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防爆车辆的安全防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1077发布日期:2018-11-07 07:19阅读:8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井下防爆车辆的安全防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特种车辆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煤矿井下防爆车辆的安全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蓄能器是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它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又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等能而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当系统瞬间压力增大时,它可以吸收这部分的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

蓄能器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很好的完成自动卸荷,常常会出现设备停机后,蓄能器依旧处于高能状态,若此时工作人员对蓄能器进行检修,会对工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安全性不高,尤其是对煤矿井下防爆车辆的维修,其安全性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防爆车辆的安全防护方法,本方法通过对车辆的部分零部件进行替换改进,从而整体上增强井下防爆车辆的安全使用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井下防爆车辆的安全防护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防爆车辆的车轮上安装防滑链;

s2,在s1的基础上,防爆车辆的蓄能器采用能够自动卸载载荷的蓄能器;

s3,在s2的基础上,防爆车辆的液压系统中采用水作为液压介质;

本方法中采用的蓄能器包括蓄能器壳体,还包括第一封堵机构、第一盒体、第一抽液机构、回液机构、储液筒、第二抽液机构以及第二封堵机构;所述蓄能器壳体的一侧安装有所述储液筒;所述储液筒的内部安装有所述第二抽液机构,所述第二抽液机构用以将回流的液压油抽至输送区域;所述储液筒与所述第一抽液机构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抽液机构用以将液压油抽出;所述第一抽液机构连通至所述第一封堵机构和所述回液机构,所述第一封堵机构用以对输油管路进行调控,所述回液机构用以将液压油导流回所述储液筒;所述第一抽液机构、所述第一封堵机构和以及所述回液机构均安装于所述第一盒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封堵机构与所述蓄能器壳体连通,所述第一封堵机构用以对所述蓄能器壳体内的液压油进行调节控制。

具体的,所述蓄能器壳体的顶端连通有压力表,所述蓄能器壳体的底端连通有排液阀。

具体的,所述储液筒的内部开有储液室和回收室,所述储液室和所述回收室相互独立设置,所述回收室位于所述储液室的底部,所述回收室的体积大于所述储液室的体积。

具体的,所述第二抽液机构包括第二抽液泵、第一流通管和第二流通管,所述第二抽液泵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所述第一流通管和所述第二流通管,所述第一流通管伸入于所述回收室的内部,所述第二流通管伸入于所述储液室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第一抽液机构包括第一抽液泵和输液管,所述第一抽液泵与所述储液室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抽液泵连通至所述输液管。

具体的,所述回液机构包括第二盒体和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所述输液管相互连通,所述排液管贯穿于所述第二盒体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第二封堵机构包括第二磁柱、第二电磁铁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磁柱与所述第二盒体的内壁紧密贴合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磁柱的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与所述第二盒体的内壁,所述第二电磁铁与所述第二磁柱相对设置;

具体的,所述第一封堵机构包括安装筒、第一弹簧、密封套、第一电磁铁以及调节机构,所述安装筒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盒体的截面积相同,所述安装筒的中部开有第一流通孔,所述安装筒为空腔结构,所述安装筒的内部顶层对称开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嵌入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机构,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所述安装筒的内部底层安装有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调节机构贯穿于所述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与所述输送管相互连通,所述安装筒的内部底端胶合有所述密封套,所述密封套设于所述第一电磁铁的顶部。

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磁柱、固定柱、第二流通孔以及密封柱,所述第一磁柱的顶端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柱的底端设有所述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中部开有所述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二流通孔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流通孔的截面直径,所述第一磁柱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柱的长度,所述第一磁柱的直径与所述固定柱的直径相同,所述固定柱的底端设有所述密封柱,所述第一电磁铁的中部开有与所述密封柱相互配合的圆孔结构,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嵌入于所述密封套的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防爆车辆的安全防护方法,通过第一封堵机构能够对液压油的输送过程进行控制,在蓄能过程中,第一流通孔与第二流通孔连通,第一封堵机构为打开状态,实现液压油的流通,而当液压油达到所需压力,第一流通孔与第二流通孔便会分离,便可实现对于液压油的封堵。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防爆车辆的安全防护方法,在蓄能、工作过程中,第二封堵机构为封堵状态,避免液压油回流,而当设备关机断开电源时,第二封堵机构便可打开,使得蓄能器内的液压油便会回流到回收室内,实现自动泄压,避免在维护时出现安全事故。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防爆车辆的安全防护方法,回收室能够对回流的液压油进行储存,并通过第二抽液机构再将液压油抽回到储液室内,实现液压油的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方法采用的蓄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封堵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调节机构与第一电磁铁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第二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能器壳体,11、压力表,12、排液阀,2、第一盒体,3、第一封堵机构,31、安装筒,311、滑槽,312、第一流通孔,32、第一弹簧,33、密封套,34、第一电磁铁,35、调节机构,351、第一磁柱,352、固定柱,353、第二流通孔,354、密封柱,4、第一抽液机构,41、第一抽液泵,42、输液管,5、回液机构,51、第二盒体,52、排液管,6、储液筒,61、储液室,62、回收室,7、第二抽液机构,71、第二抽液泵,72、第一流通管,73、第二流通管,8、第二封堵机构,81、第二磁柱,82、第二电磁铁,83、第二弹簧,9、液位监测器,9a、主机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防爆车辆的安全防护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防爆车辆的车轮上安装防滑链;

s2,在s1的基础上,防爆车辆的蓄能器采用能够自动卸载载荷的蓄能器;

s3,在s2的基础上,防爆车辆的液压系统中采用水作为液压介质;

本方法中采用的蓄能器包括蓄能器壳体1,还包括第一封堵机构3、第一盒体2、第一抽液机构4、回液机构5、储液筒6、第二抽液机构7以及第二封堵机构8;所述蓄能器壳体1的一侧安装有所述储液筒6;所述储液筒6的内部安装有所述第二抽液机构7,所述第二抽液机构7用以将回流的液压油抽至输送区域;所述储液筒6与所述第一抽液机构4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抽液机构4用以将液压油抽出;所述第一抽液机构4连通至所述第一封堵机构3和所述回液机构5,所述第一封堵机构3用以对输油管路进行调控,所述回液机构5用以将液压油导流回所述储液筒6;所述第一抽液机构4、所述第一封堵机构3和以及所述回液机构5均安装于所述第一盒体2的内部;所述第一封堵机构3与所述蓄能器壳体1连通,所述第一封堵机构3用以对所述蓄能器壳体1内的液压油进行调节控制。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蓄能器壳体1的顶端连通有压力表11,所述蓄能器壳体1的底端连通有排液阀12;压力表11能够辅助工作人员观察蓄能器压力值,排液阀12用以实现液压油的流通。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储液筒6的内部开有储液室61和回收室62,所述储液室61和所述回收室62相互独立设置,所述回收室62位于所述储液室61的底部,所述回收室62的体积大于所述储液室61的体积;储液室61用以对液压油进行储存,回收室62可对回流的液压油进行储存,从而减少液压油的浪费。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抽液机构7包括第二抽液泵71、第一流通管72和第二流通管73,所述第二抽液泵71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所述第一流通管72和所述第二流通管73,所述第一流通管72伸入于所述回收室62的内部,所述第二流通管73伸入于所述储液室61的内部;第二抽液泵71可将回收室62内的液压油抽出,实现循环供油。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抽液机构4包括第一抽液泵41和输液管42,所述第一抽液泵41与所述储液室61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抽液泵41连通至所述输液管42;第一抽液泵41可将液压油抽出,实现蓄能。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回液机构5包括第二盒体51和排液管52,所述排液管52与所述输液管42相互连通,所述排液管52贯穿于所述第二盒体51的内部;通过回液机构5能够将液压油导回回收室62,实现自动卸荷。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封堵机构8包括第二磁柱81、第二电磁铁82以及第二弹簧83,所述第二磁柱81与所述第二盒体51的内壁紧密贴合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磁柱81的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二弹簧83,所述第二弹簧83与所述第二盒体5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82与所述第二盒体51的内壁,所述第二电磁铁82与所述第二磁柱81相对设置;第二磁柱81与第二电磁铁82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于回流过程的控制。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封堵机构3包括安装筒31、第一弹簧32、密封套33、第一电磁铁34以及调节机构35,所述安装筒31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盒体2的截面积相同,所述安装筒31的中部开有第一流通孔312,所述安装筒31为空腔结构,所述安装筒31的内部顶层对称开有滑槽311,所述滑槽311的内部嵌入有所述第一弹簧32,所述第一流通孔312与所述输送管42相互连通,所述滑槽311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35,所述安装筒31的内部底层安装有所述第一电磁铁34,所述调节机构35贯穿于所述第一流通孔312,所述调节机构35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流通孔35的体积,所述安装筒31的内部底端胶合有所述密封套33,所述密封套33设于所述第一电磁铁34的顶部;所述调节机构35包括第一磁柱351、固定柱352、第二流通孔353以及密封柱354,所述第一磁柱351的顶端与所述滑槽3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柱351的底端设有所述固定柱352,所述固定柱352的中部开有所述第二流通孔353,所述第二流通孔353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流通孔312的截面直径,所述第一磁柱351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柱352的长度,所述第一磁柱351的直径与所述固定柱352的直径相同,所述固定柱352的底端设有所述密封柱354,所述第一电磁铁82的中部开有与所述密封柱354相互配合的圆孔结构,所述固定柱352的底端嵌入于所述密封套33的内部;通过第一电磁铁34、第一弹簧32带动调节机构35上下运动,从而实现蓄能器液压油的通断控制。

通过第一封堵机构3能够对液压油的输送过程进行控制,在蓄能过程中,第一流通孔312与第二流通孔353连通,第一封堵机构3为打开状态,实现液压油的流通,而当液压油达到所需压力,第一流通孔312与第二流通孔353便会分离,便可实现对于液压油的封堵;在蓄能、工作过程中,第二封堵机构8为封堵状态,避免液压油回流,而当设备关机断开电源时,第二封堵机构8便可打开,使得蓄能器内的液压油便会回流到回收室62内,实现自动泄压,避免在维护时出现安全事故;回收室62能够对回流的液压油进行储存,并通过第二抽液机构7再将液压油抽回到储液室61内,实现液压油的循环使用。具体的有:

(1)当设备启动时,第一抽液泵41和第二电磁铁82均通电,第一抽液泵41将储液室61内的液压油抽出,然后通过输液管42排出至安装筒31内,液压油通过第一流通孔312、第二流通孔353排出至排液阀12,然后再进入到蓄能器内进行蓄能,在液压油补充的过程中,液位监测器9会对液压油进行监测,由于第二电磁铁82得电,第二电磁铁82会与第二磁柱81吸附在一起并拉长第二弹簧83,从而封堵第二盒体51、排液管52,到液压油补充到极限位置时,液位监测器9会将监测信息传输至主机箱9a,然后主机箱9a启动第一电磁铁34,使得第一电磁铁34吸引第一磁柱351,第一磁铁34与固定柱352贴合在一起,第二流通孔353与第一流通孔312分离,第一磁柱351对第一流通孔312进行封堵,当第一磁柱351沿着滑槽311向下运动过程中,会拉长第一弹簧32,蓄能器便可处于稳定状态;

(2)当关闭设备时,各个设备均会断开电源,在第一弹簧32、第二弹簧83的作用下,第一电磁铁34与第一磁柱351分离、第二电磁铁82与第二磁柱81分离,此时蓄能器内的液压油会倒流通过排液阀12、第一流通孔312、第二流通孔353进入到第二盒体51内,然后再通过排液管52排出至回收室62内,从而实现蓄能器的自动泄压;

(3)当下次再次启动时,第二抽液泵71便会将液压油抽出至储油室61内。

本发明通过第一封堵机构3能够对液压油的输送过程进行控制,在蓄能过程中,第一流通孔312与第二流通孔353连通,第一封堵机构3为打开状态,实现液压油的流通,而当液压油达到所需压力,第一流通孔312与第二流通孔353便会分离,便可实现对于液压油的封堵;在蓄能、工作过程中,第二封堵机构8为封堵状态,避免液压油回流,而当设备关机断开电源时,第二封堵机构8便可打开,使得蓄能器内的液压油便会回流到回收室62内,实现自动泄压,避免在维护时出现安全事故;回收室62能够对回流的液压油进行储存,并通过第二抽液机构7再将液压油抽回到储液室61内,实现液压油的循环使用。

抽液泵是采用上海卧泉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xd-010型以及其配套相关电源和电路;液位监测器9是采用福建南平思特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ts0302型以及其配套相关电源和电路。主机箱9a是采用台湾艾讯工控机ax61400以及其配套相关电源和电路。电磁铁是采用东莞市乾东磁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qdo3851s型以及其配套相关电源和电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