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腔活塞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929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腔活塞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压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两腔活塞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实现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制冷循环。压缩机按结构可划分为活塞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离心压缩机等等。活塞压缩机包括缸体、活塞、转轴、电机等组成,电机经转轴带动活塞运动,活塞与缸体组成工作室。活塞在运动过程中改变工作室的容积。工作室周期性的吸入和排出流体介质。现有活塞压缩机的工作室较少,压缩效率较低。鉴于此,现有技术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两腔活塞式压缩机,两腔缸体与三角活塞组成三个工作室,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两腔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容置区;

缸体,该缸体具有一压缩腔,所述压缩腔的底部设有出气孔;

端盖,该端盖固定在所述缸体侧壁,该端盖的底部设有进气孔;

三角活塞,该三角活塞位于所述压缩腔内,该三角活塞至少部分的压在所述进气孔或出气孔上,该三角活塞具有三个顶点,所述的三个顶点抵靠在所述压缩腔的内侧壁;

转轴,该转轴的顶部伸入所述端盖,该顶部设有偏心段,该偏心段连接至所述三角活塞;

内齿轮,所述内齿轮固定在所述三角活塞内,

外齿轮,所述外齿轮固定在所述缸体的底部,该外齿轮啮合至所述内齿轮,

电机组件,该电机组件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固定在所述容置区内,所述转子连接至所述转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两腔活塞式压缩机中,所述缸体经多个螺柱孔连接至所述端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两腔活塞式压缩机中,所述螺柱孔的直径为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两腔活塞式压缩机中,所述壳体由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组成,该第一壳体经一法兰结构连接至所述第二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两腔活塞式压缩机中,所述缸体设有挡片,该挡片压在所述出气孔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两腔活塞式压缩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三角活塞的三个顶点压在缸体内侧壁,该三角活塞与缸体组成三个独立的工作室。转轴带动三角活塞转动,三个工作室的容积周期性的变化,独立的完成气体压缩循环,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两腔活塞式压缩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视图;

图4为图3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端盖示意图;

图6为图3的缸体的示意图;

图7为图3的三角活塞的示意图;

图8为图3的转轴的示意图;

图9为图3的外齿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9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两腔活塞式压缩机,大致由壳体10、缸体20、端盖30、三角活塞40、转轴50、内齿轮60、外齿轮70以及电机组件80组成。壳体10由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组成,该第一壳体10经一法兰结构13连接至所述第二壳体10。壳体端部具有进气管道16和出气管道17,用于连接外部压缩机部件。壳体10具有一容置区14,缸体20、三角活塞40、以及电机组件80等部件均位于该容置区14内。缸体20外侧具有安装部21,该安装部21连接至容置区14内侧壁。缸体20设有挡片22,该挡片22压在出气孔27上。缸体20经多个螺柱孔23连接至所述端盖30。螺柱孔23的直径为5mm。三角活塞40被限制在缸体20和端盖30之间。电机组件80包括定子81和转子82,定子81固定在所述容置区14内,转子82连接至转轴50。电机组件经接线柱83连接至外部电源,接线柱83位于壳体上的安装孔15内。转轴50带动三角活塞40转动。外齿轮70固定在缸体20内,内齿轮60经多个销钉孔61连接至所述三角活塞40,销钉孔61的直径为3mm。三角活塞40与缸体20组成三个独立的工作室43。转轴50带动三角活塞40转动,三个工作室43的容积周期性的变化,独立的完成气体压缩循环,提高了工作效率。

缸体20具有一压缩腔24,压缩腔24的内侧壁包括对称分布的凹形弧面25,两个凹形弧面25经倒角面26连接。所述压缩腔24的底部设有出气孔27。端盖30的底部设有进气孔31。端盖30固定在缸体20的一侧,端盖30将压缩腔24限制为一大致封闭的区域。该封闭区域经进气孔31和出气孔27连接外部空间。三角活塞40位于压缩腔24内,该三角活塞40具有三个顶点41以及连接该三个顶点41的凸形弧面42。三个顶点41压在所述凹形弧面25上,部分凹形弧面25与凸形弧面42组成一工作室43。三角活塞40转动时,三个顶点41始终压在压缩腔24的内侧壁,避免活塞无支撑的振动。部分工作室43与进气孔31连通,部分工作室43与出气孔27连通。三角活塞40在不同状态下封闭不同的气孔。在其中一个状态下,工作室43与进气孔31连通,气体充满工作室43。在另一状态下,工作室43与出气孔27连通,开始排气。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腔24为双凹陷圆弧的结构,与之对应的三角活塞40的侧壁为凸起圆弧的结构。凸形弧面42的半径为58.17mm,三角活塞40的轮廓直径为76.01mm。一对进气孔31和出气孔27均对称布置。进气孔31大致位于三角活塞40外部轮廓距离缸体20内侧壁轮廓的远点。该位置的进气孔31可保证三角活塞40可及时封闭进气孔31。凹形弧面25与压缩腔24的底部相交于一棱边,出气孔27位于该棱边上并且凹形弧面25的靠近倒角面26的位置。该位置的出气孔27可保证绝大部分气体可从出气孔27排出。具体而言,进气孔31直径9mm,两进气孔31的距离为62mm。进气孔31直径4mm,两出气孔27的距离为70mm。

三角活塞40的侧面设有第一齿轮安装槽44,所述内齿轮60经至少一个的销轴固定在该第一齿轮安装槽44内。缸体20的底部设有第二齿轮安装槽28,所述外齿轮70设有一凸起部71,该凸起部71经至少一个的销轴孔72固定在该第二齿轮安装槽28内。外齿轮70啮合至所述内齿轮60,三角活塞40相对于缸体20公转并自转达到周期性压缩气室的目的。小齿轮固定在缸体20底部,并部分的插入缸体20内部,大齿轮安装在三角活塞40内,降低了部件的总体厚度,结构轻便化。外齿轮70与内齿轮60的齿数比为2:3。三角活塞40在公转的同时以1.5倍的速度自转,周期性吸气和排气。

转轴50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51、轴肩52、定位段53以及偏心段54。连接段51经键槽连接转子。转轴50经电机带动三角活塞40公转。端盖30具有定位孔32。第一齿轮安装槽44内设有第一沉台孔45,该第一沉台孔45中部设有一通孔46。定位段53可转动的插入所述定位孔32,偏心段54穿过定位孔32并插入通孔46。转轴50还包括一螺旋槽55,该螺旋槽55布置在所述轴肩52、定位段53以及偏心段54的外圆周,螺旋槽55从轴肩52的侧壁延伸至所述偏心段54,该螺旋槽55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一沉台孔45。第一沉台孔45的直径大于内齿轮60的内径。螺旋槽55沿转轴50的周向布置,在转轴50转动过程中,槽内流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入缸体20内。部分润滑油沿螺旋槽55的端部进入内齿轮60和外齿轮70之间,降低齿间磨损。端盖30的靠近所述压缩腔24的一侧设有第二沉台孔33,螺旋槽55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二沉台孔33连通。部分润滑油经沉台孔流入端盖30与三角活塞40之间,降低端盖30与三角活塞40的磨损。外齿轮70的中部设有第一延伸孔73,该第一延伸孔73与所述第一沉台孔45连通。缸体20的底部设有第二延伸孔29,该第二延伸孔29与所述第一延伸孔73连通。部分润滑油经延伸槽流入缸体20底部,降低缸体20与三角活塞40的磨损。本实用新型不限制螺旋槽55的具体结构,作为优选,螺旋槽55的宽度为1.5至2mm,深度为0.5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