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油量可变的内齿式流量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9339发布日期:2018-07-27 21:0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齿式流量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油量可变的内齿式流量泵。



背景技术:

传统内齿式流量泵,能够满足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对润滑油量的需求,但在作业工况下,发动机转速提高,油泵供油量成比率提升,实际润滑油量需求并未明显提高,过量的润滑油,透过泄载阀排回油底壳,虚耗发动机功率,同时因润滑油循环泄载,造成油温提高,油质早期劣化,缩短润滑油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出油量可变的内齿式流量泵,来解决油泵出油量不可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出油量可变的内齿式流量泵,包括泵体、外齿轮、内齿轮、第一隔断组件、第二隔断组件以及顶压组件,所述泵体包括入油口以及出油口,入油口设置在泵体的右下方,出油口设置在泵体的左下方,所述外齿轮、内齿轮、第一隔断组件、第二隔断组件以及顶压组件均设置在泵体内,所述第一隔断组件以及第二隔断组件分别设置在该泵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隔断组件的固定端与泵体相连接,第一隔断组件的活动端顶设在内齿轮的外壁,所述第二隔断组件的固定端与泵体相连接,第二隔断组件的活动端顶设在内齿轮的外壁,所述顶压组件的固定端与泵体相连接,所述顶压组件的活动端与内齿轮外侧面相接触,所述外齿轮设置在内齿轮中并与之啮合;

所述第一隔断组件包括第一隔片弹簧以及第一隔片,第一隔片弹簧以及第一隔片相连接,第一隔断弹簧与泵体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断组件包括第二隔片弹簧以及第二隔片,第二隔片弹簧以及第二隔片相连接,第二隔断弹簧与泵体相固定连接,所述顶压组件包括限动部件以及限动弹簧,所述限动弹簧设置在泵体的右侧,所述限动弹簧的一端与泵体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动部件相连接,限动部件顶设在内齿轮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限动部件是顶块,顶块的一端与限动弹簧相连接,另一端与内齿轮外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限动部件是限动环,所述限动环套设在内齿轮外部,限动弹簧与限动环外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断组件以及第二隔断组件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片与第二隔片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隔片弹簧与第二隔片弹簧的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限动弹簧的大小比第一隔片弹簧以及第二隔片弹簧大。

进一步地,所述内齿轮与外齿轮均是摆线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内齿轮的齿数比外齿轮的齿数大1齿。

进一步地,所述泵体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隔片弹簧设置在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隔片弹簧设置在第二凹槽中,所述限动弹簧设置在第三凹槽中。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该出油量可变的内齿式流量泵利用第一隔断组件、第二隔断组件将泵体内的空间隔成两个有压力差的腔室,再利用顶块组件中的限动弹簧来平衡两个存在压力差的腔室形成的推力,随齿轮转速提高,压力差越大,顶块组件对外齿轮的作用力也随之增大,可控制油泵的出油量不会随着发动机的转速的提高排油量不断增大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出油量可变的内齿式流量泵包括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种出油量可变的内齿式流量泵包括限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泵体;

11、入油口;

12、出油口;

13、低压腔;

14、高压腔;

2、外齿轮;

3、内齿轮;

41、第一隔片弹簧;

42、第一隔片;

51、第二隔断弹簧;

52、第二隔片;

61、限动弹簧;

62、顶块;

63、限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油量可变的内齿式流量泵,包括泵体1、外齿轮2、内齿轮3、第一隔断组件、第二隔断组件以及顶压组件,流量泵的作用是将润滑油送至与该泵体相连接的发动机各摩擦部位,使润滑油在润滑路中循环,以保证发动机得到良好的润滑,流量泵的工作原理是:当与流量泵相连接的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的轮轴带动泵体的主动齿轮转动,齿轮甩动泵体内的润滑油沿泵体内壁从入油口流至出油口,形成低压,产生吸力,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即被吸入入油口,而出油口处的润滑油越积越多,因而压力增高,润滑油便被压到各摩擦部分,实现强制润滑。

所述泵体包括入油口以及出油口,入油口设置在泵体的右下方,出油口设置在泵体的左下方,所述泵体还包括高压腔14以及低压腔13,低压腔与入油口相贯通连接,高压腔与出油口贯通连接,高压腔以及低压腔均设置在泵体内,高压腔以及低压腔均包裹在内齿轮的外部,高压腔与低压腔的两端间隙设置,所述间隙分别是送油平面以及回油平面,高压腔设置在泵体的左侧,低压腔设置在泵体的右侧,由低压腔转向高压腔方向经过的间隙是送油平面,由高压腔转向低压腔方向经过的间隙是回油平面;所述外齿轮与内齿轮的作用是靠两者的相互啮合转动将流入泵体内部的润滑油自入油口输送到出油口,所述第一隔断组件以及第二隔断组件的作用是将泵体内部的空间区隔成高压腔以及低压腔,防止两个腔室连通,在内齿轮的外部两侧形成压力差,从而实现润滑油的输送,所述低压腔与泵体的入油口相贯穿连接,所述高压腔与泵体的出油口相贯穿连接。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断组件以及第二隔断组件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第一隔断组件以及第二隔断组件产生的压力能够相互平衡,送油速率更为可控。

所述外齿轮、内齿轮、第一隔断组件、第二隔断组件以及顶压组件均设置在泵体内,所述第一隔断组件以及第二隔断组件分别设置在该泵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隔断组件包括固定端以及活动端,所述第一隔断组件的固定端与泵体相固定连接,第一隔断组件的活动端自与泵体相固定连接的位置向泵体内沿伸至顶设在内齿轮的外壁;所述第二隔断组件包括固定端以及活动端,所述第二隔断组件的固定端与泵体相固定连接,第二隔断组件的活动端自与泵体相固定连接的位置向泵体内沿伸至顶设在内齿轮的外壁;所述顶压组件包括固定端以及活动端,所述顶压组件的固定端与泵体相固定连接,顶压组件的活动端自与泵体相固定连接的位置向泵体内沿伸,所述顶压组件的活动端与内齿轮外侧面相接触,顶压组件的活动端顶设在内齿轮外侧面上。

所述外齿轮设置在内齿轮中并与之啮合,外齿轮做为主动轮,外齿轮套设在主动轴上,随主动轴的转动,套设在主动轴上的外齿轮也随之转动,与外齿轮啮合的内齿轮随外齿轮同步转动,内外齿轮成偏心组合,依同一方向旋转时,内外齿轮的齿间所形成的空间发生变化,达到吸油及排油功能。在低压腔中,随齿轮转动,内外齿轮的齿间空间由小变大,形成负压,将润滑油自吸油口吸入齿间空间,润滑油进入高压腔时,内外齿轮的齿间空间再由大变小,形成高压将润滑油由内外齿轮的齿间排挤向泵体出油口,达到吸入、排出的传送功能。

所述第一隔断组件4包括第一隔片弹簧41以及第一隔片42,第一隔片弹簧以及第一隔片相连接,第一隔片弹簧为第一隔断组件的固定端,第一隔断弹簧与泵体相固定连接,第一隔片是第一隔断组件的活动端,第一隔片在第一隔片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对内齿轮的外侧壁进行挤压,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泵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隔断弹簧设置在第一凹槽内。

所述第二隔断组件5包括第二隔断弹簧51以及第二隔片52,第二隔片弹簧以及第二隔片相连接,第二隔片弹簧为第二隔断组件的固定端,第二隔断弹簧与泵体相固定连接,第二隔片是第二隔断组件的活动端,第二隔片在第二隔片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对内齿轮的外侧壁进行挤压,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泵体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隔断弹簧设置在第二凹槽内。

所述顶压组件6包括限动部件以及限动弹簧61,所述限动弹簧设置在泵体的右侧,限动弹簧为顶块组件的固定端,所述限动弹簧的一端与泵体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动部件相连接,限动部件为顶块组件的活动端,限动部件顶设在内齿轮外壁上,提供自右向左的弹力与泵体内部的高低压形成的自左向右的压力相平衡;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泵体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限动弹簧设置在第三凹槽中。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限动部件是顶块,顶块的一端与限动弹簧相连接,另一端与内齿轮外壁相接触,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断组件的活动端是顶块。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限动部件是限动环,所述限动环套设在内齿轮外部,限动弹簧与限动环外部相连接,在本实施例或中,所述第一隔断组件的活动端是限动环。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片与第二隔片的大小相同。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片弹簧与第二隔片弹簧的大小相同,故而由第一隔片弹簧以及第二隔片弹簧作用在内齿轮外侧面上的力相同,达到了作用力的平衡。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动弹簧的大小比第一隔片弹簧以及第二隔片弹簧大,高低压两腔室间存在的压力差形成推力P,推力P的方向自高压腔指向低压腔,推力推动内齿轮压缩限动弹簧至推力与限动弹簧所产生的弹簧力形成平衡,发动机的速率越快,泵体内的内外齿轮转速加快,随内外齿轮转速逐渐提供,高低压腔室内所形成的压力差越大,推力P越大,外齿轮绕行角度越大,该流量泵的送油量变小。

优选地,所述内齿轮与外齿轮均是摆线齿轮,摆线齿轮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运转平稳和寿命长等优点。更优选地,所述内齿轮的齿数比外齿轮的齿数大1齿,内齿轮与外齿轮存在的空隙较小。

在操作工况转速提高时,调降送油量,降低发动机功率损耗,以乘用车为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出油量可变的内齿式流量泵,约可降低2%~6%不等的油耗,又可取消泄载阀,降低成本,润滑油油温下降,缓解劣化,既节能又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