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式外循环风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7215发布日期:2018-12-19 06:3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减压式外循环风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循环风机,特别涉及一种减压式外循环风机结构。



背景技术:

外循环风机是空调设备中常用的一种部件,目前的外循环风机能进行外循环的技术手段是:在风机的出风口处设一个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进气管,风机的出风口由于为张开式设计,从而在所述出风口就会形成低压环境,这样在所述进气管的两端就形成了压力差,外部的空气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就进入了室内。但是当风机的出风口处有障碍物阻挡时,所述出风口就会形成高压环境,这样不但不能将外部的新鲜空气带入室内,还会把空调设备产生的冷气通过进气管泄露在室外,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使用效果显著的减压式外循环风机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风机和设置在所述风机外的罩体,所述罩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罩体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罩体外还罩设有外循环导流罩,所述外循环导流罩与所述罩体之间有外循环气流间隙,所述外循环导流罩上设置有外循环进气口和外循环出气口;所述外循环进气口的一端与所述外循环气流间隙相连通,所述外循环进气口的另一端与外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外循环出气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叶轮为离心式叶轮,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罩体的右侧,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罩体的上侧。

进一步,所述罩体的左侧为后背板,在所述后背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进一步,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孔径之和不小于所述外循环进气口的口径。

进一步,所述风机为径流风机或轴流风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包括电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叶轮及设置在所述叶轮外的罩体,所述罩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罩体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罩体外还罩设有外循环导流罩,所述外循环导流罩与所述罩体之间有外循环气流间隙,所述外循环导流罩上设置有外循环进气口和外循环出气口;所述外循环进气口的一端与所述外循环气流间隙相连通,所述外循环进气口的另一端与外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外循环出气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以,本发明结构简单,而且在工作的过程中能保证所述进风口一直保持低压,只要所述外循环进气口和所述外循环出气口处于打开状态,那么就能保证一直有外部的新鲜空气输入室内,工作非常稳定,使用效果也非常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包括风机1和设置在所述风机1外的罩体4,所述罩体4上设有进风口5和出风口6,所述进风口5和所述出风口6均与所述罩体4内部空间2相连通,所述罩体4外还罩设有外循环导流罩7,所述外循环导流罩7与所述罩体4之间有外循环气流间隙8,所述外循环导流罩7上设置有外循环进气口9和外循环出气口10;所述外循环进气口9的一端与所述外循环气流间隙8相连通,所述外循环进气口9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外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外循环出气口10与所述进风口5相连通。本发明在工作的过程中能保证所述进风口5一直保持低压,只要所述外循环进气口9和所述外循环出气口10处于打开状态,那么就能保证一直有外部的新鲜空气输入室内,工作非常稳定,使用效果也非常显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为径流风机,所述叶轮3为离心式叶轮,所述进风口5位于所述罩体4的右侧,所述出风口6位于所述罩体4的上侧。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体4的左侧为后背板,在所述后背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11。

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通孔11的孔径之和不小于所述外循环进气口9的口径。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通孔11位于离心式叶轮的侧部,若干个所述通孔11这样地设计能进一步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外部新鲜空气输入。

本发明用于循环风机的技术领域。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并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使用效果显著的减压式外循环风机结构。本发明包括风机和设置在所述风机外的罩体,所述罩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罩体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罩体外还罩设有外循环导流罩,所述外循环导流罩与所述罩体之间有外循环气流间隙,所述外循环导流罩上设置有外循环进气口和外循环出气口;所述外循环进气口的一端与所述外循环气流间隙相连通,所述外循环进气口的另一端与外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外循环出气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本发明用于循环风机的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王浦林;王晶晶;王宁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浦林
技术研发日:2018.09.29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