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风量的智能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2042发布日期:2018-11-20 18:0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塔扇,尤其是一种大风量的智能塔扇。

背景技术

塔扇作为一种家用电器,体积小、省空间、送风柔和因而很受人们喜爱。塔扇一般包括一个外壳体,在外壳体内设置有电机和贯流风轮,外壳体上还设置有进风格栅和出风格栅。塔扇通过旋转的贯流风轮将空气从进风格栅源源不断的吸入然后经过外壳体的导风作用将风流从出风格栅吹出。现有的塔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风扇,其出风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严重制约其市场表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风量的智能塔扇,具有风量大、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大风量的智能塔扇,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设有贯流风轮2和驱动所述贯流风轮2转动的驱动电机3,所述外壳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智能塔扇进行操作控制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内侧、外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接受所述控制面板的控制信号而对所述驱动电机3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板,所述驱动电机3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外壳体1上两对侧分别设置有进风格栅11和出风格栅12,所述进风格栅11和出风格栅12的同一侧之间设置有导风板4,所述进风格栅11、导风板4以及出风格栅12与贯流风轮2之间形成供空气流动的风道10,所述出风格栅12的另一侧的内侧处设置有阻风板5,所述阻风板5立于所述风道10的一端。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阻风板5包括主阻风板51,所述主阻风板51设置为所述出风格栅12的另一侧最边上的一列出风口120的竖向侧壁往贯流风轮2方向延伸出的、连成一体的竖向板,所述阻风板5还包括与所述主阻风板51连接的沿所述贯流风轮周向延伸的副阻风板52。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副阻风板52与贯流风轮2的间距大于0毫米且小于5毫米。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导风板4包括与出风格栅12连成一体的第一导风板41以及在所述第一导风板41与进风格栅11之间设置的第二导风板42,所述第二导风板42与所述外壳体1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贯流风轮2包括多个风轮叶片组21,单个所述风轮叶片组21包括多片长度相等的叶片210,所述叶片210等间距均匀地围成圆筒,所述多个风轮叶片组21同轴线地排成一列,相邻的风轮叶片组21通过圆环形的隔片22连接在一起,所述排成一列的风轮叶片组21的两端设置有封片23,任一风轮叶片组21的叶片210均倾斜于所述风轮叶片组21的周向方向,相邻的叶片210之间形成倾斜于贯流风轮的周向方向的倾斜风道200。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相邻的风轮叶片组的叶片错开布置。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任意相邻的两个风轮叶片组21之中靠下的风轮叶片组相对于靠上的风轮叶片组错开固定角度β,所有相对靠下的风轮叶片组均往同一个旋转方向相对于相对靠上的风轮叶片组错开所述固定角度β,所述固定角度β在以下范围:大于0°且小于360°/风轮叶片组的叶片个数。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固定角度β在以下范围:大于0°且小于等于180°/风轮叶片组的叶片个数。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固定角度β取为120°/风轮叶片组的叶片个数。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风轮叶片组21的直径与叶片210的长度的比值在以下范围: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1.3。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是:

1、一种大风量的智能塔扇,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有贯流风轮和驱动所述贯流风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外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智能塔扇进行操作控制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内侧、外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接受所述控制面板的控制信号而对所述驱动电机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板,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外壳体上两对侧分别设置有进风格栅和出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和出风格栅的同一侧之间设置有导风板,所述进风格栅、导风板以及出风格栅与贯流风轮之间形成供空气流动的风道,所述出风格栅的另一侧的内侧处设置有阻风板,所述阻风板立于所述风道的一端。设置在出风格栅的另一侧的内侧的阻风板使得被导风板导向的风流更加集中的从出风格栅中吹出,避免了风力损耗,提高了塔扇的出风量。

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风板包括主阻风板,所述主阻风板设置为所述出风格栅的另一侧最边上的一列出风口的竖向侧壁往贯流风轮方向延伸出的、连成一体的竖向板,所述阻风板还包括与所述主阻风板连接的沿所述贯流风轮周向延伸的副阻风板。采用上述结构的阻风板,使得塔扇出风更加集中,风量更大。

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副阻风板与贯流风轮的间距大于0毫米且小于5毫米。采用上述参数设置副阻风板和贯流风轮的间距,能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量损耗,提高塔扇的出风风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零部件爆炸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零部件爆炸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贯流风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贯流风轮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贯流风轮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的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1为相邻两风轮叶片组错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叶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1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大风量的智能塔扇,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设有贯流风轮2和驱动所述贯流风轮2转动的驱动电机3,所述外壳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智能塔扇进行操作控制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内侧、外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接受所述控制面板的控制信号而对所述驱动电机3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板,所述驱动电机3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外壳体1上两对侧分别设置有进风格栅11和出风格栅12,所述进风格栅11和出风格栅12的同一侧之间设置有导风板4,所述进风格栅11、导风板4以及出风格栅12与贯流风轮2之间形成供空气流动的风道10,所述出风格栅12的另一侧的内侧处设置有阻风板5,所述阻风板5立于所述风道10的一端。设置在出风格栅12的另一侧的内侧的阻风板5使得被导风板4导向的风流更加集中的从出风格栅12中吹出,避免了风力损耗,提高了塔扇的出风量。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外部电子设备进行通讯的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接收外部电子设备的控制信号,进而对本发明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阻风板5包括主阻风板51,所述主阻风板51设置为所述出风格栅12的另一侧最边上的一列出风口120的竖向侧壁往贯流风轮2方向延伸出的、连成一体的竖向板,所述阻风板5还包括与所述主阻风板51连接的沿所述贯流风轮周向延伸的副阻风板52。采用上述结构的阻风板5,使得塔扇出风更加集中,风量更大。

进一步的,所述副阻风板52与贯流风轮2的间距大于0毫米且小于5毫米。采用上述参数设置副阻风板52和贯流风轮2的间距,能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量损耗,提高塔扇的出风风量。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4包括与出风格栅12连成一体的第一导风板41以及在所述第一导风板41与进风格栅11之间设置的第二导风板42,所述第二导风板42与所述外壳体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贯流风轮2包括多个风轮叶片组21,单个所述风轮叶片组21包括多片长度相等的叶片210,所述叶片210等间距均匀地围成圆筒,所述多个风轮叶片组21同轴线地排成一列,相邻的风轮叶片组21通过圆环形的隔片22连接在一起,所述排成一列的风轮叶片组21的两端设置有封片23,任一风轮叶片组21的叶片210均倾斜于所述风轮叶片组21的周向方向,相邻的叶片210之间形成倾斜于贯流风轮的周向方向的倾斜风道200。采用上述结构的贯流风轮2,叶片210及叶片210之间的风道均呈倾斜,使风更好的被甩出,具有风量大、结构稳固的优点。

进一步的,相邻的风轮叶片组的叶片错开布置。由于相邻的风轮叶片组21的叶片210错开,提高了贯流风轮整体的强度,同时使相邻的风轮叶片组21之间的干扰少,减少了风轮的“内耗”,整体提高了贯流风轮的出风量。

进一步的,任意相邻的两个风轮叶片组21之中靠下的风轮叶片组相对于靠上的风轮叶片组错开固定角度β,所有相对靠下的风轮叶片组均往同一个旋转方向相对于相对靠上的风轮叶片组错开所述固定角度β,所述固定角度β在以下范围:大于0°且小于360°/风轮叶片组的叶片个数。所述固定角度如图11所示的β角,该β角定义为相邻的风轮叶片组之一旋转至两风轮叶片组的叶片位置相对时所需的最小旋转角度,所述的两风轮叶片组的叶片位置相对定义为两风轮叶片组的叶片在风轮叶片组的轴线方向上的投影重合。上述结构的贯流风轮,其风轮叶片组至上而下同方向错开角度,使得相邻的风轮叶片组之间的风流干扰少,能减少风量损耗,提高出风量。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角度β在以下范围:大于0°且小于等于180°/风轮叶片组的叶片个数。

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角度β取为120°/风轮叶片组的叶片个数。

在单个风轮叶片组21中,若叶片210相对于风轮叶片组21的直径长度过大,会影响其强度,尤其在贯流风轮2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叶片21容易弯曲甚至折断;而当叶片21的长度过短,则会影响出风量。因而优选地,所述风轮叶片组21的直径与叶片210的长度的比值在以下范围: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1.3。采用上述参数设计贯流风轮2,风量更大,结构更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