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3446发布日期:2019-01-04 23:3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



背景技术:

离心泵是指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离心泵的叶轮转动时,叶轮的叶片驱使液体一起转动,使流体产生离心力,流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叶轮外缘,经蜗形壳体的流道流出。离心泵叶轮中心处,由于流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后形成真空,流体便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进泵壳内,叶轮通过不停地转动,使得流体在叶轮的作用下不断流入与流出,达到了输送流体的目的。现有的离心泵通常采用一个出口,但是,当需要改变流体方向时,通常只能外接转换装置,容易导致密封和压力损失的问题。此外,现有的离心泵组装较复杂,装配耗时长,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便于调节出水方向,装配方便,有效提升生产效率的离心泵。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离心泵,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叶轮,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塞件和转接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接形成容纳腔,弧形通道和第一出口,第一出口通过弧形通道与容纳腔连通,所述叶轮设置在容纳腔中,所述第二出口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第二壳体上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出口设有卡槽,转接件包括管体和凸部,凸部环绕管体设置,凸部卡设在卡槽中,所述塞件具有螺纹部,第二出口和管体具有内螺纹,内螺纹与螺纹部配接。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叶轮包括叶片和环形槽,叶片和环形槽分别设置在叶轮两侧,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环形壁,环形壁与环形槽对应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多个安装孔,第二壳体设有多个螺孔柱,螺孔柱与安装孔对应设置,第一、第二壳体通过螺钉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相互垂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设有通孔,电机轴穿过通孔与叶轮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叶轮包括轮毂,轮毂侧面设有矩形凸部,多个矩形凸部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离心泵能够方便转换出水方向,便于使用;同时,其组装方便,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能够降低叶轮的轴向力,使离心泵运行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离心泵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离心泵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离心泵的运转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分第一壳体内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矩形凸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离心泵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叶轮3,第一出口4,第二出口5,塞件6和转接件7,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拼接形成容纳腔10,弧形通道20和第一出口4,第一出口4通过弧形通道与容纳腔连通,所述叶轮3设置在容纳腔10中。所述第二出口5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第二壳体2上设有进水口21,所述第一出口4设有卡槽41。转接件7包括管体71和凸部72,凸部72环绕管体71设置,凸部卡设在卡槽41中。所述塞件6具有螺纹部61,第二出口4和管体71具有内螺纹30,内螺纹与螺纹部配接。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拼接形成容纳腔,弧形通道和第一出口能够方便离心泵装配;通过设置两个出口,能够便于控制水流方向,方便使用。通过设置转接件,能够方便离心泵与外部管道连接。通过设置塞件,能够方便塞件封堵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叶轮3包括叶片31和环形槽32,叶片31和环形槽32分别设置在叶轮两侧,所述第一壳体1具有环形壁11,环形壁11与环形槽32对应设置,从而使环形壁11和环形槽32插接,便于叶轮安装时的定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设有多个安装孔12,第二壳体2设有多个螺孔柱22,螺孔柱22与安装孔对应设置,第一、第二壳体通过螺钉8连接,从而方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紧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口4和第二出口5相互垂直,从而实现不同方向出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设有通孔13,电机轴9穿过通孔与叶轮连接,从而通过电机轴能够驱动叶轮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叶轮3包括轮毂33,轮毂33侧面设有矩形凸部34,多个矩形凸部间隔设置,从而能够降低叶轮的轴向负荷,轴向负荷是离心叶轮在运行时要受到一水体作用于叶轮上的指向叶轮吸入口的轴向力,这一轴向力实际是叶轮轴向负荷的合力,最主要的部分来源于叶轮水压力的非平衡性。

本实施例的一种离心泵能够方便转换出水方向,便于使用;同时,其组装方便,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能够降低叶轮的轴向力,使离心泵运行更稳定。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