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气球电动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7988发布日期:2018-08-31 21:19阅读:39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充气泵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简易气球电动充气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动气球充气泵在开关控制方面是采用船形开关来直接控制充气泵对气球进行充气的,而且所述船形开关是拨动方式的开关。当要对气球充气时,就要把船形开关拨动到“开”的位置,充气泵开始启动,然后对气球充气,对多个气球充气时要连续使用充气泵,当要停止使用充气泵的时候,就要把船形开关拨动到“关”的位置。使用这种电动气球充气泵给气球充气,人们在操作过程中很不方便,因为人们要一只手拿气球,另外一只手则需要用于拨动船形开关。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电动气球充气泵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人们对现有技术的电动气球充气泵在开关控制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出现了一种按下式启动的气球充气泵,可参见申请号为201320055094.3,其气嘴是从底部穿出上壳外,气嘴的底沿会在上壳内部形成挡墙,对流气时的气流阻挡,减弱了风的流速,从而增加了风机的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气球电动充气泵,其不但易于装配,而且充气时的气体流通更为顺畅,从而降低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气球电动充气泵,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充气咀组件,所述充气咀组件包括按压式充气头、复位弹簧、开关,所述按压式充气头从顶部向下组装于壳体之充气孔的外沿,复位弹簧与该按压式充气头相抵接,该开关卡扣式固定于壳体的内部并且电性连接充气风机;当向下按该按压式充气头,压缩复位弹簧,使开关闭合,接通充气风机给气球充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气孔外沿具有凹型槽,所述按压式充气头的底边滑动式安装于该凹型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气孔的中心设有弹簧支撑柱,该弹簧支撑柱通过辐射型的连接片与充气孔外周壁面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型槽的底面与弹簧支撑柱的底面具有高度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底面设有容置腔,该容置腔上设有卡钩,所述开关装配于容置腔中与卡钩扣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由于将按压式充气头从顶部组装于壳体的充气孔的外沿,不占用充气泵的内部空间,相对于传统的装配到充气泵内的结构,本种结构设计省去了装配用的挡墙,没有了挡墙的阻隔作用可以使泵内的气体流通更为顺畅;此外,开关是以卡扣式定位的方式装配到壳体上,免螺丝装配,组装容易,能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充气泵上壳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充气咀组件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壳体 11、充气孔

12、凹型槽 13、底边

14、弹簧支撑柱 15、连接片

16、容置腔 17、卡钩

20、按压式充气头 21、触动端

30、复位弹簧 40、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简易气球电动充气泵,包括壳体10和设置于壳体10的充气咀组件,其中,充气咀组件可以有一组或多组,每组充气咀组件可以是活动式或固定式。例如,本实施例中,有两组充气咀组件,其中一组为固定式装配,不能按下充气。另一组为活动式装配,能够按下充气。

活动式的充气咀组件包括按压式充气头20、复位弹簧30、开关40,所述按压式充气头20从顶部向下组装于壳体10之充气孔11的外沿,复位弹簧30支撑于该按压式充气头20与壳体10之间,该开关40卡扣式固定于壳体10的内部并且电性连接充气风机;当向下按该按压式充气头20,压缩复位弹簧30,使按压式充气头20的触动端21压下开关40,接通充气风机给气球充气。

其中,所述充气孔11外沿具有凹型槽12,所述按压式充气头20的底边13滑动式安装于该凹型槽中。这样,按压式充气头20是安装于壳体10的上方,相对于传统将充气头安装于壳体10内部的结构,本种安装方式可以直接从壳体10上方组装按压式充气头20,并且节省安装空间,易于生产和组装。

所述充气孔11的中心设有弹簧支撑柱14,该弹簧支撑柱14通过辐射型的连接片15与充气孔11外周壁面连接,使复位弹簧30可以套在该弹簧支撑柱14外,并且与按压式充气头20相抵接。此处复位弹簧30的配置,实现了按压式充气头20的上下活动方式。当按下该按压式充气头20时,自动给气求充气,当松开该按压式充气头20后,按压式充气头20自动复位,停止充气。

所述凹型槽的底面与弹簧支撑柱14的底面具有高度差。也即是,凹型槽的底部只是稍微地向下伸到泵内的空间空间中,相对于传统为了组装按压式令充气头而设置较高的挡墙,本方案去除了挡墙,没了挡墙阻隔作用,可以使泵内的气体流通更为顺畅。

所述壳体10的底面设有容置腔16,该容置腔16上设有卡钩17,所述开关40装配于容置腔16中与卡钩17扣紧。这种安装方式,免螺丝装配,组装容易,能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照图6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在充气泵上配设了两组均是活动式的充气咀组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由于将按压式充气头20从顶部组装于壳体10的充气孔11的外沿,不占用充气泵的内部空间,相对于传统的装配到充气泵内的结构,本种结构设计省去了装配用的挡墙,没有了挡墙的阻隔作用可以使泵内的气体流通更为顺畅;此外,开关40是以卡扣式定位的方式装配到壳体10上,免螺丝装配,组装容易,能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