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顶置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1043发布日期:2018-08-21 19:2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顶置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顶置式风扇。一种是在面板上开设进风口通过风机部件运转将风量输送至面板出风口,形成诸如300×300,300×600等尺寸形式的电器安装于吊顶空间。上述风扇具有下述缺点:1、面板进风口与出风口距离接近,出风口的风量会很快进入进风口,形成风力涡流,影响进风量;2、进风口与出风口处于气温相同的同一空间,依靠风力流动制冷,效果不佳;3、当在厨房使用时,油烟会通过面板进风口进入再通过出风口吹到使用者头部,油腻不堪。另一种是将进风口隐藏在机体背部,面板表面只有出风口而无进风口,同样形成300×300,300×600等尺寸形式的电器安装于吊顶空间。这种风扇安装后进风口位于吊顶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部,所吹出的冷风来源吊顶上方空气。上述风扇具有下述缺点:1、因吊顶上方空间相对密闭,空气污浊,吹出的空气也很不卫生,因此不适合用户长期使用;2、吊顶上方相对空间密闭,温度甚至高于下方空气温度,因此冷风效果不佳;3、吊顶上方空间相对密闭,风扇工作后,吊顶上方的空气部分被抽离后形成负压状态,一方面扣板受压后容易变形,另一方面加重了风扇电机的工作负荷,噪声明显加大。另外,风扇安装时,用户习惯安装于正对人体部位以获取最佳制冷效果,但受空间格局所限,最佳制冷效果位置往往受吊顶高度、水管走向、线路布局等诸多影响,未必是产品最佳安装位置,甚至根本无法安装。

上述两种顶置式风扇均采用整体式结构,在一定形式上实现了结构的紧凑性及成本的低廉性,但如上所述,在制冷效果、安装方式上却不尽如人意,缺点诸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顶置风扇,该分体式顶置风扇的结构将主机与出风口分离,安装位置不受限制,有效降低了现场安装的难度,再者,管道为铝箔材质,使得管道可伸缩易定型,伸缩管时不易产生噪声,出风顺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顶置风扇,至少包括主机、主机面板、管道、和分体式出风口,所述主机面板上设置有进风口格栅,所述主机上设置有出风口一和出风口二,该出风口一通过风管与楼宇通风管道相连接,所述出风口二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分体式出风口相连。分体式顶置风扇通过管道将主机与分体式样出风口相离,如此设置进风口格栅与分体式出风口的间距变大,有效避免了风力涡流的出现,同时主机面板上进风口面积和照明区域面积都明显增加。

优选的,所述管道为铝质伸缩管。铝质伸缩管为能伸缩易定型的材质,根据使用长度可以拉长或缩短,但在工作状态中管道形状不会应风的压力而改变。

优选的,所述管道的两端通过抱箍分别连接所述出风口一和所述分体式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分体式出风口处设置有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为电子制冷器或发热器。

优选的,所述主机为双向风轮结构。双向风轮结构使得分体式顶置风扇同时具备吹风和换气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分体式出风口设置有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可带动分体式出风口格栅,从而控制风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分体式顶置风扇通过管道将主机与分体式出风口相离,如此设置进风口格栅与分体式出风口的间距变大,有效避免了风力涡流的出现,同时主机1面板上进风口面积和照明区域面积都明显增加;2)主机采用双向风轮等结构时,形成2个乃至N个出风口,这些出风口均可通过管道单独连接出风口形成1个主机+N个出风口的制冷结构,也可形成1个风机主机+J个出风口+K个换气出口的结构(J+K=N),换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将面板进风口吸入的浑浊空气排出室外达到清新空气的效果;3)有效地解决了现有顶置风扇安装位置受限问题,大大降低了现场安装的难度,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度,避免污浊的空气再次污染厨卫生活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顶置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顶置风扇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主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主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出风口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带驱动马达的分体式出风口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机,2-管道,3-分体式出风口,4-控温装置,5-驱动马达,6-分体式出风口格栅,7-分体式顶置风扇,8-出风口一,9-抱箍,10-照明模块,11-主机面板,12-进风口格栅,13-出风口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分体式顶置风扇7,至少包括主机1、主机面板11、管道2、和分体式出风口3,所述管道2为铝质伸缩管。铝质伸缩管为能伸缩易定型的材质,根据使用长度可以拉长或缩短,但在工作状态中管道形状不会应风的压力而改变。管道2避免使用又薄又轻的PVC伸缩管,PVC伸缩管在伸缩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声,也容易应变形而增大风阻,引起出风不畅。

如图2和图3所示,主机面板11上设置有进风口格栅12,主机1上设置有出风口一8和出风口二13,该出风口一8通过风管与楼宇通风管道相连接,出风口二通过管道2与分体式出风口3相连,具体为:管道2的一端通过抱箍9与出风口二13相连,管道2的另一端通过抱箍9与分体式出风口3相连。分体式出风口3上设置有分体式出风口导风格栅6,分体式顶置风扇7通过管道2将主机1与分体式出风口3相离,如此设置进风口格栅与分体式出风口3的间距变大,有效避免了风力涡流的出现,同时主机1面板上进风口面积和照明区域面积都会明显增加。

作为进一步改进,分体式出风口3处设置有控温装置4,所述控温装置4为电子制冷器或PTC发热器,如此设置,当分体式出风口3处设置有电子制冷器时,分体式出风口3吹出的风具有制冷效果;当分体式出风口3处设置有PTC发热器时,分体式出风口3吹出的风具有加热的效果。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机1为双向风轮结构。双向风轮结构使得分体式顶置风扇7同时具备吹风和换气的功能。主机也可采用双向风轮等结构,形成2个乃至N个出风口。这些出风口均可通过管道单独连接出风口形成1个主机+N个出风口的制冷结构,也可形成1个风机主机+J个出风口+K个换气出口的结构(J+K=N)。换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将面板进风口吸入的浑浊空气排出室外达到清新空气的效果。

如图6所示,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分体式出风口3设置有驱动马达5,分体式出风口3安装驱动马达5,驱动马达5与分体式出风口格栅6连接,通过软件控制电机转动角度从而调节格栅翻转位置,从而达到控制风向的效果。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仅仅在于:图4所示,主机面板11上设置有进风口格栅12和照明模块10,该照明模块10设置于所述进风口格栅之间。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现有技术的一种改良,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顶置风扇安装位置受限问题,大大降低了现场安装的难度,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度,避免污浊的空气再次污染厨卫生活空间。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安全实用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厨房、卫生间使用者对冷风的需求问题。

安装时,该主机1可以选择在厨房或卫生间顶棚任意合适位置安装,并将分体式出风口3安装在使用者通常需要吹风的位置上方,用管道2连接主机1和出风口3,并用两个抱箍9将管道2两端分别与主机和出风口3紧固。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