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往复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5005阅读:8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往复气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往复气缸。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气动系统被广泛应用到了多种生产加工系统中,气动元件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省力化、远程操作的重要基础件。而气缸又是气动工作系统中的主要执行元件,气缸是引导活塞在其中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它在现代的自动化的工作机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执行实现某些工序的实时远程控制,达到无人操作的目的。从目前的趋势看,在大部分使用场合,气动工作系统以其快速响应、控制精准、安全可靠的性能。

但是目前的气缸都是通过电磁阀控制进气、断气进而控制气缸活塞的往复移动,使得气缸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自动往复气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往复气缸,包括前盖、缸筒和后盖,前盖和后盖分别连接于缸筒两端,缸筒内设有可移动的活塞和活塞杆,前盖设有容置腔,活塞杆从前盖容置腔伸入缸筒内与活塞固定连接,容置腔内设有套设于活塞杆上的气阀杆, 气阀杆上设有通气孔,活塞杆上嵌设有卡簧,卡簧两端分别设有与气阀杆配合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气阀杆上设有多个密封凸环,容置腔内壁上设有与密封凸环相配合的多个密封凸块,前盖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连接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通气孔连通,前盖上还设有将第一通道与活塞前端连通的第三通道,活塞杆上设有将通气孔与活塞后端连通的第四通道,前盖内还设有与气阀杆配合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分别位于气阀杆两端。

进一步的,出气口连接有消音器。

进一步的,后盖通过螺纹与缸筒连接,且后盖与缸筒之间设有密封圈,后盖上还设有拧紧孔。

进一步的,前盖两端分别设有与活塞杆配合的缸筒密封螺丝和端面密封螺丝,且缸筒密封螺丝与第一磁铁相抵以将第一磁铁固定于前盖内,端面密封螺丝与第二磁铁相抵以将第二磁铁固定于前盖内。

进一步的,缸筒密封螺丝和端面密封螺丝与活塞杆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活塞杆通过压紧螺母与活塞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密封凸环包括第一凸环、第二凸环、第三凸环和第四凸环,通气孔位于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之间,第四通道与容置腔连接处位于第三凸环与第四凸环之间,密封凸块包括与第一凸环配合的第一凸块、与第二凸环配合的第二凸块、与第三凸环配合的第三凸块以及与第四凸环配合的第四凸块,气阀杆与第一磁铁连接时,第一凸环和第二凸块分离,第二凸环与第二凸块配合,第三凸环与第二凸块分离,第四凸环与第四凸块配合,第一凸环和第二凸块分离使得第二通道与通气孔连通,第二凸环与第二凸块配合使得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封堵,第四凸环与第四凸块配合使得第一通道与第四通道之间封堵,气阀杆与第二磁铁连接时,第一凸环与第一凸块配合,第二凸环与第二凸块分离,第三凸环与第三凸块配合,第四凸环与第四凸块分离,第一凸环与第一凸块配合使得第二通道与通气孔之间封堵,第三凸环与第三凸块配合使得第一通道与通气孔之间封堵,第四凸环与第四凸块分离使得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使用新型使用时,进气口进气,此时气阀杆与第一磁铁相连接,第一凸环和第二凸块分离,第二凸环与第二凸块配合,第三凸环与第二凸块分离,第四凸环与第四凸块配合,第一凸环和第二凸块分离使得第二通道与通气孔连通,第二凸环与第二凸块配合使得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封堵,第四凸环与第四凸块配合使得第一通道与第四通道之间封堵,气体无法经第一通道进入第三通道,气体只能经第二通道、通气孔进入第四通道,气体再经第四通道进入活塞后端,从而推动活塞前移,活塞前移带动活塞杆前移,活塞杆前移带动活塞杆上的卡簧前移,卡簧前移推动第二弹簧前移,当第二弹簧前移至与气阀杆前端相抵时,此时第二弹簧会推动气阀杆克服第一磁铁的磁力前移直至与第二磁铁相连接,活塞前端的气体经第三通道从排气口排出,当气阀杆与第二磁铁相连接时,第一凸环与第一凸块配合,第二凸环与第二凸块分离,第三凸环与第三凸块配合,第四凸环与第四凸块分离,第一凸环与第一凸块配合使得第二通道与通气孔之间封堵,第三凸环与第三凸块配合使得第一通道与通气孔之间封堵,第四凸环与第四凸块分离使得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连通。此时气体无法经第二通道、通气孔进入第四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连通,气体经第一通道进入第三通道,气体再经第三通道进入活塞前端,推动活塞后移,活塞前后移带动活塞杆后移,活塞杆后移带动活塞杆上的卡簧后移,卡簧前移推动第一弹簧后移,当第一弹簧后移至与气阀杆后端相抵时,此时第一弹簧会推动气阀杆克服第二磁铁的磁力后移直至与第一磁铁相连接,活塞后端的气体经第四通道、通气孔从排气口排出,如此使得活塞自动往复运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气阀杆与第二磁铁连接时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出气口示意图。

图中,1.缸筒;2.前盖;3.后盖;4.活塞;5.活塞杆;6.容置腔;7.气阀杆;8.通气孔;9.卡簧;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进气口;13.出气口;14.第一通道;15.第二通道;16.第三通道;17.第四通道;18.第一磁铁;19.第二磁铁;20.拧紧孔;21.缸筒密封螺丝;22.端面密封螺丝;23.压紧螺母;24.第一凸环;25.第二凸环;26.第三凸环;27.第四凸环;28.第一凸块;29.第二凸块;30.第三凸块;31.第四凸块;32.消音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释。

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自动往复气缸,包括前盖2、缸筒1和后盖3,前盖2和后盖3分别连接于缸筒1两端,后盖3通过螺纹与缸筒1连接,且后盖3与缸筒1之间设有密封圈,以保证密封性良好,后盖3上还设有拧紧孔20,便于固定后盖3与缸筒1。缸筒1内设有可移动的活塞杆5和活塞杆5杆,活塞杆5杆通过压紧螺母23与活塞杆5固定连接,前盖2设有容置腔6,活塞杆5杆从前盖2容置腔6伸入缸筒1内与活塞杆5固定连接,容置腔6内设有套设于活塞杆5杆上的气阀杆7, 前盖2内还设有与气阀杆7配合的第一磁铁18和第二磁铁19,第一磁铁18和第二磁铁19分别位于气阀杆7两端。前盖2两端分别设有与活塞杆5杆配合的缸筒密封螺丝21和端面密封螺丝22,且缸筒密封螺丝21与第一磁铁18相抵以将第一磁铁18固定于前盖2内,端面密封螺丝22与第二磁铁19相抵以将第二磁铁19固定于前盖2内,缸筒密封螺丝21和端面密封螺丝22与活塞杆5杆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圈,以保证气密封良好。

气阀杆7上设有通气孔8,活塞杆5杆上嵌设有卡簧9,卡簧9两端分别设有与气阀杆7配合的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1,气阀杆7两端分别向内设有折边,折边与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1相配合,气阀杆7上设有多个密封凸环,容置腔6内壁上设有与密封凸环相配合的多个密封凸块,前盖2上设有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 出气口13连接有消音器32,以降低排气噪音。进气口12连接有第一通道14和第二通道15,第二通道15与通气孔8连通,前盖2上还设有将第一通道14与活塞杆5前端连通的第三通道16,活塞杆5杆上设有将通气孔8与活塞杆5后端连通的第四通道17,前盖2内还设有与气阀杆7配合的第一磁铁18和第二磁铁19,第一磁铁18和第二磁铁19分别位于气阀杆7两端。

密封凸环包括第一凸环24、第二凸环25、第三凸环26和第四凸环27,通气孔8位于第一凸环24和第二凸环25之间,第四通道17与容置腔6连接处位于第三凸环26与第四凸环27之间,密封凸块包括与第一凸环24配合的第一凸块28、与第二凸环25配合的第二凸块29、与第三凸环26配合的第三凸块30以及与第四凸环27配合的第四凸块31,气阀杆7与第一磁铁18连接时,第一凸环24和第二凸块29分离,第二凸环25与第二凸块29配合,第三凸环26与第二凸块29分离,第四凸环27与第四凸块31配合,第一凸环24和第二凸块29分离使得第二通道15与通气孔8连通,第二凸环25与第二凸块29配合使得第二通道15与第三通道16之间封堵,第四凸环27与第四凸块31配合使得第一通道14与第四通道17之间封堵,气阀杆7与第二磁铁19连接时,第一凸环24与第一凸块28配合,第二凸环25与第二凸块29分离,第三凸环26与第三凸块30配合,第四凸环27与第四凸块31分离,第一凸环24与第一凸块28配合使得第二通道15与通气孔8之间封堵,第三凸环26与第三凸块30配合使得第一通道14与通气孔8之间封堵,第四凸环27与第四凸块31分离使得第一通道14与第三通道16之间连通。

本使用新型使用时,进气口12进气,此时气阀杆7与第一磁铁18相连接,第一凸环24和第二凸块29分离,第二凸环25与第二凸块29配合,第三凸环26与第二凸块29分离,第四凸环27与第四凸块31配合,第一凸环24和第二凸块29分离使得第二通道15与通气孔8连通,第二凸环25与第二凸块29配合使得第二通道15与第三通道16之间封堵,第四凸环27与第四凸块31配合使得第一通道14与第四通道17之间封堵,气体无法经第一通道14进入第三通道16,气体只能经第二通道15、通气孔8进入第四通道17,气体再经第四通道17进入活塞杆5后端,从而推动活塞杆5前移,活塞杆5前移带动活塞杆5杆前移,活塞杆5杆前移带动活塞杆5杆上的卡簧9前移,卡簧9前移推动第二弹簧11前移,当第二弹簧11前移至与气阀杆7前端相抵时,此时第二弹簧11会推动气阀杆7克服第一磁铁18的磁力前移直至与第二磁铁19相连接,活塞杆5前端的气体经第三通道16从排气口排出,当气阀杆7与第二磁铁19相连接时,第一凸环24与第一凸块28配合,第二凸环25与第二凸块29分离,第三凸环26与第三凸块30配合,第四凸环27与第四凸块31分离,第一凸环24与第一凸块28配合使得第二通道15与通气孔8之间封堵,第三凸环26与第三凸块30配合使得第一通道14与通气孔8之间封堵,第四凸环27与第四凸块31分离使得第一通道14与第三通道16之间连通。此时气体无法经第二通道15、通气孔8进入第四通道17,第一通道14与第三通道16之间连通,气体经第一通道14进入第三通道16,气体再经第三通道16进入活塞杆5前端,推动活塞杆5后移,活塞杆5前后移带动活塞杆5杆后移,活塞杆5杆后移带动活塞杆5杆上的卡簧9后移,卡簧9前移推动第一弹簧10后移,当第一弹簧10后移至与气阀杆7后端相抵时,此时第一弹簧10会推动气阀杆7克服第二磁铁19的磁力后移直至与第一磁铁18相连接,活塞杆5后端的气体经第四通道17、通气孔8从排气口排出,如此使得活塞杆5自动往复运动,无需实用电磁阀控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控制进气气压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活塞杆5的移动速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