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低温泵进液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9350发布日期:2018-08-24 19:36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低温液体充装及输送领域,具体涉及往复式低温泵进液阀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拥有的往复式低温液体泵主要是由泵体、电机、减速装置、压力表、就地控制柜以及各连接管路所构成。其中泵体主要泵壳、活塞、气缸套、进液阀、排液阀等零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为;低温液体由进液阀进入气缸套,经活塞作功获得压力能,然后通过排液阀排出液体;此种泵体结构是将进液阀、活塞、气缸套及排液阀分开布置,安装位置较多,使泵体的整体尺寸偏大,并且零件多,加工复杂,另外该种结构的泵头装配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往复式低温泵进液阀结构,以消除目前所采用的技术上的缺点,这种新型进液阀结构不但减小了零件数目和泵体的整体尺寸,还使泵头零件加工、装配更简单,从而降低了整机设备的生产成本。

往复式低温泵进液阀结构包括气缸套、活塞、活塞环、弹力环、导向环、进液阀头、挡圈、回气口、排液口、进液口,所述进液阀体的气缸套内置有活塞和进液阀头,进液阀头位于活塞的前端,导向环、活塞环和弹力环置于活塞前端的气缸套套壁上,活塞环底部装有弹力环;所述排液口连接气缸套内,回气口和进液口连接气缸套两侧。

所述排液口与气缸套的连接处置有挡圈,挡圈位于气缸套内。

所述导向环位于进液阀头上方的气缸套套壁上。

本发明的特点就是,将进液阀安装在活塞内,活塞作为进液阀的阀座,同时进液阀又可以作为活塞的一部分来对低温介质作功。利用活塞往复运动时产生的压差使低温液体进入气缸套内,获得压力能后排出。该种新型的进液阀结构取消了现有结构中固定式的进液阀座,利用了活塞的体积,使泵体在保持原有功能不变的情况下,简化了泵体结构,减少了加工零件。这样既方便制造装配又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气缸套、2为活塞、3为活塞环、4为弹力环、5为导向环、6为进液阀头、7为挡圈、8为回气口、9为排液口、10为进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往复式低温泵进液阀结构保证低温介质的进出;挡圈,限制进液阀头的运动行程,保证机组流量;活塞环,动密封件,保证低温介质的进、排及排压;导向环,防止活塞与气缸套摩擦损坏;弹力环,对活塞环的磨损提供补偿;直接将活塞做为进液阀座,进液阀头安装在活塞内部,简化了主机结构,减小了主机外形尺寸;利用压力差使进液阀头自动运动,实现低温介质的进、排。

设置挡圈,限定进液阀头的运动范围,保证机组的流量,以及进液阀的关闭速度;利用活塞环的密封及进液阀头的自密封性能,保证对低温介质作功,提供其压力能;活塞上添加导向环,保证活塞的直线运动,防止活塞与气缸套的摩擦损坏;活塞环底部装有弹力环,活塞环磨损后对其作出补偿。

泵体正常工作时低温介质由进液口进入气缸套1后半部分,当活塞2向后运动时,气缸套1后半部分压力升高,前半部分压力降低,该压力差将使进液阀头6向前运动,直至进液阀头6运动到挡圈7为止。此时进液阀全部打开,低温介质由活塞2顶部的小孔经过进液阀头6流入气缸套1前半部分。当活塞2向后运动到截止点时,整个进液过程完毕,活塞2开始向前运动,排液过程开始。活塞2向前运动时,气缸套1前半部压力增加,后半部分压力降低,排液阀头6向后运动直到接触到活塞2。低温液体在气缸套前半部分获得压力能并从排液口排出。排液阀头6采用的是耐低温密封材料,当排液阀头6与活塞2接触后,由于气缸套1前半部分压力高使排液阀头6与活塞2紧密贴合,保证密封效果,低温介质全部由排液口排出,而不会返回到进液口。活塞2上安装有导向环5,使活塞2在气缸套1内做直线运动,保证活塞2与气缸套1不磨损。活塞2上安装有活塞环3,主要作用是密封,防止低温介质从活塞2与气缸套1之间的间隙回流到进液口。活塞环3底部装有弹力环4,当活塞环3磨损一部分后,弹力环4的张力将活塞环3张开,来补偿活塞环3的磨损。泵体工作时产生的气体从回气口排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往复式低温泵进液阀结构包括气缸套、活塞、活塞环、弹力环、导向环、进液阀头、挡圈、回气口、排液口、进液口,所述进液阀体的气缸套内置有活塞和进液阀头,进液阀头位于活塞的前端,导向环、活塞环和弹力环置于活塞前端的气缸套套壁上,活塞环底部装有弹力环;所述排液口连接气缸套内,回气口和进液口连接气缸套两侧。该种新型的进液阀结构取消了现有结构中固定式的进液阀座,利用了活塞的体积,使泵体在保持原有功能不变的情况下,简化了泵体结构,减少了加工零件。这样既方便制造装配又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晏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兴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14
技术公布日:2018.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