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顶防尘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501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分离顶防尘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离顶防尘机构。



背景技术:

分离顶其被应用于汽车维修等等领域中。

分离顶的结构包括缸体和设置在缸体内的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位于缸体内,另一端延长至缸体外。在活塞杆延长至缸体外的一端其设置一个环形间隔件实现上述两者的连接。

然而,上述的结构其防尘性能差,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外界的灰尘容易进入至缸体内部。

为了能够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分离顶[申请号:200820021710.2],动力装置(20)传动连接有螺杆(16);螺杆(16)上螺纹配合连接有螺杆套(12),螺杆套(12)的套壁上轴向开设有滑动槽(13),滑动槽(13)内滑动安装有限位平键(13-1),在该限位平键(13-1)上开设有限位螺孔(13-2);在螺杆套(12)上套装有限位筒(10),限位筒(10)与螺杆套同轴且上下两端开口,限位筒(10)下端固定于机架(2)上;在限位筒(10)上开设有限位孔(8),与限位孔(8)配合连接的限位螺钉(9)穿过限位孔(8)并深入到限位螺孔(13-2)中。通过螺杆套的升降向上推动或者向下拉动工作面。

上述的方案虽然具有如上的诸多优点,但是,上述的方案并未改进上述的技术问题,因此,急需设计一款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分离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尘性能好的分离顶防尘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分离顶防尘机构,分离顶包括一端敞口的缸体,在缸体内设有活塞杆且活塞杆的外端延长至缸体的敞口端外,本机构包括套设在活塞杆外端且与所述的缸体螺纹连接的限位圈,在缸体的敞口端设有与所述的缸体螺纹连接的油缸防护套,在油缸防护套的外端具有位于限位圈外端的环形防尘部,在环形防尘部的内侧具有套在活塞杆外端且与活塞杆密封连接的径向密封部。

在上述的分离顶防尘机构中,所述的油缸防护套、环形防尘部和径向密封部连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的分离顶防尘机构中,所述的油缸防护套单边的壁厚大于环形防尘部的厚度。

在上述的分离顶防尘机构中,所述的环形防尘部厚度大于径向密封部的单边厚度。

在上述的分离顶防尘机构中,所述的径向密封部周向具有倾斜面。

在上述的分离顶防尘机构中,所述的油缸防护套外端侧部设有防滑结构。

在上述的分离顶防尘机构中,所述的防滑结构包括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条形凸起。

在上述的分离顶防尘机构中,所述的条形凸起长度小于油缸防护套的长度。

在上述的分离顶防尘机构中,所述的限位圈外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缺口。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分离顶防尘机构的优点在于:

1、通过设置油缸防护套结合环形防尘部和径向密封部,能够实现轴向和轴向的密封,避免了外界的污染物进入至缸体内,无形中延长了使用寿命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性能,设计更加合理且实用性更强。

2、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缸防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缸体11、活塞杆12、限位圈2、缺口21、油缸防护套3、环形防尘部31、径向密封部32、倾斜面33、防滑结构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分离顶防尘机构,分离顶包括一端敞口的缸体11,在缸体11内设有活塞杆12且活塞杆12的外端延长至缸体11的敞口端外。

本机构包括套设在活塞杆12外端且与所述的缸体11螺纹连接的限位圈2,为了便于拆装,在限位圈2外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缺口21。

缺口21供工具的卡入,从而便于拧动限位圈2。

在缸体11的敞口端设有与所述的缸体11螺纹连接的油缸防护套3,油缸防护套3由橡胶或者塑料制成,在油缸防护套3的外端具有位于限位圈2外端的环形防尘部31,在环形防尘部31的内侧具有套在活塞杆12外端且与活塞杆12密封连接的径向密封部32。

通过设置油缸防护套结合环形防尘部和径向密封部,能够实现轴向和轴向的密封,避免了外界的污染物进入至缸体内,无形中延长了使用寿命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的油缸防护套3、环形防尘部31和径向密封部32连为一体式结构。

一体式的结构,其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还提高了结构强度。

其次,油缸防护套3单边的壁厚大于环形防尘部31的厚度。环形防尘部31厚度大于径向密封部32的单边厚度。

另外,在径向密封部32周向具有倾斜面33。

为了便于拆装,在油缸防护套3外端侧部设有防滑结构34。该防滑结构包括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条形凸起。

条形凸起长度小于油缸防护套3的长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