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用开闭式双液压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6043发布日期:2018-12-22 09:5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用开闭式双液压油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叉车用开闭式双液压油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叉车为追求作业高效,起升速度在不断的提高,而提高起升速度一般需要提高叉车液压系统的流量或者压力,而提升液压系统压力就需要提升整个液压系统的组成零部件的耐压能力,成本将会大幅度增加,且提升液压系统流量会影响液压系统的运行过程的液压系统的发热量,从而导致系统油温上升,零部件寿命下降。解决液压系统油温上升的方法目前只有两种,一种是增加液压油箱容积,另外一种是单独增加液压系统的冷却装置。增加液压油箱容积势必会增加液压油箱的体积,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单个的开式油箱或者并联式开式双油箱,该种结构需要保证油箱液面高度不超过油箱的80%,所以直接增大单个开式油箱或并联式开式双油箱的体积会造成车体内的布置困难,而单独增加液压系统的冷却装置,一是成本增加大,二是冷却装置较大,也难以在叉车上布置,三是需要提供另外的能源用于散热,增加了能源消耗。而叉车为追求作业的灵活,又要求车体尺寸小,结构紧凑。综上所述,叉车需要一项新的技术来尽量减小起升性能提升导致的液压油箱体积的增加,并且方便在叉车上布置,同时需要提升液压油箱自身的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用开闭式双液压油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叉车用开闭式双液压油箱,包括安装在叉车尾架上的开式液压油箱以及安装在叉车前底板上的闭式液压油箱,所述闭式液压油箱的最高水平位置低于开式液压油箱的最低水平位置,所述开式液压油箱上安装有用于连接闭式液压油箱的吸油管路构件,所述开式液压油箱的顶部安装有用于连接闭式液压油箱的回油管路构件,所述开式液压油箱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用于平衡箱内气压的呼吸器总成。

所述吸油管路构件包括有第一吸油管、第一吸油连接胶管、吸油连接钢管和第二吸油连接胶管,所述第一吸油管设置在开式液压油箱的一侧,且第一吸油管、第一吸油连接胶管、吸油连接钢管和第二吸油连接胶管依次首尾密封连接,且在第二吸油连接胶管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设置在闭式液压油箱上的第二吸油管。

所述回油管路构件包括有回油滤油器总成、第一回油连接胶管、回油连接钢管和第二回油连接胶管,所述回油滤油器总成设置在开式液压油箱的顶部,所述回油滤油器总成通过回油管总成依次首尾连接第一回油连接胶管、回油连接钢管和第二回油连接胶管,且在第二回油连接胶管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设置在闭式液压油箱上的回油穿管。

所述闭式液压油箱上设置有吸油法兰总成,所述吸油法兰总成包括有法兰板、主泵吸油管、制动泵吸油管、转向泵吸油管和油箱放气塞,所述主泵吸油管、制动泵吸油管和转向泵吸油管分别连接主油泵、制动泵、转向泵的吸油口。

所述回油穿管贯穿闭式液压油箱设置,并在其上油口连接系统主回油。

所述回油穿管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转向及制动系统回油的转向制动回油管。

所述回油穿管贯穿闭式液压油箱,并在其上油口连接系统主回油。

所述吸油连接钢管和回油连接钢管上均安装有用于将其固定连接在车架上的钢管管卡。

所述吸油连接钢管和回油连接钢管均采用薄壁无缝圆形钢管。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串联的闭式油箱和开式油箱串联的结构形式,减小了叉车由于性能提升导致的液压油箱体积的增大,且该种结构方便在叉车上布置,同时有效的提升了液压油箱自身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开式液压油箱、11开式油箱体、12呼吸器总成、13第一吸油管、14回油滤油器总成、141回油滤油器、142回油管总成、2第一吸油连接胶管、3第一回油连接胶管、4吸油连接钢管、5回油连接钢管、6钢管管卡、7第二吸油连接胶管、8第二回油连接胶管、9闭式液压油箱、91闭式油箱体、92第二吸油管、93回油穿管、94转向制动回油管、95吸油法兰总成、951法兰板、952主泵吸油管、953制动泵吸油管、954转向泵吸油管、955油箱放气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叉车用开闭式双液压油箱,包括安装在叉车尾架上的开式液压油箱1以及安装在叉车前底板上的闭式液压油箱9,闭式液压油箱9的最高水平位置低于开式液压油箱1的最低水平位置,从而能够保证闭式液压油箱9使用过程中充满液压油;开式液压油1由开式油箱体11、呼吸器总成12、第一吸油管13和回油滤油器总成14构成,且开式液压油箱1内安装由与回油管总成142连接的回油滤油器141;闭式液压油箱9由闭式油箱体91、第二吸油管92、回油穿管93、转向制动回油管94和吸油法兰总成95构成;开式液压油箱1上安装有用于连接闭式液压油箱9的吸油管路构件,吸油管路构件包括有第一吸油管13、第一吸油连接胶管2、吸油连接钢管4和第二吸油连接胶管7,第一吸油管13设置在开式液压油箱1的一侧,且第一吸油管13、第一吸油连接胶管2、吸油连接钢管4和第二吸油连接胶管7依次首尾密封连接,且在第二吸油连接胶管7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设置在闭式液压油箱9上的第二吸油管92;开式液压油箱1的顶部安装有用于连接闭式液压油箱9的回油管路构件,回油管路构件包括有回油滤油器总成14、第一回油连接胶管3、回油连接钢管5和第二回油连接胶管8,回油滤油器总成14设置在开式液压油箱1的顶部,回油滤油器总成14通过回油管总成142依次首尾连接第一回油连接胶管3、回油连接钢管5和第二回油连接胶管8,且在第二回油连接胶管8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设置在闭式液压油箱9上的回油穿管93;闭式液压油箱9上设置有吸油法兰总成95,吸油法兰总成95包括有法兰板951、主泵吸油管952、制动泵吸油管953、转向泵吸油管954和油箱放气塞955,主泵吸油管952、制动泵吸油管953和转向泵吸油管954分别连接主油泵、制动泵、转向泵的吸油口;开式液压油箱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用于平衡箱内气压的呼吸器总成12。

进一步的,回油穿管93贯穿闭式液压油箱9设置,并在其上油口连接系统主回油。

进一步的,回油穿管93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转向及制动系统回油的转向制动回油管94。

进一步的,回油穿管93贯穿闭式液压油箱9,并在其上油口连接系统主回油。

进一步的,吸油连接钢管4和回油连接钢管5上均安装有用于将其固定连接在车架上的钢管管卡6。

进一步的,吸油连接钢管4和回油连接钢管5均采用薄壁无缝圆形钢管,利于油液流动时散热。

实施例一:

当叉车门架起升时,主油泵通过闭式液压油箱9的主泵吸油管952将闭式液压油箱9中的液压油吸入液压系统,闭式液压油箱9内部产生负压力导致开式液压油箱1中的液压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吸油管13、第一吸油连接胶管2、吸油连接钢管4、第二吸油连接胶管7、闭式液压油箱9的第二吸油管92补充至闭式液压油箱9。

实施例二:

当叉车门架下降时,来自起重液压系统的主回油通过闭式液压油箱9的回油穿管93、第二回油连接胶管8,回油连接钢管5、第一回油连接胶管3和回油滤油器总成14回到开式液压油箱1。

工作原理:

叉车转向液压系统工作,转向油泵通过闭式液压油箱9的转向泵吸油管954、主泵吸油管952将闭式液压油箱9中的液压油吸入转向液压系统,闭式液压油箱9内部产生负压力导致开式液压油箱1中的液压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吸油管13、第一吸油连接胶管2、吸油连接钢管4、第二吸油连接胶管和闭式液压油箱9的第二吸油管92补充至闭式液压油箱9,转向系统的回油通过闭式液压油箱9的转向制动回油管94、回油穿管93、第二回油连接胶管8、回油连接钢管5、第一回油连接胶管3和回油滤油器总成14回到开式液压油箱1,完成油液循环。

叉车制动液压系统工作,制动泵通过闭式液压油箱9的制动泵吸油管953、主泵吸油管952将闭式液压油箱9中的液压油吸入转向液压系统,闭式液压油箱9内部产生负压力导致开式液压油箱1中的液压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吸油管13、第一吸油连接胶管2、吸油连接钢管4、第二吸油连接胶管7和闭式液压油箱9的吸油管92补充至闭式液压油箱9,转向系统的回油通过闭式液压油箱9的转向制动回油管94、回油穿管93、第二回油连接胶管8、回油连接钢管5、第一回油连接胶管3和回油滤油器总成14回到开式液压油箱1,完成油液循环。

电动叉车的主油泵用于车辆起重液压系统,为大流量间隙工作制,转向泵及制动泵为小流量长期工作制,即叉车一启动,转向泵和制动泵就一直工作,直至车辆熄火,所以可以利用转向及制动的小流量泵参与油箱循环,从而给液压系统进行充分散热,降低液压系统温度。

闭式液压油箱9由于工作过程中充满油液,所以所有油箱壁板均参与散热,回油穿管93由于穿过闭式液压油箱9,所以可以通过回油穿管93的管壁将液压系统的回流高温油和闭式液压油箱9的低温油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回油的温度。

采用薄壁无缝圆形钢管的吸油连接钢管4、回油连接钢管5在液压油工作循环中均可起到散热作用。

由于采用闭式液压油箱9和开式液压油箱1串联的结构形式,相对于单独的开式油箱或者并联式开式双油箱,其闭式液压油箱9可以盛满油液,所以同样容积的闭式液压油箱9与开式液压油箱1串联的结构可以装入更多的液压油,从而提高总液压油的热容量,同理,如果装入同等体积的液压油,采用闭式液压油箱9与开式液压油箱1串联的结构形式可以减小液压油箱的总体积。此外,采用双油箱设计,可以减小单个大液压油箱在叉车上的布置难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