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感应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9722发布日期:2018-08-07 22:3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感应风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感应风扇。



背景技术:

电风扇简称电扇,也称为风扇、扇风机,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广泛用于家庭、教室,办公室、商店、医院和宾馆等场所。市面上的风扇,因不知道使用者在哪,所以会不停的左右地吹,想要使用者在不同位置都感受到凉风,但这样凉风便不能集中在使用者身上,造成电力浪费,虽然外面可以用人手来固定风向,但每次人离开该位置时,都要再动手调整向,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节能感应风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感应风扇,包括机体和检测装置,所述机体的上方固定设有电机室,所述机体下方固定设有底座,所述机体的外侧开凿有出风口,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内的上方固定设有人体感应器、ARDUINO接收感应器、控制器和信号转换器,所述人体感应器电性连接 ARDUINO接收感应器,所述ARDUINO接收感应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信号转换器,所述信号转换器电性连接电机室内的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电性连接电动机。

优选的,所述电机室的上方固定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内固定设有操作按钮,所述电机室的内部固定设有电动机和信息接收器,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电动机。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内固定设有栅栏型条状挡风板。

优选的,所述电动机传动连接风扇上的转动轴和摆动轴。

优选的,所述机体通过电线连接外界电源。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人体感应器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可以检测人体的是否存在,来控制风扇的转动和停止,风扇可以将凉风集中在使用者身上,充分的使用了能源,智能控制,不用人手固定吹风方向,懂得自动关机,避免因忘记关机而做成电力浪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感应风扇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感应风扇的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感应风扇内部设备的运行框图。

图中:1-机体,2-出风口,3-电机室,4-控制面板,5-检测装置,6-底座,7-控制器,8-人体感应器,9-ARDUINO接收感应器,10-信号转换器,11-外界电源,12- 电动机,13-摆动轴,14-风扇,15-信号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节能感应风扇,包括机体1和检测装置5,所述机体1的上方固定设有电机室3,所述机体1下方固定设有底座6,所述机体1的外侧开凿有出风口2,所述机体1的一侧固定设有检测装置5,所述检测装置5内的上方固定设有人体感应器8、ARDUINO接收感应器9、控制器7和信号转换器10,所述人体感应器8电性连接ARDUINO接收感应器9,所述ARDUINO接收感应器9电性连接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电性连接信号转换器10,所述信号转换器10电性连接电机室3内的信号接收器15,所述信号接收器15电性连接电动机12。

所述电机室3的上方固定设有控制面板4,所述控制面板4内固定设有操作按钮,所述电机室3的内部固定设有电动机12和信息接收器15,所述控制面板4电性连接电动机12。控制面板4用于设置风量大小和开关机。所述出风口2内固定设有栅栏型条状挡风板。栅栏型条状挡风板起到调节风量的作用。所述电动机12传动连接风扇14上的转动轴和摆动轴13。转动轴和摆动轴13 分别控制风速和摆风。所述机体1通过电线连接外界电源11。外界电源11为设备提供电力。

工作原理:当人体感应器检测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会发出一个讯号(代号为1)给ARDUINO接收感应器9,而ARDUINO接收感应器9会控制风扇的控制器7,使摆动轴13停止右左摆动;当人离开,人体感应器8检测不到人体,便会发出另一讯号(代号为0)给ARDUINO接收感应器9,使风扇再次右左摆动找寻使用者,并开始计时,一段时间内如果再到收不到讯号,那么ARDUINO接收感应器9控制风扇的遥控器发出开机讯号,懂得自动关机,充分的使用了能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