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体组件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6678发布日期:2018-12-12 00:3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体组件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一台室外机带动两台甚至多台室内机运转的一带多方式可以满足客户不同空间的需求,这就要求室外机能够灵活的变换空调能力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北方“煤改电”项目的开展使得热泵机型崭露头角,而该类机型的特点就是通过补气增焓的方式提高其低温制热能力。

如何在实现补气增焓的同时实现压缩机的变容需求,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体组件及压缩机,用于满足压缩机补气增焓以及变容节能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泵体组件,包括泵体本体,所述泵体本体上设置有吸气通道、第一连通通道、补气通道、第二连通通道以及阀芯;

所述泵体本体具有工作腔,所述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分别连接所述工作腔与外部冷媒源;

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和所述吸气通道连接,所述补气通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补气源;

所述阀芯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中,使得所述阀芯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

当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导通,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补气通道之间断开;当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二工位,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补气通道导通,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之间断开。

上述泵体组件,当压缩机需要进行变容运行,驱使阀芯处于第一工位,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连通同时阀芯将补气通道与第一连通通道的接口封闭,工作腔内的冷媒自第一连通通道经第二连通通道进入吸气通道内,再次进入工作腔,实现泵体组件的无压差运转;当压缩机需要补气增焓运转,驱使处于第二工位,第一连通通道和补气通道连通同时阀芯将第二连通通道与第一连通通道的接口封闭,补气通道内的冷媒经第一连通通道进入工作腔内实现补气增焓;可以看出,当阀芯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转换,能够在变容或补气增焓之间进行运行状态转变,不但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还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所述泵体本体包括气缸、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之间;

所述气缸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配合形成有所述工作腔。

可选地,所述吸气通道和所述补气通道设置于所述气缸,所述气缸朝向所述第一法兰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连通槽,所述第一连通槽以与所述第一法兰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连通通道;

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上且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吸气通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法兰包括法兰本体以及盖设于所述法兰本体背离所述气缸一侧的盖板;

所述第一法兰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之间的第二连通槽;所述第一连通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二连通孔用于连接所述吸气通道;

所述第二连通槽沿所述第一法兰背离所述气缸的表面延伸,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连通槽之间形成的通道与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连接形成所述第二连通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通孔靠近所述气缸的端口形成有用于配合所述阀芯的第一限位腔。

可选地,所述补气通道自所述气缸朝向所述第一法兰的端面延伸至所述气缸的周向外侧,且所述补气通道靠近所述第一法兰的端口形成有用于配合所述阀芯的第二限位腔。

可选地,所述补气通道的第一端口位于所述气缸朝向所述第一法兰的表面,所述补气通道的第二端口位于所述气缸的周向外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通通道通过排气斜切槽连通所述工作腔。

一种压缩机,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泵体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泵体组件中的阀芯处于第一工位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泵体组件中的阀芯处于第二工位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泵体组件中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泵体组件中第一法兰的法兰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泵体组件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气缸;11-排气斜切槽;2-第一法兰;21-法兰本体;22-盖板;3-吸气通道;4-第一连通槽;5-补气通道;6-第二连通通道;61-第二连通槽;62-第一连通孔;63-第二连通孔;7-阀芯;71-豁口;72-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包括:泵体本体,泵体本体上设置有吸气通道3、第一连通通道、补气通道5、第二连通通道6以及阀芯7;泵体本体具有工作腔,吸气通道3和第一连通通道分别连接工作腔与外部冷媒源;第二连通通道6与第一连通通道和吸气通道3连接,补气通道5用于连接第一连通通道与补气源;阀芯7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连通通道中,且阀芯7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阀芯7位于第一工位,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二连通通道6导通,第一连通通道与补气通道5之间断开;当阀芯7位于第二工位,第一连通通道与补气通道5导通,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二连通通道6之间断开。

其中,第二连通通道6用于连接第一连通通道的端口和补气通道5用于连接第一连通通道的端口相对应设置,使得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连通通道内的阀芯7可以在上述两个端口之间切换工作状态。阀芯7在第一连通通道内的可活动结构可以为多种实现方式,例如滑动、浮动等实现方式,使得阀芯7可向第一工位运动也可向第二工位运动,而阀芯7运动的控制方式也可以也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阀芯7可以是电磁阀,根据工作指令进行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阀芯7的动作由泵体组件中的冷媒气体自动驱动,具体说明如下。

当压缩机需要变容运行,如图1所示,外部的冷媒经吸气通道3进入工作腔内,工作腔内的气体经第一连通通道运动到阀芯7所在位置,由于此时补气通道5内的冷媒压力小于第一连通通道内的冷媒压力甚至补气通道5内未通入冷媒压力为零,阀芯7运动到第一工位,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6连通同时阀芯7将补气通道5与第一连通通道的接口封闭,第一连通通道内的冷媒经第二连通通道6进入吸气通道3内,再次进入工作腔,实现泵体组件的无压差运转。当泵体组件无压差运转时,泵体组件工作腔内的吸气腔和压缩腔压力相同,工作腔内的冷媒就没有被压缩,就相当于这个泵体组件没有工作,整个压缩机的工作容积就下降了从而达到变容的目的。

当压缩机需要补气增焓运行时,如图2所示,补气源的冷媒自补气通道5向阀芯7运动,阀芯受到补气通道5内冷媒的压力运动到第二工位,第一连通通道和补气通道5连通同时阀芯7将第二连通通道6与第一连通通道的接口封闭,补气通道5内的冷媒经第一连通通道进入工作腔内实现补气增焓,增加了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流量,加大了主循环回路的焓差,从而大大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此处,控制补气通道5内的冷媒压力大于吸气通道3内的冷媒压力,且在补气的同时,泵体组件依旧在吸气。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补气源可以为闪蒸器,补气通道5一端与第一连通通道连接,另一端与闪蒸器的出口相连。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泵体组件通过对现有压缩机结构的改进,当阀芯7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转换,能够在变容或补气增焓之间进行运行状态转变,不但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还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3所示,阀芯7朝向第二连通通道6的表面形成有用于连通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6的豁口71,当压缩机需要变容运行时,工作腔的气体能够自第一连通通道进入上述豁口71驱动阀芯7向第一工位运动;阀芯7朝向补气通道5的表面沿其周向围设有凸台72,该凸台72形成用于匹配补气通道5的容纳槽,该凸台72朝向第一连通通道的一侧具有用于连通第一连通通道的缺口,当压缩机需要补气增焓时,补充的冷媒自补气通道5进入该容纳槽驱使阀芯7向第二工位运动,直至该缺口与第一连通通道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泵体组件的泵体本体包括气缸1、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图中第二法兰未示出),气缸1设置于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之间;气缸1与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配合形成有上述工作腔。

上述用于吸气通道3的一端连接外部冷媒源,另一端连接工作腔,吸气通道3可以设置在气缸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法兰2或第二法兰上,还可以是经过气缸1、第一法兰2或气缸1、第二法兰的组合连接外部冷媒源,例如吸气通道3自工作腔经气缸1向第一法兰2延伸最终自第一法兰2连通外部冷媒源,或者吸气通道3自工作腔经第二法兰向气缸1延伸最终自气缸1的外周连通外部冷媒源),只需要吸气通道3能够将外部冷媒源的冷媒导入到工作腔内即可;同理,上述第一连通通道、补气通道5、第二连通通道6的设置位置都不做限定,只以其能够实现各自的功能为准。同时,阀芯7在第一连通通道内的位置需要根据第二连通通道6以及补气通道5二者与第一连通通道的连接位置确定。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吸气通道3和补气通道5设置于气缸1,气缸1朝向第一法兰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连通槽4,第一连通槽4以与第一法兰2之间形成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6设置于第一法兰2上且第二连通通道6的一端与吸气通道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通通道连接。

吸气通道3的一端连接工作腔,另一端延伸至气缸1的外壁以和外部的冷媒源连接。第二连通通道6设置于第一法兰2上,其一端端口连接工作腔,另一端端口连接第一连通通道。

如图5所示,第一连通槽4为开放性结构,设置于气缸1朝向第一法兰2的表面,当第一法兰2与气缸1连接,第一法兰2与第一连通槽4的内壁之间形成上述第一连通通道,该第一连通通道一端连接工作腔,另一端连接第二连通通道6和补气通道5。优选地,第二连通通道6和补气通道5对应于第一连通通道远离工作腔的末端,阀芯7也设置于第一连通通道的上述末端位置。

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法兰2包括法兰本体21以及盖设于法兰本体21背离气缸1一侧的盖板22;第一法兰2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62和第二连通孔63以及连接于第一连通孔62和第二连通孔63之间的第二连通槽61;第一连通孔62用于连接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孔63用于连接吸气通道3;第二连通槽61沿第一法兰2背离气缸1的表面延伸,盖板22与第二连通槽61之间形成的通道与第一连通孔62和第二连通孔63连通形成第二连通通道6。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通通道6包括三部分:第一连通孔62、第二连通孔63以及第二连通槽61和盖板22之间形成的通道。第二连通槽61为开放性结构,设置于第一法兰2背离气缸1的表面(即第一法兰2靠近盖板22的表面),盖板22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法兰2背离气缸1的表面;第一连通孔62的一端连接第二连通槽61,另一端连接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孔63的一端连接第二连通槽61,另一端连接吸气通道3。当盖板22固定于第一法兰2上,盖板22与第二连通槽61的内壁之间形成通道结构,连接第一连通孔62和第二连通孔63使得第二连通通道6为两端开口的封闭通道,防止冷媒泄露。

如图4所示,第二连通槽61为曲线形,绕第一法兰2的中心轴线延伸,第一连通孔62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连通孔6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法兰2的轴线方向。

第一连通孔62用于连接第一连通通道的端口位于第一法兰2朝向气缸1的表面,优选地,第一连通孔62靠近气缸1的端口形成有用于配合阀芯7的第一限位腔,用以提供阀芯7向第一法兰2运动的空间同时限定其运动的位移。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补气通道5自气缸1朝向第一法兰2的端面延伸至气缸1的周向外侧,且补气通道5靠近第一法兰2的端口形成有用于配合阀芯7的第二限位腔,第二限位腔用于提供阀芯7向气缸1运动的空间同时限定其运动的位移。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补气通道5为折线形,其第一端口位于气缸1朝向第一法兰2的表面,补气通道5的第二端口位于气缸1的周向外壁。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通通道通过排气斜切槽11连通工作腔,其中的排气斜切槽11为泵体组件自身的排气斜切槽11。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含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泵体组件,能够取得该泵体组件所能取得的所有有益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