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常闭进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7982发布日期:2018-08-31 21:19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型性涉及到一种涉及空压机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常闭进气阀。



背景技术:

螺杆空气压缩机进气阀是空压机的重要部件用于空压机的进气控制,其通常还包括有电磁阀和泄放阀,通过管路连接。授权公告号为CN202768393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螺杆式空压机进气阀,包括具有进气孔、内腔和泄压孔的阀体,阀体包括下阀体和上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体上设有O型圈槽,O型圈槽内放置有O型圈,所述内腔内部设有气缸体,气缸体上部设有密封顶面,气缸体中装有压盖和活塞,阀体的侧部设有泄放阀,泄放阀内设有阀芯、铝导柱以及密封圈,泄放阀的上部衔接电磁阀,泄放阀内分布有上排气孔和下排气孔,电池阀通过上排气孔和下排气孔控制上阀体的进气孔。气缸体上的密封顶面与进气孔端的阀体接触用于关闭进气孔。

但是现有技术的空气压缩机进气阀在使用时,密封性能较差,进气阀的补气方式较为复杂,容易导致进气阀漏气等情况发生,而且现有技术结构较为复杂,漏点较多,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常闭进气阀,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进气阀密封性能较差,进气阀的补气方式较为复杂以及结构较为复杂,漏点较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气压缩机常闭进气阀,包括有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进压孔、泄压孔以及位于阀体中的腔体,进压孔上连接有气体管道接口,所述阀体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盖体,所述上盖体上设置有进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中设置有活塞,腔体开口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帽,活塞相对于活塞帽可滑动设置,还包括有密封顶,所述密封顶套接于活塞,密封顶与活塞的套接处设置有急停弹簧,活塞与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于腔体底部另一端抵于活塞,活塞、活塞帽以及密封顶内部管路均设置为中空,所述密封顶相对于活塞可活动设置且密封顶抵于上盖体中的进气孔,所述进压孔连通于活塞与活塞帽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还包括有电磁阀以及若干密封圈,所述电磁阀连接于阀体外表面,电磁阀位于进压孔与气体管道接口之间,所述密封顶、活塞以及活塞帽上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盖体中的进气孔上设置有上盖体O型圈,所述进压孔与泄压孔均连通于气体管道接口,当气体压强从电磁阀排出时,密封顶与上体盖O型圈之间分离设置,当紧急停机的时候,密封顶与上体盖O型圈之间紧贴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上设置有两条凹槽,所述凹槽中分别安装有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泄压孔设置为‘十’字状,所述泄压孔的其中一个孔连通腔体,与其相对的孔通过螺栓进行密闭,另外一个孔连通于外界,与其相对的另一个孔密封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排气量排气调节孔,排气调节孔连通于泄压孔,所述排气调节孔中设置于排气螺栓,所述排气螺栓的一端设置为圆锥状,排气螺栓穿过泄压孔且圆锥状的一端抵于泄压孔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漏点较少,操作方便的空气压缩机常闭进气阀,活塞与活塞帽之间设置有急停弹簧,能够有效防止空气压缩机急停时出现喷油的现象,能够将空气压缩机内部压力由泄压孔经过活塞、活塞帽以及密封顶内部的中空管路进行排放,从而实现泄压的目的,在泄压的过程中密封顶与上体盖O型圈之间会形成间隙,通过间隙来实现进气阀的补气,从而保证油循环,相对于现有的泄压和补气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泄压和补气效果更加显著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常闭进气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进常闭气阀卸载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常闭进气阀进气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常闭进气阀急停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如下:1-阀体;2-上盖体;3-电磁阀;4-腔体;5-进压孔;6-泄压孔;7-上盖体O型圈;21-进气孔;41-密封顶;42-活塞帽;43-活塞;44-急停弹簧;45-复位弹簧;61-排气螺栓;431-上密封圈;432-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5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压缩机常闭进气阀,包括有阀体1,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进压孔5、泄压孔6以及位于阀体中的腔体4,进压孔5上连接有气体管道接口,所述阀体1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盖体2,所述上盖体2上设置有进气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4中设置有活塞43,腔体4开口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帽42,活塞43相对于活塞帽42可滑动设置,还包括有密封顶41,所述密封顶41套接于活塞43,密封顶41与活塞43的套接处设置有急停弹簧44,活塞43与腔体4的底部设置有复位弹簧45,复位弹簧45的一端抵于腔体4底部另一端抵于活塞43,活塞43、活塞帽42以及密封顶41内部管路均设置为中空,所述密封顶41相对于活塞43可活动设置且密封顶41抵于上盖体2中的进气孔21,所述进压孔5连通于活塞43与活塞帽42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还包括有电磁阀3以及若干密封圈,所述电磁阀3连接于阀体1外表面,电磁阀3位于进压孔5与气体管道接口之间,所述密封顶41、活塞43以及活塞帽42上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盖体2中的进气孔上21设置有上盖体O型圈7,所述进压孔5与泄压孔6均连通于气体管道接口,当气体压强从电磁阀3排出时,密封顶41与上体盖O型圈7之间分离设置,当紧急停机时,密封顶41与上体盖O型圈7之间紧贴设置,所述活塞43上设置有两条凹槽,所述凹槽中分别安装有上密封圈431和下密封圈432,所述泄压孔6设置为‘十’字状,所述泄压孔6的其中一个孔连通腔体4,与其相对的孔通过螺栓进行密闭,另外一个孔连通于外界,与其相对的另一个孔密封设置,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排气量排气调节孔,排气调节孔连通于泄压孔6,所述排气调节孔中设置于排气螺栓61,所述排气螺栓61的一端设置为圆锥状,排气螺栓61穿过泄压孔6且圆锥状的一端抵于泄压孔6内壁。

基于上述结构所述,当进气阀处于加载状态时,电磁阀3得电,通过气管接头对进压孔5中注入压缩气体,当压力逐渐增大,由于进压孔连通于活塞43与活塞帽42之间的密闭空间,密闭空间中的压强逐渐增大,压缩活塞43向下运动,当活塞43运动到腔体4底部时,泄压孔6位于活塞43上的上密封圈431与下密封圈432之间,活塞43断开泄压孔6与活塞43、活塞帽42以及密封顶41内部的中空管路,由于空气压缩机处于工作状态,空气压缩机主机内部产生吸力,吸力带动密封顶41向下运动,密封顶41与上盖体2上的进气孔21之间处于打开状态,进气阀处于进气状态。

基于上述结构所述,当进气阀处于卸载状态时,电磁阀3断电,活塞43与活塞帽42之间的密闭空间中的压缩气体通过电磁阀3排出,位于腔体4底部的复位弹簧45,推动活塞43向上运动,当活塞43下密封圈432越过泄压孔6时,压缩机内部以及管道中的气体压强通过泄压孔6经活塞43、活塞帽42以及密封顶41内部的中空管路排出,由于压缩机内部存在吸力,吸力小于复位弹簧45的弹力,复位弹簧45带动活塞43与密封顶41向上运动,当活塞43运动至紧贴活塞帽42的位置时,由于压缩机内部的吸力大于急停弹簧44的弹力,这时密封顶41与上盖体O型圈7之间形成有间隙,间隙使得空气压缩机内部与外界连通,通过间隙实现压缩机微量进气,从而保证空气压缩机内部的油循环。

基于上述结构所述,当空气压缩机需要紧急制动时,电磁阀3断电,活塞43与活塞帽42之间的密闭空间中的压缩气体通过电磁阀3排出,位于腔体4底部的复位弹簧45,推动活塞43向上运动,当活塞43上的下密封圈432越过泄压孔6时,压缩机内部以及管道中的气体压强通过泄压孔6经活塞43、活塞帽42以及密封顶41内部的中空管路排出,由于压缩机内部不存在吸力,复位弹簧45带动活塞43与密封顶41向上运动,急停弹簧44进一步带动密封顶41向上运动,使得密封顶41抵于上盖体O型圈7,从而有效防止压缩机喷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