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叶固定结构及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9479阅读:1102来源:国知局
风叶固定结构及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叶片的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固定牢固,且无需螺钉固定的风叶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风扇叶片常常使用风叶法兰配合螺钉螺帽固定风叶,不但组装复杂,而且容易使得风扇的叶片安装不牢靠,风扇运行时,叶片往往相对于轴芯发生倾斜或者摇晃。故,急需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风扇叶片固定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叶固定结构及风扇,用于固定风叶,固定牢固,且无需螺钉固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叶固定结构,用于固定风叶,包括风叶固定帽和固定介子,所述风叶固定帽包括柱状的本体固定部和沿所述本体固定部的前半部分向外径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向后的一侧形成有卡合面,所述风叶安装于所述本体固定部的后半部分,所述固定介子上开设有与所述本体固定部外周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固定介子通过安装孔紧固安装于所述本体固定部的后半部分上并将所述风叶卡合于所述卡合面和固定介子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风叶固定帽固定在轴芯上,将风叶穿在风叶固定帽上,通过一个介子与风叶固定帽的配合将风叶挤压紧固固定在风叶固定帽上,固定牢固,且无需螺钉固定。

较佳地,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本体固定部后端的梯形部分和与所述梯形部分相连并形成于所述本体固定部中间的固定片。

较佳地,所述本体固定部为金属件,所述本体固定部沿其轴心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介子为金属件。

较佳地,所述本体固定部为呈圆柱状或棱柱状。

较佳地,所述本体固定部的外周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铆压配合或者过盈配合或者挤压配合。

较佳地,所述固定介子为中空的柱状体或中空的片状体。

较佳地,所述风叶临近所述本体固定部的一侧呈弯折状并在与所述固定介子相对的一面上还开设有容纳所述固定介子的凹槽,在于所述固定介子相背的一面上形成与所述卡合面相互配合的卡合台。

较佳地,所述本体固定部上沿从前到后的方向开设有与轴芯上的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本体固定部通过所述螺纹孔安装于所述轴芯上。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叶固定结构、轴芯和驱动机构,所述风叶固定结构如上所述,所述风叶固定帽安装或一体成型于所述轴芯上,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轴芯转动。

较佳地,所述风叶固定帽卡合安装于所述轴芯上或者通过沿其轴心设置的固定孔过盈配合于所述轴芯的外周上或者通过其轴心设置的螺纹孔螺纹安装于所述轴芯外周的外螺纹上。

更佳地,所述轴芯沿其周向以一定间距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轴芯的轴向平行的条形凸起。

较佳地,所述轴芯的末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本体固定部上沿从前到后的方向开设有所述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本体固定部通过所述螺纹孔和外螺纹的螺纹配合安装于所述轴芯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风叶固定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风叶固定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风叶固定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风扇,包括风叶固定结构100、轴芯20 和驱动机构(图中未示),所述风叶固定结构100如图1-3所示,所述风叶固定结构100的风叶固定帽30固定或一体成型于所述轴芯20上,所述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带动所述轴芯20转动。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叶固定结构100,用于固定风叶 10,包括风叶固定帽30和固定介子40,所述风叶固定帽30包括柱状的本体固定部31和沿所述本体固定部31的前半部分向外径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卡合部32,所述第一卡合部32向后的一侧形成有卡合面323,所述风叶10安装于所述本体固定部31的后半部分,所述固定介子40上开设有与所述本体固定部31外周挤压配合的安装孔41,所述固定介子40通过安装孔41紧固安装于所述本体固定部31的后半部分上并将所述风叶10卡合于所述卡合面323和固定介子40之间。组装时,先将风叶固定帽30固定在轴芯20上,将风叶10穿在风叶固定帽30 的后半部分上,将固定介子40通过安装孔41穿在本体固定部31的后半部分的外周上,通过挤压设备将本体固定部31与固定介子挤压配合,从而将风叶01 挤压紧固固定在一起,固定牢固,且无需螺钉固定。其中,所述本体固定部31 为金属件,所述固定介子40为金属件,本实施例中,所述风叶固定帽为一体式结构,当然所述风叶固定帽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芯20的末端外表面沿其周向以一定间距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轴芯的轴向平行的条形凸起,以使所述轴芯末端的外表面横截面呈锯齿状,所述本体固定部31上沿从前到后的方向开设有轴芯20的末端过盈配合的固定孔311,所述本体固定部31通过固定孔311固定于轴芯20末端上并与其若干条形凸起过盈配合。

在另一优化实施例中,所述轴芯20的末端开设有外螺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固定部31上沿从前到后的方向开设有与所述轴芯20上的外螺纹螺纹配合以安装所述轴芯20的螺纹孔。本体固定部31通过螺纹孔和外螺纹的配合安装于所述轴芯20上。当然,所述风叶固定帽30还可以一体成型于轴芯20,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安装或者卡合安装于所述轴芯20上等等。

参考图2,所述第一卡合部32包括形成于所述本体固定部31后端的梯形部分321和与所述梯形部分321相连并形成于所述本体固定部31中间的固定片 322。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固定部31为呈中空的圆柱状,当然,所述本体固定部31还可以为中空的棱柱状。

参考图3,所述固定介子40为中空的片状体。当然,所述固定介子还可以为中空的柱状体或者其他的帽状体,只要其与风叶固定帽30相对的一侧形成中空的柱状或者中空的片状,均可使得固定介子40将风叶10稳定地固定于风叶固定帽30上。

参考图2,所述风叶10临近所述轴芯20的一侧呈弯折状并在与所述固定介子40相对的一面上还开设有容纳所述固定介子40的凹槽11,在于所述固定介子40相背的一面上形成与所述卡合面323相互配合的卡合台12。

参考图3,所述风叶10包括叶片13和将所述叶片13连接于中心的中心安装部14,所述中心安装部14上开设有与所述本体固定部31外表面相对应的通孔141,所述本体固定部31与所述叶片13相互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相互卡合的卡合槽51和卡合块52。

参考图1至图3,组装所述风叶固定结构100时,先将风叶固定帽30固定在轴芯20上,将风叶10穿在风叶固定帽30的后半部分上,将固定介子40通过安装孔41穿在本体固定部31的后半部分的外周上,此时本体固定部31的后半部分尺寸略小于或者等于安装孔41的孔径,将固定介子40装入本体固定部 31上以使风叶10被挤压于卡合面323和固定介子40之间后,通过挤压设备从本体固定部31上沿其轴向设置的孔(固定孔311)扩充挤压本体固定部31,以使本体固定部31的外周与挤压配合。

当然,所述固定介子40的安装孔41也可以与所述本体固定部31外周过盈配合或者铆压配合等等,以使固定介子40可通过安装孔41紧固安装于所述本体固定部31的后半部分上。其中,铆压配合与挤压配合的安装方式类似,区别仅在于铆压时,本体固定部31的外周上设有凸设若干铆钉,铆压设备从本体固定部31上沿其轴向设置的孔(固定孔311)扩充挤压将铆钉安装于安装孔41的孔壁内,以使安装孔41和本体固定部31铆压配合。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