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1216发布日期:2019-11-27 19:1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尤其涉及一种理线容易、led线材不外露且不影响发光及散热效果的风扇。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废热,为避免电子装置不受废热累积而降低效能甚至损坏等问题,通常采用散热风扇用以导引气流进行散热。此外,现有的散热风扇除既有散热功效之外,更广泛应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并结合于散热风扇中,由此使散热风扇运转的同时产生色彩缤纷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而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传统包含led线材的风扇是将led线材组装于扇框边缘后,led线材沿着风扇的肋条走线理线至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端,并将多余线材挤回pcb或风扇底座内部,以确保肋条上的线材不会跑出和扇叶干涉。然而,此种做法除了难以理线组装之外,回挤至pcb的线材也有破皮的风险。

此外,也有其他做法是led线材由pcb出线,沿着风扇的肋条走线至扇框边缘,再将led线材组装于扇框边上,并将多余led线材不规则扭转压平,使其不会跑出扇框边和扇叶干涉。然而,此种做法难以标准化led线材的理线作业,且led线材明显外露于扇框边。

因此,若能提供一种理线容易、led线材不外露且不影响发光及散热效果的风扇,将会对此领域的技术带来相当大的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风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风扇理线容易、led线材不外露且不影响发光及散热效果。

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包括一扇框、一底座、多个肋条、多个导光柱体、多个发光二极管(led)以及一叶轮。扇框设置有多个凹陷部。底座设置于扇框内。多个所述肋条环设于底座的周缘并分别连接于底座与扇框之间,各肋条设置有一线槽,与凹陷部连通。各导光柱体可移动地组设于凹陷部内。各发光二极管具有一发光部及线材,各线材埋设于线槽及导光柱体内,使线材位于扇框内而不外露。叶轮组设于底座并位于扇框内。

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柱体包括一固定部、一顶部、以及一本体部。固定部用以固定各线材,顶部与固定部连接,本体部与顶部部分连接,本体部与顶部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各线材穿设于线槽及容置空间中。

在一实施例中,线材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扇框侧,第二部分位于肋条侧。

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柱体的材料是透光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柱体的数目是四个,分别位于扇框的四周。

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柱体的数目是八个,每两个导光柱体为一组彼此邻接,且每两个导光柱体分别位于扇框的四周。

在一实施例中,顶部包括一固定件,用以将各导光柱体固定于各凹陷部的内壁面。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件为卡扣件或粘着件。

在一实施例中,叶轮包括一轮毂及多个动叶,动叶环设于轮毂的周缘。

在一实施例中,风扇还包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底座,并驱动叶轮转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风扇的功效在于:通过扇框设置有凹陷部、肋条设置有与凹陷部连通的线槽及导光柱体移动组设于凹陷部内等配置,线材埋设于线槽及导光柱体内,使线材位于扇框内而不外露,具有理线容易、线材不外露且不影响发光及散热效果等优点。另外,本发明的风扇组装容易,减少模具,因此降低了整体制造成本且可快速生产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风扇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风扇的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风扇的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风扇的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风扇的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风扇的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风扇

11:扇框

111:凹陷部

12:底座

13:肋条

131:线槽

14:导光柱体

141:固定部

142:顶部

1421:固定件

143:本体部

144:容置空间

145:通孔

15:发光二极管

151:发光部

152:线材

1522:第一部分

1524:第二部分

16:叶轮

161:轮毂

162:动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风扇的较佳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本发明的风扇理线容易、led线材不外露且不影响发光及散热效果。以下将以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风扇的结构及特征。

请参照图1至图3,其为本发明风扇1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风扇1包括一扇框11、一底座12、多个肋条13、多个导光柱体14、多个发光二极管(led)15以及一叶轮16,发光二极管(led)15具有一发光部151及线材152。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可还包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底座12,并驱动叶轮16转动(图未示)。驱动装置为马达。

请参照图1及图2,扇框11设置有多个凹陷部111。底座12设置于扇框11内。肋条13环设于底座12的周缘并连接于底座12与扇框11之间,肋条13设置有一线槽131,与凹陷部111连通。导光柱体14移动组设于凹陷部111内。线材152埋设于线槽131及导光柱体14内,使线材152位于扇框11内而不外露。叶轮16组设于底座12并位于扇框11内。

请参照图3,导光柱体14包括一固定部141、一顶部142以及一本体部143。固定部141用以固定各线材152,顶部142与固定部141连接,本体部143与顶部142部分连接,本体部143与顶部142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144,各线材152穿设于线槽131及容置空间144中。本体部143具有个收纳发光的通孔145,发光部151是置放在通孔145。

在本实施例中,当各线材152穿过容置空间144时,线材152具有第一部分1522及第二部分1524,第一部分1522位于扇框11侧,第二部分1524位于肋条13侧。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柱体14的材料是透光材料,例如透明塑胶。

请参照图4及图5,导光柱体14的数目是四个,分别位于扇框11的四周。另可选择地,参照图6,导光柱体14的数目可为八个,每两个导光柱体14为一组彼此邻接,且每两个导光柱体14分别位于扇框11的四周。

在本实施例中,顶部142包括一固定件1421,用以将各导光柱体14固定于各凹陷部111的内壁面。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421为卡扣件,亦即通过卡扣方式将各导光柱体14固定于各凹陷部111的内壁面。另可选择地,固定件1421亦可为粘着件,亦即通过粘着或点胶方式将各导光柱体14固定于各凹陷部111的内壁面。

在本实施例中,叶轮16包括一轮毂161及多个动叶162,动叶162环设于轮毂161的周缘。轮毂161可呈杯状、圆锥状、斗笠状或具有倾斜状表面,本发明并无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线材152先固定于导光柱体14上,再组装于扇框11内。此方式可有效固定及保护线材152于扇框11内,并让多余的线材152完全埋入线槽131内。通过导光柱体14的设计,可有效收纳多余的线材152。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柱体14是呈近似l形结构,当线材152由上往下进入容置空间144时,线材152会过长,导光柱体14再往下移动组装至凹陷部111内,由于容置空间144亦是呈近似l形,会让多余线材152进到l形空间内,并以固定部141压住线材152,让线材152紧实固定在线槽131内(参见图2及图3)。由此,完成组装后的线材152及导光柱体14,可于风扇1的正面、反面及4个边等不同视角,皆产生发光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风扇1,通过扇框11设置有凹陷部111、肋条13设置有与凹陷部111连通的线槽131及导光柱体14移动组设于凹陷部111内等配置,线材152埋设于线槽131及导光柱体14内,使线材15位于扇框11内而不外露,具有理线容易、线材不外露且不影响发光及散热效果等优点。另外,本发明的风扇1组装容易,减少模具,因此降低了整体制造成本且可快速生产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随附的权利要求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