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泵防断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6490发布日期:2018-10-09 19:4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膜泵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隔膜泵防断喷装置。



背景技术:

隔膜泵在业内又称控制泵,它是执行器的主要类型,隔膜泵是通过接受调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借助动力操作去改变流体流量的设备。它一般是由执行机构和阀门组成。它的动力源为:压缩空气,它对于各种腐蚀性液体,带颗粒的液体,高粘度、易挥发、易燃、剧毒的液体,均能予以抽光吸尽。是种实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设备。

隔膜泵在长时间工作后极容易因泵体进口和出口处的单向球阀密封不好,使其在工作时出现打不起压力的现象,导致断喷。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隔膜泵防断喷装置,解决了隔膜泵在工作时中间断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隔膜泵防断喷装置,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通过设置在中间的柔性隔膜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内填充有液压油,所述上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上端从所述泵体的顶部穿出后铰接有曲柄,所述曲柄与电机连接,所述泵体的进口和出口处各设置有单向球阀,所述进口与所述出口均与所述下腔连通,所述进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吸入阀,所述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有排出阀,所述吸入阀和排出阀均包括阀体、阀芯和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的工作面为球面,所述阀体的工作面与所述阀芯的工作面相配合,所述阀体的工作面上开设有进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通过减速机与所述曲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曲柄包括相互铰接的两连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增加吸入阀和排出阀,阀芯的工作面设计为球面,解决了隔膜泵在工作时中间断喷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隔膜泵防断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泵体;2、上腔;3、下腔;4、活塞杆;5、单向球阀;6、吸入阀;7、排出阀;8、阀芯;9、弹簧;10、电机;11、曲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隔膜泵防断喷装置,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通过设置在中间的柔性隔膜分隔成上腔2和下腔3,所述上腔2内填充有液压油,所述上腔2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4,所述活塞杆4的上端从所述泵体1的顶部穿出后铰接有曲柄11,所述曲柄11与电机10连接,所述泵体1的进口和出口处各设置有单向球阀5,所述进口与所述出口均与所述下腔3连通,所述进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吸入阀6,所述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有排出阀7,所述吸入阀6和排出阀7均包括阀体、阀芯8和弹簧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阀芯8的工作面为球面,所述阀体的工作面与所述阀芯8的工作面相配合,所述阀体的工作面上开设有进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机10通过减速机与所述曲柄1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曲柄11包括相互铰接的两连杆。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动连接方式可用套接、直线轴承等常规技术手段替换。

阀芯8的工作面为球面,阀体的工作面与其相配合,当阀芯8的工作面与阀体的工作面接触时,可实现密封,吸入阀6和排出阀7采用球面密封,密封效果好,在泵体进口和出口处的单向球阀密封效果不好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使整个装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保证了隔膜泵的正常工作,避免了断喷现象。

曲柄11包括相互铰接的两连杆,曲柄11与活塞杆4共同构成曲柄滑块机构。

具体使用时,电机10通过减速机驱动曲柄滑块结构,将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带动活塞杆4上下往复运动,使上腔2内的液压油产生压力变化,推动柔性隔膜在空腔内上下鼓动,并在吸入阀6和排出阀7的配合下,达到吸排液体的目的。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加吸入阀和排出阀,阀芯的工作面设计为球面,解决了隔膜泵在工作时中间断喷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