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叉车多路阀的液压原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的示意图;

图4是使用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的叉车多路阀的示意图;

图5是使用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的叉车多路阀的液压原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的进油阀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的合流起升阀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是图7所示的A-A截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进油阀片; 20、合流起升阀片;

30、倾斜自锁阀片; 40、回油阀片;

P1、第一进油口; CF、转向油口;

P2、第二进油口; A1、起升油口;

A2、工作进油口; B2、工作回油口;

T1、回油口一; T2、回油二;

11、剩余油道; 12、单向阀;

13、优先转向阀杆; 15、转向安全阀;

16、进油通道; 21、中位油道;

22、第一连通阀槽; 23、第二连通阀槽;

24、并联油道; 25、主安全阀;

26、电磁阀; 27、手动卸荷阀;

28、逻辑单向阀; 29、升降阀杆;

41、回油通道; 42、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参照图3、图6和图7,本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100包括进油阀片10和合流起升阀片20,所述进油阀片10具有第一进油口P1、转向油口CF、位于所述第一进油口P1下方的优先转向阀杆13,所述合流起升阀片20具有第二进油口P2、起升油口A1、位于第二进油口P2下方的升降阀杆29,所述进油阀片10的优先转向阀杆13的中部下方设有沿阀片厚度方向延伸的剩余油道11,所述剩余油道11下方设有回油通道41,所述剩余油道11与回油通道41之间的油路上设置唯一一个主安全阀25,所述合流起升阀片20的与升降阀杆29配合的中位油道21直接与所述剩余油道11连通,所述升降阀杆29的上方设有沿阀片厚度方向延伸的并联油道24,所述起升油口A1的控制油道上设有逻辑单向阀28,其中,所述第二进油口P2在所述升降阀杆29在中位时与所述回油通道41直接连通、在所述升降阀杆29位于起升位时与所述中位油道21连通以实现合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充分利用进油阀片10顶部的两个油口,一个作为转向口CF,一个作为第一进油口,简化了进油阀片内部结构:优先转向阀杆13下方为剩余油道11,剩余油道11左右两侧阀壁分别为转向安全阀15和主安全阀25,剩余油道11下方为回油通道41,如此油道结构简明紧凑。双泵合流时仅适用一个主安全阀,避免了系统工作干扰进而产生噪声的问题。另外,第二进油口在不合流时直接进入回油通道,与走中位油道卸油相比,能量损失大幅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油道的特殊布置如下:如图6的截面图所示,在优先转向阀杆13的轴向长度上间隔设置两个进油通道16,这两个进油通道16在阀片厚度方向上连通,进而易于实现图5所示的转向油口CF的布局。如图7的截面图所示,在升降阀杆的轴向长度上间隔设置两个中位油道21,这两个中位油道21在阀片厚度方向上连通,进而易于实现图5所示的合流起升阀片的三维八通换向的控制逻辑。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逻辑单向阀28至所述回油通道41之间的油路上设有常闭电磁阀26,所述常闭电磁阀26在外部安全座椅触发入座信号时打开。在本实施例中,只有人坐在座椅上时,推动升降阀杆29才能是叉车门架靠自重下降。实现了OPS功能。更进一步地,上述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100还包括与所述常闭电磁阀26并联设置的手动卸荷阀27,以在常闭电磁阀失效时手动卸荷。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进油口P1位于进油阀片的顶面,并且与第二进油口P2相邻布置。与现有技术将第一进油口P1设计在端面和将进油阀片顶面的一个油口封堵布局相比,本布局将现有设计中进油阀片顶面的被封堵的油口作为第一进油口,充分利用了现有结构,简化了阀片内部的油道设计,使得液压部件布局更加合理紧凑。

图4和图5示出了本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与其他阀片配合构成叉车多路阀的一个实例。如图4和图5所示,叉车多路阀包括由进油阀片10和合流起升阀片20组成的转向合流起升阀片组、倾斜自锁阀片30、以及回油阀片40,所述进油阀片10上设有第一进油口P1,所述合流起升阀片20上设有第二进油口P2,所述合流起升阀片20内设有与中位油道21连通的并联油道24(该段也记为并联油道A),所述进油阀片10的剩余油道11与所述并联油道A连通,所述剩余油道11与回油通道41之间设置唯一一个主安全阀25,所述合流起升阀片20为三位八通换向阀,所述三位八通换向阀在中位时形成第一连通阀槽22,所述第二进油口P2通过第一连通阀槽22与回油通道41连通以实现在不起升操作时直接卸油,所述三位八通换向阀在起升位时形成第二连通阀槽23,所述第二进油口P2通过第二连通阀槽23合流至所述中位油道21以实现起升合流并通过唯一一个主安全阀25卸压。

该叉车多路阀在工作时,叉车液压系统的一个液压泵向进油阀片的进油口P1供油,经过优先阀,在转向器不转向时,P1口来油推开优先阀芯全部到工作系统工作,当需要转向时转向器工作,优先保证转向器转向所需转向流量,剩余部分的油液由剩余油道向工作系统工作。

合流进油口P2在叉车门架不起升时,通过回油口全部低压回油箱;当叉车门架需要起升时,拉出升降阀杆门架起升,p2口的来油与回油道关闭,使得P2口的来油也建立压力与P1口来油在中位油道汇合,共同到升降油缸工作,达到合流的目的。若不操作升降阀杆,单独操作倾斜阀杆及属具阀杆,P2口来油直接回油,不参与工作。由于大吨位叉车倾斜油缸及后面的属具油缸缸径小,需要的流量小,所以到倾斜油缸及后面的油缸只需要单泵工作就完全满足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油阀片10为优先转向进油阀片,所述优先转向阀杆的下方设有转向安全阀15,叉车多路阀在工作时,如图5所示,液压油从P1口进入阀内,优先到转向口CF口;转向器不工作时,阀上的LS口直接从转向器内部回油,使得非弹簧侧与弹簧侧产生压差,将优先阀芯推开,系统来油到工作系统;转向器转向时,通过转向器的运转将LS口封闭,使LS口与转向器的负载接通,LS口得到转向器的反馈压力,从而保证系统来油优先保证转向所需要的流量。

在一实施例中,回油阀片40上设有用于控制回油通断以实现OPS功能的电磁阀42。该叉车多路阀带有OPS功能,即只有人坐在叉车座椅上时回油阀片上的常开电磁阀得电关闭,整个液压系统才会建立起工作压力,系统才会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倾斜自锁阀片30内设有并联油道B,所述并联油道B与并联油道A连通。

本叉车多路阀阀适用于大吨位双泵进油工作的叉车系统,本阀的突出特点是:安全、节能。

与传统叉车多路阀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叉车多路阀具有以下特点:

(1)该阀增加了OPS功能,具有安全防护功能,为防止误操作造成损失或人员伤亡提供了安全保障。

(2)该阀具有转向优先功能,不转向时泵来油全部到工作系统,充分利用了P1口来油的流量,提高了门架上升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3)该阀具有起升双泵合流功能,既满足叉车实际工作要求又节约了能量,在同一台车上做热平衡试验,与传统阀比较节能19%。该阀是在满足升降大流量工作的前提下,设计了升降双泵合流,到倾斜自锁油缸和后面的属具油缸只有单泵工作,合理利用了系统的能量,起到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4)该进油阀片的剩余油道与回油通道仅设计一个安全阀,避免两个安全阀造成的系统干扰噪声问题,另外第二进油口来油在合流起升阀片不工作时直接回油箱,能量耗损减少,更加节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